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信息时代更需经典阅读 信息时代为...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信息时代更需经典阅读

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世界变得既立体又平面。所谓立体,是指信息的丰富性使我们很容易较为全面地了解事物,使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立体联系之中;所谓平面,是指大家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似乎在逐渐消逝。

对于年轻人来讲,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也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普遍的焦虑弥漫在年轻人中间:我想知道一切,我也似乎能够知道一切,但却不知道我应该知道什么——选择的自由,使年轻的朋友们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

网络信息与传统出版业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这样的东西有很大几率是“脾气”,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在潜意识里以为通过这种“海量”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就可以建立“三观”,但最终,他们得到的却只有空虚和焦虑。

这时候,基础阅读或者叫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经典是什么,经典就是永不过时的东西,它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根本利益共同选择下来的文明成果,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

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比如读四大名著,孩子首先会为故事所吸引,而这些故事本身,都深深镌刻着中国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故事的演进,会帮助孩子们辨别正邪、建立是非观念,也使他们从中感受到扶危济困、除暴安良的快乐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燃起追求正义的热情等等,而这些,都是生活的精神原动力。

如果说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诗词则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比如小儿皆可诵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光美好,生命美好,不能因贪睡而错过,对春光的珍爱与对生命的珍惜已拆解不开,春光与生命,时代与生活是如此让人爱恋,以致使人们不愿放弃片刻的光阴;诗中即使含有一丝丝的伤感,也立刻在这种青春的情绪中蒸腾为对生活与生命的深情感受。爱读这些诗的孩子,一定是热爱生活的。

打个比方,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是我们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越早安装越好,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有了这个操作系统,我们就能更从容地面对海量的信息,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知道哪些是要选择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世界因此会变得更加真实和有意义。

1.下列关于“信息时代”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信息时代使世界变得既立体又平面,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

B. 对于年轻人来讲,这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也是一个幸福的时代。

C. 传统出版业较多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而网络信息则相反。

D. 很多青年人在潜意识里以为通过这种“海量”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但事实并非如此。

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经典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

B. 经典阅读对童年、少年和青年尤为重要。比如读四大名著会帮助孩子们辨别正邪、建立是非观念。

C. 经典阅读,能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也能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

D. 经典阅读像是我们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有了这个操作系统,我们就能更从容地面对海量的信息。

3.为什么信息时代更需经典阅读?请简要概括理由。

 

1.B 2.D 3.(3分)①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②是生活的精神原动力;③能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和人的情感模式;④能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答出其中3点给满分) 【解析】 1.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从三方面概括残疾人无障碍设施的现状。

我国目前有8500多名残疾人,他们出行顺畅吗?在公共场所活动方便吗?近日,记者对无障碍设施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走进一家超市,记者转了一圈并仔细寻找,没找到一个可以供轮椅顺利通行的无障碍通道。坐在轮椅上的沈师傅无奈地反映说“很多商场的电梯都没有语音提示,有些商场的电梯轮椅根本进不去,甚至有几家商场根本就没有电梯。卫生间的无障碍设施就更少了。”在广场公交车站的站牌前,盲道被设置在公交车站牌前的檐下,几乎贴着站牌,这让盲道上一直站满了候车的乘客。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副赞颂诸葛亮的对联,其上联的语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下联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

上联:六出北征,七擒南渡,何期五丈崩摧,一生惟谨慎,九代志能遵教授

下联: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

上联调整为:

 

查看答案

“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此对联中的“太守”是指

A. 郑国    B. 苏轼    C. 欧阳修    D. 李冰

 

查看答案

“月送花香浮小院”是一幅对联的上联,请选出下联中最好的一句

A. 风摇竹影到幽斋    B. 梦随春风到天明

C. 风吹萤火满庭院    D. 绿叶红花映山前

 

查看答案

与“何陋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吾谁与归

B.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C. 兔不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

D. 战于长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