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人们对“时间都去哪儿了”的集体忧虑,在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人们对“时间都去哪儿了”的集体忧虑,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公众对浪费时间的深深自责以及对生命消逝的无尽怅惘。

B. 语文学科是基础性学科,学生在其中学习步入社会所需要的基本技能与素养,才可以在未来的工作中取得成功。

C. 《新闻周刊》第二十六期披露的招生内幕令人触目惊心,定向招生以往无序混乱的局面非但没有改观,反而更加变本加厉——中介人或组织明目张胆地贩卖指标。

D. 小说《百年孤独》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去世之后,无数异国他乡的读者为之黯然,短短几天时间,全球众多报刊登载了大量的缅怀他的文章。

 

A 【解析】试题分析:B项,搭配不当,“学习”不能和“素养”搭配。C项,“反而更加变本加厉”重复赘余。D项,结构混乱,应改为“在小说《百年孤独》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去世之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真正的长者并不是________,他们常常通过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来儒化后学者。

②关乎社会建设的重大问题必须通过党委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如果个别领导干部________,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③众人在名利色权的诱惑下迷失生活了方向,只有那些心中充满正气,禁得住考验的人方可________。

A. 师心自用   好为人师   抗颜为师

B. 抗颜为师   好为人师   师心自用

C. 好为人师   抗颜为师   师心自用

D. 好为人师   师心自用   抗颜为师

 

查看答案

有个小男孩生日时收到一样礼物——一面小鼓。他很喜欢,每天不停地敲打着,吵得左邻右舍不得安宁。一段时间后,大人们都非常气愤地对他说:“不要再敲了,我们受不了了!”然而他不仅不听,反而越来越有干劲儿,每天敲鼓的声音更大了。一天,邻居中一个叔叔找到小男孩,轻声对他说:“你这么喜欢这个鼓,难道不想看看鼓里面到底有什么吗?何不打开来看看?” 从此,邻居们再也听不到吵闹的鼓声了。

阅读完此材料,你有何看法,根据以下要求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1)议论文文体;(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是我们的优良传统。请依据语境提示,在下列横线上写出恰当而得体的词语。(按规定字数)

示例:贺人新婚,可以说“祝你们喜结连理”,也可以说“祝你们荣偕伉俪”。

(1)祝贺人高考得胜,可以说“祝你□□□□”。

(2)拒绝别人请求帮助,可以说“我实在□□□□”。

(3)请专家给自己作品提意见,可以说“请您□□”。

 

查看答案

请以“长城”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要求句间语意连贯。可以增删个别字词。

无论是绘制人文政治地图,还是绘制环境资源地图,既不是自然的地貌形态,也不是人类的聚落和交通线的长城,却都被习惯地标上而成为中国“底图”上的一种“基本”东西。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并完成小题

乱世中的美神

①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

②本来,3000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你看,北宋仓皇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咏风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有多少女性,不学什么辞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

③但是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

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从骨子里讲,李清照除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上的坚定外,还追求人格的超俗。她总是清醒地持着一种做人的标准,顽强地守着自己的节操。在未遭大难,生活还比较稳定时,已见出她高标准的人格追求。当年赵明诚在莱州做官,她去探亲,见室中诗书不多,竟大不悦。以后世事纷扰,她就更超群拔俗,出污泥而不染。她是站在世纪的高阁之上,穿越时空,俯视众生的,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寂寞。

⑤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李清照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相通,“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还有,她不可能知道,千年之后,到封建社会气数将尽时,才又出了一个与她相知相通的女性——秋瑾,秋瑾回首长夜3000年,也长叹了一声:“秋风秋雨愁煞人!”

    ⑥如果李清照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她偏偏是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的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不尽的词作珍品。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作者的人品,于哀怨缠绵之中有执著坚忍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才耐得人百年千年地读下去。

    ⑦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评价说: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别的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⑧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已有了答案。可是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选自《十月》,作者:梁衡。有删改)

1.大量引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试分析文章第②③节中中引用陆游和王维诗句的作用。

2.作者将李清照称为“乱世中的美神”,她的“美”在文中有哪些体现?试结合全文,分条陈述。

3.如何理解文章开头画线句子“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的含义?

4.作者认为这些写“离情闺怨”的诗词在李清照的诗作面前是“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与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