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民谣谚语,是人们世世代代的生活经验的高度总结与卓越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民谣谚语,是人们世世代代的生活经验的高度总结与卓越智慧的长期积淀,有着极为丰富、深厚的内涵,是极富特色的传统民间文化的形式之一。

两宋时期的民间谣谚中,有大量的倡导廉洁、颂扬廉政的内容。宋人认为:为官之要,曰廉曰勤。岳飞更是直率地指出: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至于名相范仲淹,则其境界更高。他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清心做官,莫营私利。这些至理名言,后多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转化为歌谣民谚。

另外,当时还有劝廉、守廉的民谣。例如:世常羞贫贱,贫贱非我羞;人人为官莫敛财;住世一日,则做一日好人;居官一日,则做一日好事;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这些或诗或歌的民谣,代表了广大民众希望官场廉洁、官员廉正、不奢华、莫敛财的良好愿望。

据传,当时民歌谣谚中还广为流传着宋真宗写的《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诗歌中既有劝人勤学苦读的用意,也将读书、做官、发财之间的关系写得清楚明白。但不论怎么说,学而优则仕,总比不学无术、只顾投机钻营和贪赃枉法要好。因此,时人又唱道:谁不爱,黄金屋;谁不羡,千钟粟。儿孙自有儿孙福,何必为官去贪污;富贵有余乐,贫贱不堪忧。

两宋时期,大量的民谣谚语表达了人们对贪官污吏的愤恨,尤其是对北宋末年童贯、蔡京、朱勔等人的切齿之恨。如贪官朱勔受宠,仅家奴即有百余人封官赐爵。其中受金带者至有数十人。当时民谣说:金腰带,银腰带,赵家世界,朱家坏!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以贪污勒索的钱财而换取的腰带到手后,又被高价转卖,从而大获其利。因此,人们对贪赃枉法之徒愤慨至极,认为“打破筒(指童贯),泼了菜(指蔡京),便是人间好世界”。

有些诗歌民谚还揭露了贪官的罪恶与崇拜金钱的无耻嘴脸。南宋初,因大将张俊所领士兵自臀而下,文刺至足,故有“花腿军”之名。然而,这些花腿军成了他的私仆。他役使这些花腿搬运花石,在杭州为他修盖太平楼。当时民谣道:“张家寨里没由来,使他花腿抬石头,二圣犹自救不得,行在盖起太平楼。”

贪官污吏无耻,他们崇尚“欲得富,须胡做”之道。其中,王黼尤为突出,他公然把各种官职按不同等级定价出售。于是,人们为他编了顺口溜:三千索,直秘阁;五千贯,擢通判。以致大官大贪,小官小贪,甚至无官不贪。官吏贪污,实同盗贼,有时,贪官为害甚至倍过于贼。

在西夏的反贪文化中,同样有许多哲理性、思想性、文学性三者兼具的民谣谚语。如对贪官污吏追逐升官发财、贪婪成性、惟求享受的寄生生活抨击道:“又穿华服,又贮财宝,不用借债;官爵已升,宫室已成,不缺用品”;“户户紫衣不缫丝,人人为官莫敛财”!这其中,既有控诉,也有讽刺,还有劝善戒恶民谣;世上正事三件:“畜牧、耕作和商贩;天下坏事三件:骗盗、贪索和赌钱”。

(选自王春瑜《简明中国反贪史》,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南宋初,大将张俊让“花腿军”做他的私人仆从,为他搬运花石,为他修楼盖屋。当时就有民谣揭露了他的无耻嘴脸与罪恶。

B. 名将岳飞等人的为官之说,名相范仲淹的至理名言,后多成为宋人的口头禅,转化为歌谣民谚中倡导廉洁、颂扬廉政的内容。

C. 宋朝贪官污吏崇尚“欲得富,须胡做”之道,大官大贪,小官小贪,无官不贪。王黼甚至公然把各种官职按不同等级定价出售。

D. 两宋时期的民间谣谚,内容都是倡导廉洁、颂扬廉政,同时也表现出人们对贪官污吏的严厉谴责与愤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当时民歌谣谚中广为流传的宋真宗的《劝学诗》,有劝人勤学苦读的用意,也将读书、做官、发财之间的关系功利化了。

B. 两宋时期有大量的倡廉、颂廉、劝廉、守廉的民谣,这些民谣代表了广大民众希望官场廉洁、官员廉正、不奢华、莫敛财等良好愿望。

C. 两宋时期,大量的民谣谚语表达了人们对贪官污吏的愤恨,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儿孙自有儿孙福,何必为官去贪污”等。

D. 民谚“又穿华服,又贮财宝,不用借债;官爵已升,宫室已成,不缺用品”抨击了西夏贪官污吏的贪图享受、贪婪成性、追逐升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两宋时期,人们用民谣谚语赞颂清官廉政,谴责贪官污吏,揭露社会黑暗,控诉贪污无耻,反映民众辛酸,对当今的反贪文化颇有影响。

B. 同为民谣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与“何必为官去贪污”“富贵有余乐,贫贱不堪忧”对待功利的态度却是不尽相同的。

C. 童贯、蔡京、朱勔、王黼等贪官污吏行径卑劣无耻,引得百姓切齿愤恨,百姓用民谚控诉、讽刺、抨击,揭露了他们的无耻嘴脸。

D. 两宋的民谣谚语哲理性、思想性、文学性三者兼具,代表了民众的意志和情感,反映了社会现实,表现了百姓的好恶与褒贬。

 

1.C 2.D 3.A 【解析】 1.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今年农历二只二到三月三,口人印象最深的,应该是红红火大的太昊陡庙会了。庙会现场张灯结彩、游人如织。除了有能唤起人们儿时记忆的吹糖人、皮影戏、舞龙舞獅等,还有大型的祭祖活动和全国各地的小吃,让人们在样和欢乐的氛围中,感受到浓浓的民俗文化气息。近年来,河南的庙会不止一家——郑州城改庙庙会、洛阳关林卷节庙会、鹆壁大任山古庙会、鹿邑老子庙会……振起了 一波又一波的“庙会热"。

有人认为这是弘扬传统文化,有人认为这迎合了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炒作的商业行为。对“庙会热”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结合漫画内容写一段文字,表达阅读后的感想。要求:①运用比喻、比拟、夸张、对偶中的一种修辞。②不超过5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声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对待孩子,______?德国首相俾斯麦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严厉与宽松会在代与代之间交替。在严厉父母的棍棒下长大的人,或许是因为自己的痛苦经历,     ________;而他们的孩子,或许认识到过于宽松也有其负面作用,转而严厉地对待自己的孩子。果真如此,那也许表明了,无论哪种倾向,______

 

查看答案

填入下列文段空白处的同语,最恰当的一姐是

小说和电视剧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样式,小说追求的是文字的表现力和它给读者提供的想像空间,电视剧是以面面来直白地讲述故事。一般地说,小说要求读者有一定的文化索养,是一些史诗类长篇小说,需要读者具备文化积累。电视剧则以画面的呈现来推进剧情,这方便了受众的欣赏, 其实也封死了他们的艺术想像空间。因此. 今天的观众宁愿观看充满嘻哈色彩的《欢乐颂》。

 

 

 

A

如果

尤其

虽然

B

/

尤其

固然

C

虽然

特别

不仅

/

D

/

因为

所以

固然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各试点地区要按照批复的新瑠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方某要点,结合本地实际,加快提高薄弱环节,积极探索,闯出新路,到2018年取得试点阶段性成果。

B. 科学家们的枝拟实验证明了分心驾驶会导致驾驶人反应滞后,开车打手机会使驾驶人注意力下降1/5倍,而边开车边发短信,发生车祸的概率是正常气驶时的23倍。

C. 香港特区政府继提出司法复核,成功取消“青年新政”游蕙祯及梁颂恒的立法会议员资格后,再度要求法官裁定4名议员宣誓无效及颂令议席悬空。

D. 菲德尔•卡斯特罗的影响力尽管随着他的退休和劳尔•卡斯特罗启动市场经济式的改革而渐渐衰退,但他在许多古巴人中依然有着道义上的权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