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从下面各项中选出一项填入空白处使其衔接成为一个整体,正确的一项是( ) 中国决定...

从下面各项中选出一项填入空白处使其衔接成为一个整体,正确的一项是   

中国决定93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目的比较简单。中国这样做有助于世界全面认识二战,对中国人当年付出的巨大牺牲给予尊重。这是一份迟到的、在道义上有充分正当性的弥补。中国向谁发邀请,各国领导人是否接受邀请前来,有很多先例可循。_______________。有些国家领导人在来与不来的问题上想得比较多。美国大概就是在对华问题上经常想多了的国家,在亚投行等许多事情上,美国都表现出了这样的倾向。但是华盛顿似乎意识到这样小心眼并不光彩,因而公开表现有所克制。日本的相关表现要露骨、极端得多。像在美国是否应当对朴槿惠接不接受中方邀请表达态度上,美国媒体还没有想到去关注,日媒却已经迫不及待了。

A.美国、日本等在亚投行和9·3事件的处理上就是鲜明的例子

B.遗憾的是,地缘政治的影子像幽灵一样四处徘徊

C.实事求是讲,中国希望能够多来一些外国领导人,但是如果来得少,也无所谓

D.少来几个外国领导人让中国不自在的程度,看来要远远小于如果来宾多了带给日本人、美国人的伤心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作为一种新题型从2015年高考新课标卷中首次出现,比起排序此题型难度较大。首先考生必须明确本题题意,其次阅读材料时注意提取有效信息“各国领导人”“有些国家领导人”“中国、日本、美国”依次对应“地缘政治”“四处徘徊”,所以B项最佳。做这类题目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社会动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B. 有人观看了《穹顶之下》后,撰文反击柴静,同时指出每个老百姓都是雾霾的制造者,但是治理、消除、管控雾霾,责任在政府。

C. 20154251411分许,一场81级强震重创尼泊尔,也严重波及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的10余个边境县。

D. 在近期的综艺节目《十二道锋味第二季》中,在马苏、谢霆锋、羽泉、陈伟霆等明星的共同努力下,寻找了中国传统美食。

 

查看答案

下列三句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90后的思想和理念与老一辈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敢于      ,有着不同于前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虽然不乏批评之声,但也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②“表叔才倒下,房叔就出来,这不禁让人发问:到底还有多少个表叔”“房叔?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所有官员应当        ,公布财产,接受公众监督。

许多中介为促成交易,         ,作出迎合买卖双方交易意向的虚假承诺,使得消费者往往缺乏有效的书面证据,不能依法维权。

A. 标新立异等量齐观口若悬河

B. 独树一帜一视同仁口若悬河

C. 标新立异一视同仁信口开河

D. 独树一帜等量齐观信口开河

 

查看答案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不少于700字。

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认为一味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其实,不止如此,生活中,我们行、游、读、友、爱、善、乐……无一不是如此。

请以                 而不思则罔为题作文。

要求:文体不限。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上。

俄罗斯诗人普希金写过一首诗:我记得那美妙的瞬间,在我的眼前出现了你,犹如昙花一现的幻影,犹如纯洁之美的精灵……”在你的记忆中是否也有不能忘怀的瞬间?

请以我记得那                 的瞬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上。

 

查看答案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实现了中国科学史的突破。请给屠呦呦写一段贺词,表达你对她的祝贺和敬意。要求感情真挚,语言得体。

在你高中三年的语文学习中,最喜欢的课文是哪一篇?请用一句话介绍课文内容,并简要陈述理由。

请以秋之美为话题,写一段描写的文字,描绘你身边的秋天美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千里靴

多年来,我尤为迷恋童话中的器物,魔力的碗、银灰色的万能咒语、会说话的苹果树……它们神秘之美,在于永远不会被人目睹。《宝葫芦的秘密》是我看过无数遍的电影,没记牢其中的教育意义,但却只惦念着那件消失的宝物——宝葫芦。

假设只能拣选一件宝物,我才不要什么会下金蛋的鹅或无所不知的镜子,童年时最令渴慕的,是一双千里靴。我把它套在脚上,追得上雨后的彩虹拱桥。作为乖顺得近于自闭的孩子,这大约体现了内心无声息的反抗吧。

记得有一年,和家人去海边度假。白天受了冷落和委屈,觉得父母不爱我,我决定偷偷出走,以伤害自己的方式完成对他们的报复──我忘了,只有他们爱我的前提下,这种报复才是有效的。晚上蹑手蹑脚地爬起来,世界黑得吓人,那种无边的威严使我不得不放弃计划。听到潮声,我趴在窗边,向外张望。夜色中的大海,有着巨兽幽暗而褶皱的皮,礁岩仿佛是它换气的鼻孔。我深怀恐惧,唯一的安慰在海平线那端,月亮天使有张镀金的脸。那个晚上,我默默祈祷一双千里靴,送我到任意的彼岸。

是的,为我向往的总在彼岸,可我难以跨越眼前的危险。千里靴,千里靴,刀山火海一越而过。斗火龙、战水怪的勇士,总是不能缺一双千里靴借以逃生。如果套上千里靴,我就可以从容跨越重重障碍,跨越挫折和险境,甚至跨越令人不耐烦的成长和生死……然后,让叶芝的诗在墓碑上将我安慰:“现在我可以枯萎而进入真理。”

对千里靴的渴望,相当于成长上的苗助长,我借此躲避或巨或微的创痛。童话里,中途打开篮子的礼物会变成蛇蝎,只有坚持到终点才能获得闪耀的珠宝。我曾想,如果有了一双千里靴,人转瞬就到达终点,不必与自己的好奇心交战,最后作为失败者被惩罚。千里靴把万重山水变成地图旅行,其实是一种近利的交通工具和行动道具。说到底,千里靴是没有耐心的产物

我曾坐在高空,想象飞机就是一双工业千里靴──跨越峰峦、河流和穿插其间的小小村落,但我永远看不见大地上真正的脸和表情,即使拥有俯瞰众生天堂般的视角,我看云卷云舒,依然是形而上中必然的单调。

随着年长,我对千里靴的速成神话,抱有了怀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类的理名言,除了是恭维之辞,还是典型的偷懒技巧,希望以一席话的速效省却十年书的苦功,这一席话就是语言上的千里靴。如果对倾听者有所点醒,只应是十年书之后的一席话,面对空白的痴脑,当头棒喝也没用。一个转瞬生死的人被称为夭折,他无权谈论或盛或衰的沿途风景。我越来越崇尚慢的技艺。慢是比常规动作更优雅的一种节奏,就像电影中的慢镜头,会使平凡场景凸现诗意。慢是对时间的漠视,所谓永远,就是慢到极处。千里靴还是我梦寐以求的宝吗?或许像蚯蚓一样缓慢地把土吃进去,才能开辟一条真正为自己所消化的路。

或许我这样探讨,有偷换概念之嫌,因为童话人物穿上千里靴的目的,主要为了逃亡。对于这种目的,速度是第一要义,走马同时想观花,当然是奢侈得危险的妄念。但我当年阅读童话时产生的怀疑一直沿续为什么扔下梳子变成森林,扔下镜子变成河流,却总是阻挡不了追随而至的魔鬼?既然我们已经穿上了窃取来的千里靴,为什么魔鬼转眼就能离我们如此之近?魔鬼光脚不穿鞋,他凭什么跑得那么快又不流血?千里靴让我隐约怀疑法器的失效,不幸的主人公仿佛是在梦里无望地逃生,精疲力尽地刚刚赶到一个安全地点,不容喘息,追杀的人又来了。

千里靴原来的主人是魔鬼。如果魔鬼能一步千里,他不会视千里靴为宝物,如影随形的本领,他自身就具备了又何需一个外在如同孙悟空不会把一个能把自己送上天际的东西当宝物,因为他一个筋斗云就抵达了。如果穿上千里靴逃走时还是被光脚的魔鬼一再追上,那只能说明这是一个失效的宝物,实际功用远非传说中那么乎奇。如果这是一个失效的宝物,那魔鬼根本不会珍藏,更别提跋山涉水地去追讨。那么为什么,我们已经穿上千里靴,却如此轻易地一再地被魔鬼紧跟呢?

我后来才领悟,童话中难以自圆其说的地方,恰恰埋藏更深的隐喻。在漫长的灵魂自我建设中,当我一次试图摆脱内心的种种邪念,朝着更美好和澄明的方向行进……每每过程却如此困难,结果却如此失败,我仿佛能感到魔鬼的体重和窃笑。猜对了,穿着千里靴跑得再快、跑到天涯也没用,因为我们身上一直背负着魔鬼,他一伸手,就轻易拍上我们的肩。

(取材于周晓枫的同名散文)
1.文中加点的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揠苗助长          B.近利         C.致理名言          D.乎奇
2.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由于童年时乖顺自闭,因此得不到父母的爱,作者十分迷恋童话中的宝物。

B.因为恐惧成长过程中的创痛和失败,作者希望可以借助千里靴来逃避长大。

C.童话中的千里靴引发作者想象,飞机就是可以快速飞越千山万水的千里靴

D.与快相比,慢更优雅,能使平凡场景凸现诗意,能让人更好地欣赏沿途风景

E.文中引用了大量的童话故事,充满生动的童趣,同时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底蕴。
3.文中说千里靴是没有耐心的产物,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4.作者认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是典型的偷懒技巧,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
5.本文写了作者对千里靴的认识和态度的几次转变。请分别概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