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汤琵琶传 【清】王猷定 汤应曾,邳州人,善弹琵琶,故人呼为“汤琵琶”...

文言文阅读

汤琵琶传

【清】王猷定

汤应曾,邳州人,善弹琵琶,故人呼为汤琵琶云。幼好音律,闻歌声辄哭。已学歌,歌罢又哭。世庙时,李东垣善琵琶,江对峰传之,名播京师。江死,陈州蒋山人独传其妙。时周藩王有女乐数十部,咸习其技,莫之能善也,王以为恨。应曾往学之,不期年而成。闻于王,王召见,赐以碧镂牙嵌琵琶,令著宫锦衣,殿上弹《胡笳十八拍》,激楚动人。王深赏,岁给米万斛,以养其母。应曾由是名著大梁间。

后征西王将军招之幕中,随历嘉峪、张掖、酒泉诸地,每猎及阅士,令弹塞上之曲。戏下颜骨打者,善战阵,其临敌令曾为壮士声,乃上马杀贼。一日大雪,至榆关,马上闻觱篥,忽思母痛哭,遂别将军去。

襄王闻其名,使人聘之。居楚者三年。偶泛洞庭,风涛大作,舟人惶扰失措,应曾匡坐弹《洞庭秋思》,稍定。舟泊岸,见一老猿,须眉甚古,自丛箐中跳入蓬窗,哀号中夜。天明,忽抱琵琶跃水中,不知所在。自失故物,辄惆怅不复弹。

已归省母,母尚健,而妇已亡。母告以:妇亡之夕,有猿啼户外,启户不见。妇谓我曰:吾迟郎不至,而闻猿啼,何也?吾殆死,惟久不闻郎琵琶声,倘归,为我一奏石楠之下。’”应曾闻母言,掩抑哀痛不自胜。夕陈酒浆,弹琵琶于其墓而祭之。自是猖狂自放,日荒酒色。值寇乱,负母鬻食兵间。

曾年六十余流落淮浦有桃源人见而怜之载其母同至桃源后不知所终

轸石王子曰:戊子秋,予乞食遇曾公路浦,已不复见君曩者衣宫锦之盛矣。明年,复访曾,曾坐土锉中作食,奉匕箸于母。人争贱之,予肃然加敬焉。曾仰天叹日:世鲜知音,吾事老母百年后,将投身黄河之岸矣!”予凄然许曾立传。越五年,乃克为之。呜呼!世之沦落不偶,而叹息于知音之寡者,独曾也乎哉?      选自《明文授读》,有删节

注:世庙:明代崇祯皇帝庙号。戏下:麾下。轸石王子:作者自称。土锉:土锅。不偶:命运不好。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死,惟久不闻郎琵琶声            殆:大概

B.洞庭,风涛大作李东垣善琵琶      泛:泛舟

C.其临敌令曾壮士声                  为:替

D.自是猖狂自放,日酒色              荒:放纵,逸乐过度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说明汤应曾善弹琵琶的一组是(  

幼好音律,闻歌声辄哭。已学歌,歌罢又哭

殿上弹《胡笳十八拍》,激楚动人

每猎及阅士,令弹塞上之曲

其临敌令曾为壮士声,乃上马杀贼

见一老猿,须眉甚古,自丛箐中跳入蓬窗,哀号中夜

夕陈酒浆,弹琵琶于其墓而祭之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3.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曾年六十余/流落淮浦/有桃源/人见而怜之/载其母同至桃源后/不知所终

B.曾年六十/余流落淮浦/有桃源人见而怜之/载其母同至桃源/后不知所终

C.曾年六十/余流落淮浦/有桃源人/见而怜之/载其母同至桃源后/不知所终

D.曾年六十余/流落淮浦/有桃源人见而怜之/载其母同至桃源/后不知所终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汤应曾是一个有天赋的艺人。他从小对音乐很有兴趣,长大后弹得一手好琵琶。他后来曾在王公贵人家中献技。

B.汤应曾对母亲、妻子充满感情。他为了生计远离家乡,连妻子死去都来不及见一面,妻子临死之前的一番埋怨他的话使得他后来不再操旧艺,最后猖狂自放,日荒酒色。

C.汤应曾六十多岁的时候,流落在淮浦一带,后来他和母亲跟随桃源人一同到了桃源。然后就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了。汤琵琶就这样淡出人们的视野,这个结局也为下文作者的议论抒情张本。

D.作者对汤应曾十分同情,并且借他的身世,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知音难逢的感慨。同时作者善于运用点染、烘托等多种手法来叙事状物,抒情色彩浓厚。
5.将文中的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咸习其技,莫之能善也,王以为恨。

(2)人争贱之,而予肃然加敬焉。

 

1.C 2.C 3.D 4.B 5.(1)(她们)都来学习他的这些技艺,但没有学得好的,周王为此深感遗憾。 (2)人们都看不起他,然而我却对他更肃然起敬。 【解析】 1. 试题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C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大意内容可知,C项的“为”为“弹奏”之意。所以选C。文言实词推断方法(一)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二)语言结构推断有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常常采用互文的修辞格,在同一位置;上词语意思相同、相对或相反。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例如:(三)语法分析推断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例如:(四)联想推断法(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凭借基本实词的积累,或联想课文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比照时可着重下面几个要素。1.联想课文语句运用此种方法的前提是:对课本上学过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要善于归纳总结,分类记忆,记忆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多记例句,对于典型语句,一般要能做到出口成句,并对其意义、用法等特点了如指掌。这样,在遇到某个文言词语的时候,就可借助所学知识进行比照推断。2.联想成语推断。不少成语源自文言文,其中的字词在意义和用法上较多地保留了古汉语的特点,可可借助这些成语中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 (五)辨析词性推断根据词语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知它的实词词义。 (六)、借助字形推断汉语属于表意文字,对于一些词的意思可以通过字形特征来进行推断,例如: (七)古今比照法(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汉语词汇中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意义往往不同,最忌望文生义,“以今律古”。这里要特别注意古今构词特点,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双音节词往往有其固定义项。(八)、代入检验法(借助题干所给的义项推断词义)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答案。 解释文言实词的意义,是高考文言文阅读必考内容,要提高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能力,只有把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巧妙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方能奏效。题中B中:怪为意动用法,以之为怪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重阳节,也叫九九敬老节,许多人通过各种方式向老年人表达关爱。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发挥审判职能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实施意见(试行)》,用法律武器来督促子女常回家看看。子女不常回家看看,遗产可能一分钱也拿不到。这一规定引起社会热议。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

 

查看答案

下面是关于围棋的资料,请根据这些资料,陈述将围棋纳入亚运会比赛项目的理由。要求:写成一个单句,不超过60字。

围棋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一种棋戏,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广为流行,甚至出现了诸侯列国都知道的围棋高手。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中国与中亚细亚有了文化交流,其中就包括围棋的交流。

围棋被喻为黑白世界,棋盘纵横各19道,共有361个交叉点,是一种极具魅力的智力游戏。围棋自身蕴涵的深刻文化内涵,使其在绵延数千年的发展中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这颗璀璨的东方文化的明珠正在大踏步走向世界。

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围棋》教材,为青少年进一步了解围棋做了一整套的教学设计,围棋成为青少年继承祖国文化传统的优秀项目。

围棋由于将科学、艺术和竞技三者融为一体,有着发展智力,培养意志品质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思想意识的特点,因而,几千年来长盛不衰,并逐渐发展成了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竞技活动。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拟一个描写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晶莹的露水,即使是一滴,也会感激草尖的柔嫩,拥抱朝霞的艳丽,向往蓝天的广阔。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如果从脂肪和蛋白质方面来看,高温杀菌奶和巴氏奶并没有差别。但是,高温消毒的环节会存在一些小的微量元素减少、营养物质密度降低的情况。比如,把牛奶做成奶粉,会经过一个加工流程,                      

A.人吸收一些微量元素与营养物质更难,直接饮用鲜奶就容易的多

B.那么这会导致一些微量元素与营养物质的吸收比直接饮用鲜奶更难

C.直接饮用鲜奶就不会让一些微量元素与营养物质吸收更难

D.如果直接饮用鲜奶,一些微量元素与营养物质吸收就会更容易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大堰河这个艺术形象,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让读者不仅受到了深刻的美的教育,而且还感到真实可信,亲切近人。

B.新诗在用白话写诗,摆脱古典诗词严整格律的束缚,适合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感情而逐步得到社会认可的。

C.狄更斯靠自学掌握了复杂的速记技术,当上了民事诉讼法庭的审案记录员职位,接着又充任报社派驻议会的记者。

D.巴金的创作实践表明,他最喜欢通过描写家庭生活情景来反映社会生活的状况及其发展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