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秋雨夜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 安闲一老翁。卧...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秋雨夜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 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 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 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 霜叶满阶红。
1.对这首诗中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气候环境凉冷,给整首诗抹上了深秋的基调

B.颔联描写了老翁在秋雨之夜安然就寝的睡美之态

C.颈联以烘瓶里的燃料已化为灰烬,重点渲染深秋之冷。

D.尾联与首句遥相呼应,突出气候对花木和老翁的影响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闲二字勾画出老翁喜动厌静、恬淡寡欲的形象。

B.诗人以灯灭后三字说明卧迟时间,颇耐人玩味。

C尾联运用反衬,用自然环境的冷酷反衬老翁的清净淡泊。

D全诗紧紧把握老翁秋雨之夜安眠的特征,富有生活气息

 

1.C 2.A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古诗句意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此题选取了白居易的一首五言律诗《秋雨夜眠》。 “秋雨夜眠”是古人写得腻熟的题材。白居易却能开拓意境,抓住特定环境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细致的描写,成功地刻画出一个安适闲淡的老翁形象。ABD三项都是正确的,C项“重点渲染深秋之冷”错,应是“照应老翁的‘睡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帝览之曰:“士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之。

出为温令,而憎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家。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删节)

[注]醮:jiào,再婚。        游夏: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
1.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后刘,服阕         终:终于          B.齐桓得管仲而       霸:称霸

C.华               善:认为……    D.而憎从事           疾:痛恨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感恋弥至,遂成疾         孝治天下

B.士有名,不虚然哉        其翼若垂天

C.常望内转,朝廷无援      夫列子御风行,泠然善也

D.后卒                  彼其世,未数数然也
3.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A.他的下属把书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B.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C.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考虑李密在县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D.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控告他。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特别孝顺。他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为祖母端饭菜、端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

B.李密学习勤奋。他一有空闲就学习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学生认为他很有才华,把他和子游子夏并列。

C.李密很有才华。他年少时曾经在蜀汉做过郎官;期间,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论的才能,受到蜀人称赞。

D.李密心地狭窄。他希望到朝廷内做官,却被任命为汉中太守,对此心怀怨恨,诗中流露出不满使之被免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近些年,文化创新已经成了流行词汇。所谓文化创新,其实并不在于创造一些新口号、新提法,关键是要能针对时下所面临的问题,探寻出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所以,在考虑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时,首先应考虑我们当前遇到了什么问题。

从国际社会经验讲,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即人们有了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之后,会有强烈的精神生活的需求,此时社会容易爆发信仰危机。据2013年的数据统计,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6767美元,经济进入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与此同时,人们的精神信仰领域也问题重重。这是我们进行文化创新的时代背景。

毋庸置疑,当下人们信仰领域出现的种种问题,与传统的断裂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文化创新就必须重新思考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放眼全球,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法国有法兰西民族的文化,德国有日耳曼民族的文化,各民族文化都沿着各自的传统发展。法国不会放弃自己的文化传统而完全接受德国文化,反之亦然。这本是文化发展的一个常识。但是近代以来,中国主张放弃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势力非常强大,这无异于摧毁自己的精神长城。其实,文化创新决不能摒弃本国的文化传统,相反,文化创新恰恰应该以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本前提。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承的统一?为此,需要从制度上解决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源头活水问题。这里所说的源头活水有两层意思:一是作为源头活水中华元典,那就是要重视中华民族历史上那些最基本的文化经典,比如五经四书等。中华元典是中华民族价值观的载体,是中国文化的根脉,其对于一个民族的存续至关重要,正如古语所说:叶断犹可将,根断心永绝。但对于这一根脉,我们向来是不太重视的。上世纪初曾经积极倡导政治革新的梁启超对此深以为忧,他说:今日非西学不兴之为患,而中学将亡之为患。从梁启超的时代算起,到今天已经100年了,中国文化传承已经发生了严重的断裂,真正能读懂五经这几部中华元典的人微乎其微。中华元典的传承正面临着前所耒有的危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二是作为源头活水的人才培养,这里重点应该关注高校的人才教育和培养,要能够对现行教育体制乃至高校学科设置中存在的某些不合理之处进行改革。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大学,都设有古典学系,以古希腊文献、古罗马文献等为依据,研究那个时期的历史、哲学、文学等等。古典学甚至成为这些大学的招牌学科和专业。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古代经典对于子孙后代而言,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对它们进行研究和传承是后世学者的天职和责任。而我国一定程度上把自己民族的元典学(即经学)排斥在高等教育体制之外需要反省。

笔者一直认为,中国当前的文化创新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需要将上述两个层面的源头活水结合在一起,即将经典文化教育纳入到高校教育体制中来。事实上,只有恢复经典文化的学习、传承和研究,才有文化创新的根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文化创新将无从谈起。

(选自姜广辉《经典是文化创新的源头活水》)
1.下列关于文化创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创新的关键是要能探索出解决时下所面临的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而不在于能否创造一些新口号、新提法。

B.我国当前进行文化创新的时代背景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幅提高、经济快速发展而人们精神信仰领域产生危机。

C.对于每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文化创新都应该立足于继承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决不能抛弃本国的文化传统。

D.要解决中国当前的文化创新问题,首先是要将经典文化教育纳入高校教育体制之中。否则,文化创新只能成为空谈。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进行文化创新就必须重新思考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这是因为,当下人们信仰领域出现的种种问题,与传统的断裂有直接的关系。

B.实现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承的统一,需要从制度上解决文化传承与创新面临的两大问题,一是中华元典的传承,二是人才的培养。

C.西方一些著名大学极其重视对古代经典的研究与传承,与之相反,我国却把民族元典排斥在高等教育体制之外。这种做法要反思。

D.经典是文化创新的源头活水,恢复经典文化的学习、传承和研究是文化创新的根基。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文化创新才会成为可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人们物质生活条件好了之后,反而容易爆发信仰危机。因此,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精神信仰领域也出现诸多问题。

B.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沿着自己的传统发展。但遗憾的是,自近代以来,中国却有很强的势力主张放弃本民族传统文化。

C五经四书是中华民族价值观的载体,是中国文化的根脉,但人们对其重视不够,真正能读懂的人也微乎其微。

D.要进行文化创新,就要改革现行教育体制乃至高校学科设置中不合理之处,如设立古典学系,研究并传承古代经典。

 

查看答案

美国的瓦伦达家族是走钢丝演员世家,这个家族的一位代表曾介绍说,他们在走钢丝时,心静如止水,思维不受任何干扰,只专注于脚下的每一步,所以总是能成功。

刚刚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大陆女科学家屠呦呦,不善交际,内心安静的她,淡泊名利,只知道老老实实做学问,终于取得了卓越成就。

古语云,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诸葛亮说,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薄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请以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题目自拟。2.立意自定。3.不少于800字。4.必须写成议论文。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句描写生命的文字,请续写两句。要求:内容要能上下衔接,每句

都要用比喻手法,使三句能构成排比句。

生命是一支箭,你必须知道瞄准什么目标和如何运弓,这样才能把弓拉满,把

箭射出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文段的内容,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每处不超过50字。

就像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一样,网络也有两面性: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见的情形是,在虚拟空间聊得火热,见面之后却没有多少话,虚拟的热情和现实的冷漠,形成了有趣的对比。过去,到了年节,人们走亲访友,其乐融融;而今一部手机,一部电脑,一条短信,四处群发,不知是真情祝福,还是假意应付。方便是方便,②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