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 地泉之灵 林子 ①十月。一场秋雨。 ②天空像是打...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

地泉之灵

林子

十月。一场秋雨。

天空像是打了蜡,蔚蓝而明亮。在群山怀抱之中的桂林兴安,更加明朗开阔了。秋风的水袖把许多的浮华、喧嚣、缀饰静静扬弃。山舒缓,似清淡的水墨画卷中的留白;水吟唱,像秋日醉人的醇酒;云柔软,还原为儿时记忆中的手绢。是的,从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达山水之间的时候,心,也实现了一次飘然的出走。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读一册山,念一卷云,随风飘然,与云嬉戏。秋天,我们真该遗忘一回,站在山水之侧,尝试舒展开目光的翅膀,去品味秋天的空旷、寂寥、神秘。

来到山裙水袂之间的灵渠。突然有恍然如梦的感觉,突然生出乡愁的幽渺。想着清澈美丽的漓江水,是从灵渠流淌过来,再看享有世界奇观美称的灵渠之水,怎么看都像一部百读不厌的素书。她婉约,曼转,不骄不躁,不愠不喜,用柳暗花明的故事,引你进入一种百转千回的境界。听任着心灵被水中的绿草牵系,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陆。突然想起白居易米泉之精的诗句。米泉,指的是酒。用米泉称酒,该是多么洒脱而陶醉!而酒不醉人人自醉。看到灵渠,心底突然冒出两个字:地泉!在历史的土壤和积淀中,万斛泉源,潺潺流淌。这是多么厚重而飘逸的精灵啊!

回首过往,灵渠曾引导过诸多千帆望尽的舟船,也曾有过千百度众人追寻的风光;她滋养土地,济世济人达两千多年。今天,她安详得就像一位见惯世道兴衰而不惊不喜,安然避世于山野的隐者,从容淡泊于海阳山下,悠然独饮时光泡制的清清泉铭。更像一只大隐于市的鹤,是的,我也突然聊发白日狂,梦见一只千年白鹤,梦见一道激越灵巧的白翅凌空。这就是灵渠的魂魄呵。她连着地气,张望天空,一步步盈盈而蹈于泉脉和地脉之上,像佛陀地涌金莲,惹人惊叹而静思。这也是生活的诗,每一字每一句都从土里冒出来,弥漫开来,荡漾而去,导引着你一起去体认着那一份份宽阔、坦荡、从容和深邃。

地泉之灵,使我感到股股泉眼在心底静静开凿,深深被这无与伦比的设计和灵思感动。开凿灵渠,古人先在湘江中用石堤筑成分水铧嘴和大小天平,把湘江隔断。在铧嘴前开南北两条水渠,北渠仍通湘江,南渠就是灵渠,和漓江相通。湘江上游,海河流来的水被铧嘴一分为二,分别流入南渠和北渠,这样就连接了湘江和漓江。灵渠选择在湘江和漓江相距很近的地段,这里水位相差不大,水势平缓,便于行船。于是,便有了美丽的相约与离别,有了亘古的传奇和现实。灵渠,婀娜蜿蜒于起伏的青山碧水,联姻湘江、漓江,沟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滋养出一代又一代流光溢彩的繁华。

灵渠的不朽,在于非常之。其中的每一块石料,每一道石缝,每一个细节,都是天衣无缝地配合与交结,才使枢纽的每一个环节都通灵般地经得起长期风雨的侵袭、流水的冲击,成为屹立两千多年的神灵。当然,灵渠能够保存到现在,除了它自身的坚固之外,显然还与一代代人对它的精心保护分不开。灵渠的,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魂灵。现代的灵渠,用依然不变的灵气和谐演绎着时光的走向、历史的延伸。面对灵渠,面对挥手指点江山的铧嘴,你可能会感慨,强大与弱小是没有绝对的界限的,堵与疏,急与缓,往往就是挥手之间的力量。很多的事,拐个弯或许就海阔天空,万里无云。很多时候,或许绕一下路,前方就一笑见天。此时,灵渠像明亮的眼,凝视着我们,教导着我们:把内心放在水中,慢慢清洗。淘洗多余的存储,让尘世的灵光照亮内心的圣洁和单纯。然后,再让心与心靠近,让心灵相通。我想,这也正是地泉千年不变的灵魂所系吧。(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4分)

A灵渠至今依然完好无损,固然在于它无与伦比的设计和天衣无缝的施工,也与人们的精心保护有关。

B漓江水从灵渠流淌过来,牵系着心灵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陆,给人一种厚重飘逸的感觉。

C当海阳河流来大水时,通过灵渠把洪水排泄到湘江故道,保证运河和行船的安全。

D灵渠更像一只鹤,凝聚了两千年来直冲云霄的胆识,铸就了智慧和底气的魂魄。

E十月。一场秋雨。简洁明了而意味深长地交代了时间,营造了凄清落寞的氛围
2.本文主要写兴安灵渠,而第段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来写雨后秋景和作者心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一段说面对灵渠,面对挥手指点江山的铧嘴,你可能会感慨,强大与弱小是没有绝对的界限的,堵与疏,急与缓,往往就是挥手之间的力量,给了人们什么样的启示?(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作者看来,用地泉之灵作文章的标题。它又在哪里?(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E 2.写雨后秋景,突出兴安明朗开阔的特点,自然引出下文对兴安灵渠的观赏和描写;(2分)写作者心情,强调作者心情的放松和欣喜,为后文饱览灵渠的美景、回想灵渠的过往做铺垫。(2分) 3.④段: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用“安然”“从容淡泊”等一连串的形容词生动形象地刻画出灵渠从容、淡泊、安详(宽阔、坦荡、从容、深邃)的特点。(修辞手法2分,分析2分) 4.这句话启发:①要辩证地看待事物;(1分)大与小、强与弱是相对的。(1分)②要学会变通;(1分)堵与疏要因时而动。(1分)③要有从容的心态。(1分)急与缓要有淡定之态。(1分)(答出两点即可) 5.①灵渠历史悠久,厚重而飘逸;②灵渠导引舟船,滋养繁华,济世济人;③灵渠拥有无与伦比的设计和灵思;④灵渠屹立两千年不毁,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⑤灵渠教导我们要淘洗污浊,保持圣洁,让心与心相通。(答出1点1分;答出2点3分;答出3点5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C项,从“海阳河流来的水被铧嘴一分为二,分别流入南渠和北渠,这样就连接了湘江和漓江”来看,应是排泄到湘江和漓江。E项应为“清静神秘的氛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每空1分)

(1)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2)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3)大弦嘈嘈如急雨,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___________________。(贾谊《过秦论》)

(5)___________________,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

(6)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7)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___________________。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8)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9)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结合全词,谈谈你对词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理解。(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词中具体语句,对本词所用的表现手法加以分析。(不少于两种)(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后面的题。

项王已约,乃引兵解而东归。

汉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大半,而诸侯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汉王听之。汉五年,汉王乃追项王至阳夏南,止军,与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而信、越之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自守。谓张子房曰:诸侯不从约,为之奈何?对曰: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汉王曰:善。于是乃发使者告韩信、彭越曰:并力击楚。楚破,自陈以东傅海与齐王,睢阳以北至谷城与彭相国。使者至,韩信、彭越皆报曰:请进兵。韩信乃从齐往,刘贾军从寿春并行,屠城父,至垓下。大司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举九江兵,随刘贾、彭越皆会垓下,诣项王。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注】城父、舒、六等为地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楚兵食尽           罢:通,疲惫

B楚兵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   且:而且

C项王军垓下,兵少食尽,        壁:修筑营寨

D歌数阕,美人          和:应和
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张良足智多谋的一组是(3分)

汉王复入壁,深堑而自守  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大司马周殷叛楚  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  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良献计,如果合力击楚,打败楚军之后,从陈县往东至海滨一带地方给彭越,睢阳以北至谷城的地方给韩信,终于使彭越、韩信出兵击楚。

B项王与汉王订立和约后,就带上队伍回去了,但是汉王接受了张良等人的计谋,言而无信,又发动了战争,最终使项羽陷入绝境。

C本文巧于构思,善于将复杂的事件安排得井然有序。在激烈的军事冲突中,插入情意缠绵的悲歌别姬一段,使情节发展急徐有致,节奏疏密相间成趣。

D霸王别姬时,项羽被围垓下,四面楚歌,军情何等急迫!而司马迁却以舒缓的笔调去写项羽夜起帐饮,慷慨悲歌,表现出项羽英雄末路、深情无奈的侠骨柔肠。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信乃从齐往,刘贾军从寿春并行,屠城父,至垓下。(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别让工作二十四小时在线

深圳36岁的IT男张斌,被发现猝死在公司租住的酒店马桶上面,怀疑和过度劳累有关;浙江女白领连续加班一周,感冒两天后心跳骤停;年近33岁的东莞工程师刘先军猝死在出租屋内,3天后才被发现。其中,据媒体报道,张斌作为项目负责人经常加班到凌晨,有时甚至到第二天早上五六点,上午又照常上班。

年轻的生命匆匆逝去,令人惋惜。事件的全貌,虽有待进一步厘清,但由此引发的对过劳死的关注,让不少上班族感同身受。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带动就业的大户。与之相伴的,就是脑力劳动者大幅增加。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体力劳动,现在不少上班族的工作,往往没有上下班的明显界限。尤其随着无纸化移动办公的推广,办公地点可以在单位,可以在家里,工作时间更加灵活。

很多人都感觉累,不是修路砍大树的累,是心累。其实这就是过劳。不是在严寒酷暑中凿山填海,多是在废寝忘食中灯枯油尽。以前,办公效率低,一个星期只能办一件事。今天,办公效率高,一天能办7件事。如果工作总量等于工作时间乘以工作效率,那么,就算时间不变,效率提高了,工作总量也增加,人还是那个人,当然更累。

过劳是在潜移默化中摧残健康,表面可能看不出来,实际上免疫力已经下降。鼠标手、青光眼、腰椎疼……这些都是过劳的警钟。但是,对于加班加点、熬夜透支等潜伏在身边的过劳现象,我们往往因为习惯成自然”“大家都这样而不以为意。

放眼全球,过劳死是一种世界性的现象,美国、日本、英国等国都有过劳死的相关数据和法律法规。可我国目前劳动法规中,并没有这个概念。但员工的死亡、受伤害,应由企业等用人单位承担责任的,不该只有工伤和职业病两种。

为此,职业病的外延应当扩张,劳动保护应该升级,无论是观念还是立法。比如,能否把过劳死作为视同工伤的一种情况予以处理?能否将职工的过劳状态,像职业病那样纳入劳动保障的范围?这需要建立具体的考察标准,比如加班时间、工作强度等,以此作为判断是否过劳的依据。只有这样,才可以倒逼用人单位切实保障员工的休息权。

对于员工个人来说,身体是自己的,要想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得掌握好工作节奏,透支健康不是明智之举,别让工作24小时在线。

——摘自《人民日报》(2015年04月08日,有删改)
1.下列关于过劳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过劳死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蓬勃发展,脑力劳动者大幅增加而出现的。不少上班族办公时间、地点灵活多变,随意地加大了工作强度而造成劳累过度。

B过劳是心累,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身体累。它在潜移默化中摧残健康,表面上看不出来,实际上免疫力已经下降,严重的就会成过劳死。

C过劳死是一种世界性的现象,一些发达国家有过劳死的相关数据和法律法规,如日本、美国、英国。而中国目前劳动法规中却没有过劳死的概念。

D过劳死已经引起了不少上班族的关注,它的前兆有可能是鼠标手、青光眼、腰椎疼……。如果出现了这些现象,最好不要熬夜透支了。
2.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符合的一项是(3分)

A现在的上班族没有上下班的界限,对加班加点,熬夜透支的现象习以为常,容易造成过劳而死。

B文中所说的过劳,是就脑力劳动而言。现在虽然工作效率提高了,但工作总量也在增加,因此容易在废寝忘食中油尽灯枯。

C由于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增大,人们往往对过劳现象不太注意,白领们甚至在不经意间已经积劳成疾。

D我国一些年轻的生命因过劳而逝去,令人惋惜;但令人更为痛惜的是,过劳死还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3.根据全文及推断,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当前,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企业随意延长工作时间,加重工作任务,导致人们超负荷地工作,身体透支现象常有发生。

B作为劳动监察部门,要切实负起监管责任,监督用人单位,保障员工的休息权。如此,从长远计,也可为国家间接地提高劳动效益。

C我国政府应该完善劳动法规,对过劳死建立具体的考察标准,学习借鉴先进国家的做法。唯其如此,才能保证用人单位切实保障员工的休息权。

D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对于劳动者来说,只要树立健康的劳动理念,掌握好工作节奏,就不会有过劳的危险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乔布斯说:“不要为别人而活。”

爱因斯坦说:“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

以上名言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根据以上材料,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义的范围,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