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清朝时期,英国舰船...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清朝时期,英国舰船经常侵犯中国领海主权,以保护向中国输送鸦片的贸易,鸿胪寺卿黄爵滋忧心忡忡。他上《禁烟议疏》给道光皇帝,列举大量的数据与材料证明鸦片的危害,提出为了严禁鸦片,应不惜动用死刑,以达到________的目的。 

出生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歌手云朵,独创“云端音”,高音音域跨越三个半八度,她独特的天籁嗓音和原生态唱法如入云端。她唱成名曲《爱是你我》时,与韩红唱《青藏高原》时的嗓音都________,令听者为之一振。 

敦煌研究院专家提出建立全球敦煌学研究中心,将敦煌文化基因植入当地产业发展,这一观点________,在学术界和当地引起强烈反应。 

A.石破天惊 穿云裂石 发聋振聩 B.石破天惊 发聋振聩 穿云裂石 

C.发聋振聩 石破天惊 穿云裂石 D.发聋振聩 穿云裂石 石破天惊

 

D 【解析】 试题分析:发聋振聩:比喻说话或写文章有很大的震撼力量,能唤醒麻木的人。穿云裂石:形 容声音极其响亮高亢。石破天惊:比喻艺术创造或议论等新奇动人,不同凡响。注意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三个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词语的积累记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真的猛士

如果钱玄同没有找周树人约稿,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也许不会出现鲁迅这个名字。钱玄同,原名钱夏,号疑古,浙江吴兴人,北京大学教授,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

那是1917年,钱玄同时任《新青年》编辑,正在为杂志寻找合适的撰稿人。他常到位于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劝说居于此处的周树人、周作人两兄弟投稿。此时,周树人因对现实失望,正用钞古碑的方式消磨时光。他婉拒钱的约稿:这中国好比一间铁屋子,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里面的人们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临死的悲哀。而如果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反倒使他们感到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钱玄同立刻辩驳道: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这段对话,被周树人如实记录在他的小说集《呐喊》序言中。从这时起,周树人动笔写了抨击吃人礼教的《狂人日记》,发表在《新青年》19184月号上,署名鲁迅。并一发不可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钱玄同为人之刚猛,由此可见一斑。新文化运动中,他提倡白话文,打倒孔家店,慷慨激昂。由于年轻气盛,甚至鼓吹过废除汉字,但钱玄同绝非有勇无谋,他提出用国语作文,文章加西化标点符号,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数目,采用公元纪年,书写方式改左行直下为右行横迤等,都是中国文化重大改革的首倡。

1918年,钱玄同曾与好友刘半农商议,上演了一出双簧。他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题为《文学革命之反响》一文,罗织新文化运动种种罪状。随后,刘半农撰写万余言的《复王敬轩书》,针对王敬轩的所有观点一一加以驳斥,将其批驳得体无完肤。其时,这场论战引起各界强烈关注,也标志着改革派的大胜战。有研究新文化运动的学者评论道:“……在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也几乎要流血的旧中国,在跟肉体和精神均已硬化的顽固派作斗争的过程中,非有大力难开新地,非有猛士难摧敌垒。

但这个猛士却又是一个病夫。如果细细清理钱玄同的日记,可以整理出一本厚厚的个人病史资料。从早年留日时期的失眠、多汗、发寒热,到晚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视网膜炎,他常要忍受各种病痛的骚扰与折磨。

然而他从不讳言字。1927年,钱玄同年届40时,还打算在《语丝周刊》上发一期《钱玄同先生成仁专号》,他与朋友们准备了挽联、挽诗、祭文等,语调幽默。不明内情的人一见目录,信以为真,并互相转告。一时间,钱玄同的朋友、学生纷纷致函悼唁。

钱玄同一生恃才傲物。在北大任教时,上课从不看一眼究竟有无学生缺席,便用笔在点名簿上一竖到底,算是全到。也从不考试,每学期末批定成绩时,便按点名册的先后,起评60分、61……如若选课的学生共40人,最后一人就得100分;若是40人以上,便重新从60分开始。随后,他在燕京大学任教,亦不改考卷,直接交与学校。学校退回,他仍是不看,也退回。于是,校方依照制度,称如不判卷,将扣发薪金,钱玄同回复,并附上钞票一包,薪金全数奉还,判卷恕不能从命。

这个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响起叫骂声的浙江人,对人严苛,对己更甚。其文字学课讲义《文字学音篇》,是我国高等院校汉语音韵学课的最早一部教材,但钱对其极为不满,说它百孔千疮多一个人看见,就使我心中加一分难受。在1921年重印时,钱在《再版序》中自打耳光,列出书中的六大不足。

钱玄同最大爱好,便是逛厂甸旧书肆,只要前往,必将所喜之书扫荡一空才罢休,被人戏称为厂甸巡阅使。而其一生最惧之物,竟是好友刘半农家养的一条黑狗,前去作客,定要躲在刘家孩子身后,等孩子把狗引走,才敢进门。

1939117日,钱玄同患脑溢血辞世。《文献》发表署名乐颜的《悼钱玄同先生》一文,为其盖棺定论称:在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之中,钱玄同的斗争精神,表现在任何一位同时代的斗士之上……”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当周树人对现实失望,找不到出路时,钱玄同给了他希望,因此,周树人动笔写了《狂人日记》,并一发不可收,从此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B. 钱玄同与刘半农上演的双簧戏,在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钱玄同站在新文化的立场上,刘半农站在旧文化的立场上激烈辩论,最终改革派取胜。

C. 钱玄同在北大任教时,不看学生是否缺席,从不考试,从不批改考卷,随意批定成绩,不遵守学校的制度,表现了他在工作上学术上不严谨的一面。

D. 钱玄同虽为新文化运动的猛士,却体弱多病。从青年到晚年,一直忍受各种病痛的骚扰和折磨,40岁时还和朋友一起为自己准备了挽联、挽诗、祭文等,看淡生死。

E. 本文以记叙为主,语言平实,重点突出了钱玄同作为真的猛士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斗争精神,他就是铁屋中最先清醒的几个人之一。

2.钱玄同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做了哪些事?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简要概括。

3.钱玄同为人刚猛,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

4.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写到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请结合文本探究钱玄同先生成为真的猛士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明月寺

叶弥

山上有一座明月寺,寺里头就只有住持夫妇两人。两人本是城里人,七零年春天来的,不知道为什么要来。来了快三十年了,从来不见有亲戚来看他们……男的叫罗师傅,女的叫薄师傅。两个人虽说是寺院住持,但从来就是俗家打扮,一直夫妇相称。你说奇怪不奇怪?因了这话,我走进了竹林掩映里的明月寺。 

这是一座小庙,进了门,眼前一黑,过了片刻才看清室内的陈设。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摆在屋子正中的木龛里。 

薄师傅从木龛后面走出来。一看见她,我就知道这是薄师傅。她是个清瘦的老妇人,薄薄的身体,薄薄的头发,皮肤是暗白的,带着一点灰,与这幽暗的屋子很相配。她的眼神很特别,清而亮。她看人的时候,眼神专注,让人感到里面仿佛有许多要紧的内容,但仔细一看,里面什么都没有。 

她看了我一眼,说道“要不要求签?”又补充了一句“我这寺里的签,和别处不一样,不分上中下签。只要签上说的话对你有些用处,那就是上签。”于是我在观音面前焚香,磕头,在竹筒里抽了一支签,上面说道海市蜃楼/过眼云烟/落花流水/浮生若梦。我突然无可抑制地感到悲戚。薄师傅又注意地看我一眼,说“求签就像读书,在信与不信之间,最好。”我问她“那到底是信还是不信?”她素白的脸上略略有些笑容了,她说“这个我说不清楚。”又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像你这样喜欢泾渭分明。” 

我突然有个感觉,薄师傅以前可能是个教师,如果她是个教师的话,她一定是语文老师。我立刻把我的感觉对薄师傅说了。我看见她先惊后喜,喜悦之色在脸上一掠而过,代之以淡淡的悲戚。 

当我陷入无言的时候,薄师傅却说话了“我领你看我种的花去。” 

薄师傅对我说,大部分是她从山上移下来的。譬如这种花,叫“剪春罗”。她特地用手指向我指示。我对薄师傅说“哦,我知道了。‘剪春罗’里面有个‘罗’字,‘罗’,就是罗师傅——这花是你为了罗师傅种的。”她蹲在菜地里,不看我,脸冲着一地的菜笑了。她笑得十分真心,脸有些红了。看见她的笑容,我知道她平时不大笑的;凭她窈窕的身影,我又可以断定,她年轻时就是一个人人宠爱的大美人。

  罗师傅在院子里扫地,薄师傅走过他的面前,也不看他,像自言自语地说“小囡说,‘剪春罗’是我特地为你种的。”罗师傅也像是自己咳嗽一声似的说“我说也是。” 

他已经默契得用不着神色和眼光去交流了。 

我们三个人就在厨房里的小桌子上吃晚饭了。“小囡,”薄师傅叫我了,她那如水的眼波看着我,“吃菜。”她对我说。罗师傅说“你莫叫人家老是吃。你叫人家看看窗子外边的云。” 

厨房的西墙上有一面窗子,窗子外面是满山的姹紫嫣红,姹紫嫣红的上面——天空上,有更绚丽的颜色。只是一天的结束,天空却像再也不回来似的,拼足了力气灿烂地谢幕。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些美丽的云霞,甜甜的,甜得怅惘。 

我说“罗师傅这么浪漫,怪不得薄师傅给你种‘剪春罗’呢。” 

两个人都看着我微笑。 

第二天早晨下山,罗师傅送我。温暖的纯金色的阳光照着满山的露珠,我走了老远,还能看见薄师傅站在庙门口朝我们张目眺望的身影。 

罗师傅送我到山脚下,郑重地问“你什么时候再来?” 

我说“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吧。” 

他又说“我和薄师傅等你来。” 

一个月、两个月弹指一挥。春天过去了,夏天过去了,秋天轰轰烈烈地开始,我这才突然想起我的许诺。 

在山路上就看见明月寺被脚手架包围着,许多匠人在脚手架下忙碌。 

我预感不妙。我说“那罗师傅和薄师傅呢?” 

匠人头领说“薄师傅死了有两个月了,罗师傅走了也有一个月了。薄师傅是病死的,一个劲地瘦,瘦得像掉在地上一个冬天没烂的树叶子。罗师傅到孤郎岛上的香花寺正式出家了,法名慧尘。” 

往事里的往事,我已无可猜测。他们到底是谁?有着什么样的秘密?没人知道。 

明月寺不会说话。

  (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我”对签上所说感到悲戚,薄师傅却说出“信与不信之间,最好”及年轻时“喜欢泾渭分明”的话,对比之下,表现出她经历世事变幻后的大彻大悟。 

B小说第一段借他人的一番话,交代了两位主人公的离奇身世,故事发生的缘起及时代;开篇设置悬念,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小说以“我”的所见所感为线索,描写明月寺中罗师傅和薄师傅的俗家生活,观察细致,语言平淡舒缓而又生机充盈,不动声色却又自然真实。 

D下山时,薄师傅和罗师傅盼望“我”再来的情节,暗示二人其实并不想隐遁在明月寺,渴望有人来发现他们,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E罗师傅和薄师傅的爱情是一种逃遁在外的爱情,看似世外桃源,其实却仍然承受着俗世的痛苦,而对他们痛苦的谜底,“我”也无法揭破。

(2)小说中的薄师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作品以“明月寺不会说话”为结尾有何用意?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6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                   

(2)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            

(3)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作直接描述的诗句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1. 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的作用是什么?上阙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5分)
2.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也。家本微贱。侯景之乱,寓在京都。景平,文帝出守吴兴,子高年十六,为总角,容貌美丽,状似妇人,于淮渚附部伍寄载欲还乡,文帝见而问之,曰:“能事我乎?”子高许诺。子高本名蛮子,文帝改名之。性恭谨,勤于侍奉,恒执备身刀及传酒炙。文帝性急,子高恒会意旨。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文帝甚宠爱之,未尝离于左右。文帝尝梦见骑马登山,路危欲堕,子高推捧而升。  

文帝之讨张彪也,沈泰等先降,文帝据有州城,周文育镇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闇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闇中又往慰劳众军。文帝散兵稍集,子高引导入文育营。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文帝嗣位,除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文招县子,邑三百户。王琳至于栅口,子高宿卫台内。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二年,迁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及征留异,随侯安都顿桃支岭岩下。时子高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陈,伤项之左,一髻半落。异平,除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子高自安泉岭会于建安,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平,以功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伯,增邑并前四百户。六年,征为右卫将军,至都镇领军府。文帝不豫,入侍医药。废帝即位,迁散骑常侍,右卫如故,移顿于新安寺。                                            

(节选自《陈书》) 
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闇中/又往慰劳众军 

B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闇中/又往慰劳众军 

C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闇中/又往慰劳众军 

D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闇中/又往慰劳众军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B“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泛指部队。 

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子高聪明机警,全力帮助文帝。文帝性子急躁,子高总是能够领悟他的意旨。文帝梦见自己骑马登山几乎要坠下山时,都是得到子高的推扶才得以继续攀登。 

B子高忠心耿耿。张彪偷袭城池,文帝逃出后,稍稍集合了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将其引进文育军营中,并于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败走。 

C子高性情恭敬谨慎。与文帝相识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常带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文帝不高兴了,他亲自进宫侍奉医药。 

D子高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征讨留异时受伤、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时,子高和他在建安相会,人马最为强盛。先后任过贞毅将军、东阳太守、通直散骑常侍等职。 
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 (5分)                                                                 

(2)时子高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陈,伤项之左,一髻半落。 (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