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主题标识”。请你说出它的构图要素及寓意。...

下面是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主题标识。请你说出它的构图要素及寓意。(5分)  

 

 

示例:标识总体形象为地球,利用地球经纬线构成意象化的 “文” 字形象,“文” 字字头为祥云状态,又构成人形。(各1分)体现文明素质的含义,体现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的文明素质提升行动的意义。(各1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徽标类题目,这类题目注意结合以下信息来思考:一主办地(注意联系特色景观或特产),二活动主题,三徽标类型。本题图标从外形上看,本题图标从外形上看,龙形、长城、“文”字的特征比较明显,龙,即是中华民族,又是中国历史的代表;长城是中华文明,也是中国旅游资源的代表;而“文”字,则即可以理解成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又可以理解成文明。考生能把这些信息分析出来,也就可以总结出答案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关于高铁电磁辐射对人体危害的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25个字。(6分,每处各2分)

高铁输电器产生的电磁辐射相比电离辐射、微波等辐射,其影响简直是微乎其微。而且这种辐射有一个特性,就是会被金属  (1)  掉,不能穿透金属材料。所有火车车体都是金属的,是一个基本封闭的金属盒子,因此,电磁辐射进去的就更少了。可以说,高铁运行中所产生的辐射,   (2)    (3)   ?这有两个原因:一是高铁速度太快,某些敏感体质的乘客会出现晕车;二是高铁是全封闭的车厢,完全依赖空调进行通风换气,乘务员长时间在这种环境里面自然会有不舒服的感觉。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相比国外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目前独具导航和短报文通信相结合的特色,                        。以海洋渔业为例,我在哪里,能够使渔民通过船载设备实现自主定位;你在哪里,使岸上的人通过监控知道渔船在什么地方。而在沙漠、山区、海洋等人烟稀少地区进行搜索时,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已在我国经济社会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也能知道你在哪里

有效缩短救援搜寻时间,提高抢险救灾时效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除导航定位外

既能知道我在哪里

还能通过短报文通信功能,及时报告所处位置和灾情

⑤①②⑥④③      B⑤②①④⑥③

C②①④⑥③⑤      D④⑥③⑤②①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新加坡举办的首届青奥会,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资源和体育场馆,不但没有出现资金亏空,而且创造了2亿美元的利润。

随着国人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来旅游部门将开发新景点,推出新项目,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

两会召开之际,各地代表纷纷抵达北京,在人民大会堂共商国是,代表的发言社会影响的关注度都很高,人民希望他们能真正表达自己的心声。

D社会需要城镇化,但城镇化不等于房地产化,没有实业支撑,城镇化便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城镇买了房的农民也不能实现真正的转型。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恰当的是(3分)(   

在朝廷上,当君不在场时,他言谈毫无顾忌,          ,显得从容不迫。

很多人羡慕他的          ,但他的丈人却为此瞧不起他,他为此十分苦恼。

张九龄因善于言谈而出名。每当他与宾客们谈论起经书时,总是        

A滔滔不竭  侃侃而谈   口若悬河

B.侃侃而谈  滔滔不竭   口若悬河

C.侃侃而谈  口若悬河   滔滔不竭

D口若悬河  滔滔不竭   侃侃而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与众不同的梁漱溟

刘仰东

梁漱溟是不是学者,这本来不成问题。1916年,他23岁时就在蔡元培校长的引荐下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门(系),次年开讲,先讲印度哲学,再讲儒家哲学。讲儒家哲学时,听者踊跃,除一般学生外,还有四五十岁的前辈,还有一些当时及后来的风云人物。四年后,《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出版,更使他享有新儒学先驱者的盛名。他是因学问而出名的,世人历来也是以知名学者来看待他的。

但是,梁漱溟本人却一向不自视为学者,也一向不为了学问而做学问。他生前曾在许多文字或演讲中明确表态。1930年,他在题为《我是怎样一个人》的文章中写道:大家误解我什么?这就是误认为我是一个学者,甚或说是什么哲学家’‘佛学家’‘国学家’……这真是于两面都不合适:一面固然糟蹋了学者以及国学家,一面亦埋没了我简单纯粹的本来面目……谈学问,在我只是不得已,非是有心……我只是好发现问题——尤其易从人事上感触发现问题。有问题,就要用心思;用心思,就有自己的主见;有主见,就从而有行动发出来。外人看我像是在谈学问,其实我不过好用心思来解决我的问题而已,志不在学问也。

此时,梁漱溟不足40岁,他的后半生,依然没有变。在梁漱溟看来,儒学也好,佛学也好,都是人生实践之学。他曾说:孔子的东西不是一种思想,而是一种生活。他认为如果在大学讲堂里把孔子学说只当做哲学思想来讲,则其固有精神实质亡矣!梁漱溟曾再三强调,孔子的学问是专门致力于人的身心进于自觉、自主,使人的生命整体上有所变化和提高,将自己的智慧用于修养实践上。把四书五经背得烂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将儒家的精神用在自己身上,用在人类社会。这个观点贯穿于梁漱溟的一生,他晚年依然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人有的是需要学习的东西,而中国古书汗牛充栋,除了少数研究者,未必人人都要去读,但有一本书,即《论语》,作为中国知识分子,是不可不读的。

1924年夏天,他在当讲之年毅然辞去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北大教职,此后,再也没有回到大学的讲台上。当时也有几所大学请梁漱溟去,但梁漱溟谢绝了这些邀请。多年后,他在写给侄子的信中说:我这里没有旁的念头,只有一个念头:责任。又说,我处处皆有责任,而我总是把最大的问题摆在心上。所谓最大的问题即所谓中国问题。在这样的信念驱动下,梁漱溟南来而北往,数十年如一日,奔波于他的人生实践之路。

他在1924年(31岁)辞去北大教职后,先用七八年的时间,到山东、广东、上海、山西、河南等地办学和考察。自1931年起,梁漱溟落脚山东邹平,开始了长达七年的乡村建设活动。他的长子梁培宽这样回忆当时的情景:没有水电,我们生活在那里,吃的是井水,点的是油灯。……基本上过的就是农村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梁漱溟一干就是七年。他在自撰的《生平述略》中说:1931年与同仁赴山东邹平创办山东乡村研究院……它以全体乡民或村民为对象,培养农民的团体生活习惯与组织能力,普及文化,移风易俗,并借团体组织引进科学技术,以提高生产,发展农村经济,从根本上建设国家。

抗战的爆发,让梁漱溟为之努力七年的乡村建设活动戛然而止。但随后他进入了自己政治上的活跃岁月。1938年1月,梁漱溟访问延安,与中共领导人进行了广泛接触。1939年2月,梁漱溟赴晋冀豫皖苏鲁等地的敌后游击区巡视,与国民党将领和八路军、新四军领导人罗荣桓、陈光、彭雪枫等都进行了会晤。1940年底,梁漱溟与黄炎培等共同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试图以第三方面的力量促成两党的团结,以求抗战的最后胜利。

30岁到50岁,被视为生命的黄金时期。而梁漱溟从31岁退出北大后,二十余年间奔走于社会,他参与的所有社会活动、政治活动,无疑都属于在儒家大义指导下的远离书斋的人生实践。自这个意义上看,梁漱溟虽享学者之名,实乃一个社会活动家。(选自《中华读书报》,有删节)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梁漱溟23岁时,在蔡元培校长的引荐下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门(系),四年后,就因为《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出版,使他享有了新儒学先驱者的盛名。

B抗战爆发后,梁漱溟进入了自己政治上的活跃岁月,其目的也是为了解决所谓最大的问题,即所谓中国问题。

C梁漱溟认为,把四书五经背得烂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将儒家的精神用在自己身上,用在人类社会。为了实践这一观点,他在山东邹平开始了长达七年的乡村建设活动。

D提高生产,发展农村经济,从根本上建设国家,这就是梁漱溟与同仁赴山东邹平创办山东乡村研究院的目的。

E.梁漱溟虽享学者之名,实乃一个社会活动家。这正是他在儒家大义指导下的远离书斋的人生实践意义之所在。

(2)梁漱溟为什么不认为自己是学者?他辞去北大教职,转而到许多地方办学考察,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3)本文题目是《与众不同的梁漱溟》,那么,请根据全文,简要说说梁漱溟的与众不同之处。(6分)

(4)文章作者认为,梁漱溟虽享学者之名,实乃一个社会活动家。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请说说你的看法?(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