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在近期举行的2016世界生命科学大会上,...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在近期举行的2016世界生命科学大会上,袁隆平说,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民不      满足于吃饱,还要吃好,我们也改变了战略,既要优质,又要高产,但不以牺牲产量      为代价来求优质。

B.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渴望传递的,除了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更包含了文学意境的探索、生命情态的思考和文化深度的积淀。

C. 根据《中国网民数字阅读状况调查报告(2016)》显示,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行为正在发生深刻改变,七成以上网民每天手机阅读1—3小时。

D. 紧邻主城区的西溪湿地,商业开发潜力巨大,应有超越商业开发的胸襟,继续保留这块与杭州城厮守数千年的湿地。

 

B 【解析】试题分析:A项不合逻辑,根据前文的“不满足于吃饱,还要吃好”可知,“既要优质,又要高产”应改为“既要高产,又要优质”。C项,句式杂糅,应删除,“根据”。D项,成分残缺,后一分句缺少主语,应在“应有”前加“杭州”,“应有”的主语是杭州,而不是西溪湿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活跃于北京各大医院的“号贩子”倒卖专家号的行为被媒体曝光后,挂号的患者和家属都对“号贩子”敬而远之,医院就诊秩序明显好转。

②亚洲投资银行的顺利成立和运营,将惠及亚投行各国,也将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这是不言而喻的。

③在媒体属性强烈的微博之上,用户更多以获取信息为主;而在朋友属性强烈的微信之上,用户则是在朋友圈里分享体验。微博与微信虽各有千秋,但终将殊途同归,共建以兴趣为导向的移动社交平台。

④政府和企业都在处心积虑地为大中专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只要毕业生要求放低一些,就业并不是一件难事。

⑤女性作者的文笔,常以柔情似水、细腻委婉见长,虽非个个如此,但说大多数是这样, 应该算是持平之论。

⑥有些人在不断的追逐中寻找快乐,有的人却在平凡的生活中安之若素,品味着幸福的      平谈。

A. 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②③⑤    D. ④⑤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2)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赞美了古代仁人志士坚守理想不肯动摇,无论是“______”,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边  词

张敬忠  

五原②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穷边词二首(其一)

姚  合

将军作镇古汧③州,水腻山春节气柔。

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头。

[注]①张敬忠:唐监察御史,分管军事,写作此诗时在朔方军幕任职。②五原:现在内蒙古治

区的五原县。③汧(qian牵)州,今为陕西千县。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

A. 张诗前三句极力铺排边地的节气之迟,再以“正是长安花落时”对比,突出了边地之寒冷,给读者以强烈的感受。

B. 姚诗前两句,“古”字突出了此地的历史久远,“腻”和“柔”突出了景色的迷人,用词古雅,刚柔相济

C. 姚诗第三句“清夜满城丝管散”描绘入夜以后,丝管之声在大街小巷满城荡漾,写出边城独特的风情。

D. 两首诗构思非常精巧,张诗把边地与长安作对照,而姚诗站在边地的角度,向行人介绍边地生活与景象,语含夸耀之意。

E. 两首诗都描写了边塞的景象,虽然感情基调不同,但无一例外,体现了鲜明的盛唐之音,表达了诗人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2.两诗都以“边词”入题,都写了边地之景,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劢,字文约,喜愠不形于色。位太子洗马,母忧去职,殆不胜丧。每一思至,必徒步之墓。或遇风雨,仆卧中路,坐地号恸,起而复前,家人不能禁。景特所钟爱,曰:“吾百年后,其无此子乎!”使左右节哭。服阕,除太子中舍人。景于郢镇,或以路远,秘其凶问,以疾渐为辞。劢乃奔波,届于江夏,不进水浆者七日。庐于墓所,亲友隔绝。会叔父昙下诏狱,劢乃率昆弟群从同诣大理,虽门生故吏,莫能识之。除淮南太守,以善政称。迁宣城内史,郡多猛兽,常为人患,及劢在任,兽暴为息。又迁豫章内史,道不拾遗,男女异路。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人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至新淦县岓山村,有一老姥以槃擎鳅鱼,自送舟侧奉上之,童儿数十人入水扳舟,或歌或泣。

广州边海,旧饶,外国舶至,多为刺史所侵,每年舶至不过三数。及劢至,纤毫不犯,岁十余至。俚人不宾,多为海暴,劢征讨所获生口宝物,军赏之外,悉送还台。前后刺史皆营私蓄,方物之贡,少登天府。自劢在州,岁中数献,军国所须,相继不绝。武帝叹曰:“朝廷便是,更有广州。”有诏以本号还朝,而西江俚帅陈文彻出寇高要,又诏劢重申蕃任。未几,文彻降附。劢以南江危险,宜立重镇,乃表台于高凉郡立州。仍以为高州,以西江督护孙固为刺史。征为太子左卫率。劢性率俭,而器度宽裕,左右尝将羹至胸前翻之,颜色不异,徐呼更衣。聚书至三万卷,披玩不倦,尤好《东观汉记》,略皆诵忆。刘显执卷策劢,酬应如流,乃至卷次行数亦不差失。少交结,唯与河东裴子野、范阳张缵善。卒于道,赠侍中,曰光侯。

        选自《南史·萧劢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人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

B. 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人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

C. 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人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

D. 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人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服阕,为了给父母守丧而解除官职,和“丁忧”的意思一样,都是遭逢父母丧事,       多指官员居丧。

B. 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后世有爵位的大官死了也叫“薨”。“死”    按尊卑分为五种不同的称呼: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C. 敕,指帝王的诏书、命令。在古语中,与“敕”组成的词一般与皇帝有关,如“敕      书”指皇帝给臣僚的文书。

D. 谥,古代君主、诸侯、大臣等人死去之后,朝廷根据他们生前的功过是非与品德修       养,给予一种具有评价性质的称号,称为“谥”或“谥号”。

3.下列有关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萧劢为子至孝,守丧尽礼。他在为母亲守孝时由于悲痛伤心几乎难以操办丧事,常常       到母亲墓前表达哀思;父亲萧景去世后,他在墓旁结庐而居,并与亲友们隔绝。

B. 萧劢为政有方,深受爱戴。他因善于治政而被称颂,其治所豫章郡民风淳朴,路不       拾遗,男女守礼;做广州刺史离任之时,官民皆至情相送。

C. 萧劢为官清廉,不谋私利。他到广州任职后,一除此前官员贪得积弊,外国商船来       往频繁;他征讨做海盗的俚族人并把战利品向朝廷进奉,供给国家军政所需。

D. 萧劢为人大度,博闻强识。随从曾经不慎将菜汤洒到他身上,他虽然脸色没变,但       却大呼别人助其更衣;他读书勤奋,裴子野曾经拿着书提问他,他对答如流,甚至       卷次和行数都不出错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叔父昙下诏狱,劢乃率昆弟群从同诣大理,虽门生故吏,莫能识之。

(2)未几,文彻降附。劢以南江危险,宜立重镇,乃表台于高凉郡立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面小题。

我的遥远的杭州 

田洪波

元旦的日历刚刚撕下,刘晓红他们4个知青就筹划着回家的事了。 

那天开过年工资,几个人就乐颠颠地去了一趟镇里,买回许多东西,大包小裹倒腾起来,只有王广胜,一个人低头出门抽起闷烟。 

在这之前,大家曾约他一起搭伴回家,但王广胜谢绝了。由于他块头大,平日里就比刘晓红他们花销多。今年拿到手的工资不过30元。核计来算计去,尽管强烈地想念白发苍苍的母亲,最终王广胜还是决定不回去了。 

从胜利大队到莽山屯要买长途车票5元,从莽山屯到佳木斯火车票是10元,从佳木斯到上海硬座火车票要33.3元,从上海到杭州要3.6元,光路费就差不多了,路上还要几天时间的吃喝,怎么掰手指头数都不够啊! 

其实,王广胜当天晚上就失眠了。夜里他默默流泪,他已经快两年没有回家了,寡居多年的母亲是他永远的牵挂。 

“有啥需要我们帮你带的东西?”不知何时,刘晓红站在他身后。 

王广胜把眼睛看向天:“不,不用,谢谢你们的好意。”

刘晓红沉默一下,用手轻轻捶了捶王广胜,但王广胜没动,半晌,猛地转身进屋:”我帮你们收拾东西!”

刘晓红眼圈儿也红了,她知道王广胜心里难受,叹了口气,跟进屋去。 

房东老何让刘晓红他们放心,他会换着花样给王广胜做吃的,保证不会亏待他。几个人这才放心地踏上回家的路。

当天晚上,老何的屋子清净了许多,只有高粱米的清香萦绕。老何不知从哪儿弄来一卷五香干豆腐,小心地切开,拼成一盘。又洗了几块白菜、萝卜,倒上一碟大酱,烫上两壶白酒,招呼王广胜吃饭。王广胜没滋没味地吃着,却并不说话。老何偷偷瞄他一眼:“如果你真的想家,想你母亲,其实也不难。”

王广胜吃惊地看着老何。老何一笑:“我知道你开的那点儿工资不够路费,我的意思是,我可以借你点儿钱。”

王广胜想笑得轻松些,嘴角却下意识地牵出一丝苦来。

老何眯眼:我知道你这孩子会拒绝。

老何说着倒满酒:“你面薄,这我知道,其实也没打算让你短时间还。不过,我还有个主意,就是从莽山屯到佳木斯这段路程,你如果敢逃票的话,能成功,再精打细算地花,估计这一趟费用也就够了。 

王广胜已经喝得脸红了,决然地摇摇头。逃票,那是多么惊心动魄的过程,也是多么丢人的一件事,再怎么困难,他也不能干啊!当然,老何这是为自己好,为自己着想。王广胜无言地冲老何举了举杯。 

晚上,王广胜彻底地在炕上烙开了饼,快天亮了才糊糊地睡着。随后的几天也是,整个人无精打采。

小米,面食,老何变换着给王广胜做吃的,但王广胜就是说不出那个谢字。他把力气都用到了黑土地上,发疯似地干活。 

春节刚过,刘晓红他们就回来了,个个脸上洋溢着喜气。大家给王广胜带回许多东西。刘晓红还给王广胜买了一副耐磨的手套,王广胜的心稍平静了些。 

那天,王广胜肚子不舒服,被队长特批提前回家了,却正好撞上邻居王婶从老何家走出来的背影。王婶挥手说着回吧,别客气,没面没米了再去我那儿拿。 

王广胜的心突然一紧,想着老何那几天对他的照顾有加,脸热了起来。他想说什么,一米八的大个子矗在那里,半天却没动。 

中午返回部队,有人给他带来一封信,是母亲寄来的。王广胜激动不已,颤抖着手急忙撕开。母亲在信上说,他托战友给她的30元钱和20斤粮票已经收到了,让他别亏着身体,她一切安好。 

30元钱20斤粮票这是一笔多么大的数字!几乎一年的工分啊!王广胜惊呆了! 

他想到了刘晓红他们,想到他们回来后,绝口不提回家的事,想到他们小心翼翼的神态,想到他们带给他的那些东西,想到他们怎样历尽艰难,在杭州的偏僻小巷里找到他的家,把节衣缩食省下来的一张张纸票递到母亲的手中。 

王广胜蹲下身,哭得像个孩子似的。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客观地反映了现实生活,而标题却用第一人称,充满着浓烈的抒情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 房东老何是一个善良的人,他对敏感、自尊心强的王广胜照顾有加,但他也是一个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人,这从他要王广胜逃票可以看出。

C. 小说写王广胜无意中撞见从老何家出来的爽快大方、乐于助人的邻居王婶,主要目的是暗示老何对王广胜的照顾有加背后的不易,让王广胜心生感动。

D. 小说故事温馨动人,人物描写生动传神,注重在细微处着墨,如“刘晓红沉默一下, 用手轻轻捶了捶王广胜”,一个善解人意的朋友的形象跃然纸上。

E. 小说以王广胜收到母亲的来信作为故事的高潮和结局,使情节陡然逆转,顿生波澜。

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关于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有人认为是王广胜,有人认为是关心帮助他的群体,你认为呢?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