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 (一)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

(一)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二)

太史公自序(节选)

司马迁

    汉之伐楚,(司马)昂归汉,以其地为河内郡。(司马)昌生无泽,无泽为汉巿长。无泽生喜,喜为五大夫,卒,皆葬高门。喜生谈,谈为太史公。 太史公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有子曰迁。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还报命。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而子迁适使反,见父于河、洛之间。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夫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焉。”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畏廉将军哉          独:表反问,难道

B. 相与欢              相与:一起

C. 耕牧河山之     阳:山的南面

D. 小子何敢焉          让:责备

2.对选文(二)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

B. 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

C. 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

D. 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

3.下列对以上两个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相如的门客认为,相如惧怕廉颇,相如告诉他们说,自己总躲着廉颇是不想因私怨而置国家安危于不顾。

B. 司马迁自幼攻读古代典籍,青年时期两次游历开阔了眼界,积累了许多第一手的资料。这些都为他后来写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C. 汉朝天子开始举行封禅典礼的时候,司马迁被滞留在周南,不能参与其事,所以心中愤懑,致病将死。

D. 司马迁在自序中叙述了家世,说明创作《史记》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3)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1.D 2.A 3.C 4.(1)我之所以做这些,是因为要把国家的利益放在前面,而把个人的恩怨放在后面啊。 (2)白白地把身体给野草做肥料,谁还会知道你呢!( “空”,白白地;“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扬名后世来显耀父母,这是最大的孝道。(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D项,“小子何敢让焉”,回归语境,从前面先人的话中可以知道,“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周公五百年之后是孔子,孔子五百年之后应是太史公司马迁来担当这一责任,故“小子何敢让焉”应是“我又怎敢推辞呢”,“让”应解释为“推辞”。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这句话的含义是“我死之后,你必定要做太史;做了太史,不要忘记我想要撰写的著述啊。再说孝道始于奉养双亲,进而侍奉君主,最终在于立身”,先根据句末语气词“矣”断开一处,再根据顶针断开“为太史/为太史”,最后根据整齐对称的句式断开“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C项,“司马迁被滞留在周南,不能参与其事,所以心中愤懑,致病将死”错误,文中说“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而子迁适使反,见父于河、洛之间”,此时的“太史公”不是司马迁,而是他的父亲,故事件也是发生在他的父亲的身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中,句式分组正确的一项是(      ) 

①子卿尚复谁为乎     ②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③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⑤君何以知燕王     ⑥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⑦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⑧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⑨为降奴于蛮夷

A. ①⑤\②⑥\③④\⑦\⑧⑨    B. ①⑤⑦\②⑥\③\④\⑧⑨

C. ①⑤\②⑥⑦\③\④\⑧⑨    D. ①⑤⑦\②④⑥\③\⑧⑨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类活用分组正确的一项是(       )

①左右欲相如     ②大将军邓骘其才    ③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④羝乃得归    ⑤因下霑衿    ⑥何久自如此    ⑦皆共之    ⑧璧归赵   ⑨于是相如进缶

A. ①④⑨\②③\⑤\⑥⑧\⑦    B. ①④⑦⑨\②\③\⑤\⑥⑧

C. ①④⑦\②③\⑤⑥⑧\⑨    D. ①④⑦\②\③\⑤\⑥⑧\⑨

 

查看答案

以下古代文化常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 《苏武传》中“当相坐”,“坐”,连坐。连坐是中国古代因他人犯罪,而使与犯罪者有一定关系的人连带受刑的制度。

B. 《张衡传》中“上书乞骸骨”,“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朝廷让自己的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

C. 《苏武传》中“子卿壹听陵言”,“子卿”苏武的字,“陵”李陵的名,古人幼时取名,读书后取字,自称时用名,称呼他人时用对方的字。

D. 《廉蔺传》中“拜相如为上大夫”,“拜”指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擢”“升”也是提升职务的。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灯笼与中国人生活息息相关,                       。花灯风气至此广为流行。

①所以,过去每家都有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和客厅中,借以讨个口彩

②庙宇中、客厅里,处处都有灯笼。仔细推算,中国有灯是秦汉以后的事,有纸灯笼又可能是在东汉纸发明之后

③不过,最让人遐思、期盼的,恐怕还是元宵节的花灯

④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这种习俗的延续

⑤元宵观灯的习俗起源于汉朝初年,至唐开元年间,为了庆祝国泰民安,乃扎结花灯,借着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征“彩龙兆祥,民阜国强”

⑥    中国的灯笼,不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种象征,因“灯”与“丁”声母相同,意味着人丁兴旺。

A. ①⑥②⑤③④    B. ①⑤⑥④②③

C. ②⑤⑥①③④    D. ②⑥①④③⑤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B. 在网络社交中,一个笑中带泪的表情符,表意既是清晰的又是暧昧的,因为在不同语境中,它能被解读成苦笑、笑哭了或者是无可奈何等等都可以。

C.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一个唱歌的美国诗人——鲍勃·迪伦,诺奖评委会虽然已经给出了颁奖的理由,可很多人还是有所质疑。

D. 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网络提速降费能够推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企业广泛收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