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呼吁道德无可厚非,①别绑架道德,②站在...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呼吁道德无可厚非,别绑架道德,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他人进行道德审判。这种挟持了“道德优越感”的行为,涉嫌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是以善之名的作恶。从这点上看,公众应该勇敢智慧地对道德绑架说“不”,并尊重他人选择的权利,不是单纯地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来判断对错。这样以来,能营造良好的行善氛围。

 

A

甚至

只要

B

或者

不仅

而且

只要

C

或者

不仅

而且

D

甚至

 

 

A. A    B. B    C. C    D. D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联词运用。本①处有明显的转折,“而”“但”都有转折的意思,这里用“而”与前文不连贯,故排除A、B,“或者”表并列或选择关系,②处是递进关系,应该用“甚至”,故排除C。答案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透露,中国将在2020年前后计划完成中国载人空间站的建造。在此期间,根据需要会发射一系列货运飞船,向空间站提供物资补给。

B. 《真正男子汉》作为国防教育片是成功的,明星通过自己的真实体验,将“绝对服从命令”表现得更加贴近大众心理,让观众通过节目了解了军人强大的战斗力是如何培养的。

C. 鸡年春晚,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巧妙融合,别具一格。黄婉秋、张信哲、邓紫棋等三地演员演出的《歌从漓江来》,演唱的立意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让广西山歌显得格外唯美动人。

D. 2016年第14号超强台风“莫兰蒂”9月15日在福建厦门登陆,造成了一定数量的通讯中断、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给群众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娱乐圈风波一个接着一个,大明星大导演们离婚的事还没消停,郭德纲曹云金这对师徒反目成仇的闹剧已粉墨登场

B. 有流程表当然好,但这流程表是提前制定好的,展会进行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突发情况,这时就不能胶柱鼓瑟,要适时作调整。

C. 虽然离开母校多年,但一提起各位老师的名字,我就能回想起他们在讲台上讲课的样子,他们对我耳提面命的教导,我一刻都不能忘。

D.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虽然老师已退休,不再教我们,但他在许多画展上不断出现的画作依然给我们以形象的教诲。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有两句“                                         ”,描写的是天将要亮时的情景。

(2)白居易的诗歌《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大小弦合奏时声响效果的两句“                              。”

(3)荀子《劝学》一文中,揭示君子智慧明达而行为也不会有什么过失的原因的句子是:“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芳草渡

【宋】 贺铸

留征辔,送离杯。羞泪下,捻青梅。低声问道几时回。秦筝雁促①,此夜为谁排。

君去也,远蓬莱。千里地,信音乖。相思成病底情怀。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

【注】①“雁”即雁柱,为筝上支弦之物,古筝的弦柱斜列有如飞雁斜行,故称。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同是送别词,这首词与柳永《雨霖铃》先写别前思绪纷乱,再写别时依依不舍,最后写别后相思难诉不同,主要抓住临别时的场面来写,笔墨集中,匠心独运。

B. “捻青梅”的“捻”字是用手指搓转的意思,与前文的“羞”字相应和,非常形象地写出女子欲说还羞,低首捻梅的形象。

C. 词的下片“相思成病底情怀。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几句,借女子的口吻,写丈夫远去之后,把诸多烦恼都留给自己,用一种幽怨的语气,写出女子对丈夫的依恋。

D. 这首词语言浅近自然,朴实无华,不事雕琢,读来似与人对面而语,让人耳目一新。

E. 这首词写妻子与丈夫离别时的情景,在表达方式上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写出了夫妻离别时难分难舍之情。

2.这首宋词表现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形象?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相关诗句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龚胜字君宾,楚人也。少好学明经,著名节,为郡吏。州举茂才,为重泉令,病去官。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荐胜,哀帝自为定陶王固已闻其名,征为谏大夫。胜居谏官,数上书求见,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不可不忧。制度太奢,刑罚太深,赋敛太重,宜以俭约先天下。为大夫二岁余,丞相司直,光禄大夫,守右扶风。数月,上知胜非拨烦吏,乃复还胜光禄大夫。胜言董贤乱制度,由是逆上指。

后岁余,丞相王嘉上书荐故廷尉梁相等,尚书劾奏嘉“言事恣意,迷国罔上,不道”。下将军中朝者议,左将军公孙禄等十四人皆以为嘉应迷国不道法。胜独书议曰:“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日暮议者罢。明旦复会,左将军禄问胜:“君议亡所据,今奏当上,宜何从?”胜曰:“将军以胜议不可者,通劾之。”博士夏侯常见胜应禄不和,起至胜前谓曰:“宜如奏所言。”胜以手推常曰:“去!”

后数日,复会议可复孝惠、孝景庙不,议者皆曰宜复。胜曰:“当如礼。”常复谓胜:“礼有变。”胜疾言曰:“去!是时之变。”常恚,谓胜曰:“我视君何若,君欲小与众异,外以采名,君乃申徒狄属耳!

    莽既篡国,遣五威将帅行天下风俗,将帅亲奉羊、酒存问胜。明年,莽遣使者即拜胜为讲学祭酒,胜称疾不应征。后二年,莽复遣使者奉玺书,太子师友祭酒印绶,即拜。使者欲令胜起迎,久立门外,胜称病笃,辄推不受,曰:“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义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语毕,遂不复开口饮食,积十四日死,死时七十九矣。              (选自《汉书·列传第四十二》。有删改)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

B. 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

C. 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

D. 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汉代设置这一科,为儒生进入仕途提供了渠道阅读答案__龚胜字君宾,楚人也。少好学明经阅读答案__龚胜字君宾,楚人也。少好学明经。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 茂才:即“秀才”。西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后来有时也称“秀才”为“茂才”。

C. 迁、徙: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官职。左迁,指降低官职,也说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右迁,指升任官职;徙,指一般的官职调动。

D. 印绶: 旧时称印信和系印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龚胜好学通经,名重一时。年轻时被举荐为秀才,后又被何武、阎崇推荐,连哀帝对他也早已闻名;王莽篡位后也多次召他为官。

B. 龚胜为官刚正,敢于直言进谏。他关心民生,担任谏官时多次上书批评时弊,提倡俭约,揭露权臣董贤扰乱朝纲,因此得罪皇帝。

C. 龚胜敢于坚持己见,不愿随波逐流。在讨论王嘉误国乱法及是否恢复孝惠、孝景祠庙问题时,他表达不同意见,甚至与人发生争执。

D. 龚胜忠于汉朝,坚决不事二主。王莽篡汉后,他屡次称病,拒不接受新朝授予的高官厚爵,最终绝食而亡,以死明志,令人感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视君何若,君欲小与众异,外以采名,君乃申徒狄属耳!

(2)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义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