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①每一个牺牲都是不朽,如果说长征是一...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①每一个牺牲都是不朽,如果说长征是一部中国革命的百科全书,那么,无名的红军先烈则是浓墨重彩的最华丽的一章。

②穷尽一生,他所创作的两部小说虽然题材不同,发表的时间也不相同,但两部小说异曲同工,在评论界都引起了很大反响。

③一系列的悲痛触动了郎平内心深处的女排情结,于是她冒着“一世英名可能毁于一旦”的风险,再次走马上任,担任中国女排教练。

④蜂蜜是一种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绝佳食品。每天清晨取一至两勺,用温水冲开,空腹饮用,长此以往,不仅能润肺,而且可以排毒养颜。

⑤由于伤病,新疆广汇男篮的外援“幸福组合”中的韦弗赴京城复诊,辛格尔顿返美治疗,久假不归,新疆“飞虎队”一度是“全华班”上阵。

⑥在大家都认为德尼尔森将会有一个光辉灿烂的未来时,他在西班牙赛场上的表现却令人大跌眼镜,少有漂亮的传球。

A. ①③⑥    B. ②③⑥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A 【解析】试题分析:浓墨重彩:用浓重的墨汁和颜色来描绘,形容着力描写。异曲同工: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应为“殊途同归”。走马上任:旧指官吏到任,现比喻接任某项工作。长此以往:长期这样下去。后面应跟不好的事情。久假不归: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望文生义。大跌眼镜:指对出乎意料的结果或不可思议的事物感到非常惊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落叶”是秋的典型特征,在杜甫的《登高》中的两“________________ ”一句,便描写了落叶纷飞的壮阔之景。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诗人登临京口北固亭想起英雄人物刘寄奴,发出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赞叹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敦颐的《爱莲说》中,从体态方面突出莲的正直,威武不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阙题①

(唐)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②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①阙:同“缺”,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②每:每当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这首诗句句写景,画意诗情,佳句盈篇,描写了深山中一座别墅及其幽美环境,表现了诗人对别墅及其主人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B. 诗歌第一句就写进入深山的情景,但诗人有意隐去了长途跋涉的艰辛,只是用“白云近”三个字表现了别墅所处地势的高峻。

C. 第二句写一路的春色与溪水共其悠长,是因为诗人沿着青溪一路走,难以到达尽头,似乎感觉春天也好像悠长起来。

D. 前六句描写诗人从登山到进门的一路经历,通过几件景物摄进镜头,详细叙述访友经过,写出了一片幽深静谧的景象。

E. 结尾两句主写环境的安谧,气候的舒适,诗到这里,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思索余地,更增加了诗的韵味。

2.诗人善于从感官的角度表现景物的特点,请以第二联为例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于志宁,字仲谧,京兆高陵人。曾祖谨,有功于周,为太师、燕国公。父宣道,仕隋至内史舍人。大业末,志宁调冠氏县长,山东盗起,弃官归。

高祖入关,率群从迎谒长春宫,诏授渭北道行军元帅府记室。贞观三年,为中书侍郎。太宗尝宴近臣,问:“志宁安在?”有司奏:“敕召三品,志宁品第四。”帝悟,特诏预宴,因加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是时议立七庙,君臣请以凉武昭王为始祖,志宁以凉非王业所因,独建议违之。帝从之。尝谓志宁曰: “昔成王以周、召为师傅,日闻正道,习以成性。今太子幼,卿当辅以正道,无使邪僻启其心。勉之,官赏可不次得也。”太子承乾数有过恶,志宁欲救止之,上《谏苑》以讽。帝见大悦,赐黄金十斤、绢三百匹。俄兼詹事以母丧免有诏起复本官固请终丧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就职。

时太子以农时造曲室,累月不止,又好音乐过度。志宁谏,太子不纳。太子败,帝知状,谓曰:“闻公数谏,承乾不听公,故至此。”是时宫臣皆罪废,独志宁蒙劳勉。

永徽四年,陨石十八于冯翊,高宗问曰:“此何祥也?朕欲悔往脩来以自戒,若何?”志宁对:“《春秋》:‘陨石于宋五。’内史曰:‘是阴阳之事,非吉凶所生。’物固有自然,非一系人事。虽然,陛下无灾而戒,不害为福也。”俄迁太傅。尝与右仆射张行成、中书令高季辅俱赐田,志宁奏:“臣家自周魏来,世居关中,赀业不坠。今行成、季辅始营产土,愿以臣有余赐不足者。”帝嘉之,分其田以与二人。

显庆四年,以老乞骸骨,诏解仆射,更拜太子太师,仍同中书门下三品。王皇后之废,长孙无忌、褚遂良固争不见从,志宁不敢言。武后以其不右己,衔之,后因杀无忌,坐免官,出为荥州刺史,改华州,听致仕。卒,年七十八,谥曰定。

(节选自《新唐书·于志宁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俄兼詹事/以母丧免/有诏起复/本官固请终丧/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就职/

B俄兼詹事/以母丧免/有诏起复本官/固请终丧/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就职/

C俄兼詹事/以母丧免/有诏起复/本官固请终丧/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就职/

D俄兼詹事/以母丧免/有诏起复本官/固请终丧/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就职/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唐朝皇帝李渊的庙号,庙号是对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的评判性称号。

B七庙:古代宗法制度,天子设七庙供奉祖先。后泛指帝王供奉祖先的宗庙,也代指封建王朝。

C起复:古代官员在父母去世后,一般应停职回家守丧,在丧期未满时又被朝廷重新起用,叫做“起复”,类似的说法还有“夺情”。

D《春秋》: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由孔子根据鲁史修订而成。《春秋》是中国古代的儒家典籍,被列为“五经”之一。

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臣商议设立七庙时,大家都想立凉武昭王为世祖,于志宁却以凉武昭王并未开创大唐帝业的根基为由进行反对,后来唐太宗听从了他的建议。

B唐太宗很重视太子的培养,拿西周时周公、召公的例子来勉励于志宁,请他用正道来辅佐教导太子,并让他告诫太子不可随意给属下官职赏赐。

C于志宁在皇上同时给他和另外两位朝臣赏赐田地时,主动请求将赏赐给自己的那部分田产分赐给另外两人,高宗对他大加赞赏并同意了他的请求。

D武则天皇后认为于志宁在高宗废王皇后的问题上不替自己帮忙,对他怀恨在心,后来借机给他定罪,将他撤去原职,贬到地方任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宗尝宴近臣,问:“志宁安在?”有司奏:“敕召三品,志宁品第四。”

(2)物固有自然,非一系人事。虽然,陛下无灾而戒,不害为福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诗文大家余光中

学富五车的人可以妙趣横生吗?。儒雅冷静的人可以豪情万丈吗?矮小的人可以巨大吗?水火可以同源吗?可以。余光中就是这样一组奇妙的矛盾。身高不过五口尺三寸,体重不足50公斤,散文家思果却形容他“全身每一钱都是脑”,大女婿下戏称他为“小巨人”。女儿姗姗说:“父亲那种外敛而内溢的个性,似乎一座冰封的火山,只有在笔端引爆才安全。”

平时谨言慎行,自律甚严,写作时宛如苦行僧,不烟不酒,只要一杯红茶或普洱苦茶。他的生活,距离清教徒可能不远,他是那种随时保持冷静的人。他说他的书房非常斯巴达,并非艺术之宫、象牙之塔,而是苦练之地;又说他的书桌是缪斯接生的手术台。

这样潜心育人的人师,却也是极端浪漫的诗人。他看花事,总是“看到绝望才离开”。他追逐美景,神魂颠倒:思果曾目睹他“为了追捕淡水河堤上日落前的片刻景致,赶着开车前去,神魂都贯注进去了,口中还喃喃有词,有些恍惚,怪不得他诗思那么妙”。他是个唯美主义者,对于美的人、事、物,品味十分敏感,他的耳目所接,常成妙谛,美不胜收。他自称是“艺术的多妻主义者”。

梁锡华说他“平常是冷静明澈像一泓秋水的人物”。杨牧早年就以“冷静文明”一词来形容他,但是他热情起来,可以和朋友畅谈深宵,心情一好,就妙语如珠,让人应接不暇。

不过,据黄国彬的观察,“在一般的场合,余光中说话不多,碰见话不投机的人,更常常正襟危坐,态度颇为严肃,完全遵守荀子的忠告……可是,一旦置身于可与言的朋友之间,他就会慷慨地打开话匣,展现里面的珠玑了。”

余光中在《娓娓与喋喋》一文中曾说:“朋友之间无所用心的闲谈,如果两人的识见相当,而又彼此欣赏,那真是最快意的事了……真正的知己,就算是脉脉相对,无声也胜似有声。”所以在宴会上,不幸和俗人相邻而坐,偏偏对方又喋喋不休,诗人就会“恨不得他忽然被鱼刺梗住”。

西班牙哲人桑塔耶纳说:“雄辩滔滔是民主的艺术,清谈娓娓的艺术却属于贵族。”余光中向往的显然是品位上的“贵族的娓娓”了。

余光中的字典里似乎没有“马虎”两个字,不论他做什么,即使是娱乐,都要全神贯注。他不懂为什么有人能够一面听音乐,一面读书。在余家,平常是听不到音乐的。他说,“为了对音乐家的尊敬,听音乐就该正襟危坐,聚精会神。”所谓“背景音乐”在余家是不受欢迎的。

以此类推,余光中做任何事情,都抱持同样的态度。珊珊说:“爸爸是不容许有错误的人。”文章不能出错,生活不能出错,品德不能出错。他是个完美主义者。

1.下列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余光中既儒雅冷静又豪情万丈,身材矮小又是文学巨人,作者认为这在余光中身上就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矛盾体。

B. 余光中说他的书房是苦练之地,书桌是缪斯接生的手术台,是因为他以苦行僧般的状态写作,并创作出大量的作品。

C. 余光中爱憎分明,有时和朋友闲谈,不幸对方是俗人,他就会正襟危坐,态度颇为严肃。

D. 在余光中家中平常听不到音乐,因为他做事认真、全神贯注、从不马虎,他知道听音乐会影响他的写作。

2.下列各项中对于传主的评价,不恰当的两项是

A. 余光中极为严谨,在他的字典里,绝对没有“马虎”二字,不论做什么事情,即使是听音乐、娱乐也都要全神贯注、马虎不得。

B. 余光中有热情、激情的一面,又有冷静严肃的一面,碰见话不投机的人,便正襟危坐,不与之交谈,遇到“可与言的朋友”,便口角生风。

C. 余光中自律而刻苦,他宛如一个苦行僧,不抽烟、不喝酒,他的生活,就是一名清教徒式的生活,随时保持着冷静。

D. 余光中富有浪漫气息,对美的事物很执着,甚至为了能够看到淡水河堤上日落前的片刻景致,赶车前往,都有些恍惚。

E. 余光中在文学领域里“兼善天下”,他诙谐地自称是“艺术的多妻主义者”,他对美的人、事、物,品味极为敏感。

3.有人认为余光中是个完美主义者,也有人认为余光中是个不合时宜、书生气十足的人,你怎样看?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垃圾人

谢初勤

老余的老家在贵州山区,因为看着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老余才会举家来到沿海讨生计。说是举家,也就他夫妇俩,加上一个年刚五岁的小儿子。

其实,老余只不过就四十出头,只是长年在地里干活,身上的“水气”早叫干渴的土地给吸完了,人,也就显得黑瘦。

老余到了这个地方,连续找了几家厂,可是,人家刚跟他打个照面,就皱起眉头朝他直挥手。后来,老余就带着老婆、儿子,踏着他那辆只剩下三个轮胎和一只后架的车子,到处捡拾破烂。

有一次,一家人捡了满满一车东西,老余在高兴之余,还唱起了小曲。当然,老余一高兴,老婆和儿子也跟着乐呵呵。这时,他们一家听到了头顶一阵巨大的轰鸣声。儿子最先抬头一看,哦,好大的一个东西,银白银白的,两只翅膀大得像那些工厂的大门!那时,一家人都给眼前这种景象震住了,呆呆地盯着那个大东西远远地歇在一大片空阔的水泥地上。“那是……一只大鸟。”儿子惊骇之余,半天才说出话来。

“不。那是飞机。“老余纠正着儿子的说法。”那是一种只在天上飞翔的机器,所以叫作飞机。”

“那,飞机是用什么做的?”儿子又问

“铁。用铁做的。”老余肯定地说。

儿子听了,点点头,大声说:“是不是用我们这种铁做的?”说着,他把三轮车壁的铁皮打得咣咣响。

望着儿子这种天真执着的样子,老余开心地笑着。这小子,就爱打破砂锅问到底!

经过了这一次,以后,每回路过这里,儿子总是会叫他停一停。后来,不用儿子提醒,老余到这儿都会让车子停一会儿。当然,每一回,儿子看了飞机,都会问出一些问题,比如说飞机为什么能飞,比如说飞机是吃什么长这么大的等等。对于儿子的问题,老余能答则答,有一些自己实在不懂的,他也能编出一个似是而非的答案。老余就是喜欢儿子这副样子,儿子能够这样问他,说明这小家伙聪明嘛,爱动脑筋嘛。因此,儿子在问他话的时候,老余感觉到自己的生活原来是充满阳光,充满希望的。

老余对儿子是满怀信心的,他的下一代,一定能活出个人样,而不是像他这样低三下四地去看人眼色,捡破烂、收垃圾。

过了年,他就把儿子送进了当地一家幼儿园。可是,没几天,儿子就吵着说他不去幼儿园了,一打听,老余才知道带孩子的老师都是讲本地话。儿子在那里边,听不懂,玩不成,简直就是在受罪。

不读就不读吧。老余心里想,再过一两年吧!再过一两年就把他送回家乡念小学。一定……

有一次,老余一家路过飞机场时,正赶上飞机起飞,儿子高兴得欢蹦乱跳,一双小脚把三轮车板踏得咣咣响。飞机过后,儿子还呆呆地盯着那个方向。老余唤了儿子一声。儿子这时转过头来,大声地对老余说:“爸爸,我长大了,也要开飞机!”说着,儿子就张开双臂,做出了一个飞机的样子。

老余一愣,随即兴奋了,他呵呵地笑着:“行啊,小子!有志气!开飞机呢。那老爸就等着享福。”

儿子又说:“等我开上了飞机,我就带着你和阿妈两人去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一个没有人捡破烂的地方,我们可以用飞机拉很多很多的破烂回来,就不用爸爸再和那些人争了。

儿子得意扬扬地说完,以为老爸总是要像平时一样夸奖他两句。谁知,老余一听,脸色就阴得可以挤出水来。一会儿,突然高高地扬起手掌,“啪”地给那小子的屁股来上重重的一下!

儿子没提防挨了这么一下子,他眼巴巴地望着车上的爸爸,就像看着一个陌生人一样,委屈地哭了起来。他的哭声在空旷无人的大路上传得很远,很亮……

老余的老婆坐在车上,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儿看看那个,她还搞不懂他们爷儿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选自《2011中国微型小说年选》,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题目“垃圾人”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也表现出了这个沿海城市本地居民对像老余这一类人的态度,深刻揭示了社会底层劳动人民不受尊重的社会现象。

B. 送儿子去幼儿园这一情节,反映了老余希望儿子通过接受城里的教育,“活出个人样”。当儿子不能融入当地生活时,老余并未试图改变,而寄希望于未来。

C. 老余的儿子天真可爱,聪明好学,他开飞机拉破烂的理想真实而感人地表现出一个五岁的孩子对父母的爱。但老余不仅不理解他的理想,还强制改变他的理想。

D. 本篇语言质朴生动,多用短句,充满生活气息,如“行啊,小子!有志气!开飞机呢”,运用短句,既生动地写出了老余的兴奋之情,又贴合人物身份。

2.老余听了儿子的理想后,为什么先是“脸色就阴得可以挤出水来”,一会儿,又“给那小子的屁股来上重重的一下”?试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3.小说以“飞机”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