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漫画和文字,按要求作文。 苏州市福星护理院为了鼓励病人的儿女多来探望老...

阅读下面的漫画和文字,按要求作文。

苏州市福星护理院为了鼓励病人的儿女多来探望老年病人,推出了“奖孝金”制度,规定子女两个月内到护理院探望父母长辈超过30次,就可获200元现金抵用券。结果真的灵验,看望老人的子女多了很多。

苏州市福星护理院的做法是否得当?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与给定的材料相关;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奖孝金”让孝道“贬值”了吗 为激励子女经常到护理院探望父母长辈,苏州一家护理院别出心裁地推出了“奖孝金”管理制度。这项制度规定:子女两个月内到护理院探望父母长辈超过30次,就可获200元现金抵用券,“奖孝金”现金抵用券,可以在缴纳老人相关费用时抵用。据护理院工作人员介绍,自从“奖孝金”管理制度推出后,许多子女前来看望老人的频率明显增加,有的子女以前一个星期来一次,现在变为两三天来一次,以前两三天来一次,现在几乎天天过来探视。(12月4日扬子晚报) 扬子晚报的这则报道原题为《两个月内到护理院看望父母超30次,子女就能获得200元现金抵用券》,被澎湃新闻网“艺术加工”为《探望父母“奖钱”,苏州一养老院推新规后老人被探望次数暴涨》后广泛传播,引起网友热议。标题中“奖钱”“暴涨”等字眼,强烈冲击着人们的眼球。而文中通过前后数据对比,反映出“奖孝金”对子女探望老人“立竿见影”的影响,更是引发人们对子女究竟“为钱还是为孝”的质疑。据护理院院长介绍,出台“奖孝金”制度,不仅是奖励那些有孝心的子女,更主要的是提醒子女多来看看老人,“提醒意义比钱重要”。可是,相当部分网友认为,那些明显增加探望次数的子女就是奔着钱去的,纷纷表示失望和不屑。有人说“有那个脸拿钱?变了味的孝敬能有什么意义?”有人问“孝道用金钱去衡量,社会道德良知何在?”有人讽“用钱买来的孝”。有人叹“人伦的悲哀!” 本来,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奖孝金”收到了预期效果,子女看望老人的次数有所增多,老人也更加高兴,完全可以说是一次有益且有效的探索,理应一致点赞才是。但没想到引发人们“用钱买孝”的感叹,加剧人们“世风日下”的失落感。 可是,“奖孝金”真的是孝道的“照妖镜”,照出“孝心变味”了吗? 我以为不然。 如果说子女们是奔着钱去的,那么,探望老人超过30次才获得200元现金抵用券,但与这30次来回车费相比,究竟是“赚”了还是“亏”了?再说,总不能每次都空手而去吧?至少得买点水果、营养品之类的吧?如果是奔着钱去的,难道连这笔账都算不清楚吗? 正如护理院指出的,奖孝金“提醒意义比钱重要”。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金钱奖励的促进作用。可是,这又能说明什么呢?子女看望老人的次数增加,既能给老人带来精神慰藉,自己还能获得物质奖励,这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吗?难道因为“孝心无价”就必须“视钱财如粪土”? 其实,子女们平时探望老人次数不多,未必就是不孝,而有可能是“有心无力”,有可能正在为了买得起一个“鸽笼房”而累到“身体被掏空”。而“奖孝金”制度的出台,可以唤起他们的道德自觉,提醒他们不管多忙都要抽空看望老人,避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憾事发生。 总之,讲孝道也要考虑实际,拷问“孝心”也应考量“孝力”。如果一味苛求“纯粹”的孝道,很可能让子女“敬而远之”,让孝道渐行渐远,岂不是事与愿违?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任务驱动型作文。首先,理解材料内容,苏州市福星护理院推出“奖孝金”制度,规定子女两个月内到护理院探望父母长辈超过30次,就可获200元现金抵用券。要求“苏州市福星护理院的做法是否得当”,可以赞成,有效激励子女的孝心,为老人解决需要;也可以反对,孝心应该是真实的,发自内心的。 点睛:时事类作文材料中的事件,很多情况下是利弊互见,见仁见智,以使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对事件“表明态度,阐述看法”,从而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对于利弊互见的时事,我们必须以一分为二的观点、用辩证的角度来审题立意,来分析问题,才能使文章的观点更加客观真实,也更具说服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关于东山村总收入和村办企业收入统计表,根据图表反映的情况,在下面文字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结论,每处不超过十五个字。

 

全村总收入(单位:万元)

其中村办企业收入(单位:万元)

2013年

620.5

290

2014年

750

420

2015年

875

542.5

2016年

1800

1449

 

从统计数据纵向比较看,东山村2013年至2015年三年全村总收入呈现出    ①    ;2016年全村总收入    ②    ;从东山村收入增长的途径来看,    ③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5个字。

1922年11月13日,爱因斯坦访问上海时,曾到著名画家王一亭的家——梓亭吃晚饭。  ①  。“在那没完没了的宴席上,尽是欧洲人难以想象的悖德的关味佳肴。”爱因斯坦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他将奢侈铺张,  ②  。可是,那天出席晚宴的中国文化界一些知名人士,  ③  ,甚至觉得很有“面子”。

 

查看答案

将下面四个句子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闲情,是________,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了。也是________,去水边品茗。有时,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________。人散去,一回头,仿佛看见丰子恺先生那幅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只见天空淡月一弯,竹帘半卷,竹椅几把,桌上剩茶几盏,就是________。

①偷得浮生半日闲,邀三两知己        ②不见一个人,却有着说不出的意境

③不知不觉,一弯月儿挂上柳梢        ④三月间看桃花开遍陌上,听杜鹃鸣

A. ①④③②    B. ④③①②    C. ④①③②    D. ②③④①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虽然持续时间未达商业化标准,但科学家说,这项突破显示中国聚变研究的发展速度把其他国家远远落在后面。

B. 一段时间以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农业的标志和发展方向。

C. 冬季气温低,轮胎气压也会随之降低,这时,如果不适当地增加胎压,不仅会增加车的油耗,还会加速轮胎的磨损。

D. 程建强通过各种正当或不正当手段收受贿赂,案发后,检察机关查证其共有家产1600余万元人民币,14万余元美元。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两个都恰当的一项是

①最近,浙江手机上网资费全面下调,广大用户对此弹冠相庆。专家预测,未来通过手机收看体育赛事或许会成为一种潮流。

②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组织者在赛事安排上独出心裁,创造性地采取走进社区、现场体验等方式,以突出全民互动的特点。

③吴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④这位书法家书写作品,不管十几个字还是几十个字,都倚马可待,一气呵成,并且字里行间显示出令人振奋的豪情。

⑤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A. ②④    B. ①⑤    C. ②⑤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