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将下面四个句子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闲情,是________,什么...

将下面四个句子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闲情,是________,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了。也是________,去水边品茗。有时,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________。人散去,一回头,仿佛看见丰子恺先生那幅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只见天空淡月一弯,竹帘半卷,竹椅几把,桌上剩茶几盏,就是________。

①偷得浮生半日闲,邀三两知己        ②不见一个人,却有着说不出的意境

③不知不觉,一弯月儿挂上柳梢        ④三月间看桃花开遍陌上,听杜鹃鸣

A. ①④③②    B. ④③①②    C. ④①③②    D. ②③④①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句衔接。首先,理解诗句内容,然后放回原文分析。结合“什么也不做,也不想”,应该是“看桃花开遍陌上,听杜鹃鸣”;“水边品茗”应该是要邀请知己;“日暮黄昏”对应的是“月儿挂上柳梢”,综合C项合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虽然持续时间未达商业化标准,但科学家说,这项突破显示中国聚变研究的发展速度把其他国家远远落在后面。

B. 一段时间以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农业的标志和发展方向。

C. 冬季气温低,轮胎气压也会随之降低,这时,如果不适当地增加胎压,不仅会增加车的油耗,还会加速轮胎的磨损。

D. 程建强通过各种正当或不正当手段收受贿赂,案发后,检察机关查证其共有家产1600余万元人民币,14万余元美元。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两个都恰当的一项是

①最近,浙江手机上网资费全面下调,广大用户对此弹冠相庆。专家预测,未来通过手机收看体育赛事或许会成为一种潮流。

②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组织者在赛事安排上独出心裁,创造性地采取走进社区、现场体验等方式,以突出全民互动的特点。

③吴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④这位书法家书写作品,不管十几个字还是几十个字,都倚马可待,一气呵成,并且字里行间显示出令人振奋的豪情。

⑤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A. ②④    B. ①⑤    C. ②⑤    D. ③④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女主人公运用反喻“淇则有岸,        ”来暗示自己的处境,言外之意是说,我的痛苦为什么竟没有到头的时候?

(2)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写道:向谭的西南方向望去,只见溪流“                ”,比喻生动形象。

(3)杜甫在《登高》中,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不由发出“                ”的慨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将赴京答李纾赠别

独孤及

胶漆常投分,荆蛮各倦游。帝乡今独往,沟水便分流。

甘作远行客,深惭不系舟。思君带将缓,岂直日三秋。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整首诗时空跨度大,既追忆别前的相聚,也写别时的怅惘,还写了别后的思念。

B. 以“胶漆”两种黏结之物比喻诗人与朋友情投意合,亲密无间,难舍难分。

C. 第一联“常”“各”二字写聚少离多,天各一方,道尽颠沛漂泊的人生之苦。

D. 沟水分流,既写眼前的实景,又表达出二人将要分别,可谓景语即情语。

E. 颈联写朋友忍心离别的心怀愧怍,诗人揣测朋友心思恰好表现其对朋友的体贴。

2.本诗尾联是如何表达诗人的“思君”之情的?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曾鲁,字得之,新淦人。年七岁,能暗诵《五经》,一字不遗。稍长,博通古今。凡数千年国体、人才、制度沿革,无不能言者。以文学闻于时。元至正中,鲁帅里中豪,集少壮保乡曲。数具牛酒,为开陈顺逆。众皆遵约束,无敢为非议者。人号其里曰君子乡。

洪武初,修《元史》,召鲁为总裁官。史成,赐金帛,以鲁居首。乞还山,编类礼书,复留之。时议者蜂起。鲁众中扬言曰:“某礼宜据某说则是,从某说则非。”有辨诘者,必历举传记以告。寻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薨,高丽遣使来祭。鲁索其文视之,外袭金龙黄帕,文不署洪武年号。鲁曰:“袭帕误耳,纳贡称籓而不奉正朔,于义何居?”使者谢过,即令易去。安南陈叔明篡立,惧讨,遣使入贡以觇朝廷意。主客曹已受其表,鲁取副封视之,白尚书诘使者曰:“前王日熞,今何骤更名?”使者不敢讳,具言其实。帝曰:“岛夷乃狡狯如此耶!”却其贡。由是器重鲁。

五年二月,帝问丞相:“鲁何官?”对曰:“主事耳。”即日超六阶,拜中顺大夫、礼部侍郎。鲁以“顺”字犯其父讳辞,就朝请下阶。吏部持典制,不之许。戍将捕获倭人,帝命归之。儒臣草诏,上阅鲁稿大悦曰:“顷陶凯文已起人意,鲁复如此,文运昌乎!”未几,命主京畿乡试。甘露降钟山,群臣以诗赋献,帝独褒鲁。是年十二月,引疾归,道卒。淳安徐尊生尝曰:“南京有博学士二人,以笔为舌者宋景濂,以舌为笔者曾得之也。”鲁属文不留稿,其徒间有所辑录,亦未成书云

(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四》)

1.下列对文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众皆遵约束                 约束:规约,规章

B. 编类礼书                 会:恰逢

C. 曰:“袭帕误耳……”   让:谦让

D. 鲁复如此,文运昌乎!     其:大概

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五经》: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汉武帝设五经博士教授弟子,儒教国家化由此开始。

B. 洪武:明朝第一个年号,当时在位皇帝为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在击破各路起义军后,于应天府称帝定都北京,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C. 礼:含义丰富,主要有三,一指礼制,即全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伦理秩序;二指礼仪,指具体的礼节仪式;三指礼貌,指个人在待人接物时所表现出来的道德修养。

D. 京畿:本意即“位于国之中央的都城”,后来指京城及其周边地区。从周代开始,把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称为“王畿”。中国唐时有京畿道,宋时有京畿路。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曾鲁记忆超群,博古通今。他少时就能一字不漏地背诵《五经》,并通晓漫长历史中国家体制、人才、制度沿革等知识,其文章才学颇为闻名。

B. 曾鲁编撰有功,赐赏丰厚。他担任总裁官负责《元史》的编撰,书成之后,以他为首功,给予金帛赏赐;他打算辞官归隐,却未得允许,朝廷又留下他负责编类礼书。

C. 曾鲁谙熟礼法,深得器重。当时议礼者与之有辩诘,他一一列举传记告知对方;高丽的文书、安南陈叔明的上表,均被曾鲁看出礼法细节上的错误,因此,他受到皇帝的器重。

D. 曾鲁文采出众,常得褒奖。他草拟的诏书以及赋写的诗歌,也深得皇上赞赏,皇上认为他的文章可以反映出文运的昌盛,为此破格提升了他的官职。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鲁以“顺”字犯其父讳辞,就朝请下阶。吏部持典制,不之许。

(2)鲁属文不留稿,其徒间有所辑录,亦未成书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