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作文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有一首歌这样唱道...

作文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有一首歌这样唱道:

回家的路,数一数多少个寒暑;多少的笑,多少的哭。回家,能抱一抱父母;说一说,羞涩开口的倾诉;拍一拍,肩上岁月的尘土。回家的路,或远或近;再累也一样坚持的脚步……

上面的歌词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请以“回家的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将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

②以一首《成都》拥有极高人气的民谣歌手赵雷,多年来一直坚持原创,他“一把吉他一首歌”,简单质朴的演唱方式,沉静温和的台风,散发着浓浓诗意的歌词,像冬日里的一缕阳光,给人以心灵的抚慰。从小喜爱古典诗词的高中生武亦姝,在《中国诗词大会》上一鸣惊人,她2000多首诗词的积淀,淡定从容的气质,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都在安静中追求着纯净,终归显现出了巨大的力量。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回家的路 那年年三十,我和妻子回老家看一年多未见面的儿子,由于耽误了最后一趟班车,只能去公路上拦车,可年三十的公路上,哪还有往日的车水龙马? 当时,我看到路边有一家三口人,也在焦急地张望着。一问,也是拦车回家的,还是河南老乡。一直等到下午4点多,我们终于看到一辆“豫L”牌号的空货车,轰隆隆驶了过来。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上”,几个人便冲上公路……随着一阵刺耳的刹车声,一个黑黑胖胖的司机跳了下来,吼道:大过年的,你们找死啊? 许是听到一声声熟悉的乡音,司机的脸色缓和下来了。他说:前面没座位了,只能坐车厢了。一个人30元,要上就快。当我们手忙脚乱地爬上车厢,一股腥臭味扑鼻而来,原来这是一辆拉猪的货车。坐下后,我们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然后轻松地聊起家常来。林姓老乡谈他卖菜起早摸黑的劳累,我谈摆地摊日晒雨淋的辛苦,然后就是一阵唏嘘。而两个女人谈论的,则是家里的孩子。林大嫂说,儿子叫虎子,两岁。老家还有一个七岁的女儿,叫大妮,跟着爷爷奶奶过,一年了,都想不起大妮的模样了。说到这里,她哽咽起来。妻子咬着嘴唇,别过脸去。 虎子很乖,躺在妈妈的怀里,一声不吭。我掏出买给儿子的玩具手枪,递了过去。虎子一见,喜欢得不得了,睡着了,还紧紧抱在怀里。 走到半路,下雪了,雨夹雪。风一刮,透心地凉。我跟妻子一对眼,就挪动身子,围挡在母子俩面前。无声中,四人相视,轻轻一笑。 雪越下越大,风也一阵紧似一阵。跟见就要进入河南境内了,突然,车停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司机敲着车,喊:下来活动一下,车走不了了。 原来公路结冰打滑,前面出车祸了。司机听说孩子睡着后,大着嗓门嚷,咋不早说哩?赶快抱到驾驶室去,感冒了咋办?我们心头一热,就跟司机聊了起来。他说因为货款到不了位,所以拖到过年才往回赶。这时,离公路不远处的村子里,传来了一阵阵的鞭炮声。我轻叹一声:出门在外,都不容易啊! 不知过了多久,车子终于蠕动起来了。这时,林大嫂一个人爬上了车厢。她说虎子还在睡觉,另外一个换班司机抱着。车子虽然开动了,却是单边放行,不但蜗牛般缓慢,且走走停停…… 昏昏沉沉中,我听到司机喊了一声:信阳的老乡,到家了!和老乡挥手告别后,我跑到驾驶室边,刚把手伸进口袋,司机说了一声:快回家吧。然后一加油门,轰的一声,开走了。等我回过神来,只看到两个红色的尾灯,一闪一闪…… 又跌跌撞撞地走了十几里山路,我们终于推开了家门。 妻子把提包一放,伸手抱过儿子,一声声地喊:骏儿,妈妈回来了……娘说:别喊了,睡实了。早上就拉着爷爷的手,到村口去接你们,一直等到11点才睡着…… 妻子把头埋在儿子胸前,紧紧地抱着。这时,我才想起买给儿子的玩具手枪来──呵呵,就算送给虎子的新年礼物吧。 这时爹开腔了,对娘说:“你别光顾着说话了,赶快热饭热菜,一起吃团圆饭!”我一愣:你们还没吃饭?爹拿出一挂鞭炮,憨憨一笑:瞧你说的,过年,过年,一家人不一起过,还算啥过年啊?我鼻子一酸,连忙接过爹手中的鞭炮,快步走到院中。 噼噼啪啪,在欢快的鞭炮声中,我们家也过年了! 【解析】试题分析: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多少个寒暑;多少的笑,多少的哭”写出回家的路的曲折,“倾诉”说回家做些什么,为什回家,“岁月的尘土”是“倾诉”的内容,“坚持的脚步”表明决心。注写作是突出其中的一个方面即可。 点睛:高考记叙文写作的四大要领 要领一.讲一个完整的故事 记叙文是用来做什么的? 记叙文的本质特点是故事性,记叙文是用来讲故事的。好的的记叙文正如好的电视剧,情节精彩,故事性强,悬念重重,能引人入胜。有了故事性,才有了记叙文的本质。 故事精彩,记叙文才能吸引人,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抓住了故事性的记叙文,即便文笔一般,文章也差不到哪里去。通常情况下,学生写的记叙文不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故事的框架、选材和情节没有构造好,文章显得平庸乏味。学生写记叙文要从故事性入手,有故事则有内容,有内容才有精彩。高考记叙文写作,成败的关键皆由故事性决定。 优秀的记叙文,往往构思精致巧妙,情节引人入胜,高明的作者都在故事情节的完整及构思的巧妙方面下功夫。记叙文要完整生动地叙述故事,名家名作无不是寓巧妙的情节构思于完整的故事之中。故事的情节是要靠矛盾的发展去推动的,因而情节的发展要有自然性、合理性和完整性。如果片面求新而破坏了故事的完整性,就会得不偿失。 要领二.塑一个鲜活的人物 写记叙文离不开写人。写人千万不能写成纸人,站立不起来,鲜活不起来。写人要把人物写鲜活起来,要写得有血有肉,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要让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鲜活起来,除了对人物与事件进行叙述以外,还必须进行细致深入的描写。描写人物常用的方法是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等。 要领三.作一番生动的描写 记叙文中的描写,包括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等等。 人物的肖像描写,主要指描写人的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方面。肖像刻画要以形写神,形神俱似,不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形神兼备的肖像描写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表现出人物的时代特征;结合情节的发展,还能显示人物的命运。 人物的语言描写要做到立片言而尽显人物精神。人物语言包括独白和对话两种。独白指人物的自言自语,对话是两个人或多个人之间的相互交谈。历来优秀作家都十分重视人物语言的描写,常说的“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既是对作家塑造生动人物形象的高明技法的赞誉,也是语言描写的功能和作用的体现。 人物的动作描写要做到在举手投足之间见到人物的真性情。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则要做到洞幽烛微,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窥视人物的心灵世界,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 景物描写要突出景物的神韵,必须抓住景物的层次和主要特征有序描写。场面描写要突出场面的特点,要把人物置于场面之中。 不管是人物描写、景物描写,还是场面描写,都必须注意细节描写,就是对故事情节中那些极富个性特点的细枝末节方面进行描写。细节虽小,却往往通过作品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优秀的文学作品,甚至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常常因其某一独特而极具个性的细节描写,而令我们过目不忘。 写人记事绘景,可正面描摹,以见真形;也可侧面烘托,以显神韵。正面描摹,即对作文中要写的人物、事件、环境等进行正面而直接的、具体、生动、形象的刻画。侧面烘托,则是借他人他物或环境,以衬托此人此物此景而显出精神的一种方法。这样,写事件则场面活现,写人物则栩栩如生。 要领四.抒一段动人的情感 抒情,简单地说,就是用真挚的语言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在记叙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对所记叙的人和事抒发感情,可以让平白的叙事锦上添花,引起读者的共鸣。抒情的文字有时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作者凭借所描述的人、事、景、物来传情达意,即间接抒情,常见的间接抒情方法有叙事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三种。抒情文字有时在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也就是直抒胸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微写作

下面三个题目与《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和《老人与海》六部文学名著有关。请从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

①班里举办“读文学名著,讲智慧故事”读书交流活动,请从上面的名著中任选一个情节,讲述一个关于智慧的故事,与同学分享。要求符合原著内容,语言生动。

②有人说一本好小说,既要有意义,又要有意思。请以上面的一部名著为例,谈谈书这种说法的理解。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自圆其说。

③片纸千钧重,情思似海深。请选择上面名著中的一部,以书中某个人物的身份给该书中另一个人物写一封短信。要求中心明确,情感真挚,合乎情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吟唱

①屈原庙脚下集合了一山坡的秋蝉,鬼柳树、杜仲树和柑橘树上都是,仿佛全世界的蝉都团结起来,在屈原庙下嘶鸣,像骚坛诗人们的吟唱。乐平里整个被蝉鸣覆盖了,秋天也被蝉鸣包裹。

②我原以为秋天村子里会安安静静,却不料吵声一片。大虫、小虫都吵,白天吵,夜里还吵。打开窗子,虫鸣涌进来,让人耳鼓齐鸣;关上窗子,村庄似被这些声音抬了起来。我枕着虫鸣睡觉,虫鸣像无数只手,抚摸着我;又像一层厚厚的被子盖着我,让我热热乎乎。我似睡非睡,觉得整个村子都梦幻起来。虫在吟唱,骚坛的诗人们也在吟唱,恍惚中我分不清,这种吟唱究竟是痛苦呢还是快乐。

③实在说,虫鸣千篇一律,只有那些诗人们的吟唱像呼唤,又类似欢庆秋天的丰收。朦胧中一个个吟唱诗人开始在我的眼前浮现。【甲】李国杰,颤颤抖抖,一身朴素,面容枯千,长长的白胡子像鸟儿的羽毛,如果来一阵风,他会像鸟儿一样飞上天。他的吟唱是天籁,能让河流苏醒,沿着他的诗行,可以找到太阳的光芒。徐正端开始登台了。他也是老态龙钟,现在中气不足,哮喘不断,神韵暗淡,但他的吟唱挺有味道,只是需间隔、要停顿,把咳咳嗽嗽掺和了进来。李盛良也飘飘渺渺地来了,他不是故去多年了吗?难道他的魂儿又回归骚坛了?他有一个好看的鼻子,红红的脸庞,【乙】他在吟唱时,嘴巴一张一合,像在喷吐一粒粒饱满的果实。耕田犁地时想出一首诗,他就在牛尾巴后面、拖着长长的尾音,深情地吟唱。卢学俊亮相了,耳朵大如一只勺子,他写诗不如儿子卢琼,吟唱却是高手,声音洪亮得像村里的大喇叭……

④凌晨三点,我被虫鸣闹醒了。清醒过来后,忧虑却装上了心头。李国杰九十岁了,他的吟唱不会永远,会随时中断,端午诗会、中秋诗会,都不能上场了。徐正端离九十也只有一拃长的距离,病魔缠身,诗会如在庙里举行,他还可以参加,如在村外,他就只有在庙里吟唱了。李盛良已故去多年,吟唱之声还留在我的记忆里,这是他飘荡的魂灵,但已不可复制,吟唱来去无踪。卢学俊已得了肾病,吟唱开始喑哑。

⑤关于吟唱,有人说,哼哼哈哈摇头晃脑的,是远去的古音,毫无诗意;有人说,这是最美的诗歌。

⑥骚坛是屈原故里一个古老的诗社,传统就是吟唱。几年的中秋诗会,年轻娃娃们的吟唱并不成功,各唱各的腔,各吹各的调,有的像山歌,有的像丧事闹夜的调子,也有的像蝉像小虫子,没有起伏,干吼,韵味都没出来,老一辈精髓的东西没有学到。庙里的守社人、骚坛社长徐正端看着着急,跟我说他要带个徒弟。培养骚坛传人,我给他推荐了聪明伶俐的明月。立秋那天,我和明月一起到了庙里。房间里暗淡,我们便把方桌抬到天井里。徐正端掏出本泛黄的书,那是他的宝贝《韵学津梁》,油渍斑斑的,老师传给他的,他从未示人。他一页页地翻,一页一页地讲,他吟唱一句,明月跟着学一句,整整一天。教明月之前,他还在不停地咳嗽,喘不上气来,奇怪的是传艺过程却很平静,他只是偶尔咳嗽那么一两下。在教明月句一句地吟唱《橘颂》时,突然来了一阵风,庙前所有的树呼啸起来,接着撒下一阵雨。看天上,还有阳光从云雾中透射出来。那这阵雨是从哪儿来的呢了大概是屈原听到《橘颂》的吟唱之声要魂归故里吧。风雨过后,师徒俩又接着吟唱。直到天色已晚,看不清字了。他把《韵学津梁》递给了我,吩咐我把这本古旧的书多印些,在中秋诗会上发给诗友。我心里一热,以为这本书他会送给明月,送给嫡传的弟子,没想到他考虑得更多。

⑦这天晚上,虫儿的吟唱更加声嘶力竭,田园里,山坡上,树丛中,都在喧嚣。这是一支有组织的队伍,千军万马。

⑧为了将骚坛现状探个究竟,我和骚坛秘书长择日又去探访了卢学俊。有一次遇到卢学俊的儿子卢琼,他把诗从手机里翻出来,就像从地里翻土豆一样。不是让我看诗,而是让我听诗,那是他父亲的声音,仿佛从远古传来。我当时就对他说,你写的诗都让你父亲给吟唱出来,以后出诗集,就出吟唱版的。这次卢琼也在家,对于我们的造访,爷俩儿既吃惊又感动。现在写诗的人不多,吟唱的少之又少,更别说学吟唱了。现在竟然有人登门听他们吟唱诗歌、交流诗歌。卢学俊祖上都是读书人,也都是教书人,潜移默化,他吟唱的根便扎了下来。现在老了,他把希望寄托在了儿子身上。吟唱不能断根,诗歌要进行到底。卢琼有良好的文化基因,能把诗歌和吟唱的事业进行下去,我毫不怀疑卢琼已写了很多诗,吟唱也在起步。

⑨从卢学俊家出来,我的心特别爽快。村庄漆黑一片,空中却是满天的星星。乐平里晚上的天空和白天迥然不同,但虫鸣是一样的。卢学俊家里很弱的吟唱之声隐隐传来。虫子们是要鸣叫的,骚坛的诗人也要吟唱,这是天性。

(取材于周凌云的同名散文)

【注释】:①乐平里:位于湖北省株归县,是屈原的诞生地,至今保存着大量关于屈原的遗迹遗址,如屈原宅、屈原庙、乐平里牌坊等。

1.根据文意,用括号内的词语替换文中加点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千篇一律(老生常谈)    B. 掺和(融合)

C. 精髓(精神)    D. 潜移默化(耳濡目染)

2.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乐平里的夜晚因为虫鸣而吵声一片,作者难以人睡,感到非常苦恼。

B. 文章写徐正端传艺时下了一阵雨,意在体现老人对屈原的深切怀念。

C. 把卢琼找诗歌比喻成翻土豆,说明他的作品较粗糙,还需进一步打磨。

D. 本文从虫鸣写起,引出骚坛吟唱,表达了对传统文化传承现状的关注。

3.下列对作品中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吟唱”即吟咏歌唱;“吟”也是中国古诗的一种体裁,须用“兮”表示停顿和节奏变化。

B. “嫡传”的“嫡”表正统,《红楼梦》中凤姐说黛玉像是贾母“嫡亲的孙女”,有奉承之意。

C. “骚坛”之名源自屈原的《离骚》,“骚”常与《诗经》中的“风”并举,“风骚”泛指文学。

D. “秋蝉”又叫寒蝉、暮蝉,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常用意象,常常给人以凄切、悲凉的感受。

4.纵观全文,说说作者心情经历了哪些变化,并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

5.第③段对几位骚坛诗人吟唱的描写颇有表现力。请从【甲】【乙】两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处加以赏析。

6.第⑦段文字写出了“虫鸣”怎样的特点?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查看答案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飞鸟的形象经常出现在中国诗文中,是人们表达情感、寄托怀抱的载体。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鸟鸣渲染离情;又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锦鳞游泳”和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鸟鱼对举,赞颂生命的蓬勃自由;再如庄子《逍遥游》用“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的大鹏来寄托高远的人生理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鹭鸶

来鹄

袅丝翘足傍澄澜,消尽年光伫思间。

若使见鱼无羡意,向人姿态更应闲。

鹭鸶

刘象

洁白孤高生不同,顶丝清软冷接风。

窥鱼翘立荷香里,慕侣低翻柳影中。

几日下巢辞紫阁,多时凝目向晴空。

摩霄志在潜修羽,会接鸾凰别苇丛。

【注释]①顶丝:头顶上细长的羽毛。②紫阁:指鹭鸶居所。③鸾:神话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

1.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两诗均在吟咏鹭鸶中寄寓情怀,来诗聚焦于一幅画面,刘诗则描绘了多个情景。

B. 来诗一二句描写鹭鸶依傍清波、翘足独立、凝神静思的神态,引出后面的议论。

C. 刘诗开篇赞美鹭鸶的品质,中间两联运用拟人、烘托等手法来塑造鹭鸶的形象。

D. 刘诗以“摩霄”“苇丛”表现鹭鸶的生存环境,用“会”字强调其实现愿望的信心。

2.刘诗额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杜甫《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C. 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唐庚《春日郊外》)

D.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王禹偁《村行》)

3.来诗和刘诗笔下的鹭鸶形象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袁先生传

薛季宣

袁先生,讳溉,字道洁,汝阴人也。尝举进士,免贡,避地州西山中。建炎初,集乡民为保聚,金人及群劫抗,屡克。后移居蜀之富顺。

先生初从二程先生学,闻蜀薛先生名。富顺邻家薛翁以卖香自给,子晨以香出,父则掩关待之。子而归,因不复事邻里,莫详其趋步。先生疑其薛先生也,具刺谒之,薛翁慢骂不应。先生固已疑之矣。间日再往,又不得前,于是积日屡造其门,薛翁喜而见之。先生与之语,不对;再见谈古今百氏,又不得一言;三见纵论六经,薛翁才有喜色。曰:“子学已博,然寡要。夫经所以载道,而言所以明道,何以多为!”先生曰:“如先生言,吾心将以会道尔。”薛翁击节称善,以所学授之。居月余,励先生出关,薛翁因亦去。

先生出关至夏口,岳开府飞必欲延至幕下,先生一见出,不辞而行。语所知曰:“岳公武人而泥古,幕府无圆机之士,难乎免矣!”未几而及难。先生因家荆州,往来夷陵、秭归诸郡,与士夫言必称善,悦其意旨,然后和之,循循然,人知其厚德君子也。

初,靖康后,天下兵荒甫起,先生家为汝阴盛族,尝有客过其舍,先生察其状貌有异,白诸父曰:“客奸人也。”徙家人避之。是夜客以寇来,遂与乡社义兵斗死。后众欲据前山为保,先生争之,不听。独将妻子聚保山后。已而,前山果没。金人大至,欲以万众攻山后营。先生坞中兵不满千,召其众计曰:“虏则势盛,吾知数术,保以一箭破之。”其夕,虏砦山阿、先生使数十人各执鼓燧,如四山伏,约虏军噪扰,燔山击鼓为应。有谈经客愚甚,先生激使为虏装,窃虏号入宿虏酋帐下,以二矢授曰:“夜中发矢而窜。”客如先生计,恇恇仅能发箭。虏营惊乱,顾见火光并起,鼓声四合,因溃自相攻杀数百人,遂不敢复至。

瓯浦薛某曰:圣人之学不可复见,走于先生焉取焉?尝侍先生观弈,能为负棋,易置数子,以弱为强。外舅强先生弈,则曰:“先人尝以弈为废事,所不忍违。”走从问义理之辨,先生曰:“学者当自求之,他人之言善,非吾有。”走请终身诵服斯语

(有删改)

【注释】①本文是南宋哲学家薛季宣为其师袁溉所作的传记。②免贡:没有考中③刺:名帖,名片。④恇恇:害怕,惊恐。⑤薛某:“某”与下文的“走”,均为谦辞,指作者。⑥废事:耽误做事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而归                   莫:傍晚

B. 励先生出关,薛翁因亦去   遁:逃跑

C. 天下兵荒起               甫:始,刚

D. 四山伏                   如:到……去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金人及群劫抗     吾点也

B. 子晨以香出       失所与,不知

C. 以所学授之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 先生一见出       抢榆枋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不复事邻里,莫详其趋步

于是不与邻里往来,没有人了解他的行迹

B. 幕府无圆机之士,难乎免矣

幕府里没有圆滑机巧的人,灾难可以免除了

C. 窃虏号入宿虏酋帐下

窃取敌人的口令进入,并在首领的帐下过夜

D. 圣人之学不可复见,走于先生焉取焉

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经所以载道,而言所以明道,何以多为!

②走请终身诵服斯语。

5.根据第二段内容,请用三个熟语(包括成语)从不同角度概括薛翁这一人物的特点。

6.文章写了袁溉的哪些过人之处?请概括回答,并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