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铁圈 【俄】索洛杜布 一天清晨,一位妇人带着一个...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铁圈

【俄】索洛杜布

一天清晨,一位妇人带着一个4岁的小男孩在郊区的街道上散步。孩子正在滚着一个黄色的大铁圈,他穿着短裤,挥动着棍棒欢快地笑着,跟在铁圈后面跑。他把棒子举得高高的,本来没有那种必要,可他就是那么做的。

一个双手粗糙、衣服褴褛的老头,身体紧靠栅栏站在十字路口,好让那女人和小孩走过去。老头用那昏花的两眼凝视着孩子,脸上露出呆痴的笑容。

“一个富户人家的公子”,老头心里思忖道,“是个好孩子,你看他多么天真可爱,毕竟是阔人家的孩子!”

当他——这个老头儿——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过的是苦难的日子。即使现在,他虽然不再挨打受饿了,但生活还谈不上美好。那时,他没有铁圈,也没有其他这类阔少爷的玩具。他整个一生都是在艰辛困苦中度过的。

他咧开没有牙齿的嘴朝那小孩微笑着,心里不禁产生了嫉妒。心想:“这种玩艺没有意思。”嫉妒又转而变成了烦恼。于是他回到工作的地方——一家他从幼年起一直工作到现在的工厂。

那小孩边跑边笑追逐铁圈的情景萦绕在他的脑际,不管机器声多么嘈杂,他都忘不了那个孩子和铁圈,晚上也总梦见他们。

第二天早晨,他又做起白日梦来。机器隆隆的响,工作机械单调,没有必要过多操心,再说他已干惯了这种活。厂房里的空气充满了灰尘,传送带平稳地运转着,远处各个角落声音嘈杂,光线晦暗。人们像鬼魂一样地走来走去,人的说话声淹没在机器声里。

这个老头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小男孩,他的母亲也是一位贵妇人,他也有一个铁圈和滚铁圈的棒子,他也在穿着白裤衩滚着铁圈玩耍。

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

一天晚上下班回家时,老头在街上看见一个从旧木桶上掉下来的又大又脏的铁箍。老头高兴得发抖,昏花的老眼流下了泪水。一种意外的,几乎没有想过的愿望进入了他的心灵。他小心地四面张望了一下,然后弯下腰哆哆嗦嗦地捡起那个圆箍,虽然他面带笑容,但还是不大好意思地把它拿回家去。

没人看见他,也没有人问他。这与别人有什么相干?一个小穷老头捡了一个无论对谁都没有用处的旧箍,谁会管呢?可他还是提心吊胆地偷偷把它拿走了。

圆箍在老头家破旧的房子里放了几天,闲着没事的时候,他就把它拿出来看看,因为这个肮脏的铁箍对他是个安慰,使那个经常出现在他梦境中的幸福的小男孩,终于变得更加真实了。

一个晴朗、温暖的早晨,老头早早起了床,洗漱完毕,便拿着他捡来的铁箍出了城。

他一路咳嗽,穿过了枝叶茂密的森林。露水正像童话中描述的那样。那里既没有嘈杂声,也没有灰尘,树林后面是一片柔和、奇妙而暗淡的景色。

老头折下一根干树枝穿上圆箍。

他眼前展现出一片明亮寂静的田野,青草叶上的露珠闪闪发光。老头突然用那根树枝做成的木棒滚起铁箍来,铁箍轻松地在田野里滚动,老头跟在后面跑,他笑逐颜开。他仿佛觉得自己再一次变成了一个有教养的幸福的小孩,并且好像感到母亲慈祥地微笑着跟在后面。

老头喜欢早晨到树林里来滚铁箍,有时他也怕人看见笑话他,一想到这里,他便感到有一种难堪的羞愧。

可是没人看见他,也没人听见他。①他尽情地玩够了之后,平安无事地走回城去,嘴角上流露出轻松愉快的笑容。

由于没出什么事,他太太平平的一连玩了好几天。可是有一天清早他着了凉,好长时间竟卧病不起。②在工厂的医院里,当他在陌生的人们中间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脸上还是堆着宁静的微笑。

他感到欣慰,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自己也曾一度做了小孩,由亲爱的妈妈照看着,在树阴下的青草地上嬉戏笑闹。

1.小说中多次描写老人的笑容来表现他丰富的内心世界,请分别分析画线句。

2.文中在写老人做“白日梦”时,比较详细地描写了工厂里的环境,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为什么要写老人的“想象”?

4.试探究用“铁圈”作为小说标题的妙处。

 

1.①老人由原来的心有顾忌到不再恐惧,内心的愿望也得以实现,因此感到轻松愉快。②反映了老人临终时内心的欣慰,因为他终于玩了一次幸福孩子才有的游戏,又为自己想象了一个幸福的童年。一个“堆”字,表现了他内心的极大满足。(每句2分) 2.(1)反映了嘈杂、晦暗的现实生活环境,和老人单调、麻木的生活状态。(2)与“老人”白日梦中的幸福情景形成对照,反衬出铁圈给老人精神和生活带来的变化,他有了自己的快乐憧憬。(3)与下文老人滚铁圈时的环境描写构成鲜明对比,进而突出主题。 3.首先是揭示了老人对幸福童年、温暖亲情的渴望;其次是表现了下层劳动者希望摆脱人生苦难,以及对和谐温馨的社会生活的憧憬。(每点2分) 4.(1)情节结构上,以铁圈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依次写老人看玩铁圈、想玩铁圈、捡旧铁圈、自玩铁圈,情节连贯紧凑。(2)人物塑造上,铁圈引起了老人行为心理的变化,激发了老人对幸福的憧憬追求,从而促使他完成了追寻梦想的过程。(3)作品主题上,铁圈是老人快乐梦想的象征,寄托着对童年的幸福,温暖亲情的憧憬,表现了下层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望。(每点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和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类试题,这类试题在作答的时候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本整体的把握,把句子放在文中中去理解,本题通过理解可以作答为“①老人由原来的心有顾忌到不再恐惧,内心的愿望也得以实现,因此感到轻松愉快。②反映了老人临终时内心的欣慰,因为他终于玩了一次幸福孩子才有的游戏,又为自己想象了一个幸福的童年。一个“堆”字,表现了他内心的极大满足。” 点睛:赏析的句子主要有情感句、哲理句、意蕴句、修辞句接榫句等,分析含义首先要抓住句子中的词语,然后在结合语段的内容进行分析,同时要注意句子的类型。此题主要是情感句,注意抓住老人的笑。 2.试题分析: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其作用首先从本身分析,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同时起到烘托、渲染的作用,然后从其它的要素分析,从人物的角度是暗示人物的心理和人物的命运,从情节的角度是推进情节的发展,从主旨的角度是暗示文章的主旨,或是升华主旨。本题注意最终作用概括为“反映了嘈杂、晦暗的现实生活环境,和老人单调、麻木的生活状态。与“老人”白日梦中的幸福情景形成对照,反衬出铁圈给老人精神和生活带来的变化,他有了自己的快乐憧憬。与下文老人滚铁圈时的环境描写构成鲜明对比,进而突出主题。 ” 3.试题分析:分析语段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还要注意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此题是文章的结尾的作用类试题。 4.试题分析: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含义的分析注意从表层和深层的角度进行分析,表层含义注意结合小说的情节作答,深层含义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每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鲲之大,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2)日月忽其不淹兮,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3)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5)覆压三百余里,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6)水陆草木之花,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7)居安思危,____________,有备无患。(《左传》)

(8)____________,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清平乐

冯延巳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栏,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①春寒。

【注】①特地:特别。

(1)说说“双燕”这一意象的作用。

(2词的上片按怎样的顺序写景的?试作简要分析

(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下片分析。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 

人足所履,不过数寸,然而咫尺之途,必颠蹶于崖岸,拱把之梁,每沉溺于川谷者,何哉?为其旁无馀地故也。君子之立己,抑亦如之。至诚之言,人未能信,至洁之行,或致疑,皆由言行声名,无余地也。   

吾见世人,清名登而金贝入,信誉显而然诺亏,不知后之矛戟,毁前之干橹也!人之虚实真伪在乎心,无不见乎迹,但察之未熟耳。一为察之所鉴,巧伪不如拙诚,承之以羞大矣。伯石让卿,王莽辞政,当于尔时,自以巧密,后人书之,留传万代,可为骨寒毛竖也。近有大贵,以孝著声,前后居丧,哀毁逾,亦足以高于人矣。而尝于苫块①之中,以巴豆涂脸,遂使成疮,表哭泣之过,左右童竖②,不能掩之,益使外人谓其居处饮食皆为不信。以一伪丧百诚者,乃贪名不已故也!

有一士族,读书不过二三百卷,天才钝拙,而家世殷厚,自矜持,多以酒犊珍玩,交诸名士。甘其饵者,递共吹嘘,朝廷以为文华,亦尝出境聘。东莱王韩晋明笃好文学,疑彼制作,多非机杼,遂设燕③言,面相讨试。竟日欢谐,辞人满席,属音赋韵,命笔为诗,彼造次④即成,了非向韵,众客各自沉吟,遂无者。韩退叹曰:“果如所量。”

邺下有一少年,出为襄国令,颇自勉笃,公事经怀,每加抚恤,以求声誉。民庶称之。及迁为泗州别驾,此费日广,不可常周。一有伪情,触涂⑤难继,功绩遂损败矣。

选自《颜氏家训》(有删节)

【注】①苫块:古人父母居丧之时,以草垫为席,土块为枕。②童竖:童仆。③燕:通“宴”,宴席。④造次:匆忙、急促。⑤触涂:处处。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至洁之行,或致疑           物:他人

B. 哀毁逾                     制:常礼

C. 自矜持                     雅:儒雅

D. 遂无者                     觉:发觉

2.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君子高洁的言行往往不被信任,都是因为其言行高洁,名声广播,没有给自己留下一点余地。

B. 作者认为世上有不少人是名不符实的,往往清名播扬但金钱暗入,信誉昭著但许诺有亏。

C. 东莱王怀疑某一士族不过徒有虚名,于是设宴叙谈,并以作诗试探,结果验证了他的想法。

D. 邺下少年当初为了虚名,故意对百姓体恤,升官后,本性暴露,不再体恤百姓,于是功绩被毁。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足所履,不过数寸,然而咫尺之途,必颠蹶于崖岸

(2)甘其饵者,递共吹嘘,朝廷以为文华,亦尝出境聘。

4.作者认为,伯石、王莽、“大贵”三人的共同点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概括。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千百年后凝视王羲之的《兰亭序》,             。 光是那么一点,可以领略的内涵,用十年间去理解都不嫌多。

①碰到纸上的纤维,顺势微微回转

②单鞭蓄势,继续向左缓缓推出

③太极云手般向右下沉去,力道隐含未尽……

④仍然可以感受王羲之笔尖每一个纤细的动作

⑤“永和九年岁在癸丑”,那“永”字的一点如凌空而来的风声

A. ④②①⑤③    B. ⑤②①③④    C. ④⑤①③②    D. ⑤④②③①

 

查看答案

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B.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C.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陈陶《陇西行》)

D.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李朴《中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