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以“倾听”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立意新颖,详略得当。有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

请以“倾听”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立意新颖,详略得当。有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不随意涂改。不抄袭,不套作。不少于800字。

 

倾听 每个人都这样认为:世间万物,除了人之外其他的生物都不会说语言。当然,大自然也不例外。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如果我们身临其境用心去体会,领会大自然的话,你会猛地发觉原来世界每个角落都有生命,都有语言。现在,让我们一起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了解丰富多采的大自然为生命增添的乐趣。 春雨连绵不断地从哭泣的天空上落下来,轻轻地抚摩着嫩绿的叶子上,然后安心地奔向大地母亲,发出“滴答”之声,好象对自己的决定作了个肯定的坚决回答。而小草、树木上新抽出的芽则好象听懂了似的,为了不辜负春雨,大口大口地吸着春雨奋力向上生长,展现自己最美好的一切。 春雨过后,大地万物在春雨的洗礼下全都变得生机勃勃,这不正是对春雨的回报么? 不知不觉中,知了不知道什么时候给我们带来了夏的讯息。在夏天的酷热中,它们总是放开喉咙地歌唱,以释放它们身上的狂热,到了中午和晚上,知了们总是要几十个聚在一起开个会,到底有什么事要如此高调呢?它们的会开得可真是热闹,把整个世界弄得那可是天翻地覆。到了晚上,那些蟋蟀啊青蛙啊啥的也不甘示弱,争先恐后地把自己蹩脚的歌声展现在我们面前。青蛙沉重的声音加上那蟋蟀刺耳的声音混合在一起,倘若再加上那河水清越的流水声,简直妙极了...... 秋天是我们众所周知的收获的幸福季节,大地到处洋溢着喜庆的味道。特别是在果园里,嘻嘻哈哈的声音和笑开了花的脸是最好的见证,果实咱不说,就连那树叶都“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了。 一不小心,冬天趁着我们的不注意,已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大风的怒吼,嘲笑着我们的粗心,让人们一个个打喷嚏......天气一天天冷了起来,世间万物都显得死气沉沉,都伴随着那催眠似的风声进入了梦乡。只剩下那风猛烈地吹、疯狂的怒号,好象是世界惟我独尊。 大自然的声音是丰富多采的,有时是美妙的、有时恐惧的、有时更是不可思议的,只是咱平时没留心观察罢了。还在犹豫什么?让我们一起亲近大自然,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或许你我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体裁限制为记叙文。“倾听”意为“虚心的听”,它不是简单的听,更不是无意听,是有意的聆听,是一种亲和的态度。立意方向为: (1)倾听天籁之音,可尽情享受大自然的宁静; (2)倾听长辈忠告,可使自己变得更加成熟; (3)倾听逆耳之言,可利己之行; (4)爱倾听的人,才会有心灵的朋友;会倾听的人,才会悟到生活的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一碗面的悲与喜

面店不是很大,楼上楼下共60米见方。面的种类也不是很多,到了冬天,就只有一种,招牌羊肉面。店的位置也偏,位于城的东北角。 只是,城里的学子考上了大学,要背井离乡到异地求学,出发之前,到此店里吃一碗面,临走,咂咂嘴:有一段日子吃不上这面了。”  

公务出差有些日子的人回来,先不忙着回家见老婆孩子,却先来此店,吃碗面,解解馋,安慰苦熬了许久的胃。  

经年在外打工的人回来,吃了这碗面,恢复了味觉缓解了一路的思乡情,久经颠簸而恍惚的头脑这才

清醒过来:终于尝到了这老家的面,果然是回家了。面店举城闻名,源于面的味道之好。  

据传,这面店追溯起来,还属于上个世纪的风光。世道变迁,人事沧桑,只是这面,还是祖宗留下的

秘笈所成,还是那个味。  

徒闻其名、未尝其味的人也不在少数,因为此面价钱很贵,尤其是招牌羊肉面,是其他店的一倍不止。  

来店里吃面的人,多是养尊处优的达官贵人。外面不大的空地上,停的不是宝马就是本田。  

这不,刚从那辆红色迷你宝马车上下来的贵妇,抱着一只黑色贵宾犬,款款地步入店内,用纸巾仔细地擦拭桌椅完毕后,才优雅地坐下。  

老板,来两碗羊肉面。”  

老板是位跛足的中年妇女,面无表情,不苟言笑,十年如一日。  

她的绝活是本店的另一传奇,店堂里有再多的客人,她也能丝毫不差地记清楚几号桌哪位客人点的是什么面,面要软还是偏硬,拌面还是汤面,汤多还是面多;可以毫不费力地用丹田之音传到隔开两个房间的厨房里,那声音决不刺耳,反而会让人依稀感觉好像回到那久远的年代,悠长而有古韵。  

不到三分钟,面就端上来了。其中的一只碗不是常用的陶瓷碗,有些特别。贵妇也不在意,细致地挑着面吃,用另一双筷子从另一只碗中夹了面条喂那狗吃,店里的人见了,均见怪不怪的样子,各吃各的面。  

不久,店里进来了两位衣衫褴褛的老人,老头搀扶着老妇人,两人一进门,店里人的目光齐刷刷地看向老人,那只贵宾犬也似乎看出苗头,朝两人吠了起来。   跨进门后,老头搀扶老妇人在一个角落里坐下,而后走到柜台,目光在价目牌上搜索良久,:我要一碗羊肉面,面多点。老头从衣服的夹层里掏出一个黑油油的布褡裢,再从褡裢的某一层中捏出一叠有一元、五元也有几毛的零票,又点了一遍,交给老板。  

面上来了,老头把面推给对面的老妇人,用筷子拌匀了,撒了些胡椒粉:快吃,热乎的才好吃哩。老妇人的脸被腾出的热气蒸得显出些红润,脸上露出孩子似的欣喜,用筷子伸进碗里,蘸了蘸汤水,放进嘴里嘬着,又挑起几根面,欠着身子要去喂老头吃,老头摇了摇头:你先吃,我多要了面,剩下我再吃。老妇人低头抿了口汤,又把碗推过来,让老头喝汤,老头固执地把碗推了回去,做出生气的样子。  

老妇人这才开始吃面,吃得很慢,很享受,额头上渗着些小汗珠,老头见了,用桌上的卷纸仔细、轻柔地给她擦着汗。  

老妇人吃了一半后就不吃了,把面推过去。那羊肉也没动,看上去,好像还是一碗才端出来的面。老头又推回去:再吃些,把肉给吃了,我不爱吃那羊肉,有味儿。”  

老妇人又吃了几口面,老头一把抢过筷子,夹起肉喂到老妇人的嘴边。老头把所有的肉喂给老妇人吃完,又夹了些面喂她,这才揽过碗,心满意足地大口吃起面来,没多久,一碗面连一滴汤也不剩了。  

老两口互相对视着,眉眼里透着满足和快乐。  

老头细心地给老妇人围上毛巾,两人搀扶着出门了。  

哟,这不是城东捡垃圾的杨老六吗,怎么今天也来这里吃面了?看来,这年头,捡垃圾的也发喽。一位穿皮风衣的胖子夹着一股寒风进来,嘴里嚷着。  

隔桌上,那贵妇的面剩下了一半,而贵宾犬的那只碗里还剩下了大半碗的面,那些羊肉几乎未动过一箸。  

店员端下贵妇的两只碗和那对老人的那只空空的碗,转身进去时,店堂里的人清晰地听见一声轻微的丹田之音:把那只碗给扔了。”  

留下的是店里所有人的疑问:是哪只碗?

(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1.

A. 一家有名气、价钱贵的面馆,同时接待了一位贵妇人和一对捡破烂的老夫妻。作品叙述了贵妇人与宠物犬吃了两碗面,而捡破烂老夫妻同吃一碗面的故事。

B. 这篇小说语言清新,叙事生动,构思巧妙,情节曲折,作者在作品中将旁观者的理智与读者的情感巧妙地联系起来,在平静的叙事中蕴涵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C. 这篇小说通过对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多种描写手法来表现人物的性格。

D. 两位衣衫褴褛的老人在面馆吃面满足而快乐,但也有个小插曲:在吃面的过程中,老妇人把面推给老头,老头很生气,又把面推回给老妇人。E.微型小说为了追求含蓄、蕴藉的艺术境界,有时会通过模糊的方式来呈现题旨,这篇小说就是这样的。

2.

3.

4.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贾母因要带着刘姥姥散闷,遂携了刘姥姥至山前树下盘桓了半晌,又说与他这是什么树,这是什么石,这是什么花。刘姥姥一一的领会,又向贾母道:谁知城里不但人尊贵,连雀儿也是尊贵的。__________众人不解……刘姥姥道:那廊上金架子上站的绿毛红嘴是鹦鹉哥儿,我是认得的。那笼子里是黑老鸹子,怎么又长出凤头来,也会说话呢。众人听了,又都笑将起来。

A. 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变得既俊有会说话了

B. 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会说话了,也变俊了

C. 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也变俊了,也会说话了

D. 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变得既会说话又俊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寄崔侍御

李白

宛溪霜夜听猿愁,去国长如不系舟。

独怜一雁飞南海,却羡双溪解北流。

高人屡解陈蕃榻,过客难登谢朓楼。

此处别离同落叶,朝朝分散敬亭秋。

【注】①本诗写于天宝十二年(753年),当时诗人离开东鲁南游吴越。崔侍御,即崔成甫,李白的好友,曾任校书郎、摄监察御史。②敬亭:指敬亭山。③陈蕃平时不接待俗客,但特意为接待徐孺子准备了一张卧榻,他走后便将卧榻挂起。

(1)李白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和分析。

(2)这首诗在抒发情感时,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取其中的两种,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名句名篇默写。

(1)大阉之乱,___________,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2)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__________,安能屈豪杰之流,_______,发其志士之悲哉?

(3)故余与同社诸君子,___________,而为之记,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不仁;失其所与,____;以乱易整,不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條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敗。條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困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属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紿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日:“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C. 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田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拭奏/贬蕲州安置/

D. 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政成为进士。

B. 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脩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 孙傳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后,从效用角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 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官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 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謚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