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寄崔侍御 李白 宛溪霜夜听猿愁,去国长如不系舟。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寄崔侍御

李白

宛溪霜夜听猿愁,去国长如不系舟。

独怜一雁飞南海,却羡双溪解北流。

高人屡解陈蕃榻,过客难登谢朓楼。

此处别离同落叶,朝朝分散敬亭秋。

【注】①本诗写于天宝十二年(753年),当时诗人离开东鲁南游吴越。崔侍御,即崔成甫,李白的好友,曾任校书郎、摄监察御史。②敬亭:指敬亭山。③陈蕃平时不接待俗客,但特意为接待徐孺子准备了一张卧榻,他走后便将卧榻挂起。

(1)李白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和分析。

(2)这首诗在抒发情感时,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取其中的两种,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①对故乡的思念。首联“去国”即远离都城长安,“长如不系舟”指漂泊天涯。颔联是痛惜自己如孤雁南飞离家越来越远、羡慕双溪能流向家的方向。 ②对朋友的感激与不舍。“高人屡解陈蕃榻”是说崔侍御多次解榻相待;尾联说与朋友离别,如敬亭山的秋叶将在春风中各奔东西,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2)①寓情于景。宛溪“霜夜”听“猿愁”,凄冷之夜,猿猴哀鸣,一片凄凉,很好的烘托出思家之愁、漂泊之苦。②用典。“陈蕃榻”化用典故,感激朋友的热情关照。行色匆匆,竟连谢朓楼也难以登临。③比喻。用“不系舟”比喻浪迹江湖、漂泊不定的诗人。用“落叶”比喻两人的分离。④对比。“一雁飞南海”和“双溪解北流”对比,借以表达思乡之愁、漂泊之苦。 【解析】(1)试题分析:本诗在首联用“去国”和“长如不系舟”来抒发漂泊之苦;颔联借孤雁南飞、羡慕双溪北流来抒发思家之愁;颈联用“高人屡解陈蕃榻”来表达对朋友的感激;尾联借敬亭山的秋叶表达对朋友的不舍之情。 点睛: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对于情感的把握要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如本诗中“猿愁”“去国”“别离”等。要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如本诗注释①。要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要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如本诗宛溪“霜夜”听“猿愁”。要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如本诗“陈蕃榻”化用典故,感激朋友的热情关照等。 (2)试题分析:首联宛溪“霜夜”听“猿愁”是寓情于景,营造一种凄凉的氛围,来抒发诗人的思家之愁、漂泊之苦;“陈蕃榻”化用典故,感激朋友的热情关照;“不系舟”和“落叶”分别比喻浪迹江湖、漂泊不定;而“一雁飞南海”和“双溪解北流”对比,借以表达思乡之愁、漂泊之苦。 点睛:本题考查诗歌的抒情手法。诗歌写作手法有: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哀景衬哀情)等。本诗采用了很多抒情手法,解题时可以将以上手法带入诗句中进行辨析,并概括出诗人相应的情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句名篇默写。

(1)大阉之乱,___________,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2)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__________,安能屈豪杰之流,_______,发其志士之悲哉?

(3)故余与同社诸君子,___________,而为之记,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不仁;失其所与,____;以乱易整,不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條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敗。條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困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属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紿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日:“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C. 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田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拭奏/贬蕲州安置/

D. 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政成为进士。

B. 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脩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 孙傳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后,从效用角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 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官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 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謚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查看答案

唐人古体

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捧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于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变,可以略睹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杜甫《襄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抑扬抗坠,铿锵成韵。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诵诗和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如此。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故。

(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删改)

1.关于古体诗,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向衰微。

B. 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的特点。

C. 古体诗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句律诗。

D. 五七言古体至唐而新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唐人古体虽为“古体”,其实已与以往古风不同。

2.下列关于“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汉魏古诗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在作品表现范围上,不像唐人所作古诗那样开阔。

B. 就含蓄淳厚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略胜一筹;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唐人古诗则更具优势。

C. 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反律化”。

D. 两者各具特色,由汉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化,是拓展;一味地贬抑唐人古诗,失之偏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清王士禛对唐人五言古诗只认可五家,足见其偏见;明许学夷明察唐人五古特色,其观点可谓通达。

B. 本文第三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明确了唐人古体中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和韵律感方面的不同。

C. 本文引用的语句分诗论和诗句两类,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

D.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抒情悲慨,读来抑扬抗坠,铿锵成韵。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般来说,汉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我国古代对造字法有“六书”的提法,除了上述四种外,还包括转注和假借,但严格说来这两种应属于用字的方法。

B. 文天祥把出使金国被扣和逃归途中所写的诗结集,取“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句意,命名为《指南录》。

C. 张溥,明代文学家。天启年间曾在家乡组织“应社”,崇祯时组织“复社”,批评朝政,有《七录斋集》。

D.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为孔子修订的《春秋》所作的传,记载了鲁隐公元年至鲁悼公四年的史事。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日前,赖声川又宣布了一个重要决定,从2017年开始,在位于上海徐家汇美罗城的上剧场里排演的专属版《暗恋桃花源》,将于3月10日首演。

B. “遍识天下英雄路,俯首江左有梅郎。”自去年凭借《琅琊榜》获白玉兰奖视帝后,在刚落幕的2017中国电视剧品质盛典上,胡歌又获得了“年度卓越品质之星”。

C. 2017年3月1日,外交部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共同发布《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该战略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以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就推动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首次全面系统提出中国主张。

D. 今年2月初,民政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的通知》,明确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积极性,因为该举措不仅在发展我国养老服务体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提高失能失智老人的生活质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