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相见欢①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相见欢①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①词牌名,靖康之难后作者南渡,作此词。

1.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请作分析。

2.词的下片,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1.上片写登楼所见的无边秋色,夕阳流水,营造出清冷萧条的意境,抒发了因山河残破而悲凉抑郁的心情。(景物,“秋色”“夕阳流水”2分;特点,“冷落萧条”2分;感情1分。共5分) 2.前面直抒胸臆,表达亡国之痛、收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的愤慨;后面用拟人的方法,请托“悲风”把泪吹过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前后各3分,前为“直抒胸臆”1分,感情2分;后为“拟人”,或者答“含蓄深沉”1分,感情2分,共6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请作分析”,答题关键词“意境”,抓住关键意象分析即可。首联在内容上:交代了离京的时间(即暮春);②结构上: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凉气氛;③用杨花的纷乱如雪,烘托离京时心绪的烦乱。首联作用(1)从内容上来看:统领全文,点明题旨, 奠定情感基调,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2)从结构上来看: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照应/呼应题目中的……(分值一般很高,尤其应该注意);呼应结尾 ;(3)从效果上来看:①、符合作用体效果的要求 ②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小说中还有设置悬念的作用;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考生答题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表达技巧中的不同。题干“词的下片,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题干明确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应该以手法为主,结合意象、情感来分析。在古诗鉴赏中,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这是诗词考核鉴赏的重点。本题也重点考查抒情方式。再次强调答题要领:内容(写什么)、方法(怎么写,也就是表达技巧)、效果(怎么样)。(注意:这三者的顺序可以按需要倒换,但答题时不可缺漏。)考生在具体答题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不可只背术语。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程千里列传

程千里,京兆人。身长七尺,骨相魁岸,有勇力。本碛西募人,累以戎勋,官至安西副都护。天宝十一载,授御史中丞。十二载兼北庭都护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后有诏移献忠部落隶幽州,献忠素与禄山有隙,惧不奉诏,乃叛归碛北,数为边患。玄宗愤之,命千里将兵讨之。

十二载十一月,千里兵至碛西,以书喻葛禄,令其相应。献忠势穷,归葛禄部。葛禄缚献忠并其妻子及帐下数千人,送之千里,飞表献捷,天子壮之。十三载三月,千里献俘于勤政楼,斩之于朱雀街,以功授右金吾卫大将军同正,仍留佐羽林军。禄山之乱,诏千里于河东召募,充河东节度副使、云中太守。

十五载正月,迁上党郡长史、特进,摄御史中丞,以兵守上党。贼来攻城,屡为千里所败,以功累加开府仪同三司、礼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至德二年九月,贼将蔡希德围城,数以轻骑挑战。千里恃其骁果,开悬门,率百骑,欲生擒希德。劲骑搏之,垂将擒而希德救兵至,千里敛骑而退,桥坏坠坑,反为希德所执。仰首告诸骑曰:“非吾战之过,此天也!为我报诸将士,乍可失帅,不可失城。”军人闻之泣下,昼夜严兵城守,贼竞不能拔。千里至东都安庆绪舍之,伪署特进,囚之客省。及庆绪败走,为严庄所害。

其年十二月,上御丹凤楼大赦,节文曰:“忠臣事君,有死无贰;烈士徇义,虽殁如存。其李憕、卢奕、袁履谦、张巡、许远、张介然、蒋清、庞坚等,即与追赠,访其子孙,厚其官爵,家口深加优恤。”自是赦恩,无不该于节义,而程千里终以生执贼庭,不沾褒赠。

选自《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七下列传第一百三十七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十二载/兼北庭都让/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日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B十二载/兼北庭都让/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日/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C十二载/兼北庭都让/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日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D十二载/兼北庭都让/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日/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兆:地名,古代的二级行政单位,所管辖范围大致相当于陕西西安及其附近所属地区。

B奉诏:接受皇帝的命令。奉,这里意为恭敬地献上。诏,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亦即诏书。

C御史中丞:官名,汉朝为御史大夫的次官,唐复置御史大夫,亦往往缺位,仍以中丞代行其职。

D仪同三司: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公。三司即三公。唐代称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兆人程千里,身长七尺,相貌魁梧伟岸,勇猛有力。他本来是被招募到碛西的军人,凭借多次的战功,做官做到了安西副都护。

B李献忠因为跟安禄山不睦而背叛唐朝朝廷逃回到碛北,并多次侵扰边疆。唐玄宗对李献忠感到很愤恨,下令程千里率兵讨伐他。

C贼将蔡希德在至德二年九月包围城池,多次带领骑兵前来挑战。程千里自恃骁勇果敢,打开悬门,率领一百个骑兵,想要活捉他。

D唐朝朝廷要求忠臣侍奉君主,嘉许杀身报国而贬斥叛变成为贰臣,程千里因被叛贼活捉而投靠了贼廷,所以没有得到褒扬和追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葛禄缚献忠并其妻子及帐下数千人,送之千里,飞表献捷,天子壮之。

2非吾战之过,此天也!为我报诸将士,乍可失帅,不可失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中国人的姓氏最早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时代。当时出于族际间识别的需要每个氏族都会有一个本氏族的专用名称这个名称事实上就是全体氏族成员共同的姓如姬、姜、姒、妫、姚、好等。这些姓皆从“女”字旁从一个方面表明姓最初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

与现今的观念不同在先秦时期姓、氏是互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姓是氏族组织的名称氏是氏族内部家族组织的名号。出现姓、氏上下两级结构是因为当一个氏族由于世代久远、人口增殖而规模越来越大时氏族内一些成员间的血缘关系就会越来越淡有些成员甚至可能已经找不到与另一些成员间的血缘联系了。这时氏族内一部分血缘关系较近的人便会结成次一级的血缘组织而次一级的血缘组织也会有相互识别的符号这就是“氏”。

姓与氏作为不同级别血缘组织的名号在先秦时代的区分很明显。首先在对始祖的追溯上姓所代表的氏族组织历史悠远世系模糊因而其真实的始祖已无法明确地追溯每个姓的祖先只能出自想象而氏由于所代表的家族组织历史较晚世系清晰其始祖多数可以确切地知晓。比如春秋时鲁桓公的三个儿子所建立的家族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孟孙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庆父叔孙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叔牙季孙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季友而三家共同领有的“姬”姓的始祖却只能想象为传说中的人物黄帝。其次在姓氏应用规则上先秦时代是男子称氏女子称姓。现今的一些姓氏书为先秦男子也冠上了姓如称周文王为“姬昌”武王为“姬发”周公为“姬旦”其实都是不符合先秦实际的错误称谓。周公在先秦典籍中多被提及均无称“姬旦”者其被称为“姬旦”是晚至《晋书·王浑传》才有的事。大概到了晋代人们对先秦姓氏应用规则已不甚清楚遂以后世制度相比附。

战国时代随着社会血缘组织的结构形式由氏族、家族两级形态向单级的个体家庭形态转化姓氏制度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姓与氏合流。原有的姓、氏都无区别地成为新姓氏制度中的新姓此后无论单称“姓”“氏”还是合称“姓氏”其所代表的都是个体家庭的名号。其次姓氏在应用规则上不再有男女之分无论男女其个人称谓都以姓加名的形式出现人们所熟知的秦王“嬴政”刺杀嬴政的“荆轲”为荆轲击筑送行的“高渐离”都是如此。再次以前同姓即意味着同祖但姓氏合流之后的新姓多数是由从前的氏转化而来因而变化后的同姓也不一定具有相同的血缘关系。比如春秋时期的几个国家都有孔氏鲁国的孔氏姓子属殷商遗族郑国的孔氏姓姬为周厉王之后陈国的孔氏姓妫据称出自虞舜。这三支孔氏在变化之后都转为了孔姓但三者并不必然地沾亲带故。新姓氏制度自战国中期确立以后一直沿用至今。

摘编自张淑一《古代姓氏浅谈》

1.下列对中国人姓与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人的姓最初是一个氏族用来区别于其他氏族的专用名称在一个氏族内部其全体成员的姓是相同的。

B中国人的姓最早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当时的姓如姬、姜、姒、妫、姚、好等都从“女”字旁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C先秦时期姓是氏族组织的名称是高一级的结构氏是氏族内部家族组织的名号是次一级的结构。

D随着人口规模的增大氏族内部一些成员的血缘关系逐渐变淡甚至相互失去了血缘关系用以相互识别的“氏”便产生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先秦时期姓所代表的氏族组织其真实的始祖已无法明确追溯与此不同氏所代表的家族组织的始祖大多可确切知晓。

B春秋时期的盂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从氏的方面追溯他们的始祖不同从姓的方面追溯他们又是同一始祖。

C今人错误地称周文王为“姬昌”武王为“姬发”周公为“姬旦”应该是误认为“姬”是他们的氏。

D战国时代由于社会血缘组织的结构形式发生变化姓氏制度也发生巨大变化其中首要的变化是姓与氏合流融二为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姓与氏在先秦时期虽然是互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却都是同一血缘关系的成员用以相互识别的符号。

B先秦时期男子称氏女子称姓这大概是因为姓最初产生于母系社会时期而氏则产生于母系社会之后。

C战国时代姓与氏合流不论单称还是合称其所代表的都是个体家庭的名号两者不再像以前那样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了。

D姓氏合流之后同姓却不一定同祖原因在于合流后的新姓多自以前的氏转化而来而先前同样的氏未必是同一个姓。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在人的生命中,有些东西是事先已经决定了的,个人不能进行任何选择,比如一个人是出生在农村还是城市,是平民家庭还是名门望族,这些都不能由自己做出决定或选择。但是,人在其他许多方面,又是可以做出选择的。比如理想、志向、目标、追求等,每个人都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就好比每个人都有一块可以由自己来耕种的土地,贫瘠、肥沃或许无法选择,荒芜、繁茂将由自己决定。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问题,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概括被誉为“天路传奇”的青藏铁路的特点。不超过25个字

藏铁路的建成通车使西藏结束了没有铁路的历史。这条雪域铁脉翻越昆仑山进入中国最大“无人区”——可可西里跨过长江源头沱沱河穿越世界铁路最高点唐古拉山最后到达拉萨。格尔木至拉萨全线总里程达1142千米且标高全部在海拔3000米以上是世界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穿越多年连续冻土里程达550千米攻克了世界铁路筑路史上困扰人类多时的冻土难题。世界上已建成多年的冻土区铁路病害率很高行车时速最高为70千米而青藏铁路冻土地段时速达100千米非冻土地段达120千米这是目前火车在世界高原冻土路的最高时速。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诗人。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后来文学史上称“田园诗人”。

B、王勃,唐代诗人,字子安。王勃与杨炯、陈子昂、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已成为千古名句。 代表作有《滕王阁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庄子,名周,战国时代宋国蒙人。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

D、李密,一名虔,字令伯, 西晋文学家。《陈情表》辞语恳切,委婉动人。《陈情表》以侍亲孝顺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影响深远。“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等,今天人们还常引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