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八千岁 汪曾祺 ①他是靠八千钱起家的,所以大家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八千岁

汪曾祺

①他是靠八千钱起家的,所以大家背后叫他八千岁。他如果不是一年到头穿了那样一身衣裳,也许大家就不会叫他八千岁了。总是一身老蓝布,年复一年。有些地方已经洗得露了白色,打了许多补丁。长度一律离脚面一尺。八千岁有八千岁的道理,衣取蔽体,下面的一截没有用处,要那么长干什么?

②八千岁开米店。店堂里一块竖匾:“食为民天”。竖匾两侧,贴着两个字条,“僧道无缘~概不做保”。和尚来化缘,一看“僧道无缘”四个字,也就很知趣地走开了。不但僧道无缘,连叫花子也“概不打发”。叫花子知道不管怎样软磨硬泡,也不能从八千岁身上拔下一根毛来,也就都“别处发财”。

③宋侉子是个世家子弟,吃喝嫖赌,无所不为,特别爱养骡马。没几年就把祖产挥霍去一半,干脆做起了骡马生意。他相骡马有一绝,一次只买几匹,但要是好的,很大的价钱买来,又以很大的价钱卖出。那一年,他带回两匹大黑骡子,来看的人不断,一问价钱,就不禁吐了舌头。八千岁带着儿子到宋家看了看,心里打了一阵算盘。他知道宋侉子的脾气,一口价,当时就取了八百大洋,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达件事哄动全城。一连几个月,八千岁买骡子的壮举,成了大家茶余酒后的话题。

④八千岁每天的生活非常单调。量米、看稻样,没什么事的时候,他就到后面看碾坊。这年头大部分米店都已经不用碾子,改用机器轧米了,八千岁却还用这种古典的方法生产。他舍不得这副碾子,舍不得这五匹大骡子他不看戏,不打牌,不吃烟,不喝酒,食谱非常简单,顿顿都是头糙红米饭。菜是一成不变的熬青菜,有时放两块豆腐。稻仓里有许多麻雀,宋侉子有时拿扫帚拦空一扑,能扑下十几只,说这是下酒的好东西。八千岁可不吃这种东西,有什么吃头!

⑤八千岁万万没有想到,他会碰上一个八舅太爷。

⑥八舅太爷是个无赖浪子。初中毕业后,上了一年美专,都没上完,却入了青帮,从此就无所不至。后来混进了军队,在军队中很“兜得转”。抗战军兴,军事第一,他到了哪里就成了这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只要他一拍桌子,骂一声“汉奸”,就可以拉出去枪毙,没人敢惹他。

⑦他还很风雅。谁家有好字画古董,有借无还。他也不白要你的,会送一张他自己画的画跟你换。他不是上过一年美专么?他有一匹鸟骓马,请宋侉子来给他看看,嘱咐宋侉子把自己的踢雪鸟骓也带来。千不该万不该,宋侉子不该褒贬了八舅太爷的马。八舅大爷问:“你那匹是多少钱买的?”宋侉子知道反正这匹马保不住了,就顺水推舟,很慷慨地说:“旅长喜欢,留着骑吧!”——“那,我给你画一张画吧!”

⑧宋侉子拿了这张画,到八千岁米店里坐下,说不出话来。八千岁劝他:“算了,看开一点。”宋侉子只好苦笑。

⑨没想到,过了两天,八舅太爷派兵把八千岁“请”去了。八千岁只来得及跟儿子说一句:“赶快找宋大伯去要主意!”

⑩宋侉子一了解,案情相当严重,是“资敌”。八千岁有几船稻子,运到仙女庙去卖,被八舅太爷的部下查获了。仙女庙是敌占区,别的粮商都是事前打通关节,八千岁没有花这笔钱。宋侉子知道这是非花钱不能了事的,就转弯抹角地问。“至少得罚一千现大洋。”宋侉子说:“他拿不出。你看看他穿的这身!”“包子有肉,不在褶儿了。看你的面子,少要他二百!他肯花八百块钱买两匹骡子,还不能花八百块钱买一条命吗!”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八千岁之所以叫“八千岁”,是因为他的穿着方式和外在形象经年不变、简朴破旧,尽显顽固老态。

B.文章以八千岁与宋侉子的友谊为主线,叙述了八千岁的人生变化过程,反映了动荡不安的时代里,人情世态的微妙变化。

C.八千岁两次掉泪,意味深长。既有钱财被敲诈的悲伤,也有对自己长期明哲保身几乎无人可托的悔意,以及对八舅太爷大肆挥霍敲诈所得的痛心。

D.八千岁被抓后托宋侉子拿主意,宋侉子也为营救八千岁挺身而出,是因为两人在长期的生意和生活交往中形成了彼此了解、相互信任的关系。

E.八舅太爷强占他人字画古董却又送一张自己画的画交换,体现出“盗亦有道”,虽行为不堪也要讲究江湖道义。

2.请结合文章①—④段的内容概括作品中八千岁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并简要分析。

3.作品题为“八千岁”,却花费较多笔墨叙写宋侉子,请简要分析这一形象在文中的作用。

4.理解下面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并简要分析其艺术效果。

“给我去叫一碗三鲜面!”

 

1.C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B.E不给分。 2.①精明节俭,生意上精打细算,生活要求低;②冷漠吝啬,不为别人作保,不肯接济他人;③保守刻板,迷恋旧有的生产方式,生活一尘不变。 3.①结构上,将作品中的人物、情节串联起来,推动情节发展,使前后情节连贯可信;②艺术手法上,起到了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宋侉子的豪放通达,更凸显八千岁的吝啬刻板;③主题表现上(或人物关系上),宋侉子与八千岁的信义之交,和宋侉子与八舅太爷的虚与委蛇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小说的主题。4.含义:体现了八千岁人生哲学的改变,对自己的吝啬、冷漠有了一定的反省。艺术效果:①结构上,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余韵悠长,耐人寻味;②人物情感表现上,表现了八千岁对八舅太爷这类不义之徒的强烈愤慨,情感不再麻木;③思想内容上,以八千岁的性格转变映衬时代变迁的讯息,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解析】 1.1】 【试题分析】 A“文章以八千岁与宋侉子的友谊为主线”错。B.原因分析不完整。文中还有“他是靠八千钱起家的,所以大家背后叫他八千岁”这个原因。E.“体现出盗亦有道,虽行为不堪也要讲究江湖道义”错。这更反映了他的无耻和霸道。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小说的三要素把握小说的故事梗概,比如有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主要情节是什么,写了谁干什么事,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主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方式,是正面还是侧面,选项中如有误涉及这些方面,就应该到文中找一找,看是否有这种描写方式,以及对这些描写方式的分析是否有问题。 2.2】 【试题分析】找到前四段,抓住人物的各种描写,进而把握人物形象。第一段写他终年穿着那件破衣服,说明他节俭,第二段写他开米店,任何人也不能从八千岁身上拔下一根毛来,可见他的吝啬。第三段写他“做起了骡马生意,很大的价钱买来,又以很大的价钱卖出”,做买卖很精明。第四段写“八千岁却还用这种古典的方法生产”,可见他保守刻板。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①从小说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②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即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方法。③从情节的发展来透视人物思想性格。④从分析环境来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⑤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的评价入手。 3.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从宋伢子这一项项在作品结构上的作用、在写作技巧方面的特点以及凸显主题方面的作用进行分析。从情节上,八舅太爷派兵把八千岁“请”去了。八千岁让儿子找宋大伯,才有了宋侉子劝八千岁拿出钱来救他自己,推动了情节发展。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此题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一般来说,次要人物是为主要任务服务的,他衬托主要人物。从内容上,有凸显出小说的主题的作用。作答本题,可从推动情节发展、衬托主要人物、突出主题三方面考虑。组织答案时,应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 4.4】 【试题分析】关照全文,之前的八千岁“不看戏,不打牌,不吃烟,不喝酒,食谱非常简单,顿顿都是头糙红米饭。菜是一成不变的熬青菜,有时放两块豆腐”,结尾却大声说:“给我去叫一碗三鲜面!”他的这种改变,实质上是他的性格的改变。随着他的经历变化,他的自私、吝啬、冷漠有了改变。艺术效果可从三方面作答:一般从结构上内容上分析,还可结合人物的心情,人物形象分析。答题时要结合文本具体回答,不可泛泛而谈。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回答本题,要扣住题目两个方面的要求:“句子含义”及其“艺术效果”。在分析句子含义时,要注意同小说开头所写的八千岁的节俭和“僧道无缘一概不做保”的字帖作对比,以分析其性格的转变。在赏析艺术效果时,可从作品结构上、人物情感上、作品的思想内容上等方面进行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标有序号的文字,能使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为恰当的一组是(    )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1.5亿

                                                            。正因如此,老年人跌倒控制干预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①愿不愿意向跌倒的老人伸出援手,是道德问题

②见危不救,可能导致老人伤残或死亡

③为了保障老人的生命和健康,二者都需要肯定的回答

④知不知道怎样向跌倒的老人正确施救,则是技术问题

⑤按通常30%的发生率估算,每年有4000多万老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

⑥救助不当,也可能帮了倒忙,加重老人病情伤情,甚至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A.⑤⑥①③④②

B.②⑤⑥④③①

C.②⑤⑥③①④

D.⑤②⑥①④③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中共十八大以来,反腐在中共党内刮起旋风并高压推进。              ;无论是正崭露头角、渐起风云的政治明星,还是已功成名就、退居山隐的过往功臣,只要正在或者曾经涉足过违法乱纪、有腐在身,一定会“新账老账一起算”。用中央纪委的话说,就是反腐“绝不留死角”。

A.不管是已位居中央最高决策层的政治局委员,还是坐镇一方的地方官员

B.无论是已位居中央最高决策层的政治局委员,还是坐镇一方的地方官员

C.不管是坐镇一方的地方官员,还是已位居中央最高决策层的政治局委员

D.无论是坐镇一方的地方官员,还是已位居中央最高决策层的政治局委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大学期末考试前,辅导员老师发布通告:如果全年级考生在本次期末考试中零作弊,本人将在最后一门考试结束后,通过年级QQ群连续3天发放红包,每天派发100个。

考试结束一周后,老师连续3天在年级QQ群发放红包,每天派发100个。红包总会被学生在两秒钟内抢光。第一天发放红包之后的3分钟内学生留言达600条:“057元”、“4毛”、“么么哒”、“辅导员再来一个”……老师还通过家长QQ群、往届学生QQ群发放红包100多个,“感谢往届学生传承的良好诚信氛围和家长共同创造的育人环境”。

老师骄傲地说:“这次实现全年级考试零作弊的目标,也是我带的学生连续7年零作弊了。”此事经媒体报道后,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

于周老师的做法,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高中高三语文学科复习计划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简明连贯,不超过1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关于“名人故里之争”评论文章中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字。

在文化遗产开发中出现的严重问题和不良现象包括:打着传承名人文化的旗号争夺名人故里,表面看是为了保护文化遗产,实际上是  ,名人故里之争对于中华遗产经济价值的过度追求,已然将文化遗产商品化。兴建假文物,对文化遗产进行不恰当的商业利用和运营,过度的商业炒作和破坏性开发,     ;盲目举办祭拜活动,缺乏严肃性,造成传统文化内涵被严重扭曲。一些地方肆意炒作负面文化现象、历史人物和文艺形象,产生了      ,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