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的《师说》中“ , ”句,揭示了士大...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的《师说》中“                           ”句,揭示了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主要是因为地位尊卑的社会心理本质。

2苏轼的《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                                ”。

3《左传Ÿ曹刿论战》中记载,鲁庄公十年,齐国入侵。曹刿求见君献策,但他的乡人质疑道:“            ?”

 

(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谀”、“蜉蝣”、“沧”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名句名篇默写”的题型一般有“填充补足型”和“理解默写型”两种。本题属于“理解默写型”,这种题型较之填充补足型,增加了对“名篇名句”内涵的考查,要求考生不仅会背诵原文,而且要对原文的内容有所理解、吸收。要答好这类题,就必须根据题干的提示或要求来填写句子。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各题。

题米元晖①潇湘图二首其一

尤袤

淡淡晓山横雾,茫茫远水平沙。

安得绿蓑青笠,往来泛宅浮家

①米元晖,米友仁,字元晖,是宋代杰出书画家米芾之子,画史上与其父并称“二米”。泛宅浮家,形容以船为家,在水上生活。

1.这首诗描绘了画上的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这首诗歌作者为什么说“往来泛宅浮家”?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父循,进士。历兵部武选郎中。会考选武职,有指挥二十余人素出刘瑾门,循罢其管事。瑾怒骂尚书王敞,敞惧,归部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瑾败,敞乃谢循。循历知镇江、淮安二府,徐州兵备副使,咸有声。

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嘉靖八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外舅太仆卿曾直喜曰:“幸吾婿成大名。”洪先曰:“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洪先事亲孝。父每肃客,洪先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居二年,诏劾请告逾期者,乃赴官。寻遭父丧,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继遭母忧,亦如之。

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

洪先归,益寻求守仁学。甘淡泊,炼寒暑,跃马挽强,考图观史,自天文、地志、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战阵攻守,下逮阴阳、算数,靡不精究。至人才、吏事、国计、民情,悉如意谘访。曰:“苟当其任,皆吾事也。”邑田赋多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洪先精一心体察,弊顿除。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

流寇入吉安,主者失措,为画策战守,寇引去。素与顺之友善,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注:边才,治理边疆的才能起用,皆力辞。初,告归,过仪真,同年生主事项乔为分司。有富人坐死,行万金求为地,洪先拒不听。乔微讽之,厉声曰:“君不闻志士不忘在沟壑耶?”江涨,坏其室,巡抚马森欲为营之,固辞不可。隆庆初卒,赠光禄少卿,谥号文庄。

节选自《明史·罗洪先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

B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

C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

D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的人。明清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其中殿试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文中“三年一人”即可印证。

B“修撰”官名。唐代史馆有修撰,掌修国史,宋有集英殿﹑右文殿等修撰。至元时,翰林院始设修撰。明清因袭之,一般于殿试揭晓后,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即授翰林院修撰。

C“母忧”指母亲的丧事。为父母守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种孝顺的行为,明清时期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守丧期一般为三年,“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即守丧之礼。

D“谥号”为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根据他们的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洪先志向远大。拜同乡的李中为师,学习李中的学说;他认为考中进士并不值得炫耀,认为儒学之士的事业应该更大。

B罗洪先范言敢谏。皇帝常常称病不上朝,罗洪先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在皇帝非常忌讳太子临朝时,依然敢于上疏请求皇帝让位,让太子接受群臣朝贺。

C罗洪先心忧国民。他留心察访人才、吏事、国计、民情,发现田赋弊端,请求均衡处理并使积弊消除;流寇侵入吉安,他献策战守并使盗贼退兵离去。

D罗洪先正直淡泊。他拒不同意犯罪富人拿钱请求免死的行为;因江水上涨,屋子被毁,他坚决推辞巡抚马森为其营造房屋的好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敞惧,归部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瑾败,敞乃谢循。

2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

从乐器的角度看,声音好当然是第一位的。但关键是,怎样的琵琶声音才算好呢?这就像问上等巧克力的味道,实在是个用语言和文字难以表述的问题。不过办法总是有的,直接、正面的回答不上来,可以用间接、侧面的,最现成而著名的答案是白居易在其名篇《琵琶行》中的那句“大珠小珠落玉盘”。然而,即便是专业琵琶界,有谁真听到过珍珠落在玉盘里的声音呢?再说,就算有人真听到过,多半也会失望的,因为“珠落玉盘”所发出的压根就不是“乐音”。那么为什么一千多年来,人们不但认可而且还无数次地引用这句话呢?我想它至少说出了琵琶在发音上的三个要点:颗粒状的发音形态,弹拨乐器而具有某些打击乐器的发音效果,声音上要具备珠和玉的美学品质。

我国历来把“珠”和“玉”视为“珍宝”,或者说它们是中国人“美的理想”。在大自然中,很少有接近球形正圆体的天成之物,而“珠”能接近正圆体,这恐怕是珠能引起美感的原因之一,所谓“物以稀为贵”。也正因为如此,所以越接近正圆体的珠就越珍贵,称为“走盘珠”,其可贵即在浑圆与饱满。而“玉”则致密、细腻,是一种“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握在手里还有一种沉甸甸的分量感,这里“温”“润”“泽”都带有三点水,这使人联想起悦耳的“乐音”有“水灵灵”的特性。其实珠也是一种美石——珍珠贝的“结石”,它与玉都有一种光彩,这光彩粗看并不“耀眼”“逼人”,但细察则“绚烂之极”,即所谓东方人的含蓄之美。说“在声音上要具备珠与玉的美学品质”,具体地也是笨拙地说,就是声音要具有圆润、饱满、结实、细腻、有分量、有光泽、水灵灵等性质。把一类事物的特性比附到另一类不同的事物上去,或者说把一种感官对象的性质移到另一种感官对象上去,这在修辞学上叫“通感”或“移觉”。例如,用“高”“低”和“明亮”“甘甜”来称呼和形容声音。事实上作为听觉对象的声音,并不具有空间上的高低位置以及视觉对象和味觉对象才有的明亮、甘甜的性质,之所以这样来称呼和形容,就是“通感”的原理在起作用。

用“珠落玉盘”来描述琵琶的声音,浅层是“比喻”以“拟声”,深层是“通感”以“会意”。它不但在制作上,同时也在演奏上为琵琶的基本音质作了“指归”——“珠玉之美”。这话也许反过来说更有力,在中国的民族乐器中,其发音最具珠玉之美的,是琵琶。

其实,单从制作上来要求好的琵琶声音,历来也是有正面、直接而具体的标准的,那就是行话所说的:“尖”,指高音区的发音明亮;“堂”,指低音区的发音洪亮;“松”,指按弹时发音灵敏,余音强而长;“脆”,指发音清脆;“爆”,指发音坚实而有分量。但由于这五条标准由来已久,可见它们是针对“丝弦琵琶”而言的,因为“钢弦琵琶”只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40多年的事。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因丝弦张力小的缘故,也许在“余韵”和“声势”方面往往会感到不足,所以提出了从字面上看有点矫枉过正的五项标准,尤其是那个“尖”字,越来越难以使人认可,故已有人把它改为“亮”了。但对钢弦琵琶而言,这五条标准怕的不是做不到,而是过了头。所以能把这五条标准结合“珠玉之美”这一条来综合考察,对怎样的琵琶声音才算好的理解,应该是有裨益的。

1.下面对“珠落玉盘”用来形容琵琶声能引起美感的原因的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珠是接近球形正圆体的天成之物,玉是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B浅层是“比喻”以“拟声”,深层是“通感”以“会意”。

C珠和玉的光彩粗看并不“耀眼”“逼人”,但细察则“绚烂之极”。

D人们把空间上的高低位置以及视觉对象和味觉对象转移到琵琶声上。

2.文章开头说难以正面、直接回答什么样的琵琶声是好的,但最后一段又说历来有正面、直接而具体的标准,下面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起到先抑后扬的作用,从而强调“五字标准”的长处。

B起到正反对比的作用,能够说明“五字标准”的优点。

C起到以退为进的作用,从而强调“五字标准”的缺陷。

D起到前后比较的作用,能够说明“五字标准”的局限。

3.根据全文内容,下面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从“乐音”的角度考虑,以“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琵琶声并不合适。

B浑圆之珠,温润之玉,光彩绚烂,给人以美感,成为中国人“美的理想”。

C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故而最具珠玉之美。

D与丝弦琵琶相比,钢弦琵琶发音更“尖”、更“脆”,余音更长,声势更大。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创作一副对联:“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小疑必问,大事必闻,才算学生。”这副对联对我们的学习、做人乃至成长各方面都有启示。你对这副对联有何看法或感受,请结合自己的成长体会或经历,写一篇文章。题目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中学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10字含标点符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