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翻译下列句子。 (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

翻译下列句子。

(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1)否则,你们这些人都将要被俘虏。 (2)我留下来的原因,是要等待我的客人,并和他一起去。 (3)越过别的国家来统治远方的地方,您应该知道他是有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增加别国的势力呢? 【解析】 试题分析:翻译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第一句注意考查的知识点:“不”通“否”,“若属”译为“你们这些人”,“为所”被动句的标志。第二句注意考查的知识点:“所以”“待吾客与俱”省略句。第三句注意考查的知识点:“鄙”“焉”“陪”“宾语前置句”。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与“项伯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不然,籍何以至此?

D.良曰:“长于臣。”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对加点词的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                鄙:边邑

B.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              怪:认为……奇怪

C.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        朝服:换上朝服

D.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蔽沛公        翼:像翅膀一样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

C.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D.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查看答案

下列加横线词词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今急而求子,寡人之过也              是:判断动词,是

B.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因:依靠

C.夫今樊将军,秦王之金千斤            购:购买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谢:感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人类的集体道德记忆

作为人类记忆思维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道德记忆显示的是人类具有记忆其道德生活经历的思维能力。人类在过去的时间里追求道德和践行道德,其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构成道德生活经历,并在其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或印记,从而使其拥有了道德记忆。道德记忆的主体是人类,但由于人类总是同时以“个体人”(个人)和“集体人”(社会人)的身份存在,道德记忆可以区分为个体道德记忆和集体道德记忆。个体道德记忆主要是关于个人道德生活经历的记忆,它发生在个人身上。作为道德记忆的现实主体,个人对个体道德记忆有最直接、最深刻的体会,对它存在的实在性、主要功能、价值维度等也有最全面、最系统的认识。集体道德记忆主要是关于集体道德生活经历的记忆,是人类以家庭、民族、团队、党派、军队、国家等集体形式为载体展现出来的一种道德记忆。

集体道德记忆的发生机制不同于个体道德记忆。个体道德记忆是通过个人头脑所具有的记忆功能来发挥作用的,因此,具有正常记忆思维能力的人都可能具有个体道德记忆。个体道德记忆发生和运作的一个必要条件是个人必须具备正常的记忆思维能力,但它还会受到个人道德记忆思维的意向性(目的性)的深刻影响。一个人愿意记忆什么和不愿意记忆什么,这深刻地影响着个体道德记忆的内容和方式,并使个体道德记忆具有选择性特征。集体道德记忆需要通过人类集体的“头脑”来发挥作用,但这种“头脑”是一种抽象物。它是由从属于人类集体的所有个人的“头脑”整合、统一而成的;因此,它是基于集体性记忆思维能力而形成的一种道德记忆。集体道德记忆也是选择性的,因为一个集体愿意记忆什么和不愿意记忆什么,这是由集体道德记忆思维的意向性决定的。在个体道德记忆的框架内,个人主导着所有的道德记忆思维活动。在集体道德记忆的框架内,集体主导着所有的道德记忆思维活动。个体道德记忆发生的时候,个人是主动的,他的道德记忆思维能力和意向性是人类道德记忆思维活动的支配力量。而当集体道德记忆发生的时候,集体是主动的,它的道德记忆思维能力和意向性是人类道德思维活动的支配力量。个人是集体道德记忆的参与者,但他的参与是被动的,因为在集体道德记忆的框架内,个人不是在独立自主地展开道德记忆思维活动,而是和集体的所有人一起展开道德记忆活动。

家庭的集体道德记忆主要表现为家庭成员对家规、家训和家风的集体性记忆。家规、家训和家风是反映家庭道德生活的镜子,也是家庭集体道德记忆的主要内容。而一个民族的集体道德记忆是该民族的所有成员在长期共同生活的过程中逐渐积淀起来的。一个民族的集体道德记忆主要记录该民族的过去,它是该民族建构其道德生活史的主要史料来源。

(节选自《光明日报》2014年07月02日)

1.下列关于“道德记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德记忆是一种人类记忆思维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这种思维能力显示的内容是人类记忆其道德生活的经历。

B.由于人类会以“人体人”和“集体人”的两种身份存在,所以道德记忆也分为个体道德记忆和集体道德记忆。

C.个人作为道德记忆的现实主体,对道德记忆的体会最深刻、最直接,对道德记忆的价值维度认识最全面、最系统。

D.人类在追求道德和践行道德的过程中拥有的道德记忆,它是关于个人道德生活经历和集体道德生活经历的记忆。

2.下列对“个人道德记忆与集体道德记忆”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个人道德记忆发生在个人身上,而集体道德记忆的载体是家庭、民族、团队、国家等集体形式。

B.个体道德记忆是基于集体性记忆思维能力而形成的一种道德记忆,集体道德记忆是有选择性的。

C.个人的道德记忆发生时,个体是被动的;而集体道德记忆发生时,集体是主动的,个人是集体道德记忆的参与者,个体的参与也是被动的。

D.关于道德记忆什么和不愿意记忆什么,个体道德记忆是选择性的,集体是主动的,个体的参与是被动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要具备正常的记忆思维能力的人,就都具有个体道德记忆,并受个体道德记忆思维意向性的影响。

B.集体道德记忆中的“头脑”是种抽象概念,它是指人类集体的所有人的“头脑”统一整合而成的产物。

C.家规、家训和家风体现的是家庭的集体道德记忆,它是家庭成员道德生活的一面镜子,是这种记忆的主要内容。

D.民族的集体道德记忆是民族历史积淀的结果,记载的是该民族的过去,是该民族道德生活史的主要史料来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