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念奴娇〃秋日怀乡,用东坡韵 陆深① 大江②东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念奴娇〃秋日怀乡,用东坡韵

陆深①

大江②东去,是吾家、一段画奁中物。襟带五湖吞百渎,说甚黄州赤壁。

两岸芦汀,一湾柳浪,海涌桥头雪。沧浪声里.渔翁也是豪杰。

明年拟赋归来,轻舟短棹,两腋清风发。春水稳如天上坐,闲看浮沤兴灭。

黄歇穿沙,袁崧筑垒③,到处堪唏发④。鲈鱼莼菜,一任江天岁月。

【注】①陆深:华亭(今松江)人。②大江:有两层含义,一实指长江,二暗指流经松江的黄浦江。③黄歇穿沙,袁崧筑垒:黄歇,战国楚人,号春申君,曾疏浚黄浦江;袁崧,东晋人,曾任吴国内史,后被杀于沪渎垒(今上海青浦)。“穿沙”“筑垒”是疏浚、治理黄浦江的手法。④唏发:晒干头发。

1.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相比,本词中的景物有何不同特点?请简要分析。

2.本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1.苏词景物雄壮、宏阔,使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出了景色的雄壮;陆词景物有雄阔也有秀美,如“大江东去”“襟带五湖吞百渎”写出了景色的雄浑,“两岸芦汀,一湾柳浪”则写出了景色的秀美。 2.全词抒发了作者倦于宦游而想功成身退,享受人生之意;醉心山水,逍遥江湖的闲情逸致;常年漂泊而想荣归故里的思乡之情。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诗歌的比较阅读能力。在诗词中景物特点有“雄浑壮丽、清幽明净、恬静秀美、孤寂冷清、朦胧渺远、清新明丽、萧疏凄寂、深远绵邈”,考生可通过对《念奴娇·赤壁怀古》景物特点的回忆,与本词对比得到答案。分析景物形象的特点,重点要抓意象。苏词中的意象有:大江、乱石、惊涛、千堆雪等,构成一幅雄浑壮阔的景象;陆词中的意象有:大江、五湖、两岸芦汀、一湾柳浪、轻舟短棹、鲈鱼莼菜等,构成了一幅既雄浑壮丽又温柔秀美的景象。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对于诗歌内容,考查的内容一般如下:浅层面上对句意的理解,较深层次上对句子艺术技巧和意蕴的挖掘和评价,对结构上有特殊功能的语句的赏析。此类题目的答题组织如下:描述句子大意,根据原句展开联想,描述景象或意境;手法及特点,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哪些事物(景物)的什么特点;情感或理趣;语言特点,有时还要指出语言特点,点明妙处或作用;结构作用,有的诗句还要指出该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本题重在分析景物形象的特点,重点在于抓意象。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根据题目和词中景物的特点,可以品读出作者的情感。重点要抓诗歌中的抒情句。如:“渔翁也是豪杰”写出了作者看淡功名,有想归隐做渔翁潇洒人生的想法;“闲看浮沤兴灭”写出了作者想要醉心山水,逍遥江湖的闲情逸致;“鲈鱼莼菜”运用张翰的典故,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如何体悟景中情?中国古典诗歌虽说内容纷繁复杂,但细究起来就两部分内容:写景、抒情。这是中国诗的特点所在,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所在。而分析景物中的情感正是考生的弱项。那么,如何透过景语找出并分析内在的情感呢?1.抓住景语中的情感暗示语。2.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握景物特征,从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特征。从冷暖体味悲喜。“墨分五彩,词含一情。”冷暖是从色彩学的角度将词汇分为两大情感色系,以体味诗词文赋中作者所传达出来的或悲或喜的思想感情。冷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是悲伤,暖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为喜悦。规范答题:1.审题:主要审两点:一是所给语言片段的位置和内部的层次(前面说的“句”“联”“片”等);二是所给语言材料是整首诗还是诗中的片段,弄清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这涉及分析情感题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如材料是局部的,则要联系全诗甚至标题来分析;如是整体,则要分成几个局部来看。2.答题:(1)答题时特别强调:①置身诗境。通过阅读,置身诗境,借助已有的生活体会与审美经验,与诗人取得共鸣;借助联想与想象,进入诗人所描绘的境界中,获得新奇的审美体验。②以意逆志。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李澄,辽东襄平人,隋蒲山公宽之远胄。以勇剽隶江淮都统李垣府为偏将。又从永平节度李勉军,勉帅汴,表澄滑州刺史。李希烈陷汴勉走澄以城降贼希烈以为尚书令节度永平军。兴元元年,澄遣卢融间道奉表诣行在。德宗嘉之,署帛诏内密丸,授澄刑部尚书、汴滑节度使,澄未即宣乃行勒训士马。希烈疑,以养子六百戍之。贼急攻宁陵,邀澄至石柱。澄密令焚营伪惊遁者,养子辈果乘以剽掠,澄尽斩之。以告,希烈不能诘。贼遣将翟崇晖率精兵寇陈州,未还,汴军寡,澄度不能制己,又中官薛盈珍持节至,封澄武威郡王,赐实封,乃燔贼旗节自归。希烈既失澄,而崇晖复败,由是奔汝南。

澄引兵将取汴,屯其北门不敢进,及刘洽师屯东门,贼将田怀珍纳之。比澄入,洽已保子城矣。澄乃舍浚仪,两军士日争忿,未能安。会郑州贼将孙液送款于澄,澄遣子清驰赴。先此,河阳李茺使偏将雍希颢攻郑,数残剽,液拒之。及纳清,希颢大怒,急攻郑。清助守,杀河阳兵数千,希颢焚阳武去,澄遂如郑。诏授清检校太子宾客,易名克宁。贞元初,澄检校尚书左仆射、养成军节度使。澄始封陇西公,后乃进王爵,每上章,必叠署二封,士大夫笑其野。二年卒,年五十四。

澄之丧克宁秘不发阅旬日欲自领事其行军司马马铉不许克宁杀之,加卒婴城,将为乱。刘洽以兵屯境上,遣使谕止,遂自戢,然道闭者半月。诏以贾耽代镇,克宁乃护丧归,悉索府中财夜出,军士从剽之殆尽。澄柩至京,犹赐克宁庄一区、钱千缗、粟麦数千石云。

(节选自《新唐书〃李澄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澄之丧/克宁秘不发阅/旬日/欲自领事/其行军司马马铉/不许克宁杀之

B澄之丧/克宁秘不发/阅旬日/欲自领事/其行军司马马铉不许/克宁杀之

C澄之丧/克宁秘不发阅/旬日/欲自领事其/行军司马马铉/不许克宁杀之

D澄之丧/克宁秘不发/阅旬日/欲自领事其/行军司马马铉不许/克宁杀之

2.下列对文中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偏将,副将,将军的辅佐,此官制始设于春秋,通常由帝王拜授,也有大将军拜授的。

B刑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事务的官署职务,其最高掌管为刑部尚书。

C实封,食邑制度之一。封户有虚实之别,其封国并无疆土,封户亦徒有虚名,唯加实封者,才能收 其所得封户的租税。

D“迁”一般指升官,但也有作一般调动讲的,也有作降职远调的例“左迁”,表升迁的词语还有“擢”、 “升”、“出”、“陟”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澄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官职一路升迁,最终被封为封陇西公,后乃进王爵。

B李澄为人谨慎有心计,德宗嘉奖他,亲手写了帛诏藏在密丸内,授任李澄刑部尚书、汴州节度使。 李澄未宣布立即集训兵马。

C李澄善于驾驭整个局面,面对李希烈的阴谋,不仅有胆,而且有识,审时度势,归顺朝廷。朝廷派 宦官薛盈珍持节来到,封李澄为武威郡王。

D李澄做事很独特,他每次呈上表章,必定连着签署两个封爵,士大夫看不惯他,笑他粗野。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澄引兵将取汴,屯其北门不敢进,及刘洽师屯东门,贼将田怀珍纳之。

(2)克宁乃护丧归,悉索府中财夜出,军士从剽之殆尽。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儒家思想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强调道德修养和个体美德的养成,即使在政治实践中也明确倡导德政,就此而言,将儒家伦理视为一种德性伦理是恰当的。然而,德性修养不是儒家伦理的最终旨归,能够在现实社会中建功立业、成就经邦济世的卓越事功才是儒者最高的价值目标。

作为儒家思想的创立者,孔子在强调德性修养的同时,并未忽视事功的重要性或将二者割裂开来。如果说“修己”是偏重于内省式的道德自律的话,“安人”“安百姓”便是经济天下、博施于民的外在事功。在他看来,个人的道德修养只是起点,“安百姓”才是终极目标。他还认为,在职位或社会分工的意义上,国家的统治者应当依照“义”的原则,遵守为官之道,把国家治理好,使百姓丰衣足食。而处于社会下层的普通百姓,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应当积极追求物质利益,这是职业本分。

孔子在品评人物时也坚持了德性与事功相结合的原则。管仲因其为人处世与儒家的价值标准存在许多相悖之处,受到儒家学者的批评。但是对于管仲辅佐齐桓公建立的卓越事功,孔子毫不吝啬地称赞其为“仁”。由此可见,孔子对“仁”的内涵的理解并不完全是德性主义的,事功也是必不可少的构成要件。从孔子本人一生的政治实践来看,他对于事功的重视并没有停留在思想层面上,作为一个身体力行的儒者,他一生周游列国、颠沛流离,仍然矢志不移,目的就是实现经济天下的社会理想。

孔子之后,儒学传统可以大致分为两派:一是以颜渊、曾子为代表的一派,重视德性修养,追求道德理想,传承了儒家的德性伦理传统;二是子贡等人走了一条现实主义的路子,在坚持和发展儒家德性原则的基础上,更加强调经验和实际知识的重要性,关注现实,追求事功。到了汉代,将德性修养作为实现事功的起点与基础,开辟了儒家由内圣成德到实现外王事功的路径。然而,这一路径以修身养性作为儒者第一要务,致使一些儒者在自己的人生实践中过分强调身心修养而忽视了对外王事功的追求,丧失了先秦儒者在追求事功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勇武气质和进取精神。特别是后世儒者对“修身”的理解大多局限于道德修养方面,不大注重对于经邦济世的实际才能的学习,越来越走向心性修养的内圣方面,在外王事功的开拓方面十分乏力,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德性与事功之间的平衡,也没有有效地搭建起由内圣成德通往外王事功的桥梁,这也成为之后儒学发展过程中始终难以解决的问题。 从儒家事功伦理的演进过程来看,它始终与德性伦理交织在一起,尽管二者经常相互批评、辩难,但其始终没有脱离儒学一体的范围。在与德性伦理的分歧中也可以看出,儒家事功伦理具有强烈的现实品性,事功学者大都没有沉迷于书斋,而是着眼于现实,发扬儒学关注现实、经世致用的传统,致力于社会生活中经济、政治问题的解决。

(选自李雪辰《儒家事功伦理的发展脉络》,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事功”的一项是(     

A.烛之武在郑国面临晋国和秦国联合进攻的紧张形势下,不顾危险,勇于担当,夜闯敌营说服秦伯退兵

B.西汉名将卫青率领汉军七击匈奴,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稳定做出重大贡献

C.苏武奉命出使匈奴,却被流放到北海无人之地,牧羊十九年,受尽苦难,忠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D.抗倭名将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 财产安全。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儒家的事功伦理具有强烈的现实品性,能够成就经邦济世的卓越事功是儒者所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

B.孔子在强调德性修养的同时并未忽视事功的重要性,他无论在思想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未排斥事功。

C.汉代将德性修养作为实现事功的起点与基础,直接导致德性与事功之间的平衡在某种程度上被打破了。

D.儒家事功伦理在演进过程始终与德性伦理交织在一起,二者虽有分歧,但并没有脱离儒学一体的范 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国家统治者和普通百姓都可以追求事功,前者应当依照“义”的原则治理好国家,后者也 可以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积极追求物质利益。

B.孔子在品评人物时体现出对事功的重视。管仲的为人处世与儒家价值标准存在许多相悖之处,但他 辅佐齐桓公建立卓越事功,因而备受孔子称赞。

C.以颜渊、曾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继承了儒家德性伦理传统,后世儒家强化了这一倾向,将修身养性 作为儒者的第一要务,逐渐走向心性修养的内圣方面。

D.以子贡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继承了儒家事功伦理传统,坚持强调经验和实际知识的重要性,后世儒家 则以此为基础,升辟了由内圣成德到外王事功的途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校有一座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教学楼,从这里走出去一批批优秀人才,其中不乏知名学者、作家、主持人。如今,这座矮小、简陋、老旧的教学楼已经不能满足学棱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考虑到它的特殊性,学校想保留,但有人认为学校用地有限,修缮、养护还要花钱,建议着眼发展,将其拆除。为此,学校很犹豫。不少师生和校友表示非常关注,曾在此楼就读过的某知名作家还专程赶回母校拍照留念,并积极争取留住它。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该校校长、该知名作家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 “小林”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中学国庆七日游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对数字信息资源的保存是保护人类文明、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使命。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         。2006年全球数字信息总量为1700亿GB.到2020年预计将选到44万亿GB。然而,       。例如,网络信息的平均寿命只有4天,而新闻网页的寿命则只有短短的36小时,无数有价值的数字信息资源无声无息地消失了。因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