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书院最早出现于唐中期...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书院最早出现于唐中期,为政府设立的官方机构,         ,此时,科举考试的录取率成为了书院是否有名的主要标准。

①成了名副其实的“公务员考试辅导班”

②主要以收藏图书的形式出现

③逐渐沦为科举的附属机构

④作为隐居读书、聚徒教学的场所

⑤不过,其中也有少数是私人设立

⑥元明清时,书院越来越受到朝廷的直接控制

A.⑤②④①⑥③

B.②⑤④⑥③①

C.②①③⑤④⑥

D.⑤④①⑥②③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解答此题,语境以“书院”由谁设立及其用途为中心。分析时抓住句间的联系即可,尤其要注重语句中有标志性意义和标明顺序的词语。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注意分析空格前的“为政府设立的官方机构”,后文要解释两个内容:一是“官方机构”的作用,二是有无私人机构。然后分析几个句子之间的联系即可。分析时要注重语句中有标志性意义的词语,比如“不过”“越来越”等。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能力层次为表达应用E级 【技巧点拨】无论是做客观题还是主观题,都得保证前后句的话题统一,感情色彩与语体色彩的统一;保证语序合理,衔接自然严密,前后呼应为一体。一般说来,下列种种衔接,是连贯的:话题统一,语脉相通,事理情理相通,语序前后一致,问与答前后照应,指代前后照应,句式前后一致,关联词前后照应,表达符合语境,音节和谐一致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警察反复观察了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并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它们和从案发现场得到的弹壳并不是出自同一支枪。

B.跟随广播学习英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不过大部分电台英语广播的语速较快,对于初学英语的人听起来确实感到困难。

C.这种新研制的牙膏香气浓郁,清新爽口,去污洁齿力强,而且不损伤牙釉质,能保持牙齿洁白光亮,深受消费者喜爱。

D.当今的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相互依存,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是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烈日炎炎,持续的高温让市民         ,省内各市纷纷“让洞于民”,免费向社会开放一批可用于避暑纳凉的人防工程。

②我县坚持文化“普惠”理念,先后投资5亿多元,建成了8个文化中心,安装健身器材2600多台,文体设施         

③“菊花节”期间,公园里摆放着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轻轻摇曳,仪态万千,赏花的市民流连其间,          

A.不堪忍受     日趋笃厚      意兴阑珊

B.不堪忍受     日臻完善      意兴盎然

C.情何以堪     日臻完善      意兴阑珊

D.情何以堪     日趋笃厚      意兴盎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诗文大家余光中

学富五车的人可以妙趣横生吗儒雅冷静的人可以豪情万丈吗?矮小的人可以巨大吗水火可以同源吗可以。余光中就是这样一组奇妙的矛盾。身高不过五尺三寸,体重不足50公斤,散文家思果却形容他“全身每一钱都是脑”,戏称他为“小巨人”。女儿姗姗说:“父亲那种外敛而内溢的个性,似乎一座冰封的火山,只有在笔端引爆才安全。”

平时谨言慎行,自律甚严,写作时宛如苦行僧,不烟不酒,只要一杯红茶或普洱苦茶。他的生活,距离清教徒可能不远,他是那种随时保持冷静的人。他说他的书房非常斯巴达,并非艺术之宫、象牙之塔,而是苦练之地;又说他的书桌是缪斯接生的手术台。

这样潜心育人的人师,却也是极端浪漫的诗人。他看花事,总是“看到绝望才离开”。他追逐美景,神魂颠倒:思果曾目睹他“为了追捕淡水河堤上日落前的片刻景致,赶着开车前去,神魂都贯注进去了,口中还喃喃有词,有些恍惚,怪不得他诗思那么妙”。他是个唯美主义者,对于美的人、事、物,品味十分敏感,他的耳目所接,常成妙谛,美不胜收。他自称是“艺术的多妻主义者”。

梁锡华说他“平常是冷静明澈像一泓秋水的人物”。杨牧早年就以“冷静文明”一词来形容他,但是他热情起来,可以和朋友畅谈深宵,心情一好,就妙语如珠,让人应接不暇。不过,据黄国彬的观察,“在一般的场合,余光中说话不多,碰见话不投机的人,更常常正襟危坐,态度颇为严肃,完全遵守荀子的忠告……可是,一旦置身于可与言的朋友之间,他就会慷慨地打开话匣,展现里面的珠玑了。”

余光中在《娓娓与喋喋》一文中曾说,“朋友之间无所用心的闲谈,如果两人的识见相当,而又彼此欣赏,那真是最快意的事了……真正的知己,就算是脉脉相对,无声也胜似有声。”所以在宴会上,不幸和俗人相邻而坐,偏偏对方又喋喋不休,诗人就会“恨不得他忽然被鱼刺梗住”。

西班牙哲人桑塔耶纳说:“雄辩滔滔是民主的艺术,清谈娓娓的艺术却属于贵族。”余光中向往的显然是品位上的贵族的娓娓了。

余光中的字典里似乎没有“马虎”两个字,不论他做什么,即使是娱乐,都要全神贯注。他不懂为什么有人能够一面听音乐,一面读书。在余家,平常是听不到音乐的。他说,“为了对音乐家的尊敬,听音乐就该正襟危坐,聚精会神。”所谓“背景音乐”在余家是不受欢迎的。

以此类推,余光中做任何事情,都抱持同样的态度。珊珊说:“爸爸是不容许有错误的人。”文章不能出错,生活不能出错,品德不能出错,他是个完美主义者。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余光中既儒雅冷静又豪情万丈,身材矮小又是文学巨人,作者认为余光中就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矛盾体。

B.余光中说他的书房是苦练之地,书桌是缪斯接生的手术台,是因为他以苦行僧般的状态写作,并创作出大量的作品。

C.余光中爱憎分明,有时和朋友闲谈,不幸对方是俗人,他就会正襟危坐,态度颇为严肃。

D.在余光中家中平常听不到音乐,因为他做事认真、全神贯注、从不马虎,他知道听音乐会影响他的写作。

E.余光中在文学领域里“兼善天下”,他诙谐地自称是“艺术的多妻主义者”,他对美的人、事、物,品味极为敏感

2.余光中是怎样对待与人交往谈话的?从中可以看出余光中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诗文大家”余光中,请结合文本分析之所以获得这样的称号的原因。

4.有人认为余光中是个完美主义者,也有人认为余光中是个不合时宜书生气十足的人,你怎样看?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表达了诗人和琵琶女知己之感的诗句是                

2)《阿房宫赋》中精炼形象地描绘了秦人兵败之后,阿房宫被焚而毁于一旦的句子是: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总结性地说明秦灭亡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的语句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题。

                                   客中初夏

寇准                                   司马光

离心杳杳思迟迟,深院无人柳自垂。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日暮长廊闻燕语,清寒微雨麦秋时。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注:①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实行变法,司马光竭力反对,被迫离开汴京,不久退居洛阳,哲宗即位后始回京任职。这首诗作于退居洛阳期间。

1.两首诗都写夏日,请指出两首诗都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后一首还运用了哪种不同于前一首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2.概括两首诗各自表达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