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相 亲 记 阴历新年来了。一天,周太太跟鸿渐说,张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相 亲 记

阴历新年来了。一天,太太跟鸿渐说,张家把他八字要去了,请算命人排过,跟他们小姐的命“天作之合,大吉大利”。先生请他去吃便晚饭,无妨认识那位小姐。鸿渐本不愿跟这种俗物往来,但转念一想,自己从出洋留学到现在,还不是用的市侩的钱?反正做了二十多年的事 ,手里着实有钱。只生一个女儿,不惜工本地栽培,教会学校里所能传授熏陶的洋本领、洋习气,美容院理发铺所能制造的洋时髦、洋姿态,无不应有尽有。这女儿刚十八岁,中学尚未毕业,可是先生夫妇以为女孩子到二十岁就老了。夫妇俩磋商几次,觉得宝贝女儿嫁到人家去,总不放心,不如招一个女婿到自己家里来。那天张先生跟鸿渐同席,认为他颇合资格:家世头衔都不错。方家经这番战事,摆不起乡绅人家臭架子,这女婿可以服服贴贴地入赘到张府上。  

方鸿渐下午办公完毕去张家,经过一家皮货铺子,看见獭绒西装外套,新年廉价,只卖四百元。鸿渐常想有这样一件外套,可是盘算一下,只好叹口气。到了张家,先生热闹地欢迎道:“Hello!Doctor方,好久不见!”先生跟外国人来往惯了,说话有个特征——喜欢中国话里夹无谓的英文字。他并无中文难达的新意,需要借英文来讲;所以他说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 ,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他仿美国人读音,维妙维肖,也许鼻音学得太过火了,不像美国人,而像伤风塞鼻子的中国人。  

鸿渐和张小姐没有多少可谈,只好问她爱看什么电影。跟着两个客人来了,一个叫陈士屏,是欧美烟草公司的高等职员。一个叫丁讷生 ,也在什么英国轮船公司做事。张太太说,人数凑得起一桌麻将,何妨打八圈牌再吃晚饭。方鸿渐赌术极幼稚,身边带钱又不多,不愿参加,宁可陪张小姐闲谈。但经不起张太太再三怂恿,只好入局。没料到四圈之后,自己独赢一百余元,心中一动,想假如这手运继续不变,那獭绒大衣可有指望了。八圈打毕,方鸿渐赢了近三百块钱。同局的三位,一个子儿不付,一字不提,都站起来准备吃饭。鸿渐唤醒一句道:“我今天运气太好了!从来没赢过这许多钱。”   

张太太如梦初醒道:“咱们真糊涂了!还没跟方先生清账呢。陈先生,丁先 生,让我一个人来付他,咱们回头再算得了。” 便打开钱袋把钞票点交给鸿渐。   

饭后散坐抽烟喝咖啡,鸿渐瞧见沙发旁一个小书架,猜来都是张小姐的读物。一大堆《西风》、原文《读者文摘》之外,还有原文小字白文《莎士比亚全集》、《新旧约全书》、翻版的《居里夫人传》、《我国与我民》等不朽大著以及电影小说十几种。一本小蓝书,背上金字标题道:《怎样去获得丈夫而且守住他》(How to gainA HusbandAnd keep him)。鸿渐忍不住抽出一翻,只见一节道:“对男人该温柔甜蜜,才能在他心的深处留下好印象。女孩子们,别忘了脸上常带光明的笑容。”看到这里,这笑容从书上移到鸿渐脸上了。抬头忽见小姐注意自己,忙把书放好,收敛笑容。先生要小姐弹钢琴,大家同声附和。小姐弹完,鸿渐要补救这令她误解的笑容,抢先第一个称“好”,求她再弹一曲。他又坐一会 ,才告辞出门。洋车到半路,他想起那书名,不禁失笑。丈夫是女人的职业,没有丈夫就等于失业,所以该牢牢捧住这饭碗。哼!我偏不愿意女人读了那本书当我是饭碗。想到这里,鸿渐把天空月当作小姐,向她挥手作别。

  客人全散了,太太道:“这姓方的不合式,气量太小,把钱看得太重,给我一试就露出本相。好像怕我们赖账不还的,可笑不可笑?”

  张先生道:“什么博士!还算在英国留过学,我说的英文,他好多听不懂。我不爱欧洲留学生。” 

  张小姐不能饶恕方鸿渐看书时的微笑,干脆说:“这人讨厌!你看他吃相多坏!全不像在外国住过的。他喝汤的时候,把面包去蘸!他吃铁排鸡,不用刀叉 ,把手拈了鸡腿起来咬!我全看在眼睛里。吓!这算什么礼貌?我们学校里教社交礼节的Miss Prym瞧见了准会骂他猪猡相piggy wiggy!”

  当时张家这婚事一场没结果,太太颇为扫兴。可是方鸿渐记得《三国演义》里的名言:“妻子如衣服,”当然衣服也就等于妻子;他现在新添了皮外套,损失个把老婆才不放心上呢。

(选自钱钟书《围城》,有删改)

【注】①指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

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本文虽是选段但故事情节相对完整,采用全知视角,综合运用了语言、神态、心理描写等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B张太太三人等打完麻将后并非不愿意出钱,而是为了试探方鸿渐,方鸿渐正是因为小气贪财导致了相亲失败。    

C张小姐一开始还对方鸿渐抱有好感,后来发现他受邀来访的目的并非相亲,于是在方鸿渐离开之后刻薄非议他。     

D本文细致介绍了张小姐的书架,这一细节描写颇有意味,既表现出张小姐的家庭、文化背景,又暗示出人物特点。    

E情节围绕方鸿渐买皮外套展开,相亲路上初见外套,麻将桌上惦记外套,最终买到外套,情节紧凑,趣味横生。

2.从安排女儿相亲一事可以看出先生怎样的性格特点?

3.方鸿渐看到《怎样去获得丈夫而且守住他》,为什么脸上会露出笑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讽刺手法的运用是《围城》的一大艺术特色,请结合本选段简要分析。

 

1.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CE不给分。 2.①迷信:请算命人排生辰八字。②传统守旧:给十八岁的女儿相亲,认为女孩子到二十岁就老了。③自私狭隘:怕女儿嫁出去受罪,希望招个上门女婿。④势利庸俗:认为方家家世头衔都不错,但现在摆不起乡绅人家的臭架子,方鸿渐会服服帖帖入赘张府。 3.方鸿渐认为张小姐的行为非常可笑,对张小姐充满鄙夷。张小姐虽受过良好教育却把婚姻当作获取生活保障的手段,吧自己的命运与幸福牢牢地系在丈夫身上。作用:①通过神态描写传神地表现了方鸿渐此时的心理,也从侧面表现了张小姐这一人物的特点。②表明方鸿渐对张小姐婚恋观不认可,预示着相亲的失败,与后文相照应。 4.①算命人说方鸿渐和张小姐的命是“天作之合,大吉大利”,但初次相亲便不欢而散,既对中国旧式的婚姻习俗进行了讽刺,也对张家的势利庸俗进行了嘲弄。②张先生说话里喜欢嵌着英文字,作者运用对比、比喻的手法,辛辣地讽刺了张先生的崇洋媚外(附庸风雅)③张太太打牌输钱不付帐,想以此试探未来的女婿,结果方鸿渐却拿这笔钱买了皮大衣,这是对她攻心于计、算盘落空的讽刺。④张小姐的书架上摆着《怎样去获得丈夫而且守住他》,这表明她虽然有知识,受过良好教育,但缺乏独立自主的意识。完全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体现了作者的讽刺。 【解析】 1. 试题分析:B.“方鸿渐正是因为小气贪财导致了相亲失败”分析不全面,这只是原因之一;C.张小姐开始并未对方鸿渐抱有好感,且“他受邀来访的目的并非相亲”分析不正确;E.“情节围绕方鸿渐买皮外套展开”太可笑了。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此题的选项BCD考核内容,选项AE考核手法。其中BCE理解或分析出现偏差。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认为方家家世头衔都不错,但现在摆不起乡绅人家的臭架子,方鸿渐会服服帖帖入赘张府”等情节中概括出其“势利庸俗”的性格特征。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迷信”“ 传统守旧”“自私狭隘”和“势利庸俗”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文章情节的题目,注意首先答出原因,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作用,结构注意和上下文的关系,内容注意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方面的作用。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章的手法的题目,题干中给出了手法,在文中找到例句分析,然后分析表达效果即可。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文章的艺术手法实际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散文中较常见的从篇章的角度是抑扬的运用、以小见大的运用和对此的运用等,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讲一般为抒情、议论、描写、叙述等多种方式运用,从表现手法上看主要是对比、衬托等,从文句上看主要是修辞,比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答题时注意首先明确手法,然后集合文章进行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最后明确效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表示既要善于从正面学习又要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用《论语》中的话:“                                 。”

(2)韩愈在《师说》中提出择师的核心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                                ”两句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阐释了国家灭亡的原因。

(4)孟子《鱼我所欲也》中,作者用“                                  ”两句表现了即使乞丐也有羞恶之心。

(5)庄子在《逍遥游》中指出,宋荣子能够在所有人都称赞或诽谤他的时候也不更加奋发或沮丧的原因是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觉得不过如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题。

终南望余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1.你认为《终南望余雪》第二句中的那个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

2.两首诗在结尾的方式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光和末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谋废灵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芬等遂败。金城边章、韩遂杀刺史郡守以叛,众十余万,天下骚动。征太祖为典军校尉。会灵帝,太子即位,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未至而进见杀。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卓遂杀太后及弘农王。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冬十二月,始起兵于己吾,是岁中平六年也。

(节选自《三国志·武帝纪》)

操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操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喎口;叔父怪而问其故,操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操,太祖口貌如故。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已差乎?”操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操于是益得肆意矣。

(节选自《曹瞒传》)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

(节选自《后出师表》)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光和末/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谋废灵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芬等/遂败

B.光和末/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谋废灵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芬等/遂败

C.光和末/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谋废灵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芬等遂败

D.光和末/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谋废灵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芬等遂败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两种科目。孝,孝悌之人;廉,清廉之士。后合称为孝廉。

B.除,拜官,授职,意谓解除旧官职而就任新官职。

C.旧称皇帝死为崩,有“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不禄,士曰卒”之说。

D.“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文中是“上表”,指董卓向皇帝推荐曹操。

3.下列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志·武帝纪》中的曹操,从小机灵聪明,任性放纵;多谋善断,有胆识,有远见,拒绝参加废帝图谋,变卖家产,招集义兵。

B.《曹瞒传》中“败面喎口”的故事,情节生动,让人物在其中自我表现,自我展示,寓褒于叙,突显了少年曹操聪明狡黠的形象。

C.《后出师表》写曹操才智过人,善于用兵,但也经历了“困”“险”“危”“逼”“几败”“殆死”的磨难,可知举大业必冒危险,不能“坐定天下”的道理。

D.选文都写到曹操,但表达的旨意不同:《三国志》旨在关注人物的资鉴意义;《曹瞒传》旨在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后出师表》旨在阐明“出师”的观点。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2)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宋朝是一个重视传统文化的朝代,每一个节日都被宋人发挥到极致。清明节是当时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人们扫墓、颁新火、踏青、荡秋千、蹴鞠、斗鸡、放风筝,各种民俗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宋朝的清明节的最大亮点应该是蹴鞠。《水浒传》中写高俅球技高超,因陪侍宋徽宗踢球,被提拔当了殿前都指挥使。诗圣杜甫《清明》诗中说到,“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诗人陆游《感旧末章盖思有以自广》诗中有“路入梁州似掌平,秋千蹴鞠趁清明”的诗句。这说明从唐朝到宋朝清明节都有踢球娱乐的习俗。

蹴鞠在宋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上层踢球已经成为时尚,一幅《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皇帝和大臣在踢球的情景。宋代社会上还有了专门靠踢球技艺维持生活的足球艺人。宋代的足球有用球门的间接比赛和不用球门的“白打”,但书上讲的大多都是白打踢法。所谓‘脚头十万踢,解数百千般”,就是指踢球花样动作和由几个花样组成的成套动作,指用头、肩、背、胸、膝、腿、脚等一套完整的踢技,使“球终日不坠”。由此看来,宋代的足球,由射门比准已向灵巧和控制球技术方面发展。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发扬互助,宋代的踢球艺人还组织了自己的团体,叫做“齐云社”,又称“圆社”。水浒中写到宋徽宗也是“齐云社”的成员。这是专门的蹴鞠组织,专事负责蹴鞠活动的比赛组织和宣传推广。

宋代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市民携带炊饼出游踏青。宋代民间,习惯把无馅的食品称为饼,用火烤得叫烧饼,蒸的叫蒸饼,面条叫汤饼,油炸的叫油饼;宋仁宗赵祯做皇帝之后,因为宋仁宗的名字叫赵祯,而蒸饼的“蒸”字和赵祯的“祯”字发音相似,那时说话写字都讲究避皇帝或长辈的名讳,所以,蒸饼就改称为“炊饼”。在当时的汴梁城里,炊饼是一种大众食品,大街小巷都有卖炊饼的。宋朝把有馅的食品叫做馒头。《水浒传》中武大郎每天早起,挑起做好的一担炊饼出门叫卖。武松离家出行前,曾经交待哥哥武大说:你少在外面,早点回家原先做炊饼十扇笼,以后只要做五扇笼。扇笼就是蒸笼,可以断定,大郎炊饼是蒸出来,而非烤制的烧饼。宋代炊饼是今天的馒头,绝非烧饼,而馒头却是今天的包子或有馅的点心。

宋朝太学与国子监食堂例行加餐,春秋两季加炊饼,冬天供应太学馒头。宋人笔记言,炊饼深受汴梁城民众喜爱,成为主食。年年清明节,市民携带枣粥、鸭蛋和炊饼,出游踏青。黄庭坚在宽慰病中朋友的书简中说:“病者想渐苏醒能食矣。家园炊饼漫佳,不知堪否?”诗人杨万里题作《食蒸饼作》:“何家笼饼须十字,萧家炊饼须四破,老夫饥来不可那,只要鹘仑吞一个。”

读《水浒》我们可探寻出宋朝清明节的习俗,除了传统的祭祀祖先外,更多的是纵情取乐,宋朝的节日已经走下了宗教的圣堂,成为老百姓外出娱乐的载体。通过《清明上河图》可以看出,宋朝商品经济迅猛发展,市井生活恬静和谐。宋朝清明节丰富多彩的民俗展示了宋朝的繁荣富足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摘编自刘传录《从<水浒>中探秘宋朝清明节的习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蹴鞠是宋朝清明节习俗的主要亮点,在当时,这种活动是上层社会的时尚运动,也是足球艺人赖以保障生活的方式。

B.圆社是宋代蹴鞠艺人的专业团体,有助于蹴鞠艺人的团结互助,维护切身利益,组织蹴鞠比赛和宣传推广蹴鞠活动。

C.馒头在宋朝指的是有馅的食品, 就是今天的包子或有馅的点心,宋朝太学和国子监食堂在冬季都例行加餐供应馒头。

D.炊饼是宋朝市民在清明节出游踏青时常携带的食品,当时汴梁城大街小巷都有卖炊饼的,炊饼成为当时民众的主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清明节作为宋朝的一个重要节日被宋人发挥到极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俗活动展示了宋朝的繁荣富足,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B.宋代蹴鞠的“白打”踢法是调动身体多个部位来完成的一套花样动作,使 “球终日不坠”,这不比射门的准确性,而是比控球的灵巧性。

C.宋代的饼有烧饼、蒸饼、汤饼、油饼等多种,因避宋仁宗的名讳,蒸饼改为炊饼,宋人笔记和黄庭坚的书简都说明炊饼深受民众喜爱。

D.根据《水浒》有关蹴鞠与炊饼的描写和《清明上河图》,我们既可看出宋朝清明节习俗主要是纵情取乐,也可看出宋朝市井生活的幸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朝的清明节,人们进行扫墓、颁新火、踏青、荡秋千、蹴鞠、斗鸡、放风筝等活动,说明宋朝的节日已成为百姓娱乐的载体,不再有宗教般神圣。

B.杜甫的《清明》诗和陆游的《感旧末章盖思有以自广》诗说明从唐朝到宋朝,清明节都有踢球和荡秋千的习俗,而且这两种习俗在唐朝都已很盛行。

C.蹴鞠在宋代获得了极大发展,不仅表现在上层流行,还表现在有专业的踢球艺人,更表现在追求灵巧的控球技术和组织了专门负责蹴鞠活动的团体。

D.炊饼就是蒸饼,这不仅从《水浒》中武松和武大郎关于卖炊饼的对话中可以断定,也可以从杨万里《食蒸饼作》一诗的诗题和内容的对照中得到印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一个热闹非凡的广场上,一位老人用拖把沾水在水泥地上写字,龙飞凤舞。很多市民驻足观看,纷纷掏出手机拍照留念。有人感叹,这么好的字,很快就干了,看不见了,太可惜了。这也是一种文化,应该留下来给后人看看,不能说没就没了。老人却说,写字就是图开心,何必要留痕迹,让我把字留下来,反而写不好了。字迹干了,我没有前面的压力,会写得更好。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