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现在的家长们常常会觉得自...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现在的家长们常常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因为小小的细节或者一个小问题就大发雷霆,觉得孩子        ,根据英国科学家的研究,家长的这种感觉或许是对的。

②作为全国最重要的区域经济体之一,京津冀一体化的巨大示范作用是         的,因为它不仅仅是经济和政治概念,也绝不是单纯地进行部分产业和企业的转移。

③这座餐厅中心区域位置的墙面和天花板用山水画书卷的形式,包房区则运用传统的中式色调及元素,又加入了现代跳跃的彩绘手法,蕴含着          的东方气息。

A.不可理喻   不言而喻   不可言喻

B.不可理喻   不可言喻   不言而喻

C.不可言喻   不可理喻   不言而喻

D.不言而喻   不可言喻   不可理喻

 

A 【解析】 试题分析:选词填空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和语境的把握能力。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运用,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境、对象、身份、场合等进行分析。“不可理喻”指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孩子因为小细节或小问题就大发雷霆,所以家长觉得孩子不通情理,故选择“不可理喻”。“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京津冀一体化的巨大示范作用是很明显的,故选择“不言而喻”。“不可言喻”指不能用言语来说明。这座餐厅的东方气息是不能用言语来说明的,故选择“不可言喻”。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章太炎

张中行

提起章太炎先生,我总是先想到他的怪,而不是先想到他的学问。多种怪之中,最突出的是“自知”与“他知”的迥然不同。这种情况也是古已有之,比如明朝的徐文长,提起青藤山人的画,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爱,可是他自己评论,却是字第一,诗第二,画第三。这就难免使人生疑。章太炎先生就更甚,说自己最高的是医道,这不只使人生疑,简直使人发笑了。

发笑也许应该算失礼,因为太炎先生生于清同治八年(1869),按行辈是我的“老”老师的老师。老师前面加“老”,需要略加说明:简单说是还有年轻一代,譬如马幼渔、钱玄同、吴检斋等先生都是太炎先生的学生。我上学听讲的时候他们都已五十开外,而也在讲课的俞平伯、魏建功、朱光潜等先生则不过三十多岁。“老”老师之师,我不能及门是自然的,不必说有什么遗憾。不过对于他的为人,我还是有所知的,这都是由文字中来。这文字,有不少是他自己写的。就是收在《章氏丛书》中的那些,也有不少是别人写的,其赫赫者如鲁迅先生所记。总的印象是:学问方面,深,奇;为人方面,正,强。学问精深,为人有正气,这是大醇。治学好奇,少数地方有意钻牛角尖,如著文好用奇僻字,回避甲骨文之类;脾气强,有时近于迂,搞政治有时就难免轻信:这是小疵。

一眚难掩大德,舍末逐本,对于太炎先生,我当然是很钦佩的。上天不负苦心人,是一九三二年吧,他来北京,曾在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讲《广<论语骈枝>》(清刘台拱曾著《<论语>骈枝》),不记得为什么,我没有去听。据说那是过于专门的,有如阳春白雪,和者自然不能多。幸而终于要唱一次下里巴人,公开讲演。地点是北河沿北京大学第三院风雨操场,就是“五四”时期囚禁学生的那个地方。我去听,因为是讲世事,谈己见。可以容几百人的会场,坐满了,不能捷足先登的,只好站在窗外。老人满头白发,穿绸长衫,由弟子马幼渔、钱玄同、吴检斋等五六个人围绕着登上讲台。太炎先生个子不高,双目有神,向下望一望就讲起来。满口浙江余杭的家乡话,估计大多数人听不懂,由刘半农任翻译;常引经据典,由钱玄同用粉笔写在背后的黑板上。说话不改老脾气,诙谐而兼怒骂。现在只记得最后一句是:“也应该注意防范,不要赶走了秦桧,迎来石敬瑭啊!”其时是“九一八”以后不久,大局步步退让的时候。话虽然以诙谐出之,意思却是沉痛的,所以听者都带着愤慨的心情目送老人走出去。

此后没有几年,太炎先生逝世了(1936年)。他没有看见“七七”事变,更没有看见强敌的失败,应该说是怀着愤激和忧虑离开人间了。转眼将近半个世纪过去,有一天我去魏建功先生书房,看见书桌对面挂一张字条,笔画苍劲,笔笔入纸,功力之深近于宋朝李西台(建中),只是倔强而不流利。看下款,章炳麟,原来是太炎先生所写,真可谓字如其人了。不久,不幸魏先生也因为小病想根除,手术后恶化,突然作古;我再看太炎先生手迹的机缘也不再有了。

(摘编自张中行《负暄琐活》)

【相关链接】

章太炎 (1869—193 6),著名民主革命家、学者。名炳麟,字枚叔,号太炎。浙江余杭人。1890年入诂经精舍,从俞樾受业七年。后创办《经世报》等,宣传维新变法。被通缉,流亡日本,结识孙中山。后回国在上海张园当众剪辫,立志革命。不久因苏报案入狱。次年发起组织光复会。后再赴日本,参加同盟会,主编《民报》。同时,重组光复会任会长。辛亥革命后回国,历任中华民国联合会会长、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枢密顾问、北京政府总统府高等顾问、东北三省筹边使、广东护法军政府秘书长等职。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策动倒袁世凯,被袁软禁,至袁死后获释。晚年讲学于苏州。著有《章氏丛书》等。

(摘自《档案春秋》

石敬瑭(公元892-942年),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开国皇帝,庙号为“高祖”。年轻时朴实稳重,寡言笑,喜兵书,重李牧、周亚夫之行事。隶属于李克用义子李嗣源帐下,为后唐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冲锋陷阵,曾立下卓著战功。后唐末帝李从珂继位后,石敬瑭为河东节度使,双方互相猜忌。公元936年,石敬瑭起兵反后唐。为取得契丹的支援,石敬瑭向契丹割让幽云十六州(今北京市及河北、山西北部一带),在历史上留下“儿皇帝”的骂名。在契丹的援助下,石敬瑭称帝灭后唐,定都汴粱,改国号为“晋”,史称“后晋”。天福年(公元942年)忧郁成疾死,时年51岁。  (摘自“百度百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A. 章太炎曾经宣传维新变法,被通缉而流亡日本,结识孙中山。后回国在上海张园当众剪辫,立志革命,不久因此被捕入狱。

B. 马幼渔、钱玄同、吴检斋等太炎先生的学生,年长于俞平伯、魏建功、朱光潜等先生,马幼渔、俞平伯他们都是本文作者的老师。

C. “对于太炎先生,我当然是很钦佩的”,主要是因为“我”读了鲁迅所记的有关章太炎先生的文章。

D. “可以容几百人的会场,坐满了,不能捷足先登的,只好站在窗外”“听者都带着愤慨的心情目送老人走出去”,从侧面表现出太炎先生影响之大。

E. 《章太炎》一文结尾处感慨“再看太炎先生手迹的机缘也不再有了”,字里行间充满遗憾之意、敬仰之情。

2.结合全文,概括章太炎先生“怪”的主要表现。

3.作者写章太炎先生讲演,为什么又写马幼渔等弟子的行为?

4.文章第三段中说“一眚难掩大德,舍末逐本,对于太炎先生,我当然是很钦佩的”,章太炎先生的“大德”之“本”是什么?“也应该注意防范,不要赶走了秦桧,迎来石敬瑭啊!”文中直接引用先生的原话有何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乞丐与小女孩

吴志彬

他是一个年轻的乞丐,蓬头垢面,衣衫褴褛。邋遢的外表无法掩饰他健壮的身体,裸露的双肩在阳光下散发着古铜色的光泽。加之他对生活失去信心,凡事以死相搏,难免令其他乞丐胆寒,况且就凭这健硕的体魄,他也能有自己的地盘。没有一个乞丐敢在这条街上乞讨。

天上的白云单调地一片片飘着,无精打采地,也真怪,今年阴冷的天气真多,好不容易有了晴天,太阳却不愿出来露脸。

每天,在两家商店结合部的一个角落里,年轻的乞丐懒散地坐靠在墙角,不远处是他唯一的家当:一个半新不旧的小铁瓷盆。不时有硬币落盆,发出悦耳的金属撞击声。但他似乎并不关心那只盆与里面的硬币,蒙眬的目光穿过那条并不宽敞的街道,落在对面的花店门前。花店里有一个梳马尾辫的小女孩,四五岁的样子,每天像一只美丽的蝴蝶在门前飞来飞去。每当这时,年轻的乞丐眼中便会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

终于有一天.小女孩也发现了他。她问妈妈:“他是谁?”“是乞丐。”妈妈说。“什么是乞丐?”小女孩又问。年轻美丽的妈妈摸着她的头,想了想回答:“乞丐就是肚子很饿,但没有钱吃饭,很可怜的人。”小女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乞丐的生活没有未来,只是在毫无意义的重复中等待日出日落。但这一天对年轻乞丐来说却不同寻常,因为那只美丽的蝴蝶突然飞到了他的面前。

乞丐坐直了身子。小女孩站在他的铁瓷盆前,伸出一只胖乎乎的小手,一枚硬币清脆地落入盆中。小女孩有些羞涩地对他一笑,转身要走。

“等等。”他叫住了她。他蹲在她面前,有种想抱抱她的冲动,但他知道不能。他从盆中轻轻拿起一枚硬币,放在小女孩的手心。“叔叔不能要你的钱。”“为什么?”“因为你太小,大人不能要小孩子的钱。”小女孩紧握那枚硬币,紧蹙着双眉,十分难过的样子。

“你叫什么名字?”他问。“柳月。”他想起了家乡河边的柳和池塘里的月。“真好听。”“那你叫什么?”小女孩反问。“我?我叫石头。”

女孩咯咯地笑着:“骗人,石头不是人名。”他也笑了:“可叔叔真的就叫石头。”

“那好吧,石头叔叔,你不要我的钱.那我就把这个送给你。”小女孩变戏法似的伸出另一只手,手里是一朵鲜红的玫瑰。

年轻的乞丐有些不知所措:“像叔叔这样的人不配拥有这么美丽的东西,再说我要它也没什么用呀。”他想把它还给小女孩……

“你可以送给你最喜爱的女人啊,妈妈说每天来买花的男人都是送给他们最喜欢的女人的。”小女孩很认真地说,闪动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乞丐立刻想起了自己女儿那双灵闪闪的眼睛。

他收下了那朵玫瑰,从怀中掏出一个贴身的小布包来,打开来里面是一块穿着红线的翠绿玉佩。他把玉佩放在小女孩的手里,说:“这是一块漂亮的石头,叔叔就用它交换你的花,好吗?”

不知道什么时候,天上飘荡着几片白色的云彩。

柳月!柳月!女孩的妈妈如箭般冲过马路,一把抱起了她:“你这不听话的孩子,谁让你来的,要是碰到坏人怎么办?”女人厌恶地看了一眼乞丐,抱着孩子离去。

年轻的乞丐又回到冰冷的墙角,痛苦地闭上双眼。如果不是因为嗜赌如命,自己就不会输掉了一切,翠花也不会带着几个月的妞妞离他而去。妞妞如今也该有4岁了吧,像柳月一样,那样清纯,那样美丽。两行清澈的眼泪流过肮脏的脸。

第二天一早,花店老板娘拿着那块玉佩来到墙角,东看看,西望望,找了好一会儿,还等了很长时间,脸上现出十分焦急的神态。年轻的乞丐已不知去向,只有地上那只铁瓷盆,里面是一枝鲜红的玫瑰。

说来也巧,那天是个大晴天,阳光灿烂,蓝天上白云飘飘,那白云朵朵相连,缓缓地在天空移动。

从此,再也没人见过那个年轻的乞丐。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5年第3期,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A. 作品以冷峻的笔调叙述了乞丐的人生遭际和内心世界,反映了人情淡薄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弱势群体生存状态深沉的忧思。

B. 乞丐身体健壮,能够自食其力,但是嗜赌的恶习最终让他人财两空,更让他失去了对社会、生活的希望,所以他“懒散地”以乞讨为生。

C. 小女孩长得很像乞丐的女儿妞妞,所以他在行乞时并不关心盆与硬币,而在关注着小女孩,而且眼中还会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

D. 小女孩平等而友善地对待乞丐,不仅给他硬币,还送他鲜花,但乞丐最缺的是精神而不是物质,所以他收下了鲜花,退还了硬币。

E. 小说结尾没有交代乞丐最终的人生走向,如此安排收到了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构思效果,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引人遐思。

2.作品中的乞丐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作品是怎样叙述乞丐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作品叙写乞丐用玉佩交换小女孩的玫瑰一事的意图是什么?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喜爱的句子                  

2)《离骚》中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加长自己的佩带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两句           

3)《小石潭记》中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溪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

①此溪后改为愚溪。

②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

③榜(pēng):指摇船用具。此句指船行触石。

1.此诗描写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请结合全诗,分析此诗运用的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除南清河太守。零县民魏双成失牛,疑其村人魏子宾,送至郡,一经穷问,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密走私访,别获盗者。从此牧畜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平原郡有妖贼刘黑狗,构结徒侣,通于沧海。 琼情清慎,不发私书。郡民赵颍曾为乐陵太守,八十致事归。五月初,得新瓜一双自来送。颖恃年老,苦请,遂便为留,仍致于听事梁上,竟不剖。人遂竞贡新果,至门间,知颖瓜犹在,相顾而去。

每年春,总集大儒卫顗隆、田元凤等讲于郡学,朝吏文案之暇,悉令受书。天保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琼普集郡中有粟家,自从贷粟以给付饥者。州计户征租,复欲推其贷粟。纲纪谓琼曰:“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琼曰:“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遂上表陈状,使检皆免,人户保安。在郡六年,遭忧解职,故人赠遗,一无所受。

初琼任清河太守,裴献伯为济州刺史,酷于用法,琼恩于养人。房延佑为乐陵郡,过州,裴问其外声,佑云:“唯闻太守善,刺史恶。”裴云:“得民誉者非至公。”后有敕,州各举清能。裴以前言,恐为琼陷。琼申其枉滞,议者尚其公平。

迁左丞,行徐州事。徐州城中五级寺忽被盗铜像一百躯,有司征检,四邻防宿及踪迹所疑,逮系数十人,琼一时放遣。寺僧怨诉不为推贼,琼遣僧,谢曰:“但且还寺,得像自送。”尔后十日,抄贼姓名及赃处所,道俗叹伏。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淮南,遂得商估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后为大理卿而齐亡,仕周为博陵太守。

《北齐书·卷四六·苏琼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琼所部人连接/村居无相染累/邻邑于此伏其德郡中/旧贼一百余人/悉充左右/人间善恶及长吏饮人一杯酒/无不即知

B琼所部人连接/村居无相染累/邻邑于此伏其德/郡中旧贼一百余人/悉充左右/人间善恶及长吏饮人一杯酒/无不即知

C琼所部人连接村居/无相染累/邻邑于此伏其德/郡中旧贼一百余人/悉充左右/人间善恶及长吏饮人一杯酒/无不即知

D琼所部人连接村居/无相染累/邻邑于此伏其德郡中/旧贼一百余人/悉充左右/人间善恶及长吏饮人一杯酒/无不即知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事,犹“致仕”,指古代官吏因年老或疾病而退休家居。源于周代,汉代以后形成了制度。

B郡学,指郡国的最高学府。汉代时设立,讲授五经,与太学一起成为全国的两级文化中心。

C遭忧,犹“丁忧”,特指遭逢父母的丧事。丁忧期间,仕宦的官员必须解官去职,守丧三年。

D各举清能,指州郡根据当时选拔官吏的制度——察举制,对孝顺廉洁的人才考察后予以推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琼重视社会治安,办案认真细致,治内清明太平。他不仅善于快速破案,还能控制盗贼,为我所用,使治下的百姓无抢掠之忧,郡界安定。

B苏琼清正审慎,严于律己。他留下赵颍的新瓜,却置梁上并不剖食,打消其他人竞贡的念头;他在南清河郡六年后去职,没有收受任何馈赠。

C苏琼理政持平公正,一心为国为民。他在郡内大兴儒学,命令郡中官吏在公务之暇都去读书;他不因执政理念的不同而构陷济州刺史裴献伯。

D苏琼关心人民疾苦,敢于为民请命。在治内遭受灾害的情况下,他谢绝了善意的劝告,仍然冒着获罪的危险,革除淮禁旧弊,造福两岸人民。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

2)寺僧怨诉不为推贼,琼遣僧,谢曰:“但且还寺,得像自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