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乞丐与小女孩 吴志彬 他是一个年轻的乞丐,蓬头垢面,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乞丐与小女孩

吴志彬

他是一个年轻的乞丐,蓬头垢面,衣衫褴褛。邋遢的外表无法掩饰他健壮的身体,裸露的双肩在阳光下散发着古铜色的光泽。加之他对生活失去信心,凡事以死相搏,难免令其他乞丐胆寒,况且就凭这健硕的体魄,他也能有自己的地盘。没有一个乞丐敢在这条街上乞讨。

天上的白云单调地一片片飘着,无精打采地,也真怪,今年阴冷的天气真多,好不容易有了晴天,太阳却不愿出来露脸。

每天,在两家商店结合部的一个角落里,年轻的乞丐懒散地坐靠在墙角,不远处是他唯一的家当:一个半新不旧的小铁瓷盆。不时有硬币落盆,发出悦耳的金属撞击声。但他似乎并不关心那只盆与里面的硬币,蒙眬的目光穿过那条并不宽敞的街道,落在对面的花店门前。花店里有一个梳马尾辫的小女孩,四五岁的样子,每天像一只美丽的蝴蝶在门前飞来飞去。每当这时,年轻的乞丐眼中便会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

终于有一天.小女孩也发现了他。她问妈妈:“他是谁?”“是乞丐。”妈妈说。“什么是乞丐?”小女孩又问。年轻美丽的妈妈摸着她的头,想了想回答:“乞丐就是肚子很饿,但没有钱吃饭,很可怜的人。”小女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乞丐的生活没有未来,只是在毫无意义的重复中等待日出日落。但这一天对年轻乞丐来说却不同寻常,因为那只美丽的蝴蝶突然飞到了他的面前。

乞丐坐直了身子。小女孩站在他的铁瓷盆前,伸出一只胖乎乎的小手,一枚硬币清脆地落入盆中。小女孩有些羞涩地对他一笑,转身要走。

“等等。”他叫住了她。他蹲在她面前,有种想抱抱她的冲动,但他知道不能。他从盆中轻轻拿起一枚硬币,放在小女孩的手心。“叔叔不能要你的钱。”“为什么?”“因为你太小,大人不能要小孩子的钱。”小女孩紧握那枚硬币,紧蹙着双眉,十分难过的样子。

“你叫什么名字?”他问。“柳月。”他想起了家乡河边的柳和池塘里的月。“真好听。”“那你叫什么?”小女孩反问。“我?我叫石头。”

女孩咯咯地笑着:“骗人,石头不是人名。”他也笑了:“可叔叔真的就叫石头。”

“那好吧,石头叔叔,你不要我的钱.那我就把这个送给你。”小女孩变戏法似的伸出另一只手,手里是一朵鲜红的玫瑰。

年轻的乞丐有些不知所措:“像叔叔这样的人不配拥有这么美丽的东西,再说我要它也没什么用呀。”他想把它还给小女孩……

“你可以送给你最喜爱的女人啊,妈妈说每天来买花的男人都是送给他们最喜欢的女人的。”小女孩很认真地说,闪动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乞丐立刻想起了自己女儿那双灵闪闪的眼睛。

他收下了那朵玫瑰,从怀中掏出一个贴身的小布包来,打开来里面是一块穿着红线的翠绿玉佩。他把玉佩放在小女孩的手里,说:“这是一块漂亮的石头,叔叔就用它交换你的花,好吗?”

不知道什么时候,天上飘荡着几片白色的云彩。

柳月!柳月!女孩的妈妈如箭般冲过马路,一把抱起了她:“你这不听话的孩子,谁让你来的,要是碰到坏人怎么办?”女人厌恶地看了一眼乞丐,抱着孩子离去。

年轻的乞丐又回到冰冷的墙角,痛苦地闭上双眼。如果不是因为嗜赌如命,自己就不会输掉了一切,翠花也不会带着几个月的妞妞离他而去。妞妞如今也该有4岁了吧,像柳月一样,那样清纯,那样美丽。两行清澈的眼泪流过肮脏的脸。

第二天一早,花店老板娘拿着那块玉佩来到墙角,东看看,西望望,找了好一会儿,还等了很长时间,脸上现出十分焦急的神态。年轻的乞丐已不知去向,只有地上那只铁瓷盆,里面是一枝鲜红的玫瑰。

说来也巧,那天是个大晴天,阳光灿烂,蓝天上白云飘飘,那白云朵朵相连,缓缓地在天空移动。

从此,再也没人见过那个年轻的乞丐。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5年第3期,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A. 作品以冷峻的笔调叙述了乞丐的人生遭际和内心世界,反映了人情淡薄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弱势群体生存状态深沉的忧思。

B. 乞丐身体健壮,能够自食其力,但是嗜赌的恶习最终让他人财两空,更让他失去了对社会、生活的希望,所以他“懒散地”以乞讨为生。

C. 小女孩长得很像乞丐的女儿妞妞,所以他在行乞时并不关心盆与硬币,而在关注着小女孩,而且眼中还会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

D. 小女孩平等而友善地对待乞丐,不仅给他硬币,还送他鲜花,但乞丐最缺的是精神而不是物质,所以他收下了鲜花,退还了硬币。

E. 小说结尾没有交代乞丐最终的人生走向,如此安排收到了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构思效果,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引人遐思。

2.作品中的乞丐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作品是怎样叙述乞丐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作品叙写乞丐用玉佩交换小女孩的玫瑰一事的意图是什么?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1.ABCDE 2.①游手好闲,好逸恶劳:嗜赌如命,体魄健硕却靠乞讨度日。 ②悲观失望,心灰意冷:生活邋遢,在毫无意义的重复中虚度光阴。 ③善心尚存,良知未泯:对自己铸成的人生大错自责自省,追悔莫及。 3.①倒叙,使作品产生悬念,激起读者刨根问底的阅读冲动。 ②详略结合,概述昔日失足,详写今日境遇,产生了“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对比效果。 ③人物对话与心理描写相结合,串联起现实和经历,使叙事更加集中。 4.①艺术结构上,将情节的发展推向高潮,促成了人物心路历程的突转,激荡人心。 ②情感表现上,以最贵重的物品传递出最深切的情感,强化了表现思念的力度。 ③人物形象上,既表现了乞丐的心地善良,也反衬出他对嗜赌毁家的悔意之深,使乞丐的形象更加丰满。 ④思想内容上,从批判乞丐的沉沦麻木到表现他的良知唤醒,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解析】试题分析: 1. 考点: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喜爱的句子                  

2)《离骚》中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加长自己的佩带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两句           

3)《小石潭记》中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溪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

①此溪后改为愚溪。

②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

③榜(pēng):指摇船用具。此句指船行触石。

1.此诗描写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请结合全诗,分析此诗运用的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除南清河太守。零县民魏双成失牛,疑其村人魏子宾,送至郡,一经穷问,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密走私访,别获盗者。从此牧畜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平原郡有妖贼刘黑狗,构结徒侣,通于沧海。 琼情清慎,不发私书。郡民赵颍曾为乐陵太守,八十致事归。五月初,得新瓜一双自来送。颖恃年老,苦请,遂便为留,仍致于听事梁上,竟不剖。人遂竞贡新果,至门间,知颖瓜犹在,相顾而去。

每年春,总集大儒卫顗隆、田元凤等讲于郡学,朝吏文案之暇,悉令受书。天保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琼普集郡中有粟家,自从贷粟以给付饥者。州计户征租,复欲推其贷粟。纲纪谓琼曰:“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琼曰:“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遂上表陈状,使检皆免,人户保安。在郡六年,遭忧解职,故人赠遗,一无所受。

初琼任清河太守,裴献伯为济州刺史,酷于用法,琼恩于养人。房延佑为乐陵郡,过州,裴问其外声,佑云:“唯闻太守善,刺史恶。”裴云:“得民誉者非至公。”后有敕,州各举清能。裴以前言,恐为琼陷。琼申其枉滞,议者尚其公平。

迁左丞,行徐州事。徐州城中五级寺忽被盗铜像一百躯,有司征检,四邻防宿及踪迹所疑,逮系数十人,琼一时放遣。寺僧怨诉不为推贼,琼遣僧,谢曰:“但且还寺,得像自送。”尔后十日,抄贼姓名及赃处所,道俗叹伏。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淮南,遂得商估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后为大理卿而齐亡,仕周为博陵太守。

《北齐书·卷四六·苏琼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琼所部人连接/村居无相染累/邻邑于此伏其德郡中/旧贼一百余人/悉充左右/人间善恶及长吏饮人一杯酒/无不即知

B琼所部人连接/村居无相染累/邻邑于此伏其德/郡中旧贼一百余人/悉充左右/人间善恶及长吏饮人一杯酒/无不即知

C琼所部人连接村居/无相染累/邻邑于此伏其德/郡中旧贼一百余人/悉充左右/人间善恶及长吏饮人一杯酒/无不即知

D琼所部人连接村居/无相染累/邻邑于此伏其德郡中/旧贼一百余人/悉充左右/人间善恶及长吏饮人一杯酒/无不即知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事,犹“致仕”,指古代官吏因年老或疾病而退休家居。源于周代,汉代以后形成了制度。

B郡学,指郡国的最高学府。汉代时设立,讲授五经,与太学一起成为全国的两级文化中心。

C遭忧,犹“丁忧”,特指遭逢父母的丧事。丁忧期间,仕宦的官员必须解官去职,守丧三年。

D各举清能,指州郡根据当时选拔官吏的制度——察举制,对孝顺廉洁的人才考察后予以推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琼重视社会治安,办案认真细致,治内清明太平。他不仅善于快速破案,还能控制盗贼,为我所用,使治下的百姓无抢掠之忧,郡界安定。

B苏琼清正审慎,严于律己。他留下赵颍的新瓜,却置梁上并不剖食,打消其他人竞贡的念头;他在南清河郡六年后去职,没有收受任何馈赠。

C苏琼理政持平公正,一心为国为民。他在郡内大兴儒学,命令郡中官吏在公务之暇都去读书;他不因执政理念的不同而构陷济州刺史裴献伯。

D苏琼关心人民疾苦,敢于为民请命。在治内遭受灾害的情况下,他谢绝了善意的劝告,仍然冒着获罪的危险,革除淮禁旧弊,造福两岸人民。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

2)寺僧怨诉不为推贼,琼遣僧,谢曰:“但且还寺,得像自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单元,能够有长期的凝聚性,固然由于其地理环境自成格局,但也由于国家形态具备一定程度的稳定性。

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战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战国时代晚期,一个国家已是由君主与专业官吏治理,也已有了中央与地方的分层管理。秦始皇统一中国,将秦国已实行的制度施行于全国,汉承秦制,大体未改,但是经过三四代的逐渐改革,专业的文官构成统治机构的主体。

中国的文官系统,古代世界难见同类。自从汉代荐举贤良方正、孝悌力田等作为官员入仕进阶的条件,数千年来的士大夫都接受儒家理念教育。中国的文官系统不仅以专业为其入仕资格,而且以实现儒家理念为其目的。这是一个有意识形态的文官群体,并不仅是管理系统中的工具。

许多宗教都有出世的理想,其乐土都不在人间。儒家则秉持入世的理想,要在人间缔造一个符合其理想的社会秩序。于是以儒家士大夫为主体的中国文官系统,至少在理论上,认为政府不仅可以征集资源,保持国力,更必须为生民主命,为万世开太平。因此,中国的王朝至少在政治上,不是为了皇权而存在,而是为了天下生民而存在。

当然,中国的文官,正如任何权力结构中的人,大部分会为权力腐化,更多的人会依附权力,而忘记了儒家理念。可是,只要以理想为鹄的,总有一些人,或在权力结构中力求匡正缺失,或在权力圈外抗争。许多忠烈正直人士,即使在当时只是白费气力,儒家的理想也会因有这些谔谔之士得以长存不堕。

中国的文官既以科举为入仕途径,过了关口的人数相对于读书人的总数必然只是少数。读书人中,包括尚未入仕及已经致仕的,有不少人士成为小区的领袖,即地方的缙绅。他们代表了社会力量,对国家既支持也制衡。在近代民主政治出现之前,许多欧洲国家并没有类似的社会力量以制约国家的权力。

由于中国政治上的这些特点,两千余年来,“编户齐民”支撑的“皇帝文官”体制为中国百姓提供了比较安定的生活。是以,中国天灾人祸并不少于欧洲,但是中国人口持续增殖,而且文化与经济的整合也持续进行,致使这一庞大的“天下国家”延续了两千年之久。

中国的“皇帝文官”制度,使中国历史有比较长期的稳定,在近代的世界大变化以前,中国文化与经济在这一种国家形态下,有相当长时期的涵泳与凝聚;于是,中国的政治体、文化体及经济体,三者几乎完全重叠,即使在三者扩大的过程中,新吸纳的边缘也往往逐步融入其中,成为巨大共同体的一部分。

(摘编自许倬云《文官制度与稳定的“治乱循环”》)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千多年来,中国百姓生活比较安定,得益于以“编户齐民”支撑起来的“皇帝文官”体制。

B.中国人口的持续增殖,文化与经济持续的整合,百姓生活的相对安定,支撑起了古代世界很难见到的中国“皇帝文官”体制。

C.中国文化与经济在“皇帝文官”体制的国家形态下,长期的涵泳与凝聚,使得中国的政治体、文化体与经济体这三者几乎完全重叠。

D.在近代的世界大变化以前,中国的“皇帝文官”制度,使中国历史有比较长期的稳定性,也使中国文化和经济具有了包容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为一个政治单元的中国,能够有长期的凝聚性,一方面是因为地理环境自成格局,另一方面是由于国家形态具备一定程度的稳定性。

B.中国的文官不仅是管理系统中的工具,而且是一个有意识形态的文官群体,他们以实现儒家理念为其目的。

C.战国时代晚期,一个国家已是由君主与专业官吏治理,也已有了中央与地方的分层管理。到秦朝,专业的文官已构成统治机构的主体。

D.在近代民主政治出现之前,许多欧洲国家并没有类似于中国缙绅这样的社会力量来制约国家的权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汉帝国的结构是经过战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才出现的,而非任何人设计的。

B.以儒家士大夫为主体的中国文官系统,秉承为生民主命,为万世开太平的入世理想;因此,中国的王朝不是为了皇权而存在,而是为了天下生民而存在的。

C.儒家的理想之所以能长存不堕;是因为总有一些谔谔之士,他们不为权力所腐化,或在权力结构中力求匡正缺失,或在权力圈外抗争。

D.中国缙绅,是一个小区的领袖,他们中有不少是未过科举关的读书人或致仕官员,他们代表着社会的力量,对国家既有支持也有制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正能量”是如今流行的一个热词,它原本是一个物理学的概念,后来引申义为一切给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梦想成为现实的动力和感情。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组织,乃至一个人的内心都各是一座“能量场”,既隐藏着自信、豁达、愉悦、进取等正能量,又暗含着自私、猜疑、沮丧、消沉等负能量。这两种能量,可以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当正能量不断被激发时,负面情绪会逐渐被取代,这个国家、组织和个人的梦想也会慢慢实现。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

②不少于800字。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④字迹清晰,书写正确,标点规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