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儒林外吏》作为一部现实主义作品,与当时人们的宗...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文后题。

《儒林外吏》作为一部现实主义作品,与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几乎完全背离。清代,小说日益为受过良好教育的文人所作,他们厌弃流行的因果报应的迷信观念。吴敬梓也是如此。他对杜全各个阶级的人们有着广泛的接触和认识,目光变得敏锐。同时,以他的朋友和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为创作原型,用讽刺的笔触现实地刻画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意在将小说从流行宗教的羁绊中解放出来。

此前的《西游补》《醒世姻缘》皆系纯粹虚构之作,它们的作者仍然用职业说书人的惯用文辞。相反,《儒林外史》则极少这样做,在这部小说里,多运用口语化的散文笔调,使得描绘的片段第一次与叙连的正文有机结合起来,让那种运用诗词和骈文进行的雕琢描写明显消失。作者有意避免那些公式化的诗词描绘用语,从而证明他已根据自己对不同人物和地点的观察来描写。南京、杭州等江南城市中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的日常生活在作品中得到生动的再现。此外,方言和俚语已很少使用,他已自觉地适用“国语”或民族的白话写作,这种纯净和富有表现力的叙述文体,成为晚清和民国初年的小说家竟相模仿的对象。

吴敬梓写作的时代,正值乾隆年间,满族统治达到极盛阶段。崦他的小说写的是先朝明代事情,他对于退出官场正直性格的褒奖经常被认为是对满族统治的间接批评。但是在他现存的著作中却找不到任何可以说明他有意和统治者不合作的例证。吴敬梓把他的小说假托在明代不仅是便利的缘故,而是他对明代历史表现出积极的兴趣并予以尖锐深刻的评论。

节逸自夏志清《中国古典小说》,有删改

1.《儒林外史》为什么能“与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几乎完全背离?

2.《儒林外史》在小说语言艺术上有哪些贡献?请简要概括。

3.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吴敬梓《儒林外史》出,秉待公心,指摘时弊,与本文作者观点是否一致?请结合最后一段作简要分析。

 

1.受过良好的教育,厌弃迷信观念;广泛接触和认识社会各阶级,目光变得敏锐;以现实生活中的人为创作原型,具有现实意义。 2.运用口语化的散文笔调,使描写和叙述相结合,根据自己的观察所得描写,避免公式化的诗词描绘用语;运用“国语”或民族的白话写作,使叙述纯净和富有表现力。 3.不一致。鲁迅认为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能公正地批评当朝的弊病。而夏志清认为吴敬梓假托明代,并非讥讽当朝,而是对明代历史感兴趣,且能尖锐评论。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是原因分析题,要求分析《儒林外史》为什么能“与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几乎完全背离? 答案在文本第1段,抓住其中的概括句,答案也就基本出来了。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题目要求概括《儒林外史》在小说语言艺术上的贡献。仔细阅读文本第2段,找到相关语句“《儒林外史》则极少这样做,在这部小说里,多运用口语化的散文笔调,……他已自觉地适用“国语”或民族的白话写作,这种纯净和富有表现力的叙述文体,成为晚清和民国初年的小说家竟相模仿的对象。”从笔调、叙述方式、语言运用三个方面加以概括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最后一段和鲁迅的话,理解鲁迅和夏志清分别持什么观点。经分析可知鲁迅认为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能公正地批评当朝的弊病。夏志清则认为吴敬梓假托明代,并非讥讽当朝,而是对明代历史感兴趣,且能尖锐评论。所以二者并不一致。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简答题

1.《红楼梦》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中,黛玉说“孙行者来了!……孙行者指谁?请结合本回情节,归纳其性格特征。

2.《欧也妮·葛朗台》中,欧也妮生日那天,葛朗台面对公证人和银行家两家人争相对欧也妮献媚求宠的情形,暗自心想:“他们都看中了我的钱,……我就利用这般人替我钓鱼! “这般人”替葛朗台做了哪些事情?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下列对有关名籍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三国演义》中关羽率领大军进攻樊城,曹操派于禁、庞德的去增援。关羽见汉水猛涨丽而水淹之计,后曹军覆没,庞德投降,于禁被擒。

B.《凤凰涅槃》中,《凤歌以男性激昂的调子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诅咒和反抗,《凰歌》以女性依恋的口吻回顾中华民族多年来的屈辱和悲苦。

C.《边城》中,祖父死后,翠翠新得了一个伯父——杨马兵。他告诉翠翠许多事情,这些事情使得翠翠不知道自已是否应该等待,应该等待什么。

D.《哈姆雷特》中,挪威王子小福丁命拉斯聚合众人准备进犯丹麦为父报仇,他雄心勃勃,行动果决,与优柔雾断的哈姆雷特形成了鲜明对比。

E.《老人与海》中,在与马林鱼周旋的第二天傍晚,老人为了增强自己的信心,回想起年轻时在卡萨布兰卡酒店且与大个子黑人比手劲的情景。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文后题。

所谓七音者,牙舌唇齿喉及舌齿各半是也。然则音者,其韵书主权舆乎?夫单出为声,成文为音,音则自然和、不假勉强而后成。虞廷之赓歌康衢之民谣姑未暇论至如国风雅颂四诗以位言之上自王公下逮小夫贱隶莫不有作。其所居有南北东西之殊。故所发有剽疾重迟之异,四方之音万有不同。

节选自《洪武正韵·序》,有删改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5

2.文中的“七音”是指宫、            、商、徵、半商、半徵。

3.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四方之音,万有不同”的原因。

 

查看答案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简单的事物常常容易被忽视,但简单中却蕴含着生活态度、人生哲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

中国的人和自然

木心

①中国的“人”和中国的“自然”,从《诗经》起,历楚汉辞赋唐宋诗词,有着相互参透的关系,中国的自然滋养了中国的人,中国的人亲近着中国的自然。

②《诗经》几乎都要先称植物动物之名,才能开诚咏言。楚辞通体苍翠郁,却过于避世独居;汉赋则好大喜功,把金木水火土边旁的字罗列殆尽,再加上虫鱼鸟兽的谱第,仿佛是在对自然说:“知尔甚深。”到唐代,花溅泪鸟惊心,人和自然相看两不厌,举杯邀明月,非到蜡炬成灰不可;而宋词对待自然的心态转入哀婉,梳剔精致,吹气若兰。

③中国的人和自然紧密相联,无处不在。中国的“人”中有“自然”,这个观点已经被理论化了,好事者从“烹饪术”上作出不少印证,有识之士则着眼于医道药理、文艺武功、易卜星相……也许还有另一面:中国的“自然”内有“人”——谁种的花服谁,谁卜居的丘壑有谁的风神,谁的衣裳具备谁的性情……街头巷尾,无不可见一闪一烁的人文剧情、名城宿迹,堆叠如山,令人无法喘息。幸亏自然清明而殷勤,亘古如斯地眷顾着人。家家户户便栽花种草,休沐盘桓于绿水青山之间。

④另外,人有时不免苦闷,苦闷逼使人有所寄托,因而将目光投向自然,但也有与自然过于亲昵的,至少可先举两则趣例:金鱼、菊花。不知花了多少代人的宝贵光阴,才培育出婀娜多姿的金鱼,化畸形病态为固定遗传,其品种令人叹为观止而源源不止。野菊本是单调的,也被嫁接盆栽,作纷繁的形色变幻。金鱼和菊花,是人的意志取代了自然的意志,是人对自然行使了催眠术。自然在金鱼、菊花这类小节上任人摆布;在阡陌交错的大节上,如果用“白发三千丈”的作诗方式来对待庄稼,就洽谈室以颗粒无收告终

⑤中国的山水花草之所以令人心醉神驰,那是真在于自然的钟灵毓秀。池水井水、盆花圃花、犬马鱼鸟都会恋人,与人共休戚,或盈或涸,或茂或凋。如果说这些是体小者,那么体大者如崇岳莽原、广川密林、大江巨泊,在历史中与人曲折离奇地同褒贬,共荣辱。

有删改

1.简要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

2.请理解第④段画线句子的含意。

3.结合文意,阐述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自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