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根据提示,补写出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在《锦瑟》中化用典故鲛人泣珠的...

根据提示,补写出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在《锦瑟》中化用典故鲛人泣珠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为一幅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你认为下联应选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哪句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在《师说》中提到老师的作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蜀道难》中写山势高险,连轻捷的猿猴都很难攀越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

(5)杜甫的《登高》一诗,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劝学》一文用到的所有论证方法都是用来论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观点句的。

7《过秦论》中,作者用来揭示秦朝灭亡的原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主张要对百姓反复实行道德教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9《秋兴八首》(其一)中,以枫叶凋零寓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10《咏怀古迹》(其三)中揭示造成昭君悲剧的原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沧海月明珠有泪 (2)此时无声胜有声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猿猱欲度愁攀援 (5)万里悲秋常作客 (6)(君子日:)学不可 以已 (7)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8)申之以孝悌之义 (9)玉露凋伤枫树林 (10)画图省识春风面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名句名篇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必考点。在学习中,不仅要熟记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名言警句,还要熟记课外中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名言警句,要注意收集古典诗歌、古典散文中的名句和成语、近现代史上仁人志士及爱国名人的名诗名句。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完成下面两个小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四十岁去长安应试失败后,出游吴越,长途跋涉中所作。旧游:老朋友。 ②暝:昏暗。 ③维扬:扬州的古称。

1.诗歌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闻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谊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旧法,奏之。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②,其说皆自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谊追伤之,因以自喻。谊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鹏飞入谊舍,止于坐隅。鹏似鸮,不祥鸟也。谊既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上方受釐①,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之,今不及也。”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谊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年三十三矣。

先是,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是时丞相绛侯周勃免就国②,人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卒事,复爵邑,故贾谊以此讥上。上深纳其言,养臣下有节。

孝武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贾嘉最好学,世其家。

(选自《汉书贾谊传》有删改)

【注】①釐: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②国:封地。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能诵诗书闻于郡中    连缀

B自以为              超过

C贾生曰              说人坏话

D                  死亡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绛、灌、东阳侯、冯敬属尽害之              寡人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                      以为关中之固

C.怀王骑,堕马死,                          蟹六跪二螯

D.拜谊为梁怀王太傅                          今其智反不能及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填然          ②吞二周而诸侯         ③且夫天下非小弱

④孔子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⑤商人重利别离   ⑥使人听此朱颜

⑦假舆马者,非能    举宇内    ⑨而学于师     天下

A.①⑦/②⑥/③⑤/④⑨/⑧⑩

B.①④/②⑥/③⑨/⑤⑧/⑦⑩ 

C.①④/②⑨/③⑥/⑤⑦/⑧⑩

D.①⑦/②⑤/③⑧/④⑨/⑥⑩

3.下列句子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謇朝谇而夕替

④为天下笑者,何也            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⑦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⑧转徙于江湖间

A.①⑦/②③/④⑥/⑤⑧

B.①⑧/②⑦/③⑤/④⑥

C.①⑧/②⑦/③④/⑤⑥

D.①⑦/②④/③⑧/⑤⑥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谊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B.谊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C.谊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D.谊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5.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A汉孝文帝刚即位时,天子提议任命贾生为公卿职位,受到了很多人的嫉妒。由于谗言,皇帝渐渐疏远了他,也不采纳他的建议。

B贾谊年轻时能诗善文,富有才华,因为吴廷尉的推荐,被文帝召到朝廷,任命为博士。

C贾生做长沙王太傅很失意。一年以后,孝文帝召见他,不但向他问及济世安邦的大事,还问他鬼神的根本是什么。

D天下太平安定不久,国家的制度比较宽松。贾谊多次上疏皇帝,陈述他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希望能有所匡正和建设。

6.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小题

中庸之道与社会和谐

崔永东

①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念,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庸”是“用”的意思,“中庸”即“用中”,亦即按“中”的标准去做。“中”是 “恰到好处”,是一种“完善”的象征,而“过”与“不及”都是对它的偏离,因而都是不好的。但那种将“中庸之道”当成一种折中主义的看法是一大误解,“中”并不是一把在表面上或数量上对事物进行所谓“半斤八两”式平分的标尺。“中庸之道”追求的是一种内在的、实质性的平衡,是一种真正的勿过勿不及的状态。“中”又与“和”有密切关系,东汉大儒郑玄对“中庸”解释道:“名曰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中和”一词是指按“中”的标准去做就会达到一种“和”的状态。和谐是一种完美的状态,因此可以说,“中和”是一种至善至美的理想化状态。

②中庸之道作为一个方法论原则,适用于政治领域,表现为宽猛相济、德刑并用的治国方略。但德刑并用不是指德教与刑罚平分秋色,而是指德主刑辅,按儒家的观点看,德主刑辅恰恰是一种实质的“中”,而德刑并重是一种表面上的“中”,表面上的“中”并不合乎真正的“中庸之道”,而实质的“中”才体现了中庸之道的真实内涵。另外,中庸之道还表现为一种政治理想,或者说一种为政的最高境界,这就是儒家所谓“致中和”的境界。《中庸》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就是说,达到了“中和”,不仅实现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和谐,而且也实现了人类与自然万物的和谐。而这正是儒家孜孜以求的为政者的终极境界。

③中庸之道适用于法律领域,则要求在立法上注意寻求各种不同群体间利益的平衡点,适当考虑民众的利益。这就涉及到一个立法公正的问题。当然,由于历史局限,儒家对立法公正的理解与今天相比有很大出入。孔子有言“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则强调了刑罚公正问题,应该说,儒家的司法思想体现了一种朴素的人道主义精神。用今天的标准看,一种以公正和人道精神为主宰的立法与司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

④中庸之道适用于文化领域,则表现为一种理性与温和的文化发展观。它反对在文化问题上搞“不破不立”,反对横扫一切文化传统,提倡文化的“损益”式发展。所谓“损益”就意味着对传统文化有肯定、有否定、有继承、有创新,既非故步自封,也非目空一切,而是主张在继承传统中的优秀成分的基础上与时俱进。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

⑤中庸之道适用于经济领域,则表现为经济政策上的“富民”措施。儒家从“中庸之道”的立场出发,不赞成将社会不同阶层间贫富差距拉得过大的制度,因为这些都有碍于社会的和谐与安定。但我们不能把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主张简单地理解为财富分配上的一种平均主义,而应该从缩小贫富差距、建设和谐社会的角度来理解其中的深意。

(选自《2007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阶段成果选编》,有删改)

1.下列有关“中庸之道”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念,要求人们按照“恰到好处”的标准去做事。

B“中庸之道”追求的是一种内在的、实质性的平衡,“过”与“不及”都难以达到“中和”状态。

C“中庸之道”适用于社会不同的领域,倡导回避现实中的矛盾冲突,以求达到一种至善至美的理想化状态。

D“中庸之道”与在表面上或数量上对事物进行所谓“半斤八两”式平分的折中主义有着本质的不同。

2.下列做法不属于合理借鉴“中庸之道”的积极因素以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是(  

A.立法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道主义精神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努力做到司法公正。

B.经济上关注弱势群体,采取种种得力措施适当加大社会不同群体间的贫富差距,消除社会分配不公的现象。

C.政治上采取刚柔相济的治国方略,以德治为主,加强全民族思想品德修养,适当使用刑罚。

D.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立足于传统文化,采取“扬弃”的态度,取其精华,剔其糟粕,在批判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儒家对立法公正的理解与现代社会所实践的立法公正在内涵上完全不相同。  

B.儒家所谓的“致中和”,就是达到整个人类社会和谐以及人类与自然万物和谐的终极境界。

C.缩小贫富差距、建设和谐社会,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财富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D.中庸并非形式上的不偏不倚,德刑并用并不意味着德教与刑罚平分秋色。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意大利某城市有个名叫海因茨的人,他的妻子得了癌症,危在旦夕。该市有个药剂师,研制了一种治癌特效药,配制这种药的成本只有200美元,但他要价极高,每剂要价 2000 美元。为了买到这剂药,海因茨变卖家产,并且到处借钱,但最终只凑得1000美元。海因茨恳求药剂师说: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账。药剂师拒绝了他,并且还说:“我研制的这种药,正是为了赚钱”。海因茨没别的办法,于是在一个晚上潜入药剂师的仓库把药偷走了,结果警察发现,把他抓进警察局。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仔细观察下面的图标,完成后面的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这是“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的主体标志(不包含文字),请对其构成进行说明并诠释其创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