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 “中庸”思想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和”。“和...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后面

“中庸”思想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和”。“和”不是简单的折中、调和,而是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都能适度,达到一种和谐与统一。

以此观中国传统绘画,“和”的思想在其中的印迹俯拾皆是。从笔法看,有藏锋、露锋、中锋、侧锋。一幅画全用藏锋、中锋,则画面呆板;若全用露锋、侧锋,则不够含蓄。从线条看,过细过圆,则柔弱无骨;过粗过重,则显压抑。从用墨看,有浓、淡、干、湿。过浓画面沉闷,过淡画面苍白,过干则失气韵,过湿则失刚劲。因此,作画时要藏锋、露锋、中锋、侧锋并用,线条要刚柔并济、时轻时重,墨色要浓淡相间、干湿互补。当然,所有这些对立要素并非各占一半,而是运用适度。这便是“和”,是一种互补的和谐。

在造型和构图方面,中国传统绘画也处处讲求“和”,讲求“和而不同”。画树,不能画出完全平行的枝;画山石,要大小相间;画鸟,常是一栖一飞,或一只闭嘴一只鸣叫;画人物则要求有动有静,衣纹不能完全平行。中国传统绘画在构图方面十分讲究,奇正、开合、主次、虚实都是一些基本要求。要求布局严整,但不是要求画得四平八稳,而是奇中求正,险中见稳。讲究对称开合就体现了对称,但不能把相对的两部分画得一模一样。注重主次,主要对象细细刻画或放在突出位置,陪衬对象寥寥数笔一带而过,虚实更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大特色。天空常常不染色,只是一片空白,远山也是似有似无。虚实对照,既突出了主要对象,又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画面上一叶扁舟,不画水波纹,你会想到这是一个风平浪静的湖;山上悬瀑,下面是一片空白,你会想象到山脚的清溪。

中国传统绘画正是通过这些对立要素和对立概念的互补而达到的和谐,才具有了一种韵味独特的形式美。

中国古代很早就形成了一种整体观念。这种整体观念既是一种哲学思想,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它对中国传统绘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虽然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有线条、水墨、造型、构图的种种对立要素和各种要求,但在一幅画中只要运用其中一部分要素,满足某些要求从而达到某一种统一的效果,即显现出独特的风格。例如,有的画偏重于精细,有的画偏重于简约,有的雄浑,有的清奇,有的恬静,有的飘逸。为表现某种风格或特点,画家在笔墨运用、造型构图上就有所侧重。画家们常常采用夸张手法,以突出其特色,与这种特色不协调的东西就大胆舍弃。为了追求这种统一性,画家常对次要的、细小的情节省略或简单概括。我们有时看到一幅画的细节似乎很粗糙、很随意,可是当观看整幅画时,立时感受到它的确气韵不凡。这正是中国传统绘画所追求的整体美。

和谐与统一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是有机结合的。只有和谐,才能真正达到统一;而统一也不是毫无差别、毫无变化的同一,而是建立在和谐基础上的统一。中国传统绘画由于融入了和谐与统一的哲学思想,因此它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节选自颜锋《中国绘画传统与人文精神初探》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A从传统绘画的笔墨运用和造型构图上,可以看到“和”的思想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印迹俯拾皆是。

B“统一”的观念常常支配着中国传统画家的创作,这种观念既是一种哲学思想,也是一种思维方式。

C中国传统绘画融入了和谐与统一的哲学思想,具有韵味独特的形式美和气韵不凡的整体美。

D如同“和”不是完全的同一,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统一”也不是毫无变化的同一,而是建立在和谐基础上的统一。

2.下列对于中国传统绘画中“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并不是简单的折中、调和;而是通过绘画技法中的一些对立要素和对立概念的互补而达到的和谐。

B在绘画的笔法、线条、用墨上,对其中要素的均等运用,无不体现出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和”的思想。

C画山石大小相间,画鸟一栖一飞,画人物有动有静,这都是中国传统绘画在造型方面的“和”的表现。

D讲究布局,讲究对称,注重主次衬托,重视虚实对照,这些都是中国传统绘画在构图方面的“和”的表现。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虽然中国传统绘画在构图上讲求“和”,但布局上并不要求画得四平八稳,对称上也不能把相对的两部分画得完全一样。

B作画时,画一叶扁舟,而不画水波纹;画山上悬瀑,下面是一片空白。这种虚实对照的特点,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为显现某种独特风格,中国画家在一幅画中选用笔墨运用的种种对立要素时,会有所侧重,甚至只运用其中的一部分。

D为追求统一性,突出自己画作的特色,画家们就将某些次要的、细小的情节,以及与风格或特色不协调的东西舍弃省略掉。

 

1.C 2.B 3.D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概括能力。文章主旨:中国传统绘画融入了和谐与统一的哲学思想,具有韵味独特的形式美和气韵不凡的整体美。ABD均为部分内容的概括,B的后半句也偏离主旨,答案为C。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概括能力,文章主旨是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理解文章主旨,这是属于把握文章思想内容方面的能力和要求,要求学生能从宏观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核心。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文章主旨的表现形态是有差异。议论文的主旨即是文章中心论点,在科技说明文中介绍的事物特征或所说明的事理就是文章主旨。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即为文章主旨。归纳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首先整体把握全文。要能对所给材料作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3.文学作品主旨的理解(1)从文章标题入手。有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2)从分析文章开头结尾入手。有的文章开篇点题,起到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中心思想的作用,有的文章在篇末点明或深化中心。如本题最后一节“中国传统绘画由于融入了和谐与统一的哲学思想,因此它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3)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句入手。有的文中的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功效,(4)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作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5)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分析文章的中心,有时还需了解、分析有关时代背景,弄清文章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了解文中的事件和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活动的,写作的意图是什么。 2. 试题分析:题干“下列对于中国传统绘画中‘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关键词“‘和’的理解”。本题答题区间在前三节ACD三项答都在文中能找到,B项“对其中要素的均等运用”表述不正确,应该是对其中要素的“适度”运用。B属于曲解文意。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题干一般是“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概括文章的内容。B项错在曲解文意。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D项“画家们就将某些次要的、细小的情节,以及与风格或特色不协调的东西舍弃省略掉”曲解原文,原文是“常对次要的、细小的情节省略或简单概括”。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曲解文意”“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D项曲解文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西南财大知名教授大闹机场”的新闻被不少媒体和报纸报道,引发网友热议,涉事教授的行为,引发了师德何在的叩问。

B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积极赢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C广东省《融合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实现符合条件的非户籍人口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以及与当地学生享受同等待遇。

D治理雾霾,要靠完善治理大气污染的法律法规,还要靠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生产方式、使用清洁能源等措施来实现。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信手拈来一根根普通的金属丝,随意弯曲,不一会儿,一件件精致小巧的自行车、威武霸气的变形金刚就呈现在我们眼前。

B马英九提出的“和平解决争端,共同维护南海地区海空航行飞越自由与安全”的主张,与美国“航行自由”的论调不约而同

C在教师节前,国务院给全同中小学教师发了一个大大的红包,其中包括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与之配套的方案呼之欲出

D在国内某航空企业与“去哪儿网”的纠纷中,双方互相指责对方违规违法。对此,有关部门不能仅听一家之言,而应详细调查,公正处理。

 

查看答案

阅读下的文字,完成后面

竹海中有着太多的美,值得摄影家、画家去发现和品味/品评。株长达十余米的高肩叶藤竹,是摄影家的最爱。这种攀缘缠绵、身材高挑的竹子,如果遇到一只鸟落到竹梢上,竹竿便会很优美地倾伏下来,       ,产生难以明状的奇妙美感。画家最痴迷的是马来甜龙竹。        ,犹如翠绿的底色上布满了花纹。它裸露出褐色的根茎,根茎上的须根排列有序地生长出来,极像一个毛茸茸的大线团。须根生长非常有(规律/规则),均匀地向下舒展开去,即使交织到一起也错落有致;根部的竹节长势有别,或长或短,使得竹节上的须根有了韵率般的疏密。次序井然的须根和纵横交错的枝叶把整个马来甜龙竹装点/装扮风情万种

1.依次选用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品评  规则    装扮    B品评    规律    装点

C品味  规则    装点    D品味    规律    装扮

2.文中加横线的词语读音和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攀缘   身材高挑(tiāo)        

B竹竿    难以明状

C裸露(lù   错落有致           

D. 韵率    风情万种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A打破千篇一律直冲天空的固定形态   

竹节短粗并且长满了白斑的这种竹子

B打破千篇一律直冲天空的固定形态   

这种竹子竹节短粗并且长满了白斑

C千篇一律直冲天空的固定形态被打破 

竹节短粗并且长满了白斑的这种竹子

D千篇一律直冲天空的固定形态被打破 

这种竹子竹节短粗并且长满了白斑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两句是“             

(2)白居易《琵琶行》中,在琵琶声低沉徘徊,近似停顿之后,猛然爆发出一阵雄壮铿锵、激越昂扬的强音,将全曲推向高潮的句子是:                                       。”

(3)《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酒  。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首先,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因此一切政治、经济活动都以农业发展为立足点。而中国的酒,② ,酒紧紧依附于农业,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部分。粮食生产的丰歉是酒业兴衰的晴雨表,各朝代统治者根据粮食的收成情况,通过发布酒禁或开禁 从而确保民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