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鹞子抓住了栖息在大树上的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鹞子抓住了栖息在大树上的一只夜莺。正要吃掉它,夜莺请求说:“我这么小,填不饱你的肚子,如果你真的缺少食物,就应该去找更大的鸟。”鹞子回答说:“如果我放弃到手的食物去追求那渺茫的东西岂不成了傻瓜?”“那你永远成为不了一只翱翔天宇的雄鹰。”夜莺临死前说。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足当下,更需放眼未来 每当秋风开始横扫金黄的大地,松鼠们欣赏美丽秋景之时总不忘抓紧贮存过冬的食物;丹麦人在钓鱼时总不忘带上一把尺子,只钓走大鱼,把小鱼留给明天。立足当下的同时,我们更需要踮起脚尖,明智地放眼未来。 井底之蛙,所拥者一汪井水,所见者方寸天空,故目光短浅,唯知井底不知远方;而深海之龟,遨游于浩瀚大洋,见识过天苍苍、野茫茫,它的目光能投向未知的远方。井底之蛙是可悲的,它的可悲,在于它不能放眼未来,仅仅死守当下的一汪井水。当然,守好眼前的井水也是必要的,如果只是一昧的想要放高眼界,那就只是好高骛远、空谈误国。但是,要是仅仅知道眼前事物而不知将来,那就如同低头行路盲人摸象,撞墙与妄论不可避免。没用正确的价值观,一切都是空谈。 区区斥鷃,決起而飞,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枪榆枋,翱翔蓬蒿之间,并不知晓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何情形,这,就是生活影响价值观。所谓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你的价值观,直接决定你对世界的看法,而你的生活经历,也会影响你的价值观,即人文素质。而它又决定着科学的发展。想当初,欧洲人是先进行了思想解放,然后才有了科学的进步。同时,科学也深刻改变着生活,生活中离不开人文精神,也离不开科学精神。会决定科学,科学会反哺人文精神。二者互惠互利,缺一不可。这其中,人文精神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没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就没有优秀的科学精神,生活也就不会进步。这就是为什么晚清洋务运动轰轰烈烈却最终破产的缘故。因此,培养人文精神,拓展你的视野,才能放眼未来。 因此,当有人质疑该不该停止太空探索转而先救助贫困的人们时,我们就应该清楚地想到,什么是科学的作用。莫言说:“文学最大的作用,就是它的没有作用。”而对于科学,它的最大作用,在于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我们研究太空,虽然没有直接帮助人类走出贫困,但它能改变人类的现状,走向美好的明天。正如法拉第评价电磁感应是一个婴儿所言,科学研究能带来人类的未来。放眼未来,是科学的要求,是人类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未来,是多么诱人的词汇!它寄托着人类的期望,昭示着明天的美好。 走向未来,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让我们立足当下,放眼未来,明天更美好! 【解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对象角度立意。寓言故事,首先要理解寓意,然后才能正确立意。如本题可以选择抓关键语句来理解寓意:1.如果我放弃到手的食物去追求那渺茫的东西岂不成了傻瓜? ——鹞子 思考: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对你有什么启示? 2.那你永远成为不了一只翱翔天宇的雄鹰。 ——夜莺 思考:这句话中的“那”指的是什么? 夜莺认为怎样做才能成为一只翱翔天宇的雄鹰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立意: 鹞子的角度:立足当下,抓住现实,现实才 具有更大的价值。 夜莺的角度:要目光远大 ,突破自我。 综合辨证的角度:既要立足现实又要胸怀大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三个短句,要求保留全部信息,语言简明连贯,可适当添加、改动个别词语

我最喜欢的那张画是中午的太阳下有一个独眼样的黑洞洞的窗,从屋顶上往下裂开一条大缝像在那里笑的房子的叫做《破屋》的风景画。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自从“五四”以来,翻译介绍先进国家的文化成果就成了中国人民的迫切需求。      

A.这些翻译作品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

B.翻译作品日见其多,一方面这些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

C.翻译作品日见其多,这些作品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

D.这些翻译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于一些人或热衷于捕风捉影、夸大事实,或热衷于断章取义、歪曲事实, 并通过微信杜撰一个个耸人听闻的谣言,让不明真相的人信以为真。

B.中纪委监察部的派驻机构要把加强监督作为第一位的职责,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

C.“居者有其屋”确实是百姓生活的重要保障,在许多城市中,随着人口和部分家庭条件的改善,房屋租赁正在成为房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D.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文学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

 

查看答案

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⑴美国在叙利亚危机中采取双重标准:一方面对叙利亚巴沙尔政府采取高压态势,通过了一系列制裁措施;另一方面对反政府武装进行积极援助,出钱、出枪,致使反政府武装          ,有足够的实力与政府军相抗衡。

⑵早在上个世纪末,越南政府就不顾历史事实,出资雇佣大量民船,出动军队,     地经营南海争议经济区。

⑶日本借钓鱼岛问题修宪,行驶所谓“集体自卫权”,并组建了快速反应部队……种种迹象表明,日本军国主义已有         之势,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都应该提高警惕。

A.如虎添翼  费尽心机  死灰复燃     B.为虎添翼  处心积虑  东山再起

C.如虎添翼  处心积虑  死灰复燃     D.为虎添翼  费尽心机  东山再起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出淤泥而不染的林则徐

邵纯

英国人包令与林则徐是同时代的人,他曾任港督,懂汉语,还会说广东方言,号称“中国通”。这个殖民主义者与林则徐是敌对关系,但在他的内心世界中,对林则徐佩服得五体投地。包令发表的《钦差大臣林则徐生平及著述》一文,说林则徐“忠诚地、几乎不间断地为他的国家服务了36年。在社会生活中,他以廉洁、睿智、行为正直和不敛钱财著称”。包令说对了,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家,也是中国近代少有的清官。

林则徐26岁中进士后,在翰林院里当文官,36岁时离京出任杭州、嘉兴、湖州的“道员”,即这三地的行政长官。杭州风景如画,美女如云,是鱼米之乡。如果是个庸人,在这人间天堂当官,岂不悠哉游哉!但林则徐对于官场的种种陋习十分反感,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省垣孔道,冠盖如云,自辰迄酉,无非对客,事上接下而外,即为送往迎来,一切公牍管札,转待灯下理之,而精力固已惫矣。”后来林则徐在自己官府公堂上挂起了一幅自写的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辟立千刃无欲则刚”。这幅对联内涵的哲理,直到今天仍有鲜明的价值。

1830年8月,林则徐出任省级大员湖北布政使,掌管全省人事财政大权。林则徐每任新职,在赴任前常发出“传牌”。所谓传牌,就是事先向沿途各地发出一些必须执行的命令。林则徐自北京到武昌,从水路进入湖北省后立即发出《由襄阳赴省传牌》,全文不到二百字,主要说明的是:

第一、我林则徐已乘船到达湖北境内。从襄阳到武昌这段路自雇船只,自付船费,不需要沿途各地交付一分钱,也不准派人添篙帮牵,溜须拍马。我和随行人员的一日三餐均自行实备,不接受任何酒食。

第二、我路过各地时,只在码头上接见一下当地官员,不准远迎,不准送行,任何人不准打着我的旗号捞好处。只要发现行为不轨者,立即严肃查处,“不得稍有徇纵,切切”。

林则徐每任新职,人还未到正气先行。这种“传牌”不仅是独善其身,也是告诫同僚和下属,对于官场的种种陋习和腐败,我林则徐绝不同污合流,你们也当洁身自爱,否则严惩不贷。

林则徐在湖北政声甚隆,善者歌其善,恶者畏其威,这为后来他任湖广总督时大规模地、成功地禁烟运动打下了基础。林则徐在湖北禁烟的成效,又推动了道光帝在全国禁烟的决心。

1838年的最后一天,林则徐在北京受命钦差大臣,他的任务是到广州收缴大量鸦片的同时,堵塞鸦片走私进口的源头。外有强敌,内有奸佞,林则徐深知此行如赴汤蹈火,以至他与座师沈鼎甫告别时,师生“相顾涕下”。1839年1月8日林则徐从北京动身,当天上午时分至良乡。林则徐开始发出传牌。指令沿途各地“只用家常饭菜,不必备办整桌酒席,尤不得用燕窝烧烤,以节糜费。”林则徐在途中还向广东发出监控汉奸的密令,于3月10到达广州,当天近年夜时分住进了越华书院。

林则徐到达广州后,首先拿“十三行”中的头目伍绍荣又名伍浩官问罪。此人因与英商勾结走私鸦片大发横财,已成巨富。林则徐审讯此人时,他以为钱可通天,有钱无所不能,所以对林则徐说:“愿以家私报效”,就是行贿。林则徐怒斥道:“本大臣不要钱,要你的脑袋!”伍绍荣吓得魂不附体,片刻不敢怠慢地向英商传达了钦差大人限期缴烟和“具结”的命令。

林则徐抵达广州后,在极其错综复杂的局面下,仅用了18天,就迫使英商的政治代表义律同意缴出全部鸦片,这固然与林则徐的智慧、气魄和邓廷桢等人的配合有关,而林则徐的清正廉洁,他的官风官德,却是这一巨大胜利的道德基础。

林则徐是我国的民族英雄,在国外也享有盛誉。比如,1999年2月2日,国际天文学会将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林则徐”;又如,在寸土寸金的纽约市区辟有“林则徐广场”,广场中心耸立着高大的林则徐塑像。纽约百老汇的一条街命名为“林则徐街”。美国人和爱国华侨这样做,首先是把林则徐作为世界禁毒象征看待的,但也与他疾恶如仇、从善如流、清正廉洁、浩然正气的人格魅力有密切的关系。

(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英国人包令,与林则徐是敌对关系,他对林则徐非常了解,也非常佩服,称赞林则徐“忠诚地、几乎不间断地为他的国家服务了36年”。

B林则徐十分反感官场的种种陋习,到了杭州这种风景如画、美女如云、鱼米之乡的人间天堂,他依然拒绝迎来送往,专心于公事,即使天色很晚,他还在处理案牍。

C林则徐出任省级大员湖北布政使时,自北京到武昌,他一路上不断发出“传牌”,虽然“传牌”上文字不多,却告诫了同僚和下属,宣示了认真治理的决心。

D如果没有政治家的智慧与气魄,没有禁烟领导集团和精诚合作,林则徐不可能在抵达广州后,仅用了18天,就迫使英商的政治代表义律同意缴出全部的鸦片。

E林则徐的禁烟行为还得到了世界上的更多人们的赞同,除了人格魅力的原因,也和现在世界上的禁烟形势有一定关系,美国人和爱国华侨就把林则徐作为了世界禁毒的象征。

2.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少有的清官,文章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

3.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成功施政离不开一个人的人格魅力。请简要分析作为一个政治家的林则徐的人格魅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