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后面题目。 如果把唐宋墓中出土的陶制玩具与当下乡村的泥...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后面题目。

如果把唐宋墓中出土的陶制玩具与当下乡村的泥玩具放在一起,就会惊奇地发现它们几乎一模一样,为什么?

民间艺术是历久难变的。这因为,民间的审美是共性的审美,必须是这一地域人们的审美都变化了,它才会悄悄地发生改变。在漫长的古代农耕社会,人们生活的内容和方式基本上是一成不变的。深藏在谷壑里的山庄,或是江河相隔的村落,大多是在封闭状态中静静地生息与传衍。因之,许多古老的文化形态总是在民间存活得很久很久。比如闽地的南音、云南的纳西古乐,无怪乎人们称它们为古文化的活化石了。

当然,民间艺术并非全都不变。一般的规律是,交通方便的地方,比较容易发生变异。一方面外来文化的涌入,冲击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另一方面则由于现代城市的崛起。城市文化是十分敏感的,是一种强大的不断更新换代的审美的源,向广大乡间放射,产生影响。

当前,现代化、工业化、乡村城镇化以及媒体、科技、生活方式、时尚,都对我们传承久矣的民间艺术产生根本性的冲击。一部分民间艺术处于濒危,正在消亡;那么,另一部分依然“活着”的民间艺术是怎样的呢?

那些摆在旅游景点小摊上的艳丽又奇特的布挂、面具、布老虎,那些画在民俗村屋梁房柱上的怪异的图案,以及竖在那里的匪夷所思的图腾柱、旗幡与神像,或是一群群穿着半似民族服装、半似戏装的年轻人跑过来跳一段不知所云的舞蹈……谁会知道这些民间艺术的真伪,反正有点特点就行。

在全球化商品经济的时代,民间文化大概只有转化为旅游对象才能生存与延续下来。民间艺术原本是一种地域的生活文化,一种民俗方式,当它转变为一种经济方式时,便在本质上发生变异。那种自发的、纯朴的、天真的精神情感不见了。代之以涂红抹绿,添金加银,着力于对主顾的招徕与诱惑。它的特色被无度地夸张着,它内在的灵魂与生命却没有了。

商品化使民间艺术发生的变异正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着。这种貌似“茁壮成长”的民间艺术,在文化意义上却是本质性的消亡。难道民间艺术只有这样一种出路吗?世界上还有另一种对待自己传统和文化的方式——那就是保持住民间艺术中那种对生活的虔诚与执着,把它视为一种传统精神。他们是真正懂得自己民间艺术的价值和美感的。为此,民间艺术一直是他们民族情感与精神的载体之一。

人们知道,在当今这样做何其困难。所以,普查与记录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就是迫不及待要做的事了。这不只是为了记录一种文化形态,一种充满情感的美,更是为了见证与记载的一种历史精神。

(节选自冯骥才《民间艺术的当代变异》)  
1.从原文看,下列对“民间艺术”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一种文化形态和历史精神的体现。          B.一种地域的生活文化、民俗方式。

C.一种对生活的虔诚与执着的传统精神。      D.一种民族情感与民族精神的载体。
2.下列选项中,不能反映“民间艺术”处于濒危状况的一项是(3分)  

A.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使许多民间艺术转化为旅游对象。

B.商品经济时代的城市文化造成了民间艺术的巨大变异。

C.出土的陶制玩具与当下乡村的泥玩具几乎一模一样。

D.认真开展原生态民间艺术的普查与记录已迫不及待。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老文化的原始形态保护得越好,民间艺术越能得以延续。

B.人们生活内容和方式的改变,终将导致民间艺术的消亡。

C.为了保护民间艺术,应当禁止将民间艺术形式用于商业目的

D.加大旅游经济投入,将改变旅游业中民间艺术严重变异的状况。

 

1.C 2.C 3.A 【解析】 1. 试题分析:论述类文本阅读在概念题型上往往有这样几点设题:部分与整体、夸大与缩小、因果颠倒或强加因果、尚未发生和已经发生、可能和必然、答非所问或张冠李戴、颠倒是非等。从文中找到相关的语段,然后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C项指的是对“民间艺术”的对待方式,而不是对“民间艺术”的阐释。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做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再快速梳理语段内容,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即可快速作出正确选择。在第五段出现,在首段也有体现,由于作者并没有表露出自己感情色彩,也无法推演,因此不能判定它符合题干的意思。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首先要找到选项在文中的原型,并与选项进行比较。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联系全文作者的观点态度,检查选项的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选项与题干要求是否一致,不一致的选项即为错误选项。B.C.D三项传递的信息过于片面,不能辩证地分析问题,有曲解或狭义理解原文的意思。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材料一一天,一只公鸡满地觅食,啄来啄去,找到了一颗珍珠,它把这颗珍珠交给了所碰到的宝石工人。它说:“这的确很精巧,但我需要的不是玩意,而是一些小米粒。”

材料二 一个没有文化的人,得到了一份珍贵的手稿,他把手稿送给了邻居的书店老板。这个人说道:“我相信这手稿一定写得非常不错,但我更倾心那一枚枚小小的银币。”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不同大洲观众对中国电影中中国元素的偏好度”的图表,根据图表,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用一句话概括图表信息所反映的结论,不超过60字。(5分)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名由实美,古往今来,莫不如此。_______① ________,由李冰父子想到都江堰,由韩愈想到潮州的韩江韩山,由白居易想到白堤。再看当代,由焦裕禄想到兰考,由孔繁森想到阿里,由杨善洲想到大亮山,由沈浩想到小岗村。其人已与为之奋斗的事业交融在一起。或许, _______②_________ ,然而,在“建立自我、追求忘我”的过程中,他们的名,早已口口相传, _______③_________,镌刻进历史。名由实美,这名终归是由人民群众给予的,也只有人民群众的认可才经得起大浪淘沙的考验。

 

查看答案

依次填人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自古以来,中国有着广大的诗歌需求,甚至有一种诗歌崇拜的氛围,在其背后,是因为中国有着广大的心灵市场。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而其目的是为了不断提升境界也就是心灵层次,从而不断自我超越,最终达到安心

而诗歌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一种心灵的学习或者说学问

好的诗歌作品能让他人读了以后感到动心

而这一点,也许正是当代人最需要和最渴求的

体验诗中情感,领悟诗中意境,同样达到安心的效果

诗歌的起源是感于心动于情,其过程是从心出发,用心写作,也可以说是一个修心的过程

A②⑥①③⑤④                B.②⑤①③⑥④

C.⑤④②①③⑥               D⑤②③④⑥①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近年来,通过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东京国际书展、首尔国际图书展等平台,使中国出版机构与相关国家的文学版权交易不仅越来越活跃,而且逐步走向规范。

B.根据数据显示,如今苏州市范围内共有养老机构221家、机构养老床位5791 5张,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384张,供求极不平衡。苏州面临着养老服务的严峻挑战。

C.环保部发布通知,要求北京、天津、上海、河北等13省区市开展大气污染物源排放清单编制试点工作,目前,北京已经开始进行污染源排放清单的论证和编制。

D.个科研项目的成果转化需要经历不断成熟、主动推广并被社会所认识和认可的过程,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有的成果在几十年的时间跨度内仍可持续可能衍生商业价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