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习题(6分,每小题3分)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习题(6分,每小题3分)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阅读提示: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在南郑(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战争,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离开抗战前线。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是“借物寓言”之作。注: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

(1)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象?诗人描绘这样景象的目的是什么?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词的最后两句“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诗人怎样一种思想感情?

 

(1)(参考)前三句描绘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它是为词中的主角“杜鹃”的出场所做的铺垫。(或:景语皆情语,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心境作铺垫) (2)衬托(或:烘云托月),好处是以“静”突出杜鹃悲切的叫声。词的最后两句“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词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 【解析】 (1)【试题分析】回答前三句描绘的景象,要扣住意象“人静”“ 灯昏”“ 连江风雨”,由此得出景象的特点:寂静、昏暗、风雨凄迷,再结合后文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心境,可知是为后文作铺垫。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鉴赏诗歌的形象”是高考考纲中明确规定的一个考点,也是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一个常考点。分析诗歌的形象对于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及思想情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诗歌中的形象具体来说可分为三类:人物形象、景象和物象。我们结合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来详细论述这三类形象的特点及答题技巧。对于鉴赏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步骤,有以下三步:(1)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来概括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等。考生在平时复习时,应对这些形象做些积累。(2)结合诗句中相关的语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概括时应忠于原文,不可臆造。(3)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或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对诗歌表情达意所起到的作用。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和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首先答出手法“衬托”,再结合诗句分析,最后答出情感,突出杜鹃悲切。“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是主旨句,“故山”“ 羁旅”是关键词。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答题步骤: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 主旨和思想倾向。答题要点应包括三点: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翻译下列语句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3分)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3分)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3分)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完成后面的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卢钧字子和,范阳人。元和四年进士擢第。开成元年,出为华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等使。其年终,代李从易为岭南节度使。南海有蛮舶之利,珍货辐辏。旧帅作法兴利以致富,凡为南海者,靡不捆载而还。钧性仁恕,为政廉洁,请监军领市舶使,己一不干预。自贞元以来,衣冠得罪流放岭表者,因而物故,子孙贫悴,虽遇赦不能自还。凡在封境者,钧减俸钱为营椟①;其家疾病死丧,则为之医药殡殓;孤儿稚女,为之婚嫁,凡数百家。由是山越之俗,服其德义,令不严而人化。三年将代,华蛮数千人诣阙请立生祠,铭功颂德。先是,土人与蛮獠杂居,婚娶相通。吏或挠之,相诱为乱。钧至立法,俾华蛮异处,婚娶不通,蛮人不得立田宅。由是徼外肃清,而不相犯。(会昌)四年,诛刘稹,以钧检校兵部尚书,兼潞州大都督府长史。是冬,诏钧出潞军五千戍代北,钧升城门饯送,其家设幄观之。潞卒素骄,因与家人诀别,乘醉倒戈攻城门。监军以州兵拒之,至晚抚劳方定。诏钧入朝,拜户部侍郎,迁户部尚书。钧践历中外,事功益茂。后辈子弟,多至台司。至是急征,谓当辅弼,虽居端揆②,心殊失望。常移病不视事,与亲旧游城南别墅,或累日一归。十一年九月,以钧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兴元尹,充山南西道节度使。入为太子太师,卒。

    (节选自《旧唐书·卢钧列传》)

    注:①椟:小棺材   ②端揆:尚书省长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请监军市舶使   领:兼任    B.因而物    故:死亡

C.潞卒素         骄:骄傲    D.当辅弼    谓:以为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旧帅作法兴利以致富         B.己一不干预

C.衣冠得罪流放岭表者         D.钧践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钧虽然身为岭南手握重权的一方官吏,但不以权谋私,这与许多前任利用职务之便,想方设法中饱私囊,形成了鲜明对比。

B.卢钧治岭南,既重德治——身教重于言教,又重法治——订立法度,将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分而治之,化解了那里的民族矛盾。

C.卢钧在潞州处理军士哗变时异常冷静:一方面指挥守城部队控制事态发展,避免造成重大损失;一方面对骚乱士卒安抚慰问,终于及时平息了哗变。

D.卢钧在创建了许多功绩以后,自认为应该担任宰相,但未能如愿,就常常称病不管事,与亲朋旧友外出游玩,有时几天才回一趟。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文学翻译家。他所作的《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B.徐志摩,现代著名诗人,他被认为是新月诗派的“盟主”,代表作有《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等。

C.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沁园春·长沙》是中调。

D.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又因为词的句子有长有短,不像律诗整齐划一,所以又称为“长短句”。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进兵略地  封之  踞以骂曰  ④樊於期乃  ⑤其人居未来  ⑥使使以大王  ⑦太子  ⑧发尽指冠  ⑨群臣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⑧⑨/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⑧/④/⑤/⑥/⑦⑨

D.①②③/④⑥⑦⑨/⑤⑧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______________,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A.而是,你能够收获丰富的知识选择一份工作

B.而是,你能够在未来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C.而是,我希望你在未来生活中感到快乐

D.而是,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