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有人曾同我争...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有人曾同我争论:中国的当务之急是建设现代物质文明,然后才谈得上疗治文明的弊病。我只能怯生生地问道:难道几代人的灵魂寻求是无足轻重的吗?我承认我不是很理直气壮,因为我能感觉到时代的两难困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明与野蛮的决战犹未见分晓,超越与沉沦的对峙已拉开序幕。积弊时弊并存,近忧远虑交集。此时此刻,治国者固然身临千钧一发的险关,远思者何尝不是肩负着莫衷一是的难题?

鉴于前者,仁人志士戮力于改革、开放和振兴之举

文明的压抑接踵而至   

一方面,权贵贪欲的膨胀使得腐败丛生

面对后者,哲人贤士呼唤着性灵、爱心和净化之道   

野蛮的符咒尚未挣脱   

另一方面,金钱力量的崛起导致精神平庸

A.③⑥①④⑤②             B.②⑤①④③⑥

C.⑤②①④③⑥                D.③⑥⑤②①④

 

A 【解析】 试题分析:对应前面的“两难困境”确定后面接③⑥,排除BC项,有①中的“前者”和④中的“后者,确定接①④排除B项。句子衔接题是高考的必考题型,也是技巧性较强的一个知识点.另外,衔接题也不存在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要判断那一项衔接的更紧密。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润物无声地影响孩子的心灵。今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在播出“家风”系列报道之后,引起社会广泛共鸣和好评。

B.随着阿里巴巴电商业务流量政策的变化,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正在告别过去卖便宜的时代正在提升品牌、服务的方向发展。

C纵观世界各国的企业发展史,你就会发现,一个企业能否获得成功,往往不取决于它的规模和历史,而取决于它的经营理念。

D作为一个全新的相对成熟的行业,不仅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冲击了历史悠久的传统商业模式。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不改其乐当然是很好,         究竟不大好,营养不足,所以颜回活到四十一岁短命死矣。

②1949年初和进步教授一起        ,欢迎解放军进驻北平热情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③真实的情感最能在简朴生活中流露出来。因为锦衣玉食味浓,人心易贪恋而忘情,_________味淡,人心不生执着反易流露。

A.箪食壶浆  箪食瓢饮  箪食豆羹   B.箪食瓢饮  箪食壶浆  箪食豆羹

C.箪食瓢饮  箪食豆羹  箪食壶浆   D.箪食豆羹  箪食壶浆  箪食瓢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严歌苓

从柏林回到北京,严歌苓的生活一下子忙碌起来了。在国外,她会经常到森林里走一走,很幸福,很享受;每天读两个小时书,一星期在家看两三部电影。一回到国内,读书和看电影的时间都没了。“就晚上睡觉前读一会儿书,很糟糕。”严歌苓说。

厚积薄发不事雕琢

在严歌苓的电脑桌上,经常放着一本李商隐的诗集。电脑开机前的空闲里,严歌苓会翻开诗集读上一段,虽然她和李商隐的语言风格有很大差别,但严歌苓觉得这可以使她进入一种很美的意境。“平常读好的语言,包括英文,总是在给我营养。作家要不断地被陶冶,学的语言越多越好,别人语言中总会有自己语言中没有的养分,也可以从古文和现代文字中吸取大量养分。”

作为一位非常高产的作家,严歌苓说自己的创作就是厚积之后的瞬间爆发。“依靠谷歌、百度,现在人人都可以一分钟变成学者,但这样了解知识很害自己。想了解西方文化,就要读原著,不一定是看小说,还可以看一些政论、哲学书籍等,然后去思考。这样知识就在血液里生长,一旦有知识长进生命中,看问题,想故事,进而表述这个故事,和临时抱佛脚的知识是完全不一样的。创作要厚积薄发。”

严歌苓小说讲述的故事大都发生在中国,但她却有着国际视野。“在更广阔的坐标上去看,哪怕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可能都会不一样。”在小说《金陵十三钗》中,她讲述了一个救赎的故事。“风尘女子在拯救女孩子的同时,还在救赎自己。一种柔弱生命对一种更柔弱生命的保护,一种被世俗认为低贱的生命通过这样一种保护变得宝贵。改编成电影后,原著的基本精神依然没有改变。这种精神是普世的。”严歌苓说,现在国际上非常重视中国的文化现象,《金陵十三钗》一下子就卖了20多个国家的版权。

创作时是支燃烧的蜡烛

作家出版社最近推出了严歌苓的新作《陆犯焉识》,书中有很多是关于严歌苓爷爷的。“陆焉识的前半生就是我爷爷的影子。我从小就对爷爷很着迷,他是我们家的骄傲。那么年轻就出国留学,16岁上大学,会多种语言,博闻强记,25岁读完博士,40岁自杀。这个人对我来讲太精英了。这样的精英好像是活不下来的。但后来我发现他可能跟我一样有狂躁症、忧郁症,因为燃烧得特别快,不能睡觉,创造力极高,很多时候都在写作、都在工作、都在思考,然后高到浪峰的时候哗一下就跌下来了。因为到浪峰的时候基本是一个蜡烛有很多捻子在燃烧,很多夜睡不着觉。睡不着觉,脑子里就发生化学转换,产生很黑暗的东西,感觉就完了,开始厌世……”

为了写好这本以爷爷为原型的书,严歌苓从美国国会图书馆找出了爷爷在美国读书时的硕士论文、博士论文,还看了当代人的传记。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华民国史》严歌苓也非常爱读。“特别厚的两本。下册讲辛亥革命后的历史,特别好。看了这些东西以后我知道爷爷当时应该是个什么样的人。”

不过在严歌苓的记忆中,爷爷的故事依然支离破碎,少之又少。因此她写小说,必须要靠大量的想象力去添枝加叶。“我这个人还有一种病态,疯狂地想象,特别是只有这么不多的几篇素材时,要把它们黏合起来、丰富起来、立体化起来,对我来讲非常开心。如果讲的太具体了,我就觉得被绑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取舍。

不能把发现自己当成第一主题

写历史是严歌苓小说一个共同的特点,而对于现实生活,她似乎无暇顾及。“我做不到把当今的个人生活、把发现自己当成写作的第一主题。我的脑子已经被太多重大的、还没搞清楚的历史上的追问所占据,我还在一直追问,在不依不饶。我写出来的东西,西方人必然要经过一道语言的翻译,再经过一道文化背景的翻译,还要经过当时特定历史环境的翻译,有好几层,难怪人家翻译不好。”

不过,严歌苓觉得中国当代年轻的作家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在她看来,现在的作家像韩寒、郭敬明,已经不再有他们那一代人的负担。年轻作家关注个人的生命、个人的成长、个人的苦闷,个人就是一个宇宙,这个宇宙是全世界都会共同关注、都会懂得的宇宙。“他们写作的优势在于对个人的探索与发现。这个主题是全世界的同龄人都在做、作家都会有的共同命题。年轻的作家不去讲‘文革’、三年自然灾害,外国人不懂那个时期生活形成的特定术语。现在青年作家考虑的问题如就业、购房、环保等正和西方青年作家逐渐靠拢,相似的环境下产生了类似的文学命题,这也造成他们情感表达的接近,文学不与世界接轨也得接轨。所以我觉得他们是非常幸运的一代人。”

文学不应高高在上

严歌苓天生对故事敏感,喜欢听故事,尤其是民间的故事。“生活中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和细节,编造不出来,也想象不出来。所以有时我会搜集这些东西。《第九个寡妇》是我听到的故事,《小姨多鹤》也是我听到的故事,都是朋友给我讲的。”

但严歌苓并不苛责听故事或看故事的人。“现在人们大概只能集中注意力一两分钟,小说很容易失去读者。所以故事怎么写、怎样进行、怎样开端,需要一定技巧,不能说读者素质太差根本看不进我的书,这种傲慢对今天的读者是行不通的。要运用最好的文字写故事,把自己的见解和超越故事的信息传达给读者。”

1.下列对文章的有关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严歌苓在柏林时,那里宁静优雅的环境,安闲惬意的生活,给她进行文学创作提供了充足的思考时间。

B.严歌苓的很多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而且改编后的影视剧保留了原著的基本精神,这给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C.严歌苓可以自由地穿梭于不同文化之间,这使得她可以站在国际的视角上看问题,使她的作品更具有普世的精神。

D.像她的祖父一样,严歌苓也具有极高的创造力,而且也因为创作时过于专注和投入使自己陷入无法自拔的狂躁忧郁之中。

E.作为一个知名而高产的作家,严歌苓能够清醒的认识自己。她认为不能把发现自己当成创作的第一主题,这是韩寒等年轻作家不具备的特点。

2.严歌苓认为中国当代年轻的作家是非常幸运的一代人,请结合文章分析其原因。(6 分)

3.严歌苓的创作是如何做到厚积薄发的?请概括并结合全文加以分析。(6分)

4.有人说文学是生活的再现,有人说文学是想象的艺术,你对此有何看法?请结合严歌苓作品的创作加以探究。(8 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颜回感叹“                        ”,越是研究老师的道越发现其深远精邃,藉此表达出对老师由衷的敬仰之情。

(2)孔子说修道的人有坚忍的力量,可以耐得困苦,受得磨折。正如“                    ”一句所蕴含的: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

(3)《论语》中表明对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来说,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是缺一不可的,并阐明之所以这样的原因的句子是:“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小题。

早寒有怀①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 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②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 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③,平海夕漫漫。

【注】 ①当时作者漫游在长江下游一带。②襄水,古属楚国。③《论语·微子》有孔子命子路向长沮、桀溺问津,两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讥笑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孔子的一番慨叹。

1.题为“早寒有怀”,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特点的?请结合首联简要赏析。(5分)

2.本诗颈联、尾联分别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