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小题。 早寒有怀①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 北风江上寒...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小题。

早寒有怀①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 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②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 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③,平海夕漫漫。

【注】 ①当时作者漫游在长江下游一带。②襄水,古属楚国。③《论语·微子》有孔子命子路向长沮、桀溺问津,两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讥笑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孔子的一番慨叹。

1.题为“早寒有怀”,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特点的?请结合首联简要赏析。(5分)

2.本诗颈联、尾联分别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6分)

 

1. 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通过“落木”“雁”深秋的典型景物来点明季节,此外作者还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感觉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2.①颈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1分)抒发了思乡之情(1分)。“乡泪客中尽”,实写自己的思乡之情;“归帆天际看”作者想象家人遥望天际的归舟,盼望自己的回家,一实一虚,尽显思乡之情。(赏析1分)②尾联用典和烘托(1分),表达了对前途的迷茫(1分)。“迷津欲有问”,借孔子与隐士间关于从政与隐居的冲突,表达了自己隐居与从政难以抉择的矛盾心理。“平海夕漫漫”,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象,完全烘托出作者的迷茫心理。(赏析1分)(“平海夕漫漫”答寓情于景、以景结情亦可,尾联必须答出两种手法,答用典不单独给分。)(手法、情感、赏析各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这两句是写景。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第三联的“乡泪客中尽”,不仅点明了乡思,而且把这种感情一泄无余了。不仅自己这样思乡,而且家人也在想望着自己的归去,遥望着“天际”的“归帆”。家人的想望,自然是假托之词,然而使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了。 “迷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双方是隐居与从政的冲突。而孟浩然本为襄阳隐士,如今却奔走于东南各地(最后还到长安应进士举),却是把隐居与从政的矛盾集于一身,而这种矛盾又无法解决,故以“平海夕漫漫”作结。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高进之,沛国人。父瓒,有拳勇,尝送友人之丧,丧反,友妻为士宦所掠,瓒救之,杀七人,而友妻亦刎颈死,遂亡命江湖。进之生十三年,母刘死,葬毕,走四方,求父不得。乃谒征北将军刘牢之。牢之高会,进之入幕,推上客而踞其坐,大饮嚼,一坐大惊。牢之揖客,问所长,进之曰:“善以计数中密事。”牢之问甲兵刍粮,进之布指算,不爽,乃辟行军司马。居五日,进之曰:“刘公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遂去之。

与下沛薛彤为友,薛交檀道济,三人者,志义相合,牲盟生死。从道济征桓玄败桓兵于奔牛塘事平以功让道济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事平授广固相。徐羡之、傅亮等谋废立,招道济,道济谋于进之,进之曰:“公欲为霍光乎?为曹操乎?为霍,则废;为曹,则否。”进之此时案腰间刀道济,有异言,则杀之。道济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乃与进之定议,不为戎首,亦不相阻也。及谢晦反,兵锐,道济忧之,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进之遂间道入江陵,扬言曰:“檀江州率重兵败谢晦于江中,斩其首以徇。”故晦党闻之解体,部下闭门拒之,事平,为司空参军。

后到彦之伐魏,知其名,乞与同行,进之告仆曰:“到公必败,吾言则惑军,否则及难。”遂请护粮,乃免。道济晚年惧祸,其夫人刘遣婢问进之,进之曰:“道家戒盈满,祸或不免。然司空功名盖世,如死得所。亦不相负。”夫人泣语道济,道济意狐疑,亡何,被收。道济目光如炬,脱帻投地曰:“坏汝万里长城!”薛彤曰:“身经百战,死非意外事。”进之掀髯笑曰:“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此大宋之光。”坐地就刑,神色不变。进之无眷属,仆鲁健从进之死,故无收其尸者。薛彤死后,其子负骨归葬。

选自《三十国春秋》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薛交檀道济                          因:通过

B.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                伺:等候

C.刑牲盟生死                            刑:宰杀

D.道济趋下阶                 趋:快步走                          

2.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道济征/桓玄败/桓兵于奔牛塘/事平/以功让道济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事平/授广固相

B.从道济征桓玄/败桓兵于奔牛塘/事平/以功让道济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事平/授广固相

C.从道济征/桓玄败/桓兵于奔牛塘/事平/以功让道济/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事平/授广固相

D.从道济征桓玄/败桓兵于奔牛塘/事平/以功让道济/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事平/授广固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进之十三岁母亲去世,父亲因救朋友的妻子而杀人,亡命江湖,进之四处寻父不得,便投奔征北将军刘牢之。

B.高进之初次拜谒刘牢之,态度倨傲,但刘牢之仍然以礼相待;过了几天,高进之认为不离开刘牢之一定会遭遇灾祸,就离开了他。

C.檀道济自称为朝廷的“万里长城”,是因为他忠于刘宋王朝,曾经平定桓玄的叛乱,拒绝参与徐羡之、傅亮等废立宋帝的阴谋。

D.高进之、薛彤、檀道济三人志义相合,结为生死之交,最终檀道济为朝廷所收。高、薛二人也慷慨赴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牢之问甲兵刍粮,进之布指算,不爽,乃辟行军司马。(5分)

(2)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5分)

 

查看答案

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叔孙武叔仲尼(毁:诽谤)

仁,不让于师(当:遇到)

③请斯语矣(事:从事)

之以师旅(加:攻打)

B.①见其不知量也(多:多数)

为之不厌(抑:不过)

③异乎三子者之(撰:陈述)

④且知也(方:方法)

C①舍瑟而(作:站起来)

②天下有道,丘不与也(易:变革)

③使子路反之(见:引见)

④请问其(目:条目)

D①今之从政者而(殆:危险)

会同(如:如同)

③小人之过也必(文:掩饰)

④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贫困)

 

查看答案

下列各选项中,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不仁者  食,足兵  ③子路从而   能使枉者  ⑤举错诸枉

⑥所谓之斯立      而不改    ⑧非道    犹天之不可而升也

A①/②⑧/③⑦⑨/④⑤⑥    B①③④/②⑥⑧/⑤/⑦⑨

C①④⑤/②⑧/③⑦/⑥⑨    D①④/②⑥⑧/③⑦⑨/⑤

 

查看答案

下列各选项中,不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 诲女知之乎        如日月之食焉           而谁以易之

B 举直错诸枉        无欲速,无见小利       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C 毋吾以也          莫春者,春服既成       君子一言以为知

D 夫子矢之曰        植其杖而芸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近年来在网络上流传着以下两句名言:

(1)百年前躺着吸鸦片,百年后躺着玩手机,姿态有着惊人的相似。

(2)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这两句名言,正是当下许多人生活的最形象写照。请你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 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