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荐举与科举 从理论上说,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荐举与科举

从理论上说,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因为优秀的政治人才通常不是考试所能选拔出来的。就结果而言,荐举制在乱世环境与治平及大体可以苟安的环境,所取得的效果判然有别。

在春秋战国及曹操时代,荐举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曹操,提出了唯才是举的选官标准,宣布一个人不管出身如何卑微、品德如何恶劣、曾有过何等的劣迹,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他都会重用。

荐举之所以能在乱世执行较好,主要原因是乱世存在有效的危机约束机制。生死存亡的竞争环境使大家真正成为“同一战壕的战友”,成为“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命运共同体。无论上司简拔下属,还是下属拥戴上司,都不得不把真才实干放在首位。   

可是,荐举一旦到了治平及大体可以苟安的环境,没有乱世里的那套生死存亡的危机约束机制,人的私心及贪欲很快就暴露出来,将荐举制中脆弱的理性及公平掏空。无论是两汉察举制还是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实行不久都很快出现了极其严重的名不副实。察举制的结果是“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九品中正制的结果是,负责选人的中正(官名)一点也不中正,屁股完全坐到了世家大族那一边,使该制度彻底沦为世家大族把持政治的工具。

而科举制实际上也就是中国人情非得已时所划的一道杠杠而已。科举制与其说是较为优秀的官僚选拔制度,不如说是至为优秀的文人选拔及塑造制度。科举及第者多是一流的文人,而一流的文人却多非一流的政治家。文人最大的特点是善于把简单的问题弄得很复杂,而政治家最大的特点是善于把复杂的问题提炼为很简单;文人最需要的是多情,而政治家最忌讳的是妇人之仁。

从从政的需要来看,科举出身的文人多属智商很高、情商偏低之类。可是,科举偏偏令苏轼之类“天生就是文人”的人,其人生志向或者说是人生第一志向不是写诗而是做官,且官瘾都还不小;同时科举还使他们不仅能当上官,而且多半要在仕途上不断地遭遇坎坷及沧桑,进而因为沧桑而柔肠寸断,由于坎坷而入木三分,总之是越来越适宜写诗了。结果事与愿违,一心想当的大官未必当成,大诗人反倒切切实实地做成了。

在历史的时空里,科举正面意义较多,毕竟科举堪称国人“自行设计并制造、享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最严密、最公平(但非公正)的选官制度,毕竟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大多是聪明人,用聪明人治理国家总比笨蛋要好。

但从今天的角度看,科举又确实负面性很多。科举诞生后,中国读书人的心被牢牢拴在乌纱帽上,眼睛则被紧紧锁在获得乌纱帽必备的敲门砖——儒家经典及文学创作上,对社会发展作用更大、更直接、更具体的自然科学技术,却被中国读书人几尽忽略。科举走向成熟、发达的宋代以后,中国读书人心无旁骛地在人的内心世界兜圈子、挖潜力,试图从心灵的角度寻求突破,以救众生,可结果却是越想越片面,越走越极端,越“发展”越钳制人性,直到今天仍余孽未消。

科举使中国读书人纷纷成为或者渴望成为统治体系内的一员,使传统中国社会始终缺乏独立的知识阶层,缺乏真正的封建帝制的异端及挑战者,无法产生不同于封建制度、思想及伦理的新制度、新思想、新文化,从而直接导致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

科举本质上是将读书彻底名利化,久而久之,科举制也就很自然地强化了国人本已浓厚的名利心,造就了中国社会惯以“成王败寇”论人生高低的非正常心态,使整个社会対失意者缺乏应有的包容度。

1.下列有关“荐举制”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荐举制造就了中国社会惯以“成王败寇”论人生高低的非正常心态,使整个社会对失意者缺乏应有的包容度。

B.“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可见,大体可以苟安的环境里,九品中正制出现了极其严重的名不副实。

C.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因为优秀的政治人才通常不是考试所能选拔出来的。

D.荐举制在乱世执行较好,而在治平及大体可以苟安的环境中,则被掏空了脆弱的理性及公平。

2.下列有关“科举制”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都是聪明人,用聪明人治理国家总比笨蛋要好。

B. 在历史的时空里,科举的负面性很多,它让中国读书人的心被牢牢拴在乌纱帽上。

C.科举制诞生后,中国读书人心无旁骛地在人的内心世界兜圈子、挖潜力,试图从心灵的角度寻求突破,以救众生。

D.科举选拔出的人多属智商很高、情商偏低之类,多非一流的政治家。

3.下列分析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在缺乏危机约束机制下,荐举制得以较好实行的前提之一是:荐举者须是既有识人慧眼又具无私品德的人。

B.科举虽然堪称国人“自行设计并制造、享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最严密、最公正的选官制度,但在本质上,却是将读书彻底名利化。

C.科举不仅使中国读书人几尽忽略自然科学,且高度强化了国人官本位意识,还使传统中国社会始终缺乏独立的知识阶层,缺乏真正的封建帝制的异端及挑战者。

D.无制度保证荐举者公正无私,且荐举权基本被贵族垄断,所以九品中正制在诞生不久自然地走向了初衷的反面,成为贵族把持政治的工具。

 

1.D 2.D 3.B 【解析】 1.试题分析:A项,是讲荐举的意义,不属于荐举的内容。B项“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是察举制的结果。C项表达不严密,原文为:“从理论上说,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A项,原文为“科举选拔出来的大多是聪明人,用聪明人治理国家总比笨蛋要好。”B项,原文为:“在历史的时空里,科举的正面意义较多。”“但从今天的角度看,科举又负面性很多。”C项原文为:“科举走向成熟、发达的宋代以后,中国读书人心无旁鹜地在人的内心世界兜圈子、挖潜力,试图从心灵的角度寻求突破,以救众生。”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原文为:“科举堪称国人自行设计并制造、享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最严密、最公平(但非公正)的选官制度。”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常听人们说:“宁为鸡头,不做凤尾。”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查看答案

在横线处仿写前面的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4分)

每一湾水塘里,都有海洋的气息;             ,               ;   

          ,                 。所以诗人才说:“一株三叶草,再加上我的想象,便是一片广阔的草原。”

 

查看答案

小伟由于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老师决定就此进行家访,但小伟不想让父母知道此事,想通过认错、表决心的方式打消老师家访的念头。如果你是小伟,你会怎么跟老师说?请以小伟的语气拟写这段话。字数不超过100字。(5分)

答:----------------------------------------------------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句子中“多少”(1)“多少”(2)和“多少”(3)的意思重新造句。(6分)

你曾经问我的工资有多少(1),我的这点工资是要多少有多少(2),不像一些矿老板,只要在哪个山沟里扒出了矿,那金钱是要多少有多少(3)。

多少(1):

答:--------------------------------------------------------

多少(2):

答:--------------------------------------------------------

多少(3):

答:--------------------------------------------------------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根据对寄宿生的调查发现,很多学生都是家住辖区之外,距离学校远,家长又很忙,出于无可奈何才选择参加餐宿班的。

B.在国内部分乳品制造企业爆出诚信危机之后,豆奶作为替代品进入了消费者的视野,从而引发了投资者对于相关行业发展前景的关注。

C.“生态健康国际论坛”是由国际生态健康联合会组织的学术会议,主要探讨全球气候、生态变化导致的新发传染病等人类健康。

D.全国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机构职能,增加监督实效,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做出了新的贡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