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有人说在高校自主招生中,特...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有人说在高校自主招生中,特权阶层上下其手,已经严重危害到高考招生的公信度,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B.安徽电视台自制大型电视剧《娘家的故事》又创收视新高,片中主要角色的表演真是无所不用其极,赢得了观众的好评。

C.在昨天下午的比赛中,我班同学顽强拼搏,把对手打得前仰后合,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

D.中国足球水平落后,这不是偶然的;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普及率,无论是群众的喜爱度还是联赛体制,哪怕与韩日和中亚各国相比我们都显得相形见绌。我们喜爱足球的孩子大部分不再需要躲着大人玩球了的时候,才是中国足球崛起的时候。

 

A 【解析】 试题分析:A项  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符合语境,使用正确。B项  无所不用其极:原意是无处不用尽心力。现指做坏事时任何极端的手段都使出来。与演员表演语境不符。C项  前仰后合:形容大笑或困倦得直不起腰的样子。不能使用于比赛。D项  相形见绌: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成语中已经有“显得”的意思,所以二者重复。使用错误。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为违法者制定高成本的处罚措施,是督促人们诚实申报的有效手段之一。改革者能否克服技术障碍,堵塞监管漏洞,成为人们翘首以待的事情。

B.作为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专利受权量、产学研合作项目数等是衡量其是否成功的主要指标。

C.身在异国他乡、深陷动荡危难、身处无助无援之际,本国公民最希望祖国动用“国家力量”接他们回家。这是每一个国家的公民的一种共同心里。

D.和而不同,相印生辉。中国与欧洲,作为东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对人类的文明进步都作出了杰出贡献。中欧青年之间的交流,将为中欧对话架起一座新的桥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后面题目。

放心不下

〔1〕她患了肺癌,住了院,做了手术,手术后,医生说她癌症晚期,在人世间的日子,也就一个月了。起初孩子们忍着悲痛,不愿意把这消息告诉她,可越掩盖她越怀疑,因为从女儿的眼睛里,她已经读到了她的病情。到她的男人真正把病情的真相告诉了她时,她倒平静下来。死,她倒不怕,人早一天或晚一天,都要死的,这只是个早晚的问题。可目前,她不愿死,也不能死,因为她还放心不下她的男人:他不会做饭,不会洗衣,不会照顾自己,他有高血压,连按时吃药都不知道。

〔2〕他就是这样一个书呆子,几十万字的书,能写;可连热了减件衣服、冷了添件衣服都不会。这衣食住行,一切都得她操心。一次,单位要她去外地出差,她就去了三天,可回来,家里锅、碗、瓢、勺都翻了天。大女儿在外地工作,生孩子的时候,她去了一个月,家里便去了电话,说老头子高血压病犯了,住了院,她急急忙忙地回来,到了医院,据医生说,老头子这病,就是不按时吃药闹的。你看,她离开一天行吗?她想,在她的有生之年,得教会他做饭、洗衣,按时吃药,他知道自己照顾自己了,她再去死,到那时,她死也瞑目了。

〔3〕在住院的日子里,本来医院的饭菜很好,汤汤水水的都有,可她不吃,她要让他送饭,让他亲自做了饭给她送来。她要吃他炒的菜、熬的鸡汤,尽管他做得不好吃,她也要他来做。

〔4〕他第一次送的小米饭,有点糊味了,她仍说好吃,好吃。他含着泪,看着她把饭吃了。

〔5〕他每次送饭来,她都忍着疼痛,问他,衣服洗了没有?药按时吃了没有?老头点点头。

〔6〕老头知道他的用意,便有意地穿上件新洗的衣服让她看,她看了,那苍白的脸上,便泛上一丝的笑。

〔7〕女儿知道了,便说,爸爸的衣服我来洗,饭我来做。她说,还是让你爸自己做吧,自己洗吧。你们上班,时间有限,再说,他自己会做了,我死了也放心了。

〔8〕这些,老头心里明白。

〔9〕她在医院里住了20余天,便出院了。回家来,他还忙着培养老头的自立能力。他做饭,她亲自看着他往锅里添水,添几碗水,放多少米,米熬到什么时候才好吃,她都告诉他,这是她平时的经验,她像一个老师教小学生那样,耐心的细心的,看着他炒菜、洗衣,每天都提醒他吃药……

〔10〕饭菜、洗衣,学得差不多了,可就是,那高血压的药,他总忘了吃。

〔11〕她想,我还是不能死啊!

〔12〕夜里,老头躺在她的身边,深情地说:“其实,做饭、洗衣,我早就学会了。可我知道,你总牵挂着我,就不离开我。有个心理学家,曾讲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二战时集中营的人,自然死亡中毫无牵挂的占多数,而那些牵肠挂肚的人大都活下来。我总希望你牵挂着我,始终不离开我……”

〔13〕女人笑了,她因放心不下他,她竟然,熬过了预死期,一个30天,又一个30天,转眼已过了五十个30天了,老天,竟然,让她奇迹般地活下来!

1.梳理小说情节并概括要点。(4分)

答: ----------------------------------------------------

2.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女人”的形象特点。(6分)

答:-----------------------------------------------------

3.结合上下文,赏析划线句子的描写手法并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6分)

答:------------------------------------------------------

4.请从人物形象、主题两个角度赏析第(12)段的妙处。(8分)

答:------------------------------------------------------

 

查看答案

补写下面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任意选作六小题)(6分)

1.           ,勿施于人。

2.羁鸟恋旧林,          

3.亦余心之所善兮,            

4.丛菊两开他日泪,             

5.寄蜉蝣于天地,           

6.                ,水随天去秋无际。

7.但见悲鸟号古木,              。

8.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试题

小园  【清】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1.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4分)

2.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试题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雠也,非能为吴。”吴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光之父曰吴王诸樊。诸樊弟三人:次曰馀祭,次曰夷眜,次曰季子札。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札。诸樊既死,传馀祭。馀祭死,传夷眜。夷眜死,当传季子札;季子札逃不肯立,吴人乃立夷眜之子僚为王。公子光曰:“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適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馀、属庸将兵围楚之灊;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将盖馀、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公子光顿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佯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1.下列各项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     亡:逃跑

B.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阴:暗地里

C.公子盖馀、属庸将兵围楚之灊           将:率领

D.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         亲戚:亲属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     以勇气闻于诸侯

B.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将兵围楚之灊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C.光伏甲士于窟室中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由也为之,可使足民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伍子胥建议吴王攻打楚国,由于公子光的阻挠,吴王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B.公子光认为夷眜死后,自己最有资格继承王位,所以谋划让专诸刺杀了王僚,自立为王,也就是阖闾。

C.吴王僚的两个弟弟率领的吴国大军被楚国断了后路,难以及时回国,这给公子光谋刺王僚带来了最佳时机。

D.伍子胥知道,有公子光在就无法依靠王僚复己之仇,于是向公子光推荐专诸,好让公子光早早完成内志,这体现了伍子胥的远见卓识。

4..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札。(5分)

(2)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