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的题目。(7分) 相 见 欢 蔡松年 九日种菊西岩,云根...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的题目。(7分)

相 见 欢

蔡松年

九日种菊西岩,云根石缝,金葩玉蕊遍之。夜置酒前轩,花间列蜜炬,风泉悲鸣,炉香蓊于岩穴。故人陈公辅坐石横琴,萧然有尘外趣,要余作数语,使清音者度之。

云闲晚溜琅琅。泛炉香。一段斜川松菊,瘦而芳。

人如鹄,琴如玉,月如霜。一曲清商人物,两相忘。

[注] ①溜:水流。 ②斜川:晋陶渊明曾“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并作诗记之。③清商:即商声,古时五音之一,其声凄清,故称“清商”。

1.这首小令写景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所描绘的意境有什么特点?(3分)

2.你认为诗中的人物应是怎样的身份?请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4分)

 

1.写景手法答“绘声绘色”“反衬(以动衬静)”“比喻”“白描”其中之一皆可。(1分)意境特点答“清”、“清静”、“凄清”、“宁静”皆可。(1分)泉水清澈,月光清凉,其清在色,在感。水流琅琅,琴质如玉,其清在声在乐。青松黄菊,炉香菊气无一不使人感到清新、淡雅,使人陶醉于纯朴清澈的自然中,超脱出纷乱烦杂的世界。(1分) 2.应是隐逸之士,或意趣高雅的隐逸者。(1分)理由至少有三:①词中的景物环境描写是隐逸者的典型生活环境; ②小序中提及交往的“故人陈公辅”“萧然有尘外趣”; ③写景中提及的松菊以及注释中提及的陶渊明也暗示了人物的追求和身份。(3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回答写景,写景我们一般从写景的角度,包括时空、感官角度等;写景的手法,如对比、动静,情景关系上作答。作答时注意对内容画面的概括必不可少,最后的落脚点一定在抒发的情感上。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是从人物行为,所生活的环境开始,归纳出人物性格。作为本题,首先是写出总体认识,是个什么样的人,很明显是隐逸之士。接着写出具体的理由即可。注意分点作答。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19分)

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舟发自常山,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第目之所及,未暇问名,颔之而已。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予告。越日,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急呼舟子曰:“若非钓台耶?”曰:“然矣!”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台东西峙,相距可数百步,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巉岩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树多松,疏疏罗植,偃仰离奇各有态;倒影水中,又有如游龙百余,水流波动,势欲飞起。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

山既奇秀,境复幽倩,欲舣舟一登,而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俱至,则鼻游之。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则舌游之。顷之,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返坐舟中,惝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如振衣最高处,下瞰群山趋列,或秀静如文,或雄拔如武,大似云台诸将相,非不杰然卓立,觉视先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日之夕矣,舟泊前渚。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中之景何若?”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噫嘻,快矣哉,是游乎!

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乎,客不闻乎?昔宗少文卧游五岳,孙兴公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余今所得,较诸二子,不多乎哉?故曰:以为游,则亦游矣。客曰:“微子言,不及此。虽然,少文之画,兴公之文,盍处一焉,以谢山灵?”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

(选自清·郑日奎《游钓台记》,有删改)

【注】①宗少文:宗炳,字少文,南朝宋画家,好游山水。晚年将游历过的山水绘在室中观看,自称“卧游”。 ②孙兴公:孙绰,字兴公,晋人,博学善文,曾作《天台山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暇问名,颔之而已         颔:点头

B.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    迫:靠近

C.如披草寻磴            披:分开

D.觉视先生,悉在下风        视:看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组是

A.①盍处一焉,以谢山灵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①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①以过七里滩,必予告   ②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D.①而舟子固持不可          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作者游历钓台,借助眼观、鼻嗅、舌品、耳闻,呈现出了其“神游”钓台的独特感受,形象地表现了自己对那里景象的喜爱之情。

B.钓台实际是两座高耸险峻的山峰,山上松树的影子倒映在江水中,就像一群游动的要飞起来的龙,严先生的祠堂就在山脚下。

C.山上景色优美,向往已久的作者很想登山游览,可是船夫不同意停船靠岸,一番争议,依然不从,作者向船夫致礼,表示道歉,方继续前行,登山游览。

D.这篇文章豪放之中有婉约之致,秀丽之中有清新之韵,其文气如行云流水,洋洋洒洒,造境写境,浑然天成。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予 夙 慕 之 思 得 一 游 为 快 顾 奉 檄 北 上 草 草 行 道 中 耳 非 游 也 然 以 为 游 则 亦 游 矣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4分)   

(2)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20分)

寂寞中的叩门声

冯骥才

唐先生坐在那张高背的皮椅子上,抽着烟斗。他显得疲惫不堪,软弱无力,身子坐得那么低,好像要陷进椅子里似的。那样子,仿佛一连干了三天三夜的重活,撑不住了,瘫在了这儿。

他的眸子黯淡无神,嘴角下那一对喜悦的旋涡不见了。天才入秋,他就套上两件厚毛衣,当下还像怕冷似的缩着脖子。屋里静得很,家具上蒙了一层薄薄的尘土,显然好几天没有擦抹过,没有客人来。

他的一幅画被莫名其妙地定为黑画——还是那个曾请他刻烟斗的艺术处处长定的。那位处长本来挺喜欢他的画,但为了迎合上边某种荒谬的理论,为了自己在权力的台阶上再登一级,亲手搞掉他。一下子,他又失去了一切……喧闹的人声从屋内消失,好似午夜后关了门的小饭铺,静得出奇。而玻璃书柜的第一层上还摆着几只名人和要人请他雕刻的烟斗。这几只烟斗刻得精美极了,却放在那里,没人来取……

这时,他听到有人轻轻叩门。已经许久没听过这声音了。他撂下烟斗,趿拉着鞋去开门。

打开门,不禁惊奇地扬起眉毛。原来一个人抱着一盆特大的金光灿烂的凤尾菊正堵在门口。因花枝太长,抱花盆的人努力耸着肩,把花盆抱得高高的,遮住他的脸,但枝梢还是一直拖到地上。

啊,是老花农——老范!不用说,肯定是他来了。他总是在这种时候出现;而在自己春风得意之时,他却悄悄避开了。并且总是不声不响地用一片真心诚意对待自己。唐先生感到一阵浓郁的花香,混着一股淳厚的人情扑在身上,心中有种说不出的乱糟糟的感触。嘴里忙乱地说:

“老范:老范,快请进,请进……好,好,就放在地上吧!这花儿开得多好!好大的一盆,重极了吧!”

来人把花儿放在地上,直起腰。他看了不由得一怔,来人竟不是老范。他不认得。是一个中等个子的青年人,穿件黑布夹袄,装束和气质都像个农民。手挺大,宽下巴,一双吊着的小眼睛,皮肤黑而粗糙;鞋帮上沾着黄土。

“你?”

“俺是您认得的那老范的儿子。”

唐先生听了,忽觉得他脸上某些地方确实挺像老范。忙请他坐,并给他斟了杯热茶。“你爹还好吧!这两天,我还正想去看他呢!”唐先生这话真切不假,毫无客套的意思。

不料这青年说:“俺爹今年夏天叫雨淋着,得了肺炎,过世了。”他的声音低沉。但好像事情已过了多日,没有显得强烈的悲痛与难过。

“什么?他?!”唐先生怔住了。

“俺爹病在炕上时,总对俺念叨说,唐先生最爱瞧凤尾菊。这盆是他特意给您栽的。他嘱咐俺说,开花时,他要是不在了,叫俺无论如何也得把花儿给您送来。”

唐先生听呆了。他想不到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事,一个对于他无足轻重的人,竟是真正尊重他,真心相待于他的人……他心里一阵凄然,不知该说些什么话。他下意识地习惯地从茶几上拿起烟斗,可是划火柴时,手颤抖着,怎么也划不着。那青年一见到烟斗,忽然像想起什么似的说:

“唐先生,您知道,俺爹多喜欢您刻的烟斗吗?您曾经送给过他一只烟斗吧!他临终时对俺说:‘你记着,俺走的时候,身上的衣服穿得像样不像样都不要紧,千万别忘了把唐先生那只烟斗给俺插在嘴角上。’”

“什么?”唐先生惊愕地问。他好像没听清这句话,其实他都听见了。

那青年又说了一遍。他的脑袋嗡嗡响,却一个字儿也没听见。

直到现在,唐先生的耳边还常常响着那傻里傻气的“美,美呀!”的苍哑的赞叹声。他后悔,当初老花农向他要烟斗时,他没有把雕刻得最精美的一只拿出来,送给他……(节选自《雕花烟斗》,有删节)

1.小说中的老花农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2.赏析“这几只烟斗刻得精美极了,却放在那里,没人来取。”的妙处(2分)

3.“直到现在,唐先生的耳边还常常响着那傻里傻气的‘美,美呀!’的苍哑的赞叹声”的含义(2分)

4.纵观全文,开头三个自然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6分)

5.本文写了雕花烟斗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9分)

无言之美

(1)孔子有一天突然很高兴地对他的学生子贡说:“予欲无言。”子贡就接着问他:“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2)这段赞美无言的话,应怎样去理解呢?

(3)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的,飘渺无踪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沌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4)文学是以言达意的一种艺术。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譬如《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决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如果说详细一点,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么?过去的事物不都就永远过去决不回头么?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而比较起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绎就值得玩味多了!

(5)在上等文学作品中——尤其在诗词中——这种言不尽意的例子处处都可以看见。譬如陶渊明的《时运》,“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本来没有表现出诗人的情绪,然而玩味起来,自觉有一种闲情逸致,令人心旷神怡。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末二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也没有说出诗人的心绪,然而一种凄凉惜别的神情自然流露于言语之外。此外像陈子昂的《幽州台怀古》:“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李白的《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虽然说明了诗人的情感,而所说出来的多么简单,所含蓄的多么深远?

(6)再就写景说,无论何种境遇,要描写得惟妙惟肖,都要费许多笔墨。但是大手笔只选择两三件事轻描淡写一下,完全境遇便呈露眼前,栩栩欲生。譬如杜工部的《后出塞》:“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寥寥几句话,把月夜沙场状况写得多么有声有色,然而仔细观察起来,战地情况还有多少为杜工部所未提及。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

(7)流行语中有一句话:“言有尽而意无穷。”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文学之所以美,不仅在有尽之言,而尤在无穷之意。

(节选,有删改)

1.下面句子表达的有关道理与本文阐述的“无言之美”原理无关的一项是(   )

A.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B.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C.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要把肚子里的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

D.沉默是金。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第一段引用《论语》入题,从孔子教育方面主张的“无言”之教开始,以赞同的态度自然引出对文学创作的“无言的意蕴”的论述。

B.作者认为第四段孔子的“逝者如斯乎”与对它的演绎一样都是言不达意,但相比之下,前者稍有内涵。

C.陈子昂的《幽州台怀古》虽然说明了诗人的情感,虽然表达得比较简单,但达到了表意含蓄深远的效果。

D.“文学之所以美,不仅在有尽之言,而尤在无穷之意”的意思是文学作品让人获得美感固然因为其语言表现,更因为那些蕴藏在语言之下没有表达出来的的情绪意旨。

3.结合本文说说你对 “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理解。(3分)

 

查看答案

“正能量”在“2012年十大流行语”中位居榜首。根据它在下列各句中的意思,仿照示例分别用一个短语置换(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示例〕多年来,《宁波晚报》见证着宁波的改革与发展,传递正能量,传播真善美,赢得了社会广 泛尊重和赞誉。(健康积极的信念)

(l)两会期间有代表呼吁:政府要向弱势群体传递正能量,力争难有所助,解决民生问题,促社会和谐发展。(                                              )

(2)李娜微笑着带伤作战的形象长久地留在球迷心中,她用正能量征服了世界,成为中国网坛的巾帼英雄。(                                       )

(3)《中国好声音》给明星大腕们的巨大压力,激发了他们的斗志,点燃了他们的正能量,演绎了生 命的精彩。(                                   )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

幸福是什么?___________ 一旦人的精神需要、情感诉求和心理期待无法获得充分满足和应有尊重,幸福的天平就会在失衡中倒向失望、叹息和迷茫、无助的另一端。① 惟其如此,幸福才会不经意间来敲门。

② 它是实践付出和心理满足的和谐一致,

③ 幸福固然包含着物质层面的拥有和满足,

④ 所以,幸福也可以狭义地理解为人的精神寄托、心灵安顿与人格实现。

⑤ 但更多指涉精神层面的感受,

⑥ 是包括健康、情感、财富和理想等生活要素间的一种和谐共振状态。

A.③⑥⑤④②①    B.③⑤⑥②④①   C.②⑥③⑤①④    D.②⑥①③⑤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