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叔叔的怪病 [土耳其]阿吉兹·涅辛 叔叔患上了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叔叔的怪病 

 [土耳其]阿吉兹·涅辛

叔叔患上了一种奇怪的病。

“您哪里疼?”医生这样问他的时候他会指一指他的肚子,然后再指一指每一个关节部位。所以医生从来都不能准确诊断出叔叔的病因。

我从来不相信什么医生。天文学家发现了几亿光年之外的星星,医生们却诊断不出眼前病人的病症,这让我彻头彻尾地成了一名无医论者。“我肚子里好像有一群猫狗在打闹,你们知道,如果把猫和狗放在一个袋子里它们一定会打架,我现在就是那种感觉……”每一次叔叔都委屈地说。

一个朋友向我们推荐了一名“神医”,称他能包治百病。我们立刻就送叔叔去了他那里。那人果然高明,看一眼就说:“是胃穿孔,需要马上做手术。”手术之后叔叔的病不见好转,反而加重了。不知道你们相信不相信,我听一个护士说,医生在给叔叔做手术的时候在他的胃上没有发现任何毛病,他惊讶地说:“我切过几千个胃,却从未发现过这么健康的胃。”助理医师问他:“这么健康的胃,还需要切掉吗?”主刀医生说:“胃不是什么好东西,别看现在还没有胃穿孔,但总有一天会的,我们现在切掉一部分是在挽救病人。”就这样叔叔的胃被切除了。

叔叔花巨资做了手术,病没有好转反而更加重了,这时候又有一人给我们推荐了一名神医,说此人神通广大,有妙手回春之术。

他看一眼叔叔就说:“是肾病,需要马上做手术。”就这样,叔叔第二次被推上了手术台。手术时年轻的助手看到叔叔的肾功能很好,就说:“他的肾功能正常,手术还需要继续吗?”主刀大夫说:“肾这个东西其实每个人只要有一个就够了,为了保住我个人的荣誉,必须把其中一个切掉。”这次除了正常的手术费之外我们还给了医生甚至门卫相当可观的红包。但是红包没起什么作用,叔叔的病情又加重了。

此时又一个朋友跑过来说:“我的胃被切了十六次,最后只得重新安装,但那些都无济于事,只有一名医生让我站了起来。”

我们迅速去了他那里,医生笑着说:“是肠子的问题,您的肾白切了,对病情好转没有任何作用。”这样那位医生从叔叔的肠子上切去了一半。这次看上去叔叔好像轻快了点,食欲减少了不少,病情却一点没有好转。

一个又一个人来给叔叔推荐名医。我们的手术费一次比一次高,但叔叔的所有器官都像是拼凑来的,没有哪一个器官是完好无损的。

我们又去找一位医生,他说:“先生,您只是脚上的茧子厚了点,与其他器官无关。”

“可疼痛不是来自那里啊?”叔叔问。

“先生,你要知道人体是个有机的整体,或许您的头疼会导致脚病,脚上的病也可以导致头痛。”我们相信了那位医生的话,让他切去了叔叔的脚茧。后来叔叔找来了土耳其名医花名册,只剩下两个大夫我们还没去看过病。去找他们之后那两名医生竟然分别要走了叔叔的头发、眉毛和牙齿。

起风时叔叔叮嘱我扶好他。他说:“我太轻,不定哪一阵风就把我吹到天上去了。”

叔叔的钱所剩无几了。叔叔说想看看西医。我们去了巴黎一家私人诊所。听完我们的遭遇之后那位医生竟然哈哈大笑。然后他取镊子让叔叔张开嘴。医生从叔叔嘴里拔出了一根白色的细线。“下次刷牙注意点,是牙刷的刷毛扎到了喉咙里了。”他说。

我们又回到了伊斯坦布尔。叔叔的怪病好了,但钱也花光了。半年后叔叔还是去世了。不知是因为没有钱,还是因为缺少器官?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0年第16期)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我”之所以成为一名彻头彻尾的无医论者,是因为医生们诊断不出眼前病人的病症。

B、叔叔的胃被切除一部分,并非由于叔叔真正得了胃穿孔,而是出于包治百病的神医对叔叔的关爱与挽救。

C、因为要保护自己的荣誉,那位有“妙手回春”之术的医生竟然切掉了叔叔一个功能正常的肾。

D、叔叔真正的病因是刷牙时不慎将牙刷的刷毛扎到了喉咙里,因为医生将那根白色的细线拔出来之后,叔叔的怪病才被医治。

E、小说通过最后一个情节的表述,有力地讽刺了土耳其医生的庸医误人、草菅人命的社会现象。

2.小说刻画了一群“医生”的群体形象,请简要概括他们的共同特点。(6分)

3.小说在写叔叔两次手术之后,均加入了一段补叙,作者这样处理对情节安排有哪些作用?(6分)

4.这篇小说以“叔叔的怪病”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

 

1. CD (答C得3分,答D得2分,答A得1分,答BE不得分。) 2.①经验主义,主观臆断,妄下结论;②爱慕虚荣,利欲熏心;③作风浮躁,草菅人命。 3. ①补充叙事,充分揭示了叔叔的“怪病”无法得到根本医治的社会根源;②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使故事更具有一定的真实性;③丰富了小说的内容,避免了小说平铺直叙的不足,富有更强的戏剧性。 4. 观点一:使主题思想更加集中、明确、深刻。 ①以小见大,深刻揭露了当时土耳其社会上的不良社会风气;②讽刺以“医生”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爱慕虚荣,夜郎自大的丑恶心理。③小说先后鲜明的对比,将对土耳其医生们自命清高、庸医误人这一“怪病”的揭露与鞭挞集中表现出来。 观点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①小说仅仅围绕对叔叔的“怪病”进行医治这一中心事件,通过夸张和神态、语言等描写手段,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医生”这一群体形象的性格;②通过叔叔的“怪病”这一线索,将各个医生的性格特点集中表现出来,鲜明、集中;③通过土耳其医生与巴黎私人诊所对叔叔的怪病的医治情况和效果的对比,有力地讽刺了土耳其当时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和丑恶现实。 观点三:使情节结构严谨、有序。 ①小说紧紧围绕叔叔的“怪病”这一事件组织材料,中心突出,简洁凝练;②以叔叔的“怪病”和医生们的“怪病”为明暗线索,使结构层次鲜明,井然有序;③以为叔叔医治“怪病”为中心事件,使全文选材集中,结构严谨,平中见奇。 【解析】试题分析: 1.通读全文可知这篇小说的主旨是讽刺了土耳其当时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和丑恶现实,而B项说“出于包治百病的神医对叔叔的关爱与挽救”不合乎小说的主旨;E项理解太肤浅,没有把握小说创作的规律和原则。 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作答分析人物形象类试题,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把人物放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去考虑:叔叔生病了,五次就医却每次的病情都不同;②抓住人物的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文中医生的语言、动作;③注意文中作者或相关人物对其的介绍和评价:作者称那些医生为“神医”却使叔叔的病越来越严重。 3.解答此题,首先要分析叔叔就医的经历;其次要分析叔叔就医的经历与下文的联系;最后要概括出作者叙述叔叔就医的经历对表现文章内容和主旨的作用。 【小题4作答时,首先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定一个方面,然后仔细研读文本确定小说在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方面的显著特点。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

2.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4.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5.不戚戚于贫贱,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6.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海    棠

 郑 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 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 羡他蝴蝶宿深枝。

注:①莫愁:战国末期楚国歌舞家。姓卢,名莫愁,貌美如仙,爱好歌舞。

②梁广:古代因善画海棠而出名的画家。

1.明代的王象晋形容海棠曰:“其花甚丰,其叶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绰绰如处女。”本诗中哪两句表达了这种意思?并写出海棠怎样的风韵美?(5分)

                                                                                 

                                                                                 

2.本诗的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太守闻其有异材,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

初,军从济南步入关,关吏予军繻。军曰:“以此何为? ”吏曰:“为复传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

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有诏下军问状,军诘偃曰:“古者诸侯国异俗分,百里不通,时有聘会之事,安危之势,呼吸成变,故有不受辞造命专己之宜;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偃巡封城之中,称以出疆,何也? 且盐铁,郡有余臧,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 偃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偃穷诎。

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

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欺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选自《汉书》)

[注] ①繻,用作通行证的帛。   ②传,凭证。  ③制,帝王的命令。

④横草,使草倒下。     ⑤孤于外官:孤,远。外官,指使者之职。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徐偃使行风俗                  行:推行

B、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      矫:假托

C、干名采誉                      干:求取

D、臣宜被坚执锐                  锐:锋利的兵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武帝异其文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B、弃繻而去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以从民望,干名采誉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D、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终军十八岁就被选为博士弟子,去长安过关时,拒绝接受通行证,认为自己此去一定不会再返回。

B、徐偃受命出使外国,不遵守法纪,独断专行,事后还巧言狡辩,终军受命审理此

案,严厉地驳斥了徐偃,使他理屈词穷。

C、当要派使者前往匈奴时,终军表示:自己过去没有什么功劳,现在愿意出使匈奴,全力以赴,当好使者的助手,保证完成任务。

D、终军请缨赴南越,且成功地完成了说服南越王的任务,只是因为南越发生了内乱,使他功败垂成,年仅二十多岁就为国捐躯。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太守闻其有异材,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4分)

(2)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3分)

(3)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说“春秋”是由鲁国国史《春秋》而得名。徐连城在《文史哲》第三期著文提出不同看法,认为“春秋”作为时代称谓,是由战国时人命名的,确立于西汉。

春秋以前是以族名、国都名、王朝名三者合一来命名时代的,战国人继续使用前人关于夏、商、周三代的名称,但其历史年代学的观点略有变化,在命名新的历史时代时有了自己的特点。一方面,自周王室东迁后,诸侯国林立,大国争霸的战争不休,周王室已无力控制诸侯,相反却常有求于大国。显然,仍以族、地、王朝三名合一的年代学命名已失去意义。另一方面,战国是个思想活跃、百家争鸣的时代,战国人发展了春秋时已有的“天命靡常”的观点,命名当世为“战国”;又根据西周以后诸侯国林立,各国国史均名曰《春秋》,称这段历史时期为“春秋”。两汉时,人们继承了战国时人对春秋时代的称谓。

至于说“春秋时代是由鲁国国史《春秋》得名”的看法,徐文商榷说:鲁史《春秋》被拔高到经典的地位,是汉以后儒学作为官学后的事,战国时人未必肯把它奉为经典;鲁国当时并非大国,地位衰微;再者,在秦始皇焚书以前,众多的《春秋》还会大量保存的,否则何以会说吾见百国《春秋》”可见,战国人是不会以鲁《春秋》来命名这一时代的。

1.对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秦始皇焚书以后,众多的《春秋》已被焚毁,不可能大量保存,所以墨子不可能见到百国《春秋》。

B、墨子见过的百国《春秋》,几乎全被秦始皇烧毁了,只剩下鲁国《春秋》,因此 当时各国国史均以“春秋”命名。

C、墨子说他见过百国《春秋》,说明当时各国国史均以“春秋”命名,而绝大多数都已被秦始皇烧毁。

D、在秦始皇焚书以前,保存了大量的鲁国《春秋》。如果不烧这些书,墨子见到的《春秋》会有百部以上。

2.徐文认为“春秋”不是由鲁国国史《春秋》而得名的,不能作为这一观点的依据的一项是(  )(3分)

A、鲁史《春秋》当时并未被奉为经典。

B、当时大国争霸,周王室 无力控制诸侯。

C、当时各国国史均以“春秋”为名,并非鲁国一国。

D、鲁国当时并不是大国,而且地位衰微。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夏、商、周三代的名称,是由族名、国都名、王朝名三者合一命名的。

B、“春秋”这一时代称谓始于战国,两汉时人们继承了这一称谓。

C、“春秋”作为时代称谓是以思想活跃、百家争鸣作为历史背景的。

D、产生于战国的“天命靡常”的观点,是“战国”时代得名的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石对卵石说:我才是真正的石头。你看我体肤糙砺,棱角分明,血性方刚,我们才能构成雄壮的大山,凝成挺拔的峰峦,展现自然的粗犷。

卵石对山石说:经年累月,水蚀沙磨,我体肤平滑,肌理莹润,虽已脱胎换骨,不还是石头吗?脱离了大山,我却有机会走进人间,装点人们的生活。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