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简答题。(5分) (1)“突然间,她看见弗比斯头顶上方出现了另一个脑袋,一张发青...

简答题。(5分)

(1)“突然间,她看见弗比斯头顶上方出现了另一个脑袋,一张发青的痉挛的脸孔和一副恶魔般的眼光,在那张脸孔旁边有一只手,举着一把刀。”

语段中所说的“她”和“另一个脑袋”分别指谁?(2分)请简述与这一情节相关的内容。(3分)

(2)爱斯梅拉达在什么情况下吹响了卡西莫多给她的小铁哨?(3分)结果如何?(2分)

 

(1)“她”指爱斯梅拉达,(1分)“另一个脑袋”指克洛德。(1分)弗比斯与爱斯梅拉达幽会,克洛德暗中跟踪,当看到他们俩亲热时,他妒火中烧,用尖刀刺杀了弗比斯,然后跳窗而逃。(1分)爱斯梅拉达吓得昏了过去,并被巡夜的兵卒紧紧围住。(1分)人们都说是她刺杀了弗比斯。(1分) (2)获救的爱斯梅拉达被克洛德发现。(1分)一天晚上,克洛德摸索着来到爱斯梅拉达的身边,想占有她。(1分)爱斯梅拉达奋力挣扎,情急之下吹响口哨,唤来卡西莫多。(1分)卡西莫多举起克洛德,扔到地上,想杀了他。(1分)但又不想把血溅到爱斯梅拉达的身上,就把克洛德拖到门外。(1分) 【解析】 试题分析:副主教克洛德是一个人格分裂形的人物。他收留弃儿伽西莫多,给他父亲般的爱,表现了其善良的一面;一生信仰宗教,以“严肃和贞洁”著称,则是他对宗教规范的自觉遵守。但一旦被情欲所俘虏,他便走上罪恶之路;在得不到爱斯梅拉尔达时,便一手造成她的悲剧,将她送上绝路,表现得极其恶毒阴险。作者通过描写克洛德这样一个以“严肃和贞洁”著称的副主教,在情欲的驱使下,竟背叛上帝,甘作情欲俘虏的结局,对宗教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全面的否定。本题的情节正表现了其恶毒的一面。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了解文学名著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为了防止曹操陷害,刘备行韬晦之计。一日,曹操忽请刘备饮酒。两人煮酒对饮,展开论英雄的对话。曹操在对刘备所指的英雄一一否决之后,指称天下唯有刘备才是真英雄。刘备闻言失惊落筷。时值雷声大作,刘备忙借惧雷来掩饰失惊的情状,由此解除曹操的疑惑。

B.刑台上的卡西莫多嚎叫道:“给水喝!”他叫了三遍,人们扔向他的却是在阴沟里浸过的抹布、破瓦罐和石头。爱斯梅拉达走上刑台给卡西莫多送水解渴。所有民众也都被感动了,大家拍着手连声叫好。

C.元妃省亲,让众姐妹各选一匾题一诗。宝玉独占四首,宝玉作了三首,宝钗见他只少“杏帘在望”一首,便帮他作了,让宝玉抄袭,元妃看了喜之不尽,因此把“浣葛山庄”名改为“蘅芜苑”。

D.鲁肃再次前往索荆州又不成。周瑜大怒,想借取西川而夺荆州,被孔明识破。周瑜非但夺不到荆州,还遭蜀军四路围杀,气得大叫一声,旧疮复发,坠于马下。又被诸葛亮来信点明不能去取西川的原因,于是周瑜口吐鲜血,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

E、受王善保家的挑唆,晴雯被王夫人逐出贾府,回到家中卧床不起。宝玉前去探望,她向宝玉诉说如何担了虚名,她夺过剪刀将指甲齐根铰下,二人交换了贴身穿的小袄。当夜晴雯死去。第二天,宝玉前去凭吊,并作《芙蓉女儿诔》。

 

查看答案

初授官题高冠①草堂

岑 参

三十始一命②,   宦情多欲阑。

自怜无旧业,     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     山花醉药栏。

只缘五斗米,     辜负一鱼竿。

【注】①高冠:山谷名。②岑参三十岁才举进士,被任命为右内率府兵曹参军。

1.诗歌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颈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白  梅

王冕(元代)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诗歌中塑造的“白梅”形象具备什么特点?(2分)

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举两种手法分析。(4分)

 

查看答案

冷泉亭记

白居易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言,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①,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②,风泠泠,可以蠲③烦析酲④,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⑤又潺湲洁澈,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杭自郡城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虚白亭,有韩仆射⑥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

【注】①寻:古以八尺为一寻。②渟渟(tíng):水停滞,平静的样子。③蠲:出去,免除。④酲(chéng):酒醒后所感到的疲惫如病的状态。⑤矧(shēn):况且。⑥ 仆射(yè):尚书省长官。

1.对下列加线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灵隐寺为尤,优异、突出              B.地搜胜:概要

C.卧而之者狎,亲近                    D.山树为盖:伞

2.下列对文章有关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眼耳之尘,心舌之垢”是指曾经入耳入目的秽物恶音,以及不好的思想和言论。

B.“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意为这就是冷泉亭在余杭和灵隐堪称第一的原因。

C.“佳境殚矣,能事毕矣”是说天下美景皆集于此,建亭者已黔驴技穷,本领有限,再也造不出新亭了。

D.“故吾继之,述而不作”,意思是所以我只继承沿循,只记述不再添造新的亭子。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之日”,草木欣欣向荣,可以“畅人血气”,启发人积极向上。

B.“夏之夜”,泉平水净,风凉气清,能使人得到一种超尘脱俗、除污去垢后的快感。

C.作者赞美冷泉亭的原因,全在其客观景物之美,而不注重景物对人的精神的感召作用。

D.本文的感人之处在于作者写出了自己的真实经历和内心感受。

4.翻译(6分)

①潜利阴益,可胜言哉?

②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

 

查看答案

杨烈妇传

唐?李翱  

建中四年,李希烈①陷忭州。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之。乃徇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杨氏亲为之爨②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蜚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侃遂忍之,复登陴。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杨氏至兹犹存。

赞曰:凡人之情,皆谓后来者不及于古之人。贤者古亦稀,独后代耶!及其有之,与古人不殊也。若高愍女③、杨烈妇者,虽古烈女,其何加焉!予惧其行事湮灭而不传,故皆叙之,将告于史官。

【注】①李希烈:唐代宗时为蔡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淮西节度留后,唐德宗时为淮宁节度史。建中三年,自称建兴王、天下都元帅。建中四年叛唐。十二月,攻陷汴州(今河南开封)。兵败后,被部将毒死。②爨:烧饭。③高愍女:指作者所作的《高愍女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俘其男女累:抓捕

B.县令,主也诚:诚然

C.众皆泣,之许:答应

D.君不在,则人谁肯矣固:坚固

2.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杨烈妇“智勇双全、忠于国家”的一项是(3分)

①君县令,寇至当守

②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③吏人百姓,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 

④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

⑤有蜚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

⑥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希烈叛军连下两州,又兵临项城,县令李侃先是“不知所为”,继而又“伤而归”,在妻子杨氏的鼓励下,终于坚定了抗敌之志。

B.在叛军兵临城下的危急关头,杨氏挺身而出,帮助县令丈夫谋划抗敌对策,激励差吏和百姓抗敌守城,终于取得了项城之战的胜利。

C.杨氏向丈夫和差吏、百姓细陈守与不守的利害得失,又登城喊话瓦解敌军,关键时刻充分展示了她过人的智慧和胆识。

D.本文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以李侃与杨氏对比,突出杨氏的形象。

4.翻译。(3分)

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