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深虑论 [明]方孝孺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

深虑论

[明]方孝孺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

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而岂天道哉!

1.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岂其之未周欤虑:考虑、思虑           B.变封建而为郡县封建:封邦建国

C.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求:请求           D.笼络当世之务笼络:包揽

2.下列加线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祸常发所忽之中劳力者制

B.武氏日侍其左右不悟后人哀之不鉴之

C.欲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秦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D.备其可畏,而遗其所不疑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是一篇经国济世的政论文,通篇紧扣题目“深虑”二字着笔,层次清楚,中心明确。

B.本文首段从理论上剖析“虑天下者”的习惯思维特点及其必然的局限性,表明他们虽然思虑甚详,却每每祸出虑外。

C.中段通过具体的事例即通过秦、汉、魏、晋、唐、宋的史实,说明要想国家不灭,必须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

D.末段用良医、良巫的不能谋子的生活事例引出古圣人“用大德以结乎天心”的深谋远虑,并以此警戒后世君主。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2)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3分)

                                                                             

 

1.C 2.A 3.C 4.(1)然而(那些)超出智力所不能达到的范围,是天道的安排呀!(“出”1分,判断句1分,句意通顺1分) (2)使上天顾念他(对百姓)的恩德,像慈母保护初生婴儿那样不忍心舍弃。(“若”、“赤子”各1分,句意通顺1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求:寻找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悟已往之不谏,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落霞与孤鹜齐飞,                  。(王勃《滕王阁序》)

3.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

6.赂秦而力亏,                     。(苏洵《六国论》)

 

查看答案

将下面关于“修辞”的阐述组合成一句话、给“修辞”下一个定义。可适当变动标点、增删词语。(4分)

修辞是一种活动。

修辞的展开要依据题旨,也要依据情景。

修辞与写作者有关,也与说话者有关。

修辞用在写作者和说话者要表达的内容上。

修辞要运用到各种语文材料,也要运用到各种表现手法。

修辞的表现要恰当。

修辞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明月清泉自在怀

贾平凹

①读王维的《仙居秋瞑》时年龄还小,想象不来“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很美的风景画,要我好好背,说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可我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意象,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

②后来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学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时常获得师长赞许。再后来深入乡村,那儿有田园,却无松竹流泉;及至上了华山、峨眉山,并且专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乘江南渔舟,访溪边浣女,都为寻找王维《山居秋瞑》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著情绪。一段时间,于人世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漫樵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笑谈古今。

③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顶上的松明,足下的流泉以及座下的磐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阅历,万年的长久,也才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我不止一次地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苍松,也每年数次带外地朋友去观览黄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还常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推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到头来,这风霜雨雪,这刀斫虫雀,统统化做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盘”。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的蝇营狗苟算得了什么?且让他暂去得逞又能怎样?!

④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所谓究极物理,形而上学,于他实在是储之心灵,口吐莲花!坦诚、执著、自识,使王维远离了贪婪、附庸、嫉妒的装饰,从而永葆了自身人品、诗品顽强的生命力。谁又能说不呢?的确,“空山”是一种胸襟,“新雨”是一种态度;“天气”是一种环境,“晚来”是瞬时的境遇。“竹喧”也罢,“莲动”也罢,“春芳”也罢,“王孙”也罢,生活中的诱惑实在太多太多,而物质的欲望则永无止境,什么都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有得到。惟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王维的人生态度正是因为有了太多的放弃,也便才有了他“息明无恶木,饮水必清源”的高洁情怀,也便才有了他哲悟金铂般的千古名篇!

⑤“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浪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浣女是个好,渔舟也是个好,好的质地在于劳作,在于独立,在于思想——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

1.简析“人的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5分)

2.请概括说明,作者在文中写到了自已在哪几个人生阶段读王维的《山居秋暝》的不同感受。(6分)

3.文中写到的终南山的松、黄帝陵的柏、碑林前的槐,他们有什么共同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4.结尾处写到浣女和渔舟,这样是不是显得突兀?为什么?(5分)

 

查看答案

按要求写出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   ,志在千里。   ,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几世几年,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杜牧《阿房宫赋》)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          。(贾谊《过秦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醉 著

韩偓

万里清江万里天,一村桑柘一村烟。

渔翁醉著无人唤,过午醒来雪满船。

韩偓:晚唐诗人。

1.韩偓曾说“景状人诗兼入画”,“入意云山输画匠”。请概述诗人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

两幅画景。(4分)

2.请结合诗句筒析此诗的主要表现手法。(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