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悟已往之不谏, 。(陶渊明《归去来...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悟已往之不谏,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落霞与孤鹜齐飞,                  。(王勃《滕王阁序》)

3.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

6.赂秦而力亏,                     。(苏洵《六国论》)

 

1.知来者之可追 2.秋水共长天一色 3.长使英雄泪满襟 4.使我不得开心颜 5.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6.破灭之道也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默写均为课内名篇中名句,没有什么难写和生僻字,没有难度。只是“襟”不要少了笔画,“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中的“而”容易丢掉,要注意。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将下面关于“修辞”的阐述组合成一句话、给“修辞”下一个定义。可适当变动标点、增删词语。(4分)

修辞是一种活动。

修辞的展开要依据题旨,也要依据情景。

修辞与写作者有关,也与说话者有关。

修辞用在写作者和说话者要表达的内容上。

修辞要运用到各种语文材料,也要运用到各种表现手法。

修辞的表现要恰当。

修辞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明月清泉自在怀

贾平凹

①读王维的《仙居秋瞑》时年龄还小,想象不来“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很美的风景画,要我好好背,说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可我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意象,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

②后来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学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时常获得师长赞许。再后来深入乡村,那儿有田园,却无松竹流泉;及至上了华山、峨眉山,并且专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乘江南渔舟,访溪边浣女,都为寻找王维《山居秋瞑》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著情绪。一段时间,于人世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漫樵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笑谈古今。

③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顶上的松明,足下的流泉以及座下的磐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阅历,万年的长久,也才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我不止一次地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苍松,也每年数次带外地朋友去观览黄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还常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推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到头来,这风霜雨雪,这刀斫虫雀,统统化做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盘”。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的蝇营狗苟算得了什么?且让他暂去得逞又能怎样?!

④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所谓究极物理,形而上学,于他实在是储之心灵,口吐莲花!坦诚、执著、自识,使王维远离了贪婪、附庸、嫉妒的装饰,从而永葆了自身人品、诗品顽强的生命力。谁又能说不呢?的确,“空山”是一种胸襟,“新雨”是一种态度;“天气”是一种环境,“晚来”是瞬时的境遇。“竹喧”也罢,“莲动”也罢,“春芳”也罢,“王孙”也罢,生活中的诱惑实在太多太多,而物质的欲望则永无止境,什么都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有得到。惟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王维的人生态度正是因为有了太多的放弃,也便才有了他“息明无恶木,饮水必清源”的高洁情怀,也便才有了他哲悟金铂般的千古名篇!

⑤“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浪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浣女是个好,渔舟也是个好,好的质地在于劳作,在于独立,在于思想——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

1.简析“人的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5分)

2.请概括说明,作者在文中写到了自已在哪几个人生阶段读王维的《山居秋暝》的不同感受。(6分)

3.文中写到的终南山的松、黄帝陵的柏、碑林前的槐,他们有什么共同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4.结尾处写到浣女和渔舟,这样是不是显得突兀?为什么?(5分)

 

查看答案

按要求写出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   ,志在千里。   ,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几世几年,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杜牧《阿房宫赋》)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          。(贾谊《过秦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醉 著

韩偓

万里清江万里天,一村桑柘一村烟。

渔翁醉著无人唤,过午醒来雪满船。

韩偓:晚唐诗人。

1.韩偓曾说“景状人诗兼入画”,“入意云山输画匠”。请概述诗人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

两幅画景。(4分)

2.请结合诗句筒析此诗的主要表现手法。(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相州昼锦堂记

(北宋)欧阳修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

盖士方穷时,困厄间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目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馀光者,盖亦有年矣。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然则高牙大纛,不足为公荣;桓圭衮裳,不足为公贵;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

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

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欧阳修记。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注:①魏国公:韩琦(1008-1075),相州(今河南安阳)人。字雅圭,先经略西夏,后治相州,仁宗时封魏国公,后罢相,出镇长安,辞而请守相。当时,魏公为相,欧阳公在翰林,二人至交。荣君之恩,魏公在后园建“昼锦堂”,欧阳公为之作记。宋治平二年(1065年),北宋大书法家蔡襄用楷书为其书丹,邵宓篆额,刻于石上。楷书18行,满行39字。原石在河南安阳魏公祠,后遗失。现存于该祠的《昼锦堂记》石刻为元朝至元年间(1264-1294年)重刻。②高牙大纛:dào 古代军队里的大旗,指军中的旗帜。比喻声势显赫。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士穷时,困厄闾里穷:贫穷,缺少钱粮

B.庸人孺子,皆得而侮之易:轻视

C.世有德,为时名卿令:美好的

D.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也道:叙述,宣讲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惟大丞相魏国公不然/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既又刻诗于石,遗相人/余船欢俱进

C.于此见公视富贵为何如/而予亦悔其随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而志岂易量哉/尔无忘乃父之志

3.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将“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改为“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是因为读起来语气由急促变为舒缓,音节和谐,增加了语言抑扬顿挫之美。

B.开篇四句,即揭示了全文大意。《史记》记载:“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昼锦”之说就来源于此。“富贵而归故乡”正如同当昼衣锦。

C.文章第一、二段写世人追求富贵,以衣锦还乡为荣,为下文写魏国公做陪衬;第三段写魏国公的身世和经历,然后第四、五两段写魏国公的志向和抱负。

D.全文既有精当的议论,也不乏鲜明的形象;说理生动透辟,行文舒展酣畅,无怪乎古人盛赞:“天下文章,莫大于斯。”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投语。(10分)

(1)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6分)

(2)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