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划线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死而有知...

下面划线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字幼孩,遂而鸡豚             死有知,其几何离

B如或知尔,则何哉             何蕃吾生而安吾民

C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也       胡为乎惶惶欲何

D吾公取彼一将                 天之亡我,我何渡

 

C 【解析】 试题分析:C(A.“而”通“尔”,你们的;表假设B. 做,动词;来;C.到……去;D.替;语气词,无实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划线字的字音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liǎo )缩   (chéng)色    老(yǜ)   ( páo)丁  肯(qìng)

B(huī)下    (yì)旗    数(què )  草(jiè)   (dài)尽

C 仇(chóu )    子(shì)       轮(piān)    病(lǚ) (kēng)尔

D修(qì) 栏(dùn)       先(bǐ)     呱(guā)而泣  (jióng)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70分)

打牌是人们在旅途中喜爱的一种消遣方式,无论是在列车上还是在候车室,几个人凑在一块,摊开一副扑克牌,时间很快就被打发过去。从概率统计的角度来讲,一把牌分摊下来,每个玩家手里的牌数均等,能摸到好牌固然难得,如何合理使用更为重要。有时候,摸到的是“烂牌”,但通过玩家的运筹帷幄,常常能左右局势,笑到最后。其实,人生也与此有些类似。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6)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3分)

以下是某校记者团为本校青年志愿者活动撰写的新闻稿,其中存在语病与不得体的现象,请找出并改正。

①2011年12月4日,为关爱与保护熊猫,②该校高二学生30多人自发组成大熊猫保护志愿者队伍,③前往福州熊猫世界参与保护大熊猫活动。④本次志愿者活动中,熊猫世界陈玉村主任荣膺我们的活动指导,⑤在他的分配下,我们三到四人分为一小组,为熊猫世界清理粪池、修剪树木、拔草、捡垃圾、清洁地板。⑥我们深刻认识到,把关爱动物落到实处,决定着我们的生活环境能否持续改善。⑦我们会继续用我们的爱心,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将第    句改为                                                   

(2)将第    句改为                                                   

(3)将第    句改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从民俗文化到自然风光,从经济开发到转型升级,“擎海西、拓福地、勇开先、谋超越”,福州,这个开放和包容的城市,形成了开放博大、   ①   的城市文化底蕴。我们的祖先在这里落脚,繁后代。作为后代的我们,“要进一步抓好项目、抢抓机遇、解放思想、加速提升”,发挥福州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切实增强省会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永不满足,用勤劳、智慧创造美好的未来,让福州更有“福”。

1.请在横线①处填上一个恰当的成语:                   

2.请在横线②处填上一个恰当的字:                    

3.将划线句子正确排序 :                                

 

查看答案

国学大师陈寅恪

陈寅恪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从小就能背诵十三经,广泛阅读经、史、哲学典籍,厚实的国学功底为以后的治史打下了基础。

1910年陈寅恪官费留学。留学期间,他勤奋学习,掌握了蒙、藏、满等十几种语言,尤以梵文和巴利文特精。1925年,陈寅恪回国。这时,清华学校改制为大学,设立国学研究院。当时的研究院主任吴宓和梁启超很器重陈寅恪,极力向校方举荐他。吴宓认为他是“全中国最博学之人”。1926年6月,他只有36岁,就与梁启超、王国维一同被聘为研究院的导师,并称“清华三巨头”。他讲课时,用多种语言,引诗举史,信口道出,而文字出处,又无不准确,精当的阐发,令人叹服!就连当时的名教授如朱自清等也常来听课。盛名之下,他谦和而有自信,真诚而不伪饰。

陈寅恪原攻比较语言学,通晓多种文字,为他从汉文以外搜罗史料以治史,提供了较大的方便。他继承了清代乾嘉学者治史中重证据、重事实的科学精神,又吸取西方的“历史演进法”,运用这种中西结合的考证比较方法,对一些资料穷本溯源,核订确切。并在这个基础上,注意对史实的综合分析,从许多事物的联系中考证出关键所在,用以解决一系列问题,求得历史真相。他这种精密考证方法,发展了我国的历史考据学,为人们开拓了历史的视野。

1938年日本史学权威白鸟库吉研究中亚史遇到疑难问题,向德、奥知名学者求助,未能解决,柏林大学乃推荐陈寅恪。他向陈寅恪请教后,才得到满意解答。苏联考古学家发掘一突厥文碑石,无人能辨识,请教陈寅恪,终于得到准确破译。

日本人占领香港后,持日金四十万元委任他办东方文学院,他坚决拒绝。1942年春,有人奉日方之命,专程请他到已被日军侵占的上海授课。他又一次拒命,随即出走香港。

1942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某些御用文人竟发起向蒋介石献九鼎的无聊活动,劝他参加,他作《癸未春日感赋》“九鼎铭辞争颂德,百年粗粝总伤贫”,以示讽刺。这一时期,在繁忙的教学中,他仍致力于学术研究,先后出版了《隋唐制度渊源论稿》、《唐代政治史论稿》两部著作,对隋唐史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为后人研究隋唐史开辟了新的途径。

解放后,他受到党和政府的器重和无微不至的关怀。1962年,胡乔木造访看望,关心他的文集出版。他说:“盖棺有期,出版无日。”胡乔木笑答:“出版有期,盖棺尚早。”

十年动乱期间,陈寅恪遭到残酷折磨。1969年10月7日在广州含恨离开人世。巨星陨落,陈寅恪的才学及品格永为世人赞叹和景仰。

经过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蒋天枢的整理、校勘,二百万字的《陈寅恪文集》于1979年编纂出版。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无误的一项是(3分)(   )

A.陈寅恪的学问超过了吴宓和梁启超,是当时全中国最博学之人,因此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一成立就聘请年仅36岁的他为研究院的导师。

B.陈寅恪帮助日本史学权威解决遇到的难题,后又帮助苏联考古学家准确破译突厥文字,他当时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C.抗战时期,对现实的失望导致陈寅恪由教学转向学术研究,埋头著述,先后出版了《隋唐制度渊源论稿》、《唐代政治史论稿》两部著作。

D.由于中央领导人胡乔木的关心和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蒋天枢的努力,二百万字的《陈寅恪文集》已于1979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2.陈寅恪在治史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原因有哪些?请作简要概括。(6分)

答:                                                                       

                                                                            

                                                                            

                                                                            

3.陈寅恪为世人赞叹和景仰的人品有哪些?(6分)

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