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万章)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受之,暴①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曰:“使之主祭而百...

(万章)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受之,暴①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②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太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孟子·万章上》

【注】①暴:公开介绍。②而:如果。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万章对尧推荐舜、舜终于得天下这件事心存疑问,于是向孟子请教。

B.孟子认为,尧的儿子没有得到天下,是他仇视百姓招来的恶果。

C.孟子认为,君王是没有那样大的权力把天下授予他人的,即便是伟大的尧。

D.孟子认为舜最后得到天下,是因为他辅佐尧二十八年,成绩斐然,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

2.孟子引用《太誓》里所说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阐明的是什么道理?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1.B 2.(3分)示例:这句话的意思是“上天所见来自老百姓所见,上天所听来自老百姓所听”,说明了“天意”从根本上讲是来自“民意”,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 【解析】 1.试题分析:原文中没有提到“尧的儿子没有得到天下,是他仇视百姓招来的恶果”,所以这在文中没有依据。 考点:考查学生“理解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    

寄韩潮州愈①

贾 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②。

【注】①元和十四年,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写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隔岭篇章”即指该诗),传到京师,贾岛读后有感而作。②浪西楼:潮州名楼。

1.请对颈联中的“悬”“浸”二字作简要赏析。(3分)    

2.请从借景抒情的角度,简析尾联所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

 

查看答案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

 

查看答案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涉及的人物:子夏、子路、陈亢、伯鱼、子贡、樊迟、伯牛、颜渊、曾参、曾皙等都是孔子的学生,其中曾参和曾皙是父子关系。

B.仪封人是孔子政治主张的理解者和支持者;长沮、桀溺、楚狂接舆、荷蓧丈人等人都是隐士,不支持孔子的政治主张。

C.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由这些论述来看,孔子所谓的“好学”,指人的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事的能力,和我们今天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

D.“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古之人不余欺也。

A.弟子孰为好学?

B.子路行以告。

C.晨门曰:“奚自?”

D.居则曰:“不吾知也!”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绘事素 ②子路从而

B.①由也兼人,故退之 ②陈亢退而喜曰

C.①小人学道则使也 ②贤贤

D.①又闻君子之其子也 ②是以君子庖厨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