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憔悴的弦声  叶灵凤 每天,每天,她总从我的楼下走过。 每天,每天,我总在楼...

憔悴的弦声

               叶灵凤

每天,每天,她总从我的楼下走过。

每天,每天,我总在楼上望着她从我的楼下走过。

哑默的黄昏,惨白的街灯,黑的树影中流动着新秋的凉意。

在新秋傍晚动人乡思的凉意中,她的三弦的哀音便像晚来无巢可归的鸟儿一般,在黄昏沉寂的空气里徘徊着。

没有曲谱,也没有歌声伴着,更不是洋洋洒洒的长奏,只是断断续续信手拨来的弦响,然而在这零碎的弦声中,似乎不自已的流露出了无限的哀韵。

灰白的上衣,黑的裤,头发与面部分不清的模糊的一团,曳着街灯从树隙投下长长的一条沉重的黑影,慢慢的在路的转角消灭。似乎不是在走,是在幽灵一般的慢慢的移动。

人影消灭在路角的黑暗中,断续的弦声还在黄昏沉寂的空气里残留着。

遥想在二十年,或许三十年以前,今日街头流落的人儿或许正是一位颠倒众生的丽姝,但是无情的年华,听着生的轮转,毫不吝啬的凋剥了这造物的杰作,逝水东流,弦声或许仍是昔日的弦声,但是拨弦的手决不是昔日的纤手了。

黄昏里,倚在悄静的楼头,从凌乱的弦声中,望着她蠕动的黑影,我禁不住起了昙花易散的怜惜。

每天,每天,她这样的从我的楼下走过。

每天,每天,我这样的望着她从我的楼下走过。

几日的秋雨,游子的楼头更增加了乡思的惆怅。小睡起来,黄昏中望着雨中的街道。灯影依然,只是低湿的空气中不再有她的弦响。

雨晴后的第一晚,几片秋风吹下的落叶还湿粘在斜阶上不曾飞起,街灯次第亮了以后,我寂寞的倚在窗口上,我知道小别几日的弦声,今晚在树阴中一定又可以相逢了。

但是,树阴中的夜色渐渐加浓,街旁的积水反映着天上的秋星,惨白的街灯下,车声沉寂了以后,我始终不曾再见有那一条沉重的黑影移过。

雨晴后的第二晚,弦声的消寂仍是依然。

秋风中的落叶日渐增多,傍晚倚了楼头,当着萧瑟的新寒,我于怀乡之外不禁又添了一重无名的眷念。

这几日的秋风更烈,窗外的两棵树有几处已露出了光脱的秃干。傍晚在街灯下,沙沙的只有缤纷的落叶,她的弦声是从不曾再听见过了。

秋光老了,憔悴的弦声大约也随着这憔悴的秋光一同老去了。我这样喟然叹着。

每天,每天,我仍是这样的倚在我的楼上。

每天,每天,我不再见她从我的楼下走过。

1932.12.28

1.“憔悴的弦声”“流落的歌女”会让你想到曾经学习过的唐代诗人      写过的《        》。而文中的“我”与“她”命运的相似处借用这首诗歌中的两句是:                        。(3分)

2.作者描写了歌女的命运,主要目的是什么?(5分)

答:                                                                      

                                                                          

3.文章的题目很特别,从修辞角度说说为什么“弦声”是“憔悴”的呢?结合文章做简要

评析。(5分)

答:                                                                     

                                                                           

4.“秋”作为一个意象本身就包含了萧瑟与凋零的意蕴,作者置故事于“秋”中,有哪些更深远的意义?试结合全文分析。(6分)

答:                                                                     

 

1.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3分) 2.①从文章线索上来说,歌女的命运在全文中是一个明线的作用,暗线是作者自己的命运。②作者从歌女憔悴的弦声中听出了忧郁和凄凉,找到了思乡的慰藉,歌女也成为了他思乡的知音。作者通过写歌女的命运来写自己的人生遭遇,表达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人生的思考。 3.①运用了通感的手法,把听觉转化为视觉,幽怨零碎无形的琴声变成了人们看得见的有形的歌女的憔悴面容,这弦声缩短了人与人心理上的距离。②作者从这断断续续、如泣如诉的弦声中听出了她的寂寞抑郁和伤感,从而和这歌女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作者眷恋那抚平他内心创伤的憔悴的弦声,他更是从这找到了思乡的慰藉。 4.① “秋”暗示了人物的命运。作者借“秋”的外在表征,如:“光脱的秃干”、“缤纷的落叶”、秋雨、秋风等,极力营造一种萧瑟的氛围,既体现了人物的心绪,更暗示了人生的遭际,使读者不由自主地对女主人公的命运充满着关切。②“秋”影射了年华的流逝。是“秋”让女主人公由“颠倒众生的丽姝”变成作者眼前移过的“沉重的黑影”,因此,“秋”为作者对于无情年华如流水东流的感慨提供了恰当的背景。③ “秋”见证了人事的沧桑。作者笔下的“秋”具有时间的暗示性特征,文章从新秋写到晚秋,预告了秋光的“老去”,老去的又何尝只有“秋光”,陪秋光一同老去的还有愁人,人在愁闷和寂寞里老去了心情。我们仿佛见证了岁月对歌女无情的剥蚀,急于去解读“她”的故事,心头溢满人事变化的苍凉之感。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他在《登高》中对此感叹道:                                         

(2)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3)柳永的《雨霖铃》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                                                                  

(4)《论语》的语言隽永有味,朴素无华而又充满哲理。如“岁寒,              ”。

(5)吾所以为此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月夜

王勃                                           杜甫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①《月夜》:为安史之乱后,诗人困居长安时所作。②虚幌:透明的轻薄的帷幔。

(1)两首诗都写到了“月”,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分)

答:                                                                        

(2)《江亭夜月送别二首》是怎样寓情于景的?请做简要赏析。(4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昂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节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适周                  适:前往

    B.去子之骄气与多欲          去:抛弃

    C.言道家之用                用:使用

    D.因家于齐焉                家:安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将问礼于老子             子路宿于石门

    B.居周久之                 请损之,月攘一鸡

    C.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以为文则吉

    D.或曰儋即老子             或不免于洴澼絖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可以用来说明“老子,隐君子也”的一组是(   )

①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   ②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③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④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⑤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⑥为胶西王昂太傅,因家于齐焉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长沮、桀溺耦而耕》篇中孔子重视对社会道义的承担、对自身考虑较少的积极入世的思想与本文中老子对孔子的教导是一致的。

B.老子认为真正生意做得好的商人即使家有万贯看上去也好象什么都没有的样子,德行非常高尚的君子,表面上看起来却是十分的愚钝。

C.孔子在告别老子后,对弟子们说的一番话,彰显了圣人心虚怀若谷、温良恭俭,同时也侧面烘托了老子见识远过于常人。

D.本文记载当时有三位可能是道家的老子,一是李耳(早于孔子),再是老莱子(与孔子同时),三是太史儋(后于孔子)。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3分)

    译文:                                                                。

(2)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3分)

    译文:                                                                。

(3)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4分)

    译文:                                                                。

 

查看答案

  地震!余震!

中国地震局有关专家16日说,亚太多个国家和地区近日发生数次里氏5级以上地震,这些地震均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并不属于异常现象。

  环太平洋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并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南下至中国台湾地区,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几乎全部的中源和深源地震都发生在这个地震带上。

  中国地震局有关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说,目前太平洋板块的运动的确有增强的迹象,但这是可以理解的;一般来说,地震活动作为地球构造运动的一种方式,某个时间段较活跃,某个时间段较沉寂。

  环太平洋地震带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太平洋板块洋中脊的快速扩张,太平洋板块向东西两侧的扩张运动非常强烈。当与西侧欧亚板块相碰撞或与东侧美洲板块相碰撞,就会产生强烈的地震活动。

  今年3月6日发生在唐山地区的两次地震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后被证实为30多年前唐山大地震的正常余震活动。

  30多年前的地震,余震至今未绝,这可能吗?答案是肯定的。

  余震是在地震主震之后发生的震级弱于主震的地震。特大地震发生后,余震时刻都可能发生,其中多数是人类不能感觉到的微震,但也有极具破坏力的大地震。由于余震难以预测且容易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因此也常被称为“地震后的幽灵”。

  科学家目前发现,余震的震级和发生频率一般遵循三条定律:

  首先是“大森定律”。1894年,日本科学家大森房吉在论文中提出:主震发生后,时间越久,余震发生频率越低。1961年,宇津德治对大森定律的数学公式进行了修正,提高了这一定律的准确性。其次是“贝特定律”。它指出,主震震级与最大的余震震级之差是一个几乎不变的数值,在1.1级至1.2级之间。第三是“古滕贝格-里希特定律”。它指出,在一个给定的时间段内,主震震级和余震发生次数存在关联性。

虽然发现了上述规律,但从结果看,人类至今仍然不能准确预测余震发生的准确时间、地点、强度。余震带来的灾难不亚于主震。经过主震的袭击,震区许多房屋虽未倒塌,但已危如累卵。余震即使震级不高,仍有可能成为摧毁这些建筑的“最后一根稻草”。

1.下列关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地震局有关专家认为,近日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亚太部分国家和地区发生数次里氏5级以上地震,并不属于异常现象。

   B.环太平洋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并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南下至中国台湾地区,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

   C.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全部的中源和深源地震几乎都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D.由于太平洋板块洋中脊的快速扩张,太平洋板块向东西两侧的扩张,当与西侧欧亚板块相碰撞或与东侧美洲板块相碰撞,就会产生强烈的地震活动,就此形成了环太平洋地震带。

2.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地震局专家认为作为地球构造运动的一种方式,目前太平洋板块的地震活动逐渐增强是可以理解的。

   B.今年3月6日发生在唐山地区的两次地震引起广泛关注,人们猜测这两次地震是30多年前唐山大地震的余震。

   C.因为要么是人类无法感觉到的微震,要么是极具破坏力的特大地震,因此余震也常被称为“地震后的幽灵”。

D.经过主震的袭击,震区许多房屋虽未倒塌,但已受损严重,不堪一击,一旦发生地震,这些建筑就都将顷刻间被摧毁。

3.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大森定律”:距主震发生时间越久,余震发生频率越低;距主震发生时间越短,余震发生频率越高。

   B.“贝特定律”:主震震级与最大的余震震级之差只在1.1级至1.2级之间,这个差值几乎是恒定不变的。

   C.“古滕贝格-里希特定律”:在一个给定的时间段内,余震发生的次数与主震震级存在关联性。

   D.虽然人们总结了以上三大规律,但从结果看,人类至今仍然无法准确预测所有地震发生的准确时间、地点、强度。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依中国文化的古老观念,人心之间不是隔绝不通的。         这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块基石,也成为中国文化千年来的一个精神祈向。

①孔子谈“兴于诗”,就是以诗歌来开发人性人心的根本。

②尽心尽情的精神,就是人心与人心的相通,人性与人性的照面。

③“无邪”就是诚,就是人性与人性的照面。

④孔子主张的仁,就是人心与人心的相通。

⑤“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A.①②④⑤③      B.⑤③①④②    C.⑤②①④③     D.④②③①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