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以下一组句子合并成一个长单句。(5分)
①“海宝”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
②“海宝”以汉字“人”字造型,配以代表生命和活力的海蓝色。
③“海宝”的笑容充满亲和力。
④“海宝”展示了中国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
将下列句子组成予以连贯的一段话。(写序号即可)(4分)
①雨是停了,雨气却还在;雨声是停了,旋律却还在。
②连那在迷蒙中浸没的房舍、水田,仿佛也在演奏着游子的乡情。
③静谧是故乡雨后的神韵。
④不是余音绕梁,是演奏还在继续。
⑤你听:水向泥土罅隙更深处在前进,树叶的每一个毛孔正悠闲地呼吸着水气。
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处。(任选六句,每句1分)(6分)
1.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3.云青青兮欲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 ,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5.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6.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7.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李清照《声声慢》)
8.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小题。(8分)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历来为人称道,请对本联加以赏析。(4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孝定李太后,神宗生母也,漷县人。侍穆宗于裕邸。隆庆元年三月封贵妃。生神宗。即位,上尊号曰慈圣皇太后。旧制:天子立,尊皇后为皇太后,若有生母称太后者,则加徽号以别之。是时,太监冯保欲媚贵妃,因以并尊风大学士张居正下廷臣议,尊皇后曰仁圣皇太后,贵妃曰慈圣皇太后,始无别矣。仁圣居慈庆宫,慈圣居慈宁宫。居正请太后视帝起居,乃徙居乾清宫。
太后教帝颇严。帝或不读书,即召使长跪。每御讲筵入,尝令效讲臣进讲于前。遇朝期,五更至帝寝所,呼曰“帝起”,敕左右掖帝坐,取水为盥面,挈之登辇以出。帝事太后惟谨,而诸内臣奉太后旨者,往往挟持太过。帝尝在西城曲宴被酒,令内侍歌新声,辞不能,取剑击之。左右劝解,乃戏割其发。翼日,太后闻,传语居正具疏切谏,令为帝草罪己御札。又召帝长跪,数其过。帝涕泣请改乃已。六年,帝大婚,太后将返慈宁宫,敕居正曰:“吾不能视皇帝朝夕,先生亲受先帝付托,其朝夕纳诲,终先帝凭几之谊。”三月加尊号曰宣文。十年加明肃。十二年同仁圣太后谒山陵。二十九年加贞寿端献。三十四年加恭熹。四十二年二月崩,上尊谥曰孝定贞纯钦仁端肃弼天祚圣皇太后,合葬昭陵,别祀崇先殿。
后性严明。万历初政,委任张居正,综核名实,几于富强,后之力居多。光宗之未册立也,给事中姜应麟等疏请被谪,太后闻之弗善。一日,帝入侍,太后问故。帝曰:“彼都人子也。”太后大怒曰:“尔亦都人子!”帝惶恐,伏地不敢起。盖内廷呼宫人曰“都人”,太后亦由宫人进,故云。光宗由是得立。群臣请福王之籓,行有日矣,郑贵妃欲迟之明年,以祝太后诞为解。太后曰:“吾潞王亦可来上寿乎!”贵妃乃不敢留福王。御史曹学程以建言论死。太后怜其母老,言于帝,释之。后父伟封武清伯。家人尝有过,命中使出数之,而抵其家人于法。顾好佛,京师内外多置梵刹,动费钜万,帝亦助施无算。居正在日,尝以为言,未能用也。
(选自《明史》卷四)
4.1.对文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尝令效讲臣进讲于前效:效仿 |
B.帝尝在西城曲宴被酒被:喝醉 |
C.终先帝凭几之谊终:最终 |
D.太后闻之弗善善:高兴 |
2.下列各项中,划线的文言虚词意义、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因以并尊风大学士张居正下廷臣议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B.挈之登辇以出木欣欣以向荣 |
C.乃戏割其发今君乃亡赵走燕 |
D.郑贵妃欲迟之明年顷之,持一象笏至 |
3.以下各项中,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遇到上朝的时候,太后在五更时分亲自到皇帝就寝之处,呼喊他起来一并出行。诸位奉了太后懿旨的内臣,往往对皇帝约束得很厉害,皇帝心中对此颇为怨恨。 |
B.给事中姜应麟等人上疏进谏,要求皇帝册封光宗为太子,被皇帝贬谪,太后听说这件事之后大怒。皇帝惶恐,伏在地上不敢起来。光宗因此得以被册立为太子。 |
C.群臣奏请福王前去自己的封地,郑贵妃打算让福王延迟到来年再走,就用为太后祝寿作为理由。李太后以潞王不可以离开封地来祝寿类比,福王立即离开京城。 |
D.李太后一生笃信佛教,京师内外多修建佛寺,耗费巨大,皇帝也为此布施了无数钱财。张居正身居相国之位时,曾经对此事进谏,意见没能被太后和皇帝采纳。 |
7.4.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敕左右掖帝坐,取水为盥面,挈之登辇以出。(3分)
(2)又召帝长跪,数其过。帝涕泣请改乃已。(3分)
(3)家人尝有过,命中使出数之,而抵其家人于法。(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抚摸那条船
彭晓东
那条船,是河上的精灵。
老李用那条船将河东河西连接起来,然后通往不远处的古镇。
在日月的轮回中,老李孑然一身。只有那船、那河、远远近近的山,和那些永远的过客,是他的欢乐。
有一天,最后一趟乘客离船而去,四周又归于寂寞。一个装得满满的背篼,静静地依在船头。老李揭开遮布,竟看到了一双眼睛,一双明亮而对世界陌生的眼睛。
老李忙打开包被,抱出了这小小的生命。那是怎样一个玲珑剔透的生命啊。
老李禁不住用他的胡须轻轻蹭了蹭孩子的小脸。孩子的哭声飞翔在宁静的河面上,让他感到了一生从未有过的快乐。他把一滴水点到孩子的嘴唇上,孩子竟不哭了。
这个被遗弃的女婴,老李给她取了名字,叫小鱼儿。
老李依旧摆渡,依旧在黄昏清洗船,只是背上多了小女孩。小女孩和船都成了河上的精灵。
“老李,谁的孩子?”常有人问。老李笑笑,不答,只撑他的船。也有奶孩子的妇女,把孩子接过去,坐在篷里喂上一口,下船时还给老李。
小鱼儿就这么长大着,和水边的植物一起生长。船,因有了女孩而变得格外热闹了。有要过河的来了,小鱼儿便会走到船头迎接,进船里拍拍凳子说,请坐。许多人上船下船总要摸摸小鱼儿的脑袋,亲亲她的小脸,逗逗她。人们都说,每天在这河上,养得很好呢。
老李摆渡挣不了多少钱,清汤寡水的日子,却还是想办法常常给小鱼儿开小灶。老李一筷子一筷子把好东西夹给小鱼儿,小鱼儿却趁父亲不注意,又把好吃的偷偷压回父亲碗里。
小鱼儿学会了唱歌,学会了用野草和山花编织各种小花篮。她把花篮挂满船舱,让芬芳笼罩着老李的生活。小鱼儿爱美,爱新衣,老李便常常在小鱼儿睡熟后借着星光和月色去捕鱼,去捕捞那些小鱼儿眼中美丽的企盼。
后来,河上修起了桥,老李便不再摆渡了,只用他的船打鱼。老李依旧在每一个黄昏里洗他的船,依旧在洗船时听小鱼儿轻轻地唱。
成长是父亲心中淡淡的喜悦。眼看着小鱼儿长得像水边的植物一般茂盛,老李却在一天天老去。
小鱼儿二十岁那年,这河附近变成了三峡移民区。这里将在人们的关注中,永远只留在人们的记忆里了。
那年,小鱼儿有了爱情,比河岸上的五彩石还美。
也在那年,老李生了病,或许秋后就将去见天堂的色彩了。
小鱼儿和她的爱情,想带着父亲外迁。远方,就是山的那边,有更幸福的云朵。
小鱼儿告诉父亲他们的决定,老李迟疑了一下,微笑着说:“去吧,去吧,这是好事儿。”
小鱼儿到外迁地建房去了。那些傍晚,老李疼得不行,粗糙的大手支撑着他倾斜的身体在河风中飘零。
老李坐下来,坐在船头,这个曾经依偎过女儿小生命的温暖船头。老李抚摸着船头,把目光投向远方,那里有小鱼儿的新家。
小鱼儿回来时,迎接她的只有这条船了。船浮在水面上,很孤单。那些日夜,船记住了小鱼儿的眼泪。
邻村有人愿意买下这船,小鱼儿却说,不。
船,沉静着,在等待。小鱼儿来了,脚步很轻,仿佛怕惊醒了船。她轻轻抚地摸着船。凸的、凹的、涩的、滑的,残留的河泥,附着的青苔。她拿出帕子,一寸一寸,学着父亲擦洗船。她将船擦得光亮,直至显出木质的纹路。
外迁的那天,小鱼儿把花篮挂满了船舱。
(选自《读者》,2010年第七期。)
1.联系全文,简要概括文章行文思路。(4分)
2.请分析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6分)
①小女孩和船成了河上的精灵。
②老李便常常在小鱼儿睡熟后借着星光和月色去捕鱼,去捕捞那些小鱼儿眼中美丽的企盼。
3.文中有多处细节描写,请列举两例,并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
4.有人说本文是现代浓缩版的《边城》,充满了诗意,美不胜收。请结合文本探究这篇小说的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