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宋词仿佛一朵芬芳绚丽的奇葩,它以 ...

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宋词仿佛一朵芬芳绚丽的奇葩,它以        的风格,散发着迷人的馨香。千百年来,代代中国文人对宋词的品鉴、仿作,已成为他们的        ,凝聚着独特的美学追求。在现当代,有的诗人创作的旧体堪称        ,甚至足以与古人的佳作比肩,只是宋词的时代已不可能复现。

A. ①独树一帜   ②情趣   ③精致    B. ①独具匠心   ②情趣   ③精品

C. ①独具匠心   ②雅趣   ③精致    D. ①独树一帜   ②雅趣   ③精品

 

D 【解析】①“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比喻自成一家。“独具匠心”,指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与“风格”搭配,应用“独树一帜”。②“情趣”,性情志趣或情调趣味。“雅趣”,高雅的意趣。在“对宋词的品鉴、仿作”“独特的美学追求”等语境中,用“雅趣”更佳。③“精致”,精巧细致,为形容词。“精品”,精心制作的上乘物品或作品,为名词。前面的中心词是“旧体词”,后文又有“古人佳作”,应用名词“精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划线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照相馆     两全齐美     胡(zhōu)    悬崖(lēi)马

B.伤元气     倾刻之间     (bì)首      戎马(kǒng)偬

C.陪小心     首屈一指     市(huì)     惊魂(fǔ)定

D.座谈会     金榜题名     (dài)捕     (xùn)私舞弊

 

查看答案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

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

(选自《资治通鉴》)

 

查看答案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裴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人。贞元初,擢进士第,除监察御史,论权嬖梗切,出为河南功曹参军。

久之,进御史中丞。宣徽五坊小使秋时阅鹰狗,所过挠官事,厚得饷谢乃去。下邽令裴寰,才吏也,不为礼,因构寰出丑言,送诏狱,当大不恭。宰相武元衡婉辞诤,帝怒未置。度见延英殿,言寰无辜,帝恚曰:“寰诚无罪,杖小使;小使无罪,且杖寰。”度曰:“责若此固宜,第寰为令,惜陛下百姓,安可罪?”帝色霁,乃释寰。

元和十年,上谕急讨吴元济,王承宗、李师道谋缓蔡兵,乃伏盗京师,刺用事大臣,已害宰相元衡,又击度,度坠沟,贼意已死,因亡去。议者欲罢度,安二镇反侧,帝怒曰:“度得全,天也!若罢之,是贼计适行。吾倚度,足破三贼矣!”

于时,讨蔡数不利,群臣争请罢兵,唯度请身督战,帝独目度留,曰:“果为朕行乎?”度俯伏流涕曰:“臣誓不与贼偕存。”即拜门下侍郎、彰义军节度、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度屯郾城,劳诸军,宣朝廷厚意,士奋于勇。是时,诸道兵悉中官统监,自处进退。度奏罢之,使将得专制,号令一,战气倍。

未几,李愬夜入蔡州,缚吴元济以报。度遣马总先入蔡,明日,统洄曲降卒万人持节徐进,抚定其人。度视事,下令唯盗贼、斗死抵法,余一蠲除。往来不限昼夜,民始知有生之乐。度以蔡牙卒侍帐下,或谓:“反侧未安,不可去备。”度笑曰:“吾为彰义节度,元恶已擒,人皆吾人也!”众感泣。

开成三年,以病丐还东都,年七十六而薨。

                                                         (取材于《新唐书》)

注:①宣徽五坊:唐宪宗时,内廷宣徽院设有鹰、狗、雕、鹤、鹊五坊,其头目多由宦官担任。②吴元济:淮西藩镇节度使,其治所位于蔡州,此时已起兵叛乱。王承宗、李师道暗怀反心,与之暗中勾结。③中官:官名,这里指宦官。

1.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所过官司,厚得饷谢乃去            挠:骚扰,打扰

B. 王承宗、李师道谋蔡兵              缓:缓解,减缓

C. 帝独度留                          目:使眼色示意

D. 反侧未安,不可去                  备:装备,武器

2.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伏盗京师,刺用事大臣      B. 度坠沟,贼意已死,亡去           

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人之力而敝之

C. 果朕行乎                  D. 抚定

   既自以心形役                 孰能讥之乎

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县令裴寰因拒绝给小使送礼并痛骂其丑恶行径而被捕下狱,经裴度委婉开导,皇帝改变了主意,裴寰得以无罪释放。

B.宰相武元衡被刺客杀死,裴度也险些蒙难,但裴度以国家为重,不计个人安危,坚持讨伐反叛的节度使,以正朝纲。

C.收复失地后说明: 学科网(www.zxxk.com)--国内最大的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裴度处理政务态度宽宏,依法惩处盗贼及致人死命者,其余不问,往来不限昼夜,用人不疑,深得民心。

D. 裴度为官刚正,曾因严辞奏论皇帝宠信的权臣被外放为官;他才干卓越,亲自带兵平定叛乱,是一位难得的国家重臣。

 

查看答案

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冬  至

⑴日照渐渐地短了,便觉着午后的楼影变得很长。风迎面而来,让我想起北极圈里的人爱患的一种叫做“冬季忧郁症”的病。我所置身的这个城市冬日尚暖,对此我该感到幸运。

⑵然而日照毕竟是短了。太阳仿佛在远去,远去,万物零落,瑟缩着禁闭起生长的跫音。此时远离了太阳,人们便开始用火去追寻太阳。冬日尚暖,到底还是冬日。

⑶这天的黄昏来得太早,仿佛午时刚过,四下里就响起夜饭的爆竹了。芥末似的几点雨粉稀疏地飘过,极简短的,却使这爆竹带上了一种阴雨的滋味。——冬节来了。

⑷于是,我们回家。

⑸蚂蚁回家;蜜蜂回家;青蛙钻入泥穴,把体温降到冰点,回家;蝴蝶闭锁翅膀,囚禁起所有色彩,回家;益母草遗下种子,而后成片倒下,以灭亡的形式回家;忍冬藤乱纷纷脱落了叶子,让所望沉入根茎,以枯槁的姿容回家……

⑹冬是家的节日。冬是回归的节日。无论以何种形式,如同成年的鲑鱼,无论漂游得多么遥远,去到哪一片海域,最终都会回到它们降生以及出发的那一条河里。于是,在距离太阳最遥远的日子里,那团圆的烛火之下,就响起夜饭的爆竹了。

⑺在冬的日子里,想着“家”这个字,常常觉得是个很困惑的事情,乱乱地,总也理不出头绪。

⑻西人沿着教堂的尖顶走向上帝的路程,和我们沿着根须走回家族的路程,是一样的吧?一样地难以言表,一样地不容亵渎,一样地足以耗尽一生,一样地为着最终的归宿。却何以是一个向上向着无穷,一个向下向着唯一?

⑼在我看来,“叶落归根”说的不仅是过冬的事情,更是回家的事情。其实,叶落何以就一定归根呢?有风,有流水,有兽的足踪,有鸟的羽翎……它们都会将叶子带到很远的地方使之永不回归。西山的木石不就被精卫衔去了东海么?三叶树的籽实不就随洋流从另一片大陆漂到了这一片大陆么?地球载着我们每个人,在宇宙中漫无边际地浮游,从这个区域漂到那个区域,每一天都面对陌生,永远不会返回初始的道路。然而,我们信仰家,信仰我们的出处,又何以如此恒定?

⑽年轻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拥有过盛大的春的节日,那个野外的节日,那个青春的节日,那个风一样自由奔驰的节日,那个春草一样生机勃发的节日,那个敞开的敞开的节日!但总有一天我们将不再完全拥有这些——我们的衣服一件一件地增加,我们的年轮一圈一圈地增长,我们的史籍一页一页地增厚。终有一日,我们闭门拥裘,合家团坐,为先祖而举杯,热切地传承着属于我们这个家庭的冬的节日。春是芽的,是枝叶的,而冬是根的。我们从年轻时憧憬四海为家到年老时信奉同族同根,无论我们置身何处,无论我们的身体曾经多么自由,无论我们的精神曾经多么狂野,都无法斩断那一脉恒定的根须。有哪一种信仰、哪一个民族、哪一种文化比我们更深切地懂得什么叫做“根本”呢?

⑾太阳走到了冬至点上。日子很冷。万物休眠。人心沉静。

⑿此后,日照该一日一日长了,春日该一天一天近了。

(取材于筱敏同名散文,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以“冬至”为题,既指向文中所写的具体节气,又关联着文中念家思归的情感。

B.作者感慨“日照毕竟是短了”,缘于冬日远离了太阳、万物零落而造成的内心空虚。

C.第六段中夜饭的爆竹以团圆的烛火为背景,则有冬日里聚拢人气、共度冬节的意味。

D.第九段中写风、流水、足踪、羽翎等,意在表明它们与“叶”一样,最终未必归根。

E.作者在敏锐感受自然与生活的同时,更深入挖掘了民族文化心理,其感悟引人深思。

2.从全文来看,第⑸段写“各种生物回家”有何作用?(5分)

3.第⑺自然段作者说“想着‘家’这个字,常常觉得是个很困惑的事情”,这里“很困惑的事情”在文中具体指什么?(6分)

4.作者说:“叶落归根”,说的“更是回家的事情”。请解释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对“叶落归根”的认识。(10分)

 

查看答案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8分)

1.                ,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2.别君去兮何时还?                ,须行即骑访名山。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闾阎扑地,                ;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5.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6.有志与力,                                ,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