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
千秋岁 黄庭坚苑边花外,记得同朝退。
飞骑轧,鸣珂碎。
齐歌云绕扇,赵舞风回带。
严鼓断,杯盘狼藉犹相对。
洒泪谁能会?
醉卧藤阴盖。
人已去,词空在。
兔园高宴悄,虎观英游改。
重感慨,波涛万顷珠沉海。
注释:①这首词是黄庭坚被贬宜州见到秦观遗作《千秋岁》词后的追和之作。②兔园,汉梁孝王园。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中的“飞骑轧,鸣珂碎”,表现了黄、秦二人飞骑奔驰,马头上的玉饰击鸣的情状。
B.“齐歌云绕扇,赵舞风回带”写黄、秦二人在被贬后一起狂放高歌、翩然起舞的姿态。
C.“兔园高宴悄,虎观英游改”两句,含蓄表现了黄庭坚对秦观离世万分痛惜的思想情感。
D.这首词感情深沉,既有词人痛悼故人的无限深情,也有自己的身世之感,切身之痛。2.请结合诗歌内容,任选角度赏析“重感慨,波涛万顷珠沉海”这一诗句。(4分)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8分)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皆以美于徐公。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 !
(杜牧《阿房宫赋》)
③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 , ,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④ ,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关汉卿《窦娥冤》)
⑤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 。(《诗经•氓》)
⑥ ,鸟倦飞而知还。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⑦ ,凝绝不通声暂歇。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⑧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焉如婴儿之望之长也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
在文章中,周公说:“利而勿利也”,你是否认同周公的观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不少于200字)(10分)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
尝试观于上志,有得天下者众矣,其得之以公,其失之必以偏。凡主之立也,生于公。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
伯禽将行,请所以治鲁。周公曰:“利而勿利也。”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去其 ‘人’而可矣。”故老聃则至公矣。天地大矣,生而弗子,成而弗有,万物皆被其泽,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此三皇五帝之德也。
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病矣,渍甚,国人弗讳,寡人将谁属国?”管仲对曰:“昔者臣尽力竭智,犹未足以知之也。今病在于朝夕之中,臣奚能言?”桓公曰:“此大事也,愿仲父之教寡人也。”管仲敬诺,曰:“公谁欲相?”公曰:“鲍叔牙可乎?” 管仲对曰:“不可。夷吾善鲍叔牙,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视不己若者,不比于人;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勿已,则隰朋其可乎?”“隰朋之为人也,上志而下求,丑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其于国也,有不闻也;其于物也,有不知也;其于人也,有不见也。勿已乎,则隰朋可也。”
夫相,大官也。处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故曰:大匠不斫,大庖不豆,大勇不斗,大兵不寇。桓公行公去私恶,用管子而为五伯长;行私阿所爱,用竖刁虫出于户。人之少也愚,其长也智。故智而用私,不若愚而用公。日醉而饰服,私利而立公,贪戾而求王,舜弗能为。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民之主,不阿一人 阿:偏袒
B.寡人将谁属国 属:从属
C.视不己若者,不比于人 比:这里是亲近的意思
D.丑不若黄帝 丑:以……为羞愧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伯禽将行,请所以治鲁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去其‘荆’而可矣 万物皆被其泽
C.故老聃则至公矣 勿已,则隰朋其可乎
D.愿仲父之教寡人也 鲍叔牙之为人也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周公曰:“利而无利也。”
周公说:“(为政时)要先考虑利人而不要先考虑利己。”
B.天地大矣,生而弗子,成而弗有
天地大公无私啊,生育万物却不把万物作为自己的子女,成就万物却不把万物据为己有。
C.隰朋之为人也,上志而下求
隰朋为人,对胜过自己的人有志(追赶),对不如自己的人则(加以)劝勉。
D.处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
做大官的人,不愿观察小事情,不想要小智慧。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以为,三皇五帝等古代圣王治理天下之所以能使天下太平,是因为他们首先做到了公正无私。
B.文章以周公训诫伯禽“利而勿利也”和管仲临终举荐隰朋相齐为例,阐明了治天下必先公的观点。
C.对荆人遗弓而不肯索,孔子认为真正出以公心应去其“荆”,老子认为真正出以公心应去其“人”。
D.管仲素善鲍叔牙,但他并不同意在自己病故以后由鲍叔牙继任相齐,由此可以看出他没有偏私。
在文中①②③横线上依次填入下列词语和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边走边想,比较着几次来香山的收获。春天来时我看她的妩媚,夏天来时我看她的 ① ,秋天来时我看她的绰约,冬天来时却有幸窥见她的骨气。她在回顾与思考之后, ② 收起了那些过眼繁花, ③ 。靠着这骨这气,她会争得来年更好的花,更好的叶,和永远的香气。 香山,这个神清气朗的冬日。
A.丰腴 凛然 留下这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
B.丰姿 毅然 留下这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
C.丰腴 毅然 只留下这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
D.丰姿 凛然 只留下这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