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从这首词的结尾两句“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

从这首词的结尾两句“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这首词的内容,对这一形象进行评价。(200字左右)(10分)

答:                                                                              。

 

(10分)评分要点:①(2分)把握词人形象特点;②(2分)观点;③(4分)能结合诗句进行评价;④(2分)语言。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②题。

水调歌头•平山堂①用东坡韵

(南宋)方岳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芦叶蓬舟千重,菰菜莼羹②一梦,无语寄归鸿。醉眼渺河洛③,遗恨夕阳中。    苹洲外,山欲暝,敛眉峰。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注]①平山堂:在今扬州西北蜀岗上,为欧阳修所建。      ②菰菜莼羹:相传张翰在

外作官时,见秋风起,想起了家乡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归乡。     ③河洛:泛指为金兵所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秋雨一何碧”四句,写雨后秋山在晴空的映衬下更显青翠,词人面对如此美景却愁肠百结,只能借酒浇愁。

B.“苹洲外”三句,词人用拟人的手法,描绘出在长满苹草的洲渚之外,远山渐渐消失在苍茫暮色中的景象。

C. “人间俯仰陈迹”五句,写欧阳修和苏轼两位仙翁感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英雄业绩在俯仰之间化为陈迹。

D.在这首词中,词人将自己丰富的情感融入景物的变迁中,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兼用典故,意境深远。

(2)在这首词中,词人写了哪几种“愁”?请简要概括。(4分)

答:                                                                             

 

查看答案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8分)

(1)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亦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荀子《劝学》)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  (王羲之《兰亭集序》)

(4)凌余阵兮躐余行,                                 ,援玉枹兮击鸣鼓。(《国殇》)

(5)彼童子之师,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查看答案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阎典史①者,名应元,字丽亨,其先浙江绍兴人也。初,雏②发令下,诸生许用德者,以闰六月朔'悬明太祖御容于明伦堂,率众拜且哭,士民蛾聚者万人,欲奉新尉陈明遇主城守。明遇日:“吾智勇不如阎君。此大事,须阎君来。”乃夜驰骑往迎应元。应元投袂起,率家丁四十人.夜驰入城。已乃分城而守:武举黄略守东门,把总某守南门,陈明遇守西门,应元自守北门。部署甫定’而外围合。时大军薄城下者已十万,列营百数,四面围数十重。会城中矢少,应元乘月黑’束藁为人'人竿~灯,立陴院间,匝城,兵士伏垣内,击鼓叫噪,若将缒城斫营者。大军惊,矢发如雨。比晓’获矢无算。又遣壮士夜缒城入营,顺风纵火;军乱,自蹂践相杀死者数千。 

帅刘良佐拥骑至城下,呼日:“吾与阎君雅故,为我语阎君,欲相见。”应元立城上与语。遥语应元:“弘光已走,江南无主,君早降,可保富贵。”应元曰:“某,明朝一典史耳,尚知大义。将军胙土分茅③'为国重镇,不能保障江淮,乃为敌前驱,何面目见邑义士民乎?,,良佐惭退。贝勒既觇知城中无降意,攻愈急。梯冲死士铠胄皆镔铁,刀斧及之,声铿然,锋口为缺。城俄陷,应元率死士百人,驰突巷者八,所当杀伤以千数。再夺门,门闭不得出。应元度不免,踊身投前湖’水不灭顶’遂被缚。日暮,拥至栖霞禅院。院僧夜闻大呼“速斫我”不绝口。俄而寂然,应元死。

     微夫应元,固明朝一典史也,顾视其树立,乃卓卓如是!呜呼,可感也哉!

(取材于清代邵长蘅《阎典史侍》)

注:①典史:官名。元始置,明清沿置,不入品阶,即“未人流”。 ②薤:通“剃”。

③胙( zuò)分茅:指分封土地和爵位。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闰六月朔    朔:农历每月十五    B.应元投袂起    袂:衣袖

    C.会城中矢少    会:适逢            D.顾视其树立    顾:但是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为我语阎君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B.①乃为敌前驱         ②乃设九宾礼于廷

    C.①所当杀伤以千数    ②皆以美于徐公

    D.①呜呼,可感也哉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时大军薄城下者已十万

       当时迫近城下的清军已经十万

    B.若将缒城斫营者

        好像将要有人由城上缘绳而下偷袭敌营的样子

    C.锋口为缺

        锋口成为了缺口

    D.微夫应元,固明朝一典史也

        地位卑微的阎应元,本来只是明朝的一个典史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以秀才许用德和新任县尉陈明遇的言行衬托阎应元的举足轻重。

    B.阎应元设计用草人骗得了敌人的箭矢,和“草船借箭”有异曲同工之妙。

    C.明朝的降将刘良佐听了阎应元的指责顿有悔悟,面带羞愧地告退而去。

    D.阎应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英勇抗敌忠烈殉国的事迹实在可歌可泣。

5.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横线的部分断句。

世之所贵,同而贵之,谓之俗;世之所用同而用之谓之物苟违于人俗所不与苟忮于众俗所共去故人心皆殊而为行若一所好各异而资用必同此俗之所齐物之所饰。故所齐不可不慎,所饰不可不择。         (取材于《尹文子•大道上》)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语段空缺处的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

    在晚清那个思想大动荡的年代里,王国维投湖自尽的原因应该说是落在了一个愚忠上。                      。在极度的矛盾痛苦中,他只能紧急刹车,用生命作代价,画上了自己人生和思想的句号。郭沫若说王国维头脑是近代式的,而感情却是封建式的,这话不无道理。

A.作为一个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他不能跳出儒家的道德价值体系;但作为一个大智者,他又能够看清大清帝国即将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B.作为一个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他能够看清大清帝国即将灭亡的历史必然性;但作为一个大智者,他又不能跳出儒家的道德价值体系。

C.作为一个大智者,他能够跳出儒家的道德价值体系;但作为一个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他又不能看清大清帝国即将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D.作为一个大智者,他能够看清大清帝国即将灭亡的历史必然性;但作为一个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他又不能跳出儒家的道德价值体系。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昆曲的缘起和本性,原本不属于那种大剧场商业演出的艺术形态,与园林艺术一样,更多地体现出文人的情怀和诗人的气质。

B.由于单位优势逐渐丧失,身处僻壤的水电八局职工子弟,开始选择城市作为实现人生的目标,尤其是80后这一代更迫切地希望融入城市。

C.曾经陷入僵局的朝韩双方能够重新回到谈判桌前,靠的是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以及中、俄、美三国政府从中积极不懈的斡旋取得的。

D.美国发射的“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探测器如能不辱使命,那将标志着人类研制的星际探测器自动化程度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